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研究文丛:网络小说类型专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当代文学生产的结构转型

网络文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新世纪,网络文学已经成为文学生产的强大主体,无论是规模数量,还是内容的丰富性,都是传统文学生产所无法比拟的。现在一些经典文学刊物年发行量已下降到一二十万份左右;而一部网络小说动辄可以达到几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的订阅量。当然,在许多批评家看来,网络文学不算是严肃文学,规模数量很大,但优秀作品并不多;而知名作家的作品一般也不会在网络上首发。但网络文学的读者主要是年轻一代,他们已经是支撑当前文学发展的主体力量;同时,网络文学发展对年轻一代的思想观念、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形塑,已经不容忽视。

网络传播新技术不仅极大地扩大了文学的有效传播,更重要地是解放了文学生产力,空前扩大了文学创作规模。年轻一代在阅读中不仅通过与作者互动参与创作,更多的人直接投身创作,因为网络技术去中心化的特点,直接撤除了文学创作的门槛,文学创作成为年轻一代表达自我的一种重要形式,当代文艺青年已成为推动文学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

事实上,不只是文艺青年成为文学繁荣的主体力量,在文学生产新形态中,资本的力量无孔不入,处处有其身影。某种意义上说,资本介入文学生产,其影响不仅仅是在文学观念、审美意识和价值导向方面,而且是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了文学生产方式。资本的逻辑总是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其次才是考虑社会的主流价值,资本对于社会主流价值的态度是宁愿选择一部平庸作品,也绝不因为价值观或政治正确问题在经济上冒风险。所以在资本参与的文学生产中,平庸化是一种普遍倾向。但是资本参与的文学生产过程也带来了新的对于文学理论和批评都十分重要的新命题,即文学生产的专业化和分工,这种趋势当然是由资本介入文学生产所推动的。资本因其逐利本性,会去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和最大赢利点,并自发地将这些点区分开来,把这些生产环节转变成为一道道生产工序,并力图把不可控的风险点排除在外,牢牢抓住最大赢利点,而专业化分工在提升审美形式和艺术表现力等与所谓美学艺术或文学本质的概念内涵以及操作技术等方面,发展出了许多新的形式。

传统文学的发展,是历经长时间的反复阅读和阐释形成经典,即通过反复的批评,去不断发现一部优秀作品中甚至连作者本人都未曾意识到的新意蕴。而网络文学的生产方式使文学经典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它不再依靠文学批评来推动作品的经典化,而是在经济利益驱动下,通过一部作品在不同艺术样式体裁上的多次传播,来实现作品的经典化,这是完全不同于传统方式的文学经典化模式。

在网络文学生产新形态中,文学不光只有小说、诗歌等文本形式,还形成了一种称之为超文本的形态,文学可以成为所有艺术的源头,可以转化为不同的艺术样式,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等等。文学借助于超文本形式在文化中无所不在。文学超文本形态的出现,其背后是资本的参与和IP的形成,而IP是更为根本的因素。网络传播新技术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网络文学和网上文娱产业的发展,由网络文学创作形成的IP热潮表明,对于不同形式和业态的文化发展而言,IP意味着内容资源的资本化,正是借助于IP,网络文学作品得以在不同的艺术样式中进行两次甚至是更多次的跨界改编和传播。

当前文学生产已经形成了全新的结构形态,其特点是一个多主体的六面体结构,包括:作者、传播者、读者、技术、资本和法律政策。这样一种新结构形态中各个结构因素都有不同于传统结构因素的新特点,而且由于结构因素的增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因素相互之间构成的关系更为复杂,这对如何评价和引导文学发展,或者说如何把握文学生产的意识形态主导权,带来了全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