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公路局史(1986-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节 公路养护

“九五”初,交通部把公路工作指导方针修改为“建养并重、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依法治路、保障畅通”,把公路养护工作放在和公路建设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这个方针,陕西省公路局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养护,加大工作力度,增加资金投入,狠抓养护队伍建设,大力开展文明样板路建设和实施GBM(标准化、美化)工程,使全省公路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公路交通运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一、坚持“建、养、管并重”,搞好公路养护

“九五”期间,在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工作重点转向重点工程建设的情况下,省公路局坚持“建、养、管并重”的工作方针,加强养护管理,提高养护人员素质,顺利地完成了养护工作的各项任务。在文明样板路建设、实施GBM工程工作中,严格按照建设标准、确保路况完好的同时,加强公路两侧的综合治理,拆除公路控制红线内的违章建筑,开挖边沟,实现路宅分家,扭转了穿越村镇路段的脏、乱、差状况,基本实现了畅、洁、绿、美的实施效果。在迎接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大检查中,省公路局全面贯彻交通部和省交通厅的工作部署,严格按照检查标准,突出重点,全面准备。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专项资金整治和恢复路面和桥梁的缺损,确保了路况质量的稳定。检查组在核实路况质量、抽查养护管理情况时,均给予较好的评价。

对于汛期冲毁的公路、桥梁,各地公路交通部门积极组织抢修。1996年6月至8月,全省各地多次遭受大到暴雨袭击,安康、汉中、宝鸡、渭南等地相继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暴雨,8条国道、26条省道、40多条县乡公路遭受严重水毁,多处桥梁被冲断。8月3日,关中东部发生大到暴雨,秦岭山区山洪暴发,310国道华阴黄埔峪桥被冲毁,两岸滞留车辆近千辆。省、地公路交通部门和地方政府迅速组织人员和机械设备投入抢险,经过30多个小时的日夜奋战,8月5日上午即恢复便道通车。同时紧急调用省公路局渭南战备库钢梁60多吨,由当地驻军四一七团三个连的官兵和公路职工鏖战三天三夜,于8日下午架通战备钢桥,接通水毁咽喉路段。1998年7—8月,全省普降大暴雨到特大暴雨,10个地(市)不同程度受灾,陕南地区最为严重。108、312、316国道等多条公路交通中断。全省水毁公路路基1798公里;全毁桥梁69座、1432米,局部损毁桥梁53座、988米;全毁涵洞909道,局部损毁1227道;塌方1.38万处、416万立方米;水毁路面2102公里、596.2万平方米;冲毁道班房390间,直接经济损失2.64亿元。省交通厅紧急安排救灾资金170万元,后又下拨800万元用于公路、桥梁抢修。

“九五”期间,随着全省公路环境治理工程的全面启动和公路建设理念的转变,公路等级提高,GBM(标准化、美化)工程、文明样板路创建、养护管理示范达标路建设推进,公路绿化作为改善交通环境的重要手段列入省公路局的考核目标。为此,省公路局和各公路总段按照治理总体方案实施绿化工程,从养护过程延伸至公路建设过程;绿化功能从主要是路容路貌点缀、路基边坡保护扩展到公路防护、防眩、隔离、视线引导、环境保护、明暗过渡等多项功能。绿化采用的树(草)种,由单一性乡土树(草)种向多样性、观赏性发展。打孔点播、营养钵浅孔栽植、植生网客土喷播等边坡生物防护技术,喷灌、微喷灌、滴灌、渗灌等先进灌溉方式在绿化工程和绿化物养护中逐步推广应用。绿化物养护手段由手工作业逐步走向机械化、半机械化和精细化。全省国省道、干线公路绿化工程及养护,逐步走向市场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农村公路绿化及养护管理因地制宜,方式多样。

二、加大养护资金投入

在公路养护工作中,省公路局注重养护资金的投入和日常管理工作的考核。全省干线公路养护资金来源,是养路费的五五分成及超收分成;县乡公路养护资金来源为收取拖拉机养路费。养护资金的使用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首先由各地(市)总段、交通局根据公路的等级、路线的性质、交通量的大小测算养护成本;根据路况损坏情况确定大中修工程投资。在养路费分成资金中,除安排一定的资金对部分路线实施大中修、保证路况质量的稳定提高外,同时注重日常养护工作。

养护费用使用办法为年初下达计划,按工程进度拨款。小修保养费分为正常养护费和小修工程费,正常养护费按考核人员定岗和工作完成情况,按季度拨付。小修工程费由总段下达工程项目和费用计划,按完成情况支付工程费;中修工程按工程批复预算或招议标的办法确定工程投资。从养护资金的管理情况看,大中修工程资金,执行《养护大中修工程管理办法》和招投标办法,资金应用情况良好,工程投资效果明显。

三、改革公路养护管理机制、养护方式

“九五”期间,省公路系统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各地市公路总段及各县段都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养护机制改革试点。

1996年开始,在全省公路单位实行“好路杯”竞赛与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1997年4月,咸阳公路管理总段对养护方式进行改革,即实行专业化养护。具体办法是:把路基的日常维修养护承包给个人,一包几年不变;其他公路养护工程如油面维护、桥涵维护、路桥大中修、油路大中修、沿线设施构造物维修、水毁修复等均由养护工程队承担。路基承包由各县段制订承包方案,报总段批准后通过招标确定。承包者按照规定的范围、内容和质量标准进行专业维修养护。各县公路段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组建一至两个养护工程队,按道班建制,实行工程化管理,按预算承包,按养护对象和施工图纸施工。工程队按劳分配,兼搞多种经营,逐步走向市场。各县段建立大道班,称作公路养护管理站,人员由路基承包者组成,养管长度为30—50公里。管理站站长、工程队队长公开招聘,由县段党政组织考察,段长任命。县段按月向管理站下达养护生产计划,对路基承包以外的其他工程以设计预算的形式下达,站长与工程队签订施工合同。县段对道班实行“五定一奖罚”(定路况指标、定安全生产、定员、定设计、定经费,路况上升有奖、下降有罚);县段对工程队分为半年、年终两次考核,年终按“一定二包三挂钩”(定目标管理指标,养护工程任务包干、两个文明建设任务包干,奖罚与指标任务挂钩、承包费用与工期质量挂钩、职工收入与经营效益挂钩)兑现。

汉中总段的略阳、南郑、镇坪等县公路段也相继进行了公路养护方式改革,收到了明显效果。

1998年4月6日,省公路局制定《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改革意见》, 《意见》提出,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一是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精简机构,分流人员。各总段和县段要按需设岗,竞争上岗,转岗分流,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优胜劣汰。二是强化工程管理,引入竞争机制。省管改建工程,总段管大修工程,县管中修工程和日常养护,并按管辖范围组织竞争承担工程任务。总段工程队、路桥公司、厂(场)库、苗圃等要积极改制,创造条件,尽快转向市场。三是实现管理与养护作业分离。由定员养护向定额养护转变;日常养护生产组织形式由分散的小道班向适度集中的大道班转变,养护作业方式由人工向机械化转变。创造条件,在二级以上公路组建机械化养护大道班;组建专业养护队,实行企业化管理。四是完善经济责任制,把个人经济利益同养护质量、路况成本结合起来,通过必要的经济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养护水平和工程质量。五是实行一体多制,转岗分流,参与市场竞争。公路总段、县段以法人资格进入市场。支持下岗干部以不同形式创办或参与各种新产业的开发。六是试行固定资产租赁制、流动资金股份制。现有的闲散设备、房屋、场地以及废弃的路基、路产通过有效开发分离出租,再由职工出资入股作为资本金,组建股份合作企业。

1999年8月2日,省公路局进一步研究制定了《深化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改革意见》。对上年制定的《意见》进行补充完善。一是控制两头,放开中间。“控制两头”就是总段、县段两级管理服务人员和道班工人按养护里程核定。其中养护里程在600公里以下的按每百公里25人核定两级管理服务人员;600—1000公里按每百公里20人核定;1000公里以上按每百公里18人核定,养护道工按每人1.5公里核定。管理服务人员和道班工人一律引入竞争机制,竞争上岗,择优聘用。“放开中间”即核减下来的人员转岗分流。二是改革现行按计划安排养护经费的办法,推行按养护定额和养护工程量核定养护费用。三是实行管理和养护作业分离。四是各总段所属生产单位(工程队、处和机械厂、拌合厂、苗圃及设计、监理、试验等单位)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与管理机构脱钩,走向市场。五是加快机械化养护步伐。六是成立地(市)路政支队、县(区)路政大队。这些措施对深化全省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0年9月,根据交通部的要求,陕西省政府决定对各地(市)公路管理机构的名称统一由公路管理总段改为公路管理局。11月1日,新名称正式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