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公路局史(1986-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农村公路建设

“八五”期间,陕西省农村公路主要以改善县乡公路为主,重点改造陕南秦巴山区、渭北高原和陕北贫困县的县乡公路。

一、县道

1991—1995年,按照省交通厅的统一部署,陕西省公路局充分依靠市县交通部门和县人民政府,以县公路达标创优和重点乡(镇)晴雨通车为目标,因地制宜发展县级(县际)公路事业。陕南秦巴山区着重进行中级路面铺装和防护设施配套,提高通行能力和抗灾能力;陕北缺砂石料地区主要是铺装路面,稳定路基;关中平川、塬区在着重改善路基,消灭“盲肠”“卡脖子”路段的同时适当发展油路。

这一时期,公路管理部门和各级政府结合交通扶贫,积极享用国家动用工业品、粮食及粮食加工品和以工代赈帮助贫困地区修建公路的政策,采取民办公助、民工建勤的办法改造秦巴山区、渭北高原和陕北39个贫困县县道。改造工程以四级公路技术标准为主,改善线型,增设防护、排水设施;部分路段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1995年底,全省县级公路里程比1990年增加718公里,等级公路里程增加1017公里,有路面里程增加1002公里。但总体等级结构不够合理,等外公路与无路面里程比重较大,桥涵及附属设施不够完善,通行能力低,抗灾能力不强。

“八五”期间,国家以工代赈和扶贫攻坚安排陕西省县乡公路资金近3.6亿元,新建公路669.61公里、桥梁286座14550米,改造公路3694.26公里,新铺油路2375.61公里,使一些山区、老区、贫困地区的公路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关中、汉中地区的平川塬区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一些地、市还率先实现了村道砂石化。

1995年在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会议上,省政府颁布了《陕西省农村公路发展纲要》,提出了以攻坚扶贫为重点搞好农村公路建设,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省政府不断制定优惠政策,省交通厅、公路局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全年新增农村公路5876.4公里,改造农村公路974.78公里,新铺油路434公里;新建桥梁61座2939米;新增通公路的行政村863个,累计通公路的行政村25236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76.8%。

二、乡道

陕西省乡道建设起步较晚,步伐较慢。受地理环境、资金投入等因素制约,大多数公路只要修通就使用。后来虽经普修、维护,路况有所好转,但总体上数量少、标准低。路面缺少铺装,防护、排水设施不完善,抗灾能力差,通行能力低。1991年后,陕西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物资交流逐年活跃,农村公路极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矛盾日益突出。

省交通厅、省公路局把实现陕南、陕北所有乡(镇)通公路作为重点,和榆林、延安、汉中、安康、商洛五个地区行署享用国家动用工业品、粮食及粮食加工品和以工代赈帮助贫困地区修建公路的政策,采取民办公助、民工建勤的办法,在35个县新修乡(镇)公路31.6公里,改建220.5公里。共投资872万元,其中粮食折价422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50万元。同时利用交通部扶贫资金350万元及地方自筹、贷款修建了佳县黄河大桥,改造绥德县义合路15公里。经过连续几年的努力,到1995年底陕南不通公路的12个乡有8个通了公路。陕北通乡镇的公路有明显改善,关中地区各地(市)、县(区)、乡(镇)发挥比较优越的地理优势,把发展、建设乡道作为重点工作。省公路交通部门提供补助资金,地方政府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整修路基,专业队承担工程施工。咸阳市采取省、市交通部门补助一点,市、县财政部门投入一点,乡镇企业筹集一点,群众捐献一点,农民每户拿出一点的办法,筹资铺筑乡油路,在全省最先实现“乡乡通油路”的目标。省交通厅先后两次予以表彰、奖励。

三、村道

改革开放以后,“公路通,百业兴”“要想富,先修路”成为陕西省各级政府的共识,也是广大农民的共同愿望。关中地区和陕南、陕北一些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村利用农闲季节整修村道,主要是拓宽路基、裁弯降坡、加铺砂石。城市郊区和经济条件好的村组采取集资、投劳的办法修建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村道建设方面咸阳市在全省最早实现了村村通砂石路。山区、边远地区的村组,则修建对外连接的简易公路。陕北和陕南秦巴山区依然享用国家动用工业品、粮食及粮食加工品和以工代赈帮助贫困地区修建公路的政策,采取民办公助、民工建勤的办法修建村组道路。1990—1992年全省安排的22个以工代赈公路项目中,就有清涧县高家村、吴堡县庙沟至张家山、子长县马家庙至袁家沟、延川县贾家坪至热寺湾、丹凤县蔡川至留仙坪等公路。

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需求及国家大力扶持资金引导的政策调动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修路的积极性。府谷县碛塄乡位于黄河沿岸、山大沟深,悬崖阻隔。村民去县城须绕行70多公里。当得知要修公路的消息,饱受“行路难”之苦的农民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吃苦耐劳精神。1992年,600多名青壮年劳力在乡人民政府的组织下,起早贪黑在悬崖上凿通长7.8公里、宽7米的道路,打通了连接10个行政村通往县城的公路。接着又修通郝家寨至王家墕、碛塄村至沙角、高尧峁至九墕村三条长31公里的山区公路。扶风县1992—1994年筹资514万元、投工132万个新修、改造村道557公里,整修村组街道300余条,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砂石路。蒲城县1995年实行“村组铺路基,县上给奖励”的政策,每修建一公里油路,县财政奖励2000元,鼓励修建村油路。全县群众投劳16万人(次),出动车辆、机械8.4万台(次),以钱代劳、以钱代车筹集100多万元,修建村油路100多公里。

全省的村道建设一般按四级公路技术标准修建;边远地区和山区15户以下的建制村和修建里程在五公里以上的,按四级公路技术标准下限修建,在有利位置设路基宽8.3米、长度不小于20米的错车道;一般路堤高出地面50厘米,避免村道“顺地爬”的现象;非路堤段设排水沟,水沟两边留足一米,用于植树和养护取土。

1995年底,全省修建村道1.5万公里;通公路行政村2.67万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8.3%。不足的是,由于财力、技术等原因,一部分村道缺少铺装和配套设施,未能达到等级要求;普遍失修失养,往往晴通雨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