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提出问题,是我们理解自己身处世界的最核心技能,因此提问也需要成为我们的习惯。
艾里克·普斯(Eric Booth)
《艺术的日常工作》(The Everyday Work of Art)
身为教师,我们总是在不停地提问,可能一天要提问上百次,每周提问数百次,每个月提问上千次。提问成了教师的一项必备基础技能,就像庖丁解牛的那把利刃那样,教师的提问也同样应该是锋利、高效且明智的。无论我们对于提问类型有多么深刻的了解,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够进行高效的提问。
本书的“关键理念”部分内容将引导诸位关注贯穿本书的一些普遍的原则。旨在将100个提问的方法融合到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并创建一个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而不是仅仅提供一个提问工具的随机列表。所谓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我的意思是我们需要提倡——就像苏格拉底在《柏拉图的曼诺》(Plato’s Meno)中(详见提问策略50)所做的那样——我们提问的目标并不仅仅是找出事实的真相或测试孩子们的认知,而是需要同时激励孩子们作为智力探索的主体,去探索这个世界。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将这个世界当成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他们不得不屈从的固化体制。通过实施本书提出的一些关键理念,如:开放性提问的思维(提问策略18),打造善于探究的群体(提问策略31),“假如”型问题(提问策略43),定点式提问(提问策略37)和开场白提问(提问策略41)等。提问不仅有助于开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还能够形成整个班级(包括老师和学生)与世界的对话。
我具备作为学校中富有哲理的对话的促进者和训练师的经验,尽管我在本书中提供的案例有时候会体现这段经验的影响,但本书中提供的大多数(几乎所有)原则和策略都具备调整性并可适用于各类课程。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我提倡封闭式问题的使用——即更新封闭式问题以确保其通用性——且我在本书中提出的封闭式提问策略(特别是“假设性提问”、定点式提问和开场白提问等)在数学课等逻辑较强的课程提问中运用效果突出;此外,开放式提问在哲学及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Personal, Social and Health Education)等讨论中也得到充分运用。有趣的是,尽管我在本书中提供的大多数提问策略的成型得益于我作为对话的促进者和训练师的经验,但促使我总结这些提问策略的却是我作为音乐教师的经历。
开放性提问思维(OQM)
首先,需要提醒诸位的是,本书的最基本原则就是要确保诸位能够在提问时具备正确的思维模式。例如,当你秉持封闭式提问心态的时候(即当你希望学生的答案与你心中的某个特定答案一致或在未明确告知学生的情况下,明显地引导全班学生朝着某个特定的答案或结果思考时),提出开放式问题的效果可能会很差。相反,如果你能够在秉持开放式提问心态的情况下(即做好了准备迎接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同的选择或意料之外的答案),提出引导性问题,那么你将取得丰硕的成果。当然,这并不是要求诸位时时刻刻都做一个“无限开明”的教师,因为身为教师,我们需要教授固定的考试内容,需要达成既定的教学目的和目标,而这一切可能不会因我们个人的意志而转移。我希望诸位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开始思考我们在朝着一个“固定的安排”(即在特定的时间周期内实现特定的目的和目标)努力的同时,如何保持开放性的提问思维,而这,是一个可能达成的目标。
问题和“提问”
关于提问,我在本书中提出了两种重要但不同的思路。两者均以J. T. Dillon (1994)所提概念为基础,即“‘提出问题’和‘对某事进行质疑’”。第一种思路是直截了当的:即当我们考虑提问时,我们需要考虑提出什么问题以及如何提出这些问题。但第二种思路则相对复杂,因为它更注重 “提问型课堂”的培养,即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思维,而不是过多地强调提问的方式方法(尽管方式方法也同样重要)。因此,本书将更关注第二种思路,因为我们更重视研究如何在教学中更普遍地使用问题和进行提问。提问是进行课堂民主讨论的一个重要技巧,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应该对提升自己的提问技能感兴趣,还要重视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本书以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整体提问能力和提问思维为宗旨,希望为诸位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实用技巧。本书存在大量相互参照和交叉引用的内容,因此诸位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从头到尾的全文阅读,也可以选择跳过那些你认为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并直接阅读你感兴趣的部分。尽管我在本书中分享了自己的诸多观点和经验,但我也希望诸位能够踊跃质疑与提问,这才符合本书的初衷。因此,即便你无法认同本书的某些内容或观点,我也希望它们能够为你提供一些灵感或启发,让你成为更好的反思型提问者。
温馨提示:本书试图尽可能言简意赅地阐述每个观点,因此你可能仅凭本书提供的内容无法完全理解或掌握某些概念。如有必要,我已经在本书中提供了附加资源的相关信息,以帮助诸位强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