凤县志(1991-2010)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章 三线建设与凤县经济社会发展

三线建设改善了凤县的交通条件,使部分凤县人提早用上了电,吃上了自来水。三线单位给凤县人民提供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服务,促进了凤县人民的生活观念转变。数百名凤县人进入三线单位工作,许多凤县深山人成为航天人。凤县社会进步令人刮目相看。

第一节 改善基础设施

交通

1965年前,凤县的主要公路是宝汉公路和华双公路,县境内长136公里。1965年开始,先由地方修建,后经三线单位拓宽改造凤州经河口至平木西庄公路68.2公里,留三公路(留凤关至三官殿)20公里,酒(奠沟)茨坝公路凤县境内64.1公里,合计175.3公里。三线单位自建专用公路44公里。构成了凤县公路网的基本骨架,彻底结束了双石铺至唐藏,酒奠沟至温江寺,过去行走“七十二道脚不干”的历史。

电力

1965年以前,凤县农村机关学校、社员照明用煤油灯、罩子灯。粮食加工用水磨或驴拉磨,小麦碾打靠碌碡。三线建设的通电工程,使凤县大多数农村提前用上电,机关单位和社员照上了电灯,农产品收获加工改为电动。电磨、脱离机,电动机开始在农村普及。

1972年4月,067指挥部统计,红光地区有13个生产队,500户社员用上了电。唐藏地区各机关、杨家庄、李家庄、潘家湾、庞家河;双石铺公社的凃家崖、文家庄、李家寺、安沟、双吉子、付家砭;温江寺公社沿旺峪河各生产队;南星公社的酒铺、留凤关、酒奠沟;黄牛铺的三岔河地区农村和各机关用电,均得益于三线建设。

三线单位为农村社员用电提供了无私帮助。1971、1972年,红星化工厂支援兴隆场、王家坪和安沟门三个生产大队电线4500米、水泥杆15根、电表和各种电器255件,以及水管阀门等价值1万多元,还抽出机电技工共350多个工日,帮助生产队安装。红化给生产队社员供电,每度收6分,照明用电每度仅收0.195元。

三线单位均建有深水井、水泵房,铺设有送水管道。除供职工和家属用水外,积极给附近社员提供用水方便,帮助社员引水入户。1972年红光地区25个生产队,250户用上了自来水。红化给农民供水,每吨仅收5分钱,每人每月仅收2分。

第二节 支援农业

支援夏秋收

农忙时节,三线单位组织职工义务参加生产队抢收、抢种,派汽车帮生产队交送公购粮。其余时间帮助生产队抗旱、修理农业机械。1972年夏季,红星化工厂为文家庄、王家坪大队各生产队修理柴油机、水泵等农机具100余台次。一些三线单位帮助生产队解决电力抽水排灌,一些三线单位派车从外地给生产队拉回种子、化肥、仔猪等农业生产资料。

造地还田

1970年以后,三线建设单位响应“农业学大寨”要求,在征地的同时,为生产队造地换田。1970年冬天,兰字828、824、822、812部队等为生产队造地109亩。红光厂给生产队造地30亩,改地20亩。1406所修河堤2处,五局第五工程处在龙口嘉陵江边修堤坝230米。

开办农场

1970~1971年,812、067、8601、五局第十五工程处、823部队、828部队分别在魏家湾、陈家湾、罗汉寺、草滩沟、谷家庄、费家庄等地开办农场,平整荒滩、开垦熟荒坡6200余亩,办五七农场或五七干校。三线单位撤离后,开垦的土地均无偿交给当地生产队耕种。

第三节 支援地方工业

1970年,凤县氮肥厂完成土建。是年,十三化建、155信箱、067指挥部、7103厂、机械化工程团三营等三线单位,发挥大型机械优势,帮助氮肥厂平整土地,并解决机械设备问题。1971年,红星化工厂支援氮肥厂钢材15吨,煤100吨,另外还有电焊条、有色钢材、试剂、电器材料等数十种。是年8月,氮肥厂试车,红星化工厂组成领导、技术人员和老工人技术小组前往支援,帮助检修压缩机、冷冻机、仪表系统、电器设备等,前后苦干230余天。氮肥厂投产初期,红化为其垫付电费2年,共计6.2万元。

第四节 支援社会事业

支援地方学校

1969年,十三化建、红星化工厂两单位为凤县中学投资7万元,扩建学生宿舍,修建礼堂。1979年,十四院投资12万元,资助凤县中学修建三层教学楼1幢。三线单位派车拉运沙石、原木、竹子等。帮助留凤关、凤州、唐藏各学校扩建。03医院和酒奠沟大队联合,建成七年制学校,建筑面积740平方米。812赠送凤县中学解放汽车1辆,送8米长水泥杆7根。许多三线单位为驻地附近学校捐助铁质课桌、折叠床等。

1970年,103厂办起子弟中学。1971年,107厂办起子弟中学。1977年,165站、11所和171厂办起子弟中学。这些学校都设有高中。据1985年统计,全县完全中学8所,三线厂矿就占5席。当年全县普通中学共141班,学生6442人,五所厂矿子校占46班,学生2076人,班级数和学生数分别占到全县的三分之一。三线单位子弟中学或小学,接收驻地群众子女就学。1973年,在红星化工厂子校就学的农村社员子女211名,占学生总数的33%。

1980年以后,三线单位各中学加强与凤县中学教学研究,互相观摩频繁,他们把北京海淀、西城、东城三区的高考模拟试题及时传送给凤县中学,凤县中学也把搜集的宝鸡、汉中高考信息反馈给他们,共同携手提高凤县的高考升学率。在凤县中学学习的红化职工子弟李桂森、江山,1978年分别考入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医学院。1979年,红化子弟李跃辉考入西安交通大学。1980年,02职工子弟梅林岗考入西安交通大学。1983年,参加凤县中学高考复习班的714医院职工子弟刘北阳考入北京邮电学院,贺平考入西北大学,侯劲宏考入上海铁道学院。1978年,在留凤关中学学习的04职工子女张旭,也考入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红化子弟徐纪茹在凤县中学毕业后,下乡上山被推荐到西安医学院学习,后成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03留守职工子女杜文芳在凤县中学学习,毕业后考入宝鸡卫校。2000年被409医院评为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级)。

放映电影

三线建设期间,三线单位每周放映电影1~2次,驻地附近干部群众多次观看了《地道战》《地雷战》《战上海》《列宁在一九一八》《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沙家浜》《战洪图》《看不见的战线》《红色娘子军》《上甘岭》《智取华山》《我们村里的年青人》《英雄儿女》《杜鹃山》《海霞》《青松岭》《车轮滚滚》《党的女儿》《红星闪闪》《小兵张嘎》《鲜花盛开的村庄》《鸡毛信》等电影。20世纪70年代初,红星化工厂在凤县中学放映《卖花姑娘》,三线单位出动车辆百余台,拉职工群众到双石铺观看,盛况空前。

支援地方电视事业

1977年8月,庙王山电视差转台正式向凤县和邻近县转播中央电视台节目,由067基地指挥部负责设备安装和值班。9月,县城尖山差转台建成,由红星化工厂负责管理。1986年,067基地投资购置300瓦差转机1台。是年10月1日,庙王山差转台开始转播陕西电视台节目。1978~1989年,43留守处、航天11研究所、067基地、714医院、57657部队、103厂、842厂、84928部队、107厂、31研究所、1441所、872部队、312部队、红星化工厂、176所等三线单位在凤县建成电视差转台26座,地面卫星接收站4座。三线单位撤离后,这些电视转播设施均无偿交由凤县使用。

提供医疗服务

1969年,红光医院(714医院)建成,设病床100张,日门诊300人次,其医疗水平和设备,在宝鸡地区名列前茅。大批凤县地方干部和群众到红光医院就诊。

提供乘车便利

20世纪70年代,凤县班车少,干部群众出行困难。三线单位运输车辆遇到群众拦车即停车让其上车乘坐,相当于以后的“招手停”,凤县群众对此记忆尤深。许多单位外出参观借车,三线单位有求必应。凤县召开“三干会”、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代表大会、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以及组织干部到昔阳参观农业学大寨等,动辄几百上千人,用车多,三线单位都慷慨派车。

提供就业

三线单位投产后,招收大量凤县青年到三线单位就业。1974年以后,招收下乡知青刘小凤等进02、06工作。肖玉明等进红星化工厂工作。更多的人进入067系统工作。1978年,红光技工学校开始招生,除招收067基地子弟外,也招收凤县籍商品粮学生。进入067系统的凤县人多达数百人,仅103厂就超过100人。他们成为走出凤县大山的航天人。通过职工大学、函授或离岗进修,他们学历提高,业务精湛,许多成为厂、站的主要领导。有的成为高级工程师、高级工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