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通史简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孔子的仁知统一学说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一书内。孔子作为政治活动家,对于当时政治思想争论的中心问题——“古今礼法”之争,站在保守立场上,声称“信而好古”(《论语·述而》,以下引《论语》只注篇名),主张“为国以礼”(《先进》),认为自己的使命是恢复周礼。他反对晋国立法改革的“铸刑鼎”。孔子作为教育家,首创私人讲学之风,聚徒讲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整理了古代典籍。他的政治活动并不成功,但他在文化教育方面却有巨大的贡献。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体系的哲学家。他对于当时哲学领域里论争的“天人”之辩,既维护殷周的天命论,又着重考察了人道,提出了仁知统一的新学说。《论语》一书多次将“仁”与“知”并举。如《颜渊》篇说:“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在孔子看来,仁且知是理想人格(圣人)的主要特征,而如何通过教育来培养这样的理想人格,则是儒家的理论和实践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