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CT及MRI检查
一、食管病变的影像表现
正常食管壁厚度小于3mm,如果大于5mm则为异常。食管周围有脂肪带包绕,境界清楚,其与胸主动脉、左心房等结构的脂肪间隙在CT上呈低密度表现。食管病变的CT及MRI表现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食管癌
(1)CT平扫:
食管壁全周环形或不规则状增厚或局部增厚,相应平面管腔狭窄;食管腔内肿块,有时可见龛影;食管周围因肿瘤浸润,食管周围脂肪层模糊;淋巴结转移,以纵隔、肺门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强化CT显示较大瘤体轻度强化不均匀,常合并低密度的坏死灶,较小瘤体强化均匀。
(2)MRI表现:
与CT相似,但平扫时瘤体呈等T 1长T 2信号;增强扫描瘤体明显强化。
2.食管静脉曲张
食管静脉曲张是门脉高压的重要并发症,常见于肝硬化患者,是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之一,病死率较高。
(1)CT平扫:
食管壁增厚或小分叶状腔内软组织肿块,CT值在50HU左右。严重者,突入腔内的曲张静脉表现为簇状、管状、卵圆状的单一腔内充盈缺损,可波及食管全层。CT增强扫描:延迟扫描显示圆条状、分叶状或蚯蚓状静脉曲张,其强化程度基本与腔静脉同步,邻近可见与之吻合的扩张静脉。
(2)MRI:
SE序列平扫食管壁不规则增厚或局部软组织信号突入腔内,血流缓慢,流空效应不明显,可呈花簇状或分叶状,少数可见血管巢。MRI增强可见圆条状、蚯蚓状静脉曲张影。三维MRI可显示曲张的食管静脉网。
二、胃和肠道病变的影像表现
1.胃癌
(1)CT表现:蕈伞型可见突入胃腔内的息肉状软组织肿块密度影;浸润型为胃壁增厚,其范围依据局限型与弥漫型而定;溃疡型表现为肿块表面不规则的凹陷;不规则增厚的胃壁,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肿瘤突破胃壁可见胃周脂肪线消失。胃癌CT,局部胃壁不规则增厚,如图2-2-1所示。
图2-2-1 胃癌CT表现
(2)MRI在胃癌中应用主要用于分期,见表2-2-1。
表2-2-1 胃癌分期及MRI表现
2.胃淋巴瘤
(1)CT表现:
胃壁弥漫性增厚,大于10mm,甚至可达80mm,累及部分或全部胃壁,受累部分的胃壁外缘呈分叶状,但较光滑。内缘呈不规则状,表面可有浅大溃疡。增厚胃壁可明显强化。胃与周围邻近器官的脂肪间隙多保持完整。胃周围淋巴结、肾蒂区域淋巴结、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可广泛肿大。
(2)MRI表现:
明显强化的黏膜与低信号的肌层之间显示有中等信号强度时提示黏膜下有肿瘤浸润,若再进一步发展,可使低信号的肌层最终消失。
3.小肠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
(1)CT表现:
呈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块影。一般平滑肌瘤多为单发,大小不等,呈椭圆形,直径小于50mm。部分可有钙化,病灶紧贴肠襻。平滑肌瘤多表现为腔外巨大肿块,呈不规则状,可伴有中央大量液化坏死。
(2)MRI表现:
呈软组织中等信号强度肿块,边缘光整,巨大肿块大于50mm直径,并且中央坏死及充填造影剂征象者提示为肉瘤。
4.小肠套叠
CT表现:肠管断面可见多层同心圆状软组织结构,自内向外依次为套入部肠腔、肠壁、肠系膜脂肪、鞘部两层肠壁、肠腔,最外层为变薄的肠壁。
5.克罗恩病
CT可观察克罗恩病早期和晚期、肠内、肠外改变。
(1)肠壁病变:病变肠管黏膜皱襞增厚及肠壁本身增厚,呈节段性分布。
(2)肠系膜密度增高,伴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3)CT可发现进入窦道或瘘管内的口服阳性造影剂。
(4)可发现腹腔脓肿。
(5)直肠周围脓肿与瘘管形成。
三、肝脏疾病的影像表现
1.肝硬化
(1)CT表现:
肝硬化CT表现为肝脏体积缩小,脾大,腹水等。不同原因引起的肝硬化CT表现不一。
在脂肪肝基础上演变而形成的肝硬化,或肝硬化伴显著的脂肪浸润时,可见局灶性低密度区。
大结节型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病例,整个肝脏呈密度高低相间的结节状改变。
肝炎后肝硬化常常是右叶萎缩,尾叶代偿性增大。左叶保持正常或缩小或增大,增大常局限于外侧段。肝裂增宽和肝门区扩大。严重者肝叶似乎彼此分隔,胆囊位置因此而改变,常移向外侧。肝脏结节增生显著者,可见肝脏表面高低不平,外缘呈分叶状或扇贝形。
继发性改变有脾大、腹水、门脉高压,其肝硬化CT表现为门脉主干扩张,侧支血管建立、扩张和扭曲,常位于脾门附近、食管下端和胃的贲门区域。平扫图上表现为团状、结节状软组织影。增强扫描浓密显影,如图2-2-2所示。
图2-2-2 肝硬化CT表现
(2)MRI表现:
肝硬化MRI表现与CT表现相似。肝脏再生结节在T 1加权上一般呈等信号,T 2加权上呈低信号,当结节呈等信号或高信号时提示癌变。
2.肝血管瘤
(1)CT表现:
形态表现多种多样,平扫时表现为界限清楚的低密度影,如图2-2-3所示,CT值一般在30HU左右,偶可见钙化;毛细血管性血管瘤常多发,瘤体小,直径一般小于20mm。海绵状血管瘤常单发,直径多大于30mm;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增强以边缘强化为主,多表现为局灶性分布的结节增强,其后随着时间延长(延迟扫描),造影剂逐渐由边缘向中央弥散,最后变为等密度,少数患者可呈高密度影;约1/5患者延迟扫描出现中央低密度区,呈圆形、卵圆形或裂隙状。
图2-2-3 肝血管瘤CT表现
(2)MRI表现:
血管瘤的典型表现为大多数病灶为圆形、类圆形,边缘清楚,锐利。在T 1加权上病灶多呈均匀的低信号;在T 2加权上一般呈均匀高信号,并随回波时间的延长,病灶信号强度随之增高,这是肝血管瘤特征性的MRI表现。Gd-DTPA增强扫描表现为边缘结节状强化并逐渐向中心扩展,直至完全强化,这是由于血管瘤管体血液从外周向中心缓慢流动所致,这也是本病的另一重要特征。
3.肝脓肿
(1)CT表现:
平扫脓腔为单发或多发低密度区,圆形或椭圆形,巨大脓腔的内壁不规则,病灶边界多数不清楚,脓肿壁呈高于脓腔但低于正常肝的环形带。
增强扫描脓肿壁可呈单环、双环甚至三环。三环相当于脓肿壁的3种病理结构:由外到内分别为水肿、纤维肉芽肿和炎性坏死组织;单环代表脓肿壁,周围水肿带不明显;双环代表水肿带和脓肿壁。
(2)MRI表现:
脓腔在T 1加权上呈稍低信号,T 2加权上呈高信号。脓肿壁呈低信号同心环状改变,内层为肉芽组织,在T 1加权呈稍低或等信号,T 2加权呈高信号,外层为纤维组织增生,在T 1加权和T 2加权均呈低信号。
四、胆道疾病的影像表现
胆道疾病中,CT及MRI检查应用主要在胆囊炎和胆囊结石。
1.胆囊炎
(1)CT表现:
急性胆囊炎胆囊体积增大,囊壁增厚,胆囊周围水肿,可合并胆囊结石。
慢性胆囊炎胆囊增大或缩小,囊壁均匀性增厚,可见囊壁钙化,常合并胆囊结石。增强扫描见增厚的胆囊壁均匀性强化,囊腔和结石无强化。
(2)MRI表现:
急性胆囊炎平扫胆囊增大、胆囊壁弥漫性均匀性增厚,超过3mm。胆囊窝积液及胆囊周围水肿带呈长T 1低信号和长T 2高信号,偶尔可见胆囊积气、积液征象。增强扫描胆囊壁明显强化,可见三层囊壁结构,即黏膜、浆膜层线状强化和中间不强化的水肿带。
慢性胆囊炎平扫胆囊腔缩小,胆囊壁均匀性增厚,增强扫描胆囊壁中度强化。
2.胆囊结石
(1)CT表现:
由于结石化学成分不同,CT平扫可表现为高密度结石、等密度结石、低密度结石和环状结石。
(2)MRI表现:
多数结石呈长T 1短T 2低信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可见结石,呈高信号胆汁内的低信号充盈缺损,如图2-2-4所示。
图2-2-4 胆囊结石MRI表现
五、胰腺疾病的影像表现
胰腺疾病以胰腺炎为主,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两类。
1.胰腺炎的分类及CT表现(表2-2-2)
表2-2-2 胰腺炎分类及CT表现
2.胰腺炎的MRI表现
(1)急性胰腺炎的MRI表现
1)胰腺增大,形状不规则,在T 1加权上呈低信号,T 2加权上呈高信号。
2)胰腺边缘多数模糊不清,胰腺周围脂肪水肿。
3)正常存活的胰腺组织强化,坏死组织不强化。
(2)慢性胰腺炎的MRI表现:
胰腺弥漫或局限性增大或萎缩。T 1加权表现为混杂的低信号,T 2加权表现为混杂的高信号。钙化灶在MRI上表现为低信号或无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