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人文关怀——实现医学的核心价值
一、医学的核心价值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一部分,人们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的角度和一言一行无不受到价值观的影响。医学作为一个职业,有其特定的价值体系;而作为医学职业的践行者,医护人员同样也有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医乃仁术”、“生命至上”、“医者父母心”、“悬壶济世”等医学价值理念,不但被我国医学界所广泛接受和遵从,成为广大医护人员的精神坐标,也被广大公众所认可,并作为对医学职业的社会价值期望。
(一)“医乃仁术”
我国晋代葛洪所著的《神仙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期的吴国有一位名医叫董奉,他生活在深山之中,为人治病从不收取钱财,但要求凡是被他治愈的重病患者,需在山上栽种五棵杏树,小病患者也要栽种一棵杏树。董奉医术高超,没过几年就治好了许多人的病。患者栽种的杏树也逐渐长成了一片郁郁葱葱、有着十万余株杏树的林子,美丽的禽鸟来这里筑巢,山中的野兽成群结队来这里嬉戏。又过了几年之后,杏树开始挂果,一到夏天,红杏遍野,果香四溢,十分诱人。此时,董奉又在林子里写下告示:“欲买杏不须报奉,但将一器谷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一些人因为贪小便宜心理作祟,常常是拿来的谷子少但拿走的杏子多。但往往是刚要拿着杏子走,林子中的老虎就会追过来,冲他们吼叫,让这些人非常害怕,只好赶快走到路旁,把所有的杏子放下,回家取来和杏子相等的粮食,再取走杏子。遇到有人偷杏,老虎更是要一直追赶到偷杏者家中,直到偷杏者把杏子如数奉还,叩头谢过,老虎才肯罢休。董奉用杏子换来粮食,就用这些粮食来救济穷人,并供应给那些在外旅行或生活不便的人,每年布施两万余石。董奉的故事很快传为美谈,后来,人们就将医药界的善事美谈称为杏林佳话,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来赞誉医者的仁心仁术。
利他和助人思想是我国传统医学道德观念的精髓,后来逐步形成“医乃仁术”的行医准则。“医乃仁术”源自“药王”孙思邈获赠的一首名为《大医精诚》的四言诗,其开篇说道:“医乃仁术,大慈恻隐。救死扶伤,普济含灵。”短短的四句话准确地刻画出医学的核心理念,成为我国自古以来广大医务人员所恪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核心价值体系。“仁”意味着,对于前来求医的患者,无论富贵还是贫贱,位高权重还是渺小卑微,只要他是我的患者,就应该对他报以仁爱之心,施以仁爱之术,竭尽自己所能,挽救他的生命,治疗他的疾病,呵护他的健康。“医乃仁术”也指救人于危难的医务人员必须做到心无旁骛,虚心学习,孜孜以求,掌握精湛的诊疗技术,“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分明。博极医源,刻求古训。广纳众长,不倦精勤”。
我国古代中医名著《千金方》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这些表述十分精辟地道出了“医者仁心”的核心价值理念。
“医乃仁术”更体现在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上。对于医者来说,除了精湛高超的医学技术,同样重要的是对患者的同情、关心和呵护。美国的著名心外科医生爱德华医生行医一生,治好了千千万万患者的病患,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但在他临死之前,却嘱咐家人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上“偶尔能治愈,常常去缓解,总是去安慰”(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 Edward Livingston Trudeau,1848-1915)。
我国儒家思想认为,人的生命分为三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为自然生命、文化生命和道德生命。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要做到克己复礼,具有仁德之心。这不但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更是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医务人员的道德底线。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名医何澄,医术高超,闻名天下。当时,有一位男子重病缠身,长期卧床不起,为了给他治病,全家变卖家产,一贫如洗,全家人终日忧愁,不知如何是好。这天,患者的妻子找到何澄,恳求他说:“我丈夫长期重病缠身,为了给他治病,家里已经花光了所有的钱财,家里再也拿不出给他治病的钱了。您能不能看看他的病,我愿意用我的身体作为对您的酬谢。”何澄闻听此言,当即严词拒绝:“你千万不要这样想,请你放心,我一定会认真医治你丈夫的病,但你绝不能因此毁坏自己的贞操。”说完,便认真为这名男子诊治。不久之后,患者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很快就痊愈了。
如果医生是天使,那么仁爱之心和精湛的技术恰如天使的两翼,缺一不可。
(二)“生命至上”
莎士比亚在著名的《哈姆雷特》中有一句话:“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是医学的光荣使命。“生命至上”原则体现在:①人的安危和情感应得到关怀和爱护,人的人格和隐私应受到绝对的尊重;②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③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每个人都有生命和享有生命的权利,人人都应当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没有人可以无端地剥夺他人的生命。拯救生命是医学的根本使命,医务人员对生命的施救是无条件的,医学的要义就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无论他是一个罪犯,还是一个公民;无论是一个高官,还是一个平民百姓;无论是一个富商还是一个流浪汉。尊重生命是医务人员的第一道德。一个病痛中的患者把自己的身体暴露给你,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你,这是一名医生多大的荣耀。无论多么艰难,医生都应当为了这一份生命的托付倾尽自己所有的知识与技能。
(三)“医者父母心”
“医者父母心”是我国古代对从医者精神内涵的准确诠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最大的爱莫过于父母对待子女的爱,医者父母心就是要求所有医务人员对待患者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施以爱心,给以无私的帮助。父母的爱首先是主动的,是发自内心的爱,而不是强迫的,是做父母者与生俱来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是父母之爱的最好写照。父母的爱也是无条件的、单向的和不求任何回报的。但凡以别人的回报为条件的爱,都不能被称为父母之爱。其次,父母之心意味着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子女能够向善、向好,子女的成功是父母的荣耀。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在任何情况下,父母都会以慈爱之心关心他、爱护他。
(四)“悬壶济世”
“悬壶济世”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关于“壶翁”的传说,是我国古人赞颂医生用自己的医术救人于病痛、普济众生的说法,一直沿用至今。“悬壶济世”的含义,一是指但凡行医者都抱有悲天悯人的慈悲之心,也就是说,行医是出于对世人的关爱;二是行医者必是仙风道骨、脱离尘俗,不以物质利益为追求,只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悬壶”而已;三是业务精湛、技术高超,受到世人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