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院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从医院说起

一、医院的起源与发展

医院(hospital),一个兼具人文关怀与科学素养的复杂集合体,从古至今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历程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医院最早发源于我国西周。据《逸周书·王会解》记载,周成王在成周之会的会场旁,设过“为诸侯有疾病者之医药所居”的场所,从而形成了我国医院的最早雏形。
欧洲最早的医院在苏格兰中部的伊持图塞尔,相较中国晚了十多个世纪。西方的“医院”一词来自拉丁文,原意为“客人”。最初是基督教妇人建于罗马的医疗所,供人避难,后来才逐渐成为收容和治疗患者的专业机构,也就是现代医院,即以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
我国正式建立现代医院体制是在元朝时期,当时,阿拉伯医学传入我国,1270年在北京设立“广惠司”,1292年又建立“回回药物院”,是一所阿拉伯式医院,也是我国最早的西医院和西药房。1828年,英国传教士高立支在澳门设立了第一家教会医院。1892年,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基督教会在成都建立了存仁医院、仁济医院,经过120多年的发展成就了如今的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此后我国教会医院数量迅猛增长,至1949年达到340余所,遍布全国各地。

二、医院的概述、功能和特点

(一)医院的概述
1.医院的定义
医院是应用现代医学科学理论及技术,具有一定规模的空间、病床、医疗器械等软硬件设施以及医务人员等专业人群(教学类/研究型医院还应涵盖医教研管理、后勤等人员),通过医院员工的集体协作,向患者、特定人群或健康人群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在内的全方位全周期服务的机构,以保障人民健康。
2.服务对象
医院服务的对象主要为三类:①遭受某种疾病或身体损伤的人群,即患者和伤员;②处于特定生理状态的健康人,如孕妇、产妇、新生儿等;③有服务需求的健康人群,如前往医院进行体检或口腔清洁的人群。
3.医院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病房、病床等基础设施,能够为住院患者提供安全、有效、连续、合理的诊疗照护与基本生活保障等功能。
(2)医疗仪器设备等医疗设施,能够在达到基本医疗需求同时,满足医院学科建设、临床创新等需要。
(3)临床、医技、药剂、检验、行政后勤等医院组织架构,能够满足医院发展定位的需要。
(4)门(急)诊、住院等功能设置,能够满足各类人群的就医需求。
(5)与医院相匹配的人员(人才)配置,根据医院短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动态调整。
(6)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包括文化管理制度、医疗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运营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6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制定医院章程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卫办医发〔2018〕12号),将制定医院章程试点纳入深化医改、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重点工作。因此医院章程很可能成为中国医院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
4.医院的分类
医院常见的分类方法有5种。
(1)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类:
分为公立医院、非公立医院。
(2)按主办单位分类:
分为政府办医院、社会办医院、个人办医院。
(3)按管理类别分类:
分为非营利性医院、营利性医院。
(4)按机构类别分类:
分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专科医院、护理院。
(5)按医院等级分类:
分为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
在实际应用中,我国医疗机构分类分级管理将医院共分为12个类别。
(1)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
(2)妇幼保健院。
(3)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
(4)疗养院。
(5)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
(6)诊所、中医诊所、民族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
(7)村卫生室(所)。
(8)急救中心、急救站。
(9)临床检验中心。
(10)专科疾病防治院、专科疾病防治所、专科疾病防治站。
(11)护理院、护理站。
(12)其他诊疗机构: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4月28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中,首次正式提出了互联网医院的概念。2018年9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继发布了《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5号),详细制定了我国《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及《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同年12月29日,新规颁布后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落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互联网医院试运行上线。据此,现代医院又可以按开设形式,分为实体医院、互联网医院。
5.医院的分级
我国医院分级最早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1989年11月29日出台的《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医院按功能、任务不同共分三级十等,该分级方法目前已更新,不再使用。
现行的医疗机构分级管理办法将医院分为三级六等,这里以综合医院为例进行说明。
(1)一级医院:
住院床位20~99张,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是初级卫生保健机构。
(2)二级医院:
住院床位100~499张,是跨几个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是地区性医疗预防的技术中心。
(3)三级医院:
住院床位500张以上,是跨几个地区、省市以及向全国范围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是具有全面医疗、教学、科研能力的医疗预防技术中心。
医疗机构的等级是根据评审结论将各级医院分为甲等、乙等。评审依据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所制定颁布的各级各类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
(二)医院的功能
医院,顾名思义即是以医疗活动为主要功能的院所。国务院1994年9月1日颁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总则第三条规定“医疗机构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公民的健康服务为宗旨”,涵盖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教学培训、科学研究等综合型任务,同时承担部分公共卫生任务(健康教育等)、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及支援性任务(精准扶贫等)。
每家医院的最终功能定位又取决于所在区域卫生规划、自身发展战略以及医院等级。针对不同等级医院,其功能可区分为:
1.一级医院
直接对人群提供一级预防,在社区管理多发病、常见病、现症患者并对疑难重症做好正确转诊,协助高层次医院做好中间或院后服务,合理分流患者。
2.二级医院
除承担常规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以外,还参与指导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接受一级转诊,对一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并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学和科研。
3.三级医院
提供专科(包括特殊专科)医疗服务,解决危重疑难病症,接受二级转诊,对下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完成培养各种高级医疗专业人才的教学和承担省以上科研项目的任务;参与和指导一、二级预防工作。
(三)医院的特点
医院作为向公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机构,服务对象以患者为中心,作为少有的知识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机构,兼具公益性、保障性、生产性、经营性、公平性、科学性、整体性、风险性、连续性九大特点。
1.公益性
医院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关系患者及其家庭、单位和社会,具有社会性与群众性,必须坚持以公益性为主导,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和选择权等。
2.保障性
医院不同于一般服务机构,其服务对象是人,服务内容关乎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医院的保障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医院能保障社会稳定、社会公平和社会民生;另一方面,医院需要保障自身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3.生产性
医院功能涵盖医疗、科研、教学等,代表且保障了社会的先进生产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医疗服务保护了社会的劳动生产力,恢复社会产出;其次,科研服务创造了高精尖生产力,提高社会产出;最后,教学服务培养了新生社会生产力,维系社会产出。
4.经营性
医院同样需要经营和管理。尽管以公益性、社会性为导向,医院日常运营过程以及发展创新需要人、财、物的投入;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已进入自负盈亏的运营模式,所以要求现代医院需同时关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式经营(注意,不是企业化经营)。
5.公平性
作为社会主义医院,应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宗旨,是社会公平的一大体现。作为现代医院的医疗从业者,应时刻牢记《希波克拉底誓言》及“南丁格尔精神”,不分国籍、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出身、信仰、教育、地位,一视同仁地为患者提供公平可及的医疗服务。
6.科学性
医学是一门科学,具有技术性和规范性。人体是极其复杂的构成,生命是神圣而宝贵的,这就决定了医疗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对自身严格要求、具有科学严谨的态度以及严肃的作风,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强调的“三基三严”。
7.整体性
医院的功能范畴、组织架构及人事结构极为复杂(后面章节详述),需要科学地将不同的科室、部门协同调整为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协作性。
8.风险性
即使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疾病仍有很多人类难以攻破的瓶颈,需要不断的科研探索与创新。同时患者病情随时变化,且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所以医疗具有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9.连续性
医院永不休息,二十四小时连续运转。时间就是生命,生命的抢救争分夺秒。同时,对患者的医疗照护从门急诊、诊断、入院、治疗、康复、出院也是连续的过程。

三、医院组织介绍

(一)组织概述
1.组织的定义
管理学上将组织(organization)定义为,人们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活动规律,通过分工、合作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集体或团体。
2.组织的构成要素
(1)人:
最基本要素,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要素。组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
(2)共同目标:
前提要素。组织拥有明确的目的或目标,并且得到组织内成员的认可。
(3)结构:
载体要素。组织不是一盘散沙,拥有具体的部门、岗位、职责、从属关系,以保证组织内成员能顺畅沟通、互动并交流,保障组织有效运行。
(4)管理:
维持要素。组织有完备的规章制度,一般为书面形式。通过现代化管理工具,如戴明环(plan do check action,PDCA)等,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
3.组织的分类
组织分类的方法很多。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可分为公共组织(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按照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分为政府、非营利组织、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和家庭。
管理学上组织分类方法大致包括3种。按人数,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组织;按组织对成员的控制方式,可分为强制(如监狱)、规范(如军队)和实用组织(如工厂);按组织产生的依据,可分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二)医院组织类型
在前一部分我们已了解了医院主要的5种分类方法,而其中涉及组织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按登记注册类型,可分为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按管理类别,可分为非营利性医院和营利性医院。
1.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所有医院都是公立医院。随着改革开放,国家逐步鼓励社会办医。2015年,我国非公立医院达到14 518家,首次在总数上超过公立医院(13 069家)。
公立医院是指政府举办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医院,也称为国营医院或国立医院,根据地域分为社区医院、县级医院、市级医院、省级医院。公立医院主要由国家财政扶持,在税收上不承担纳税义务,在价格上施行必要的价格管制,资产最终归属社会公益,是体现公益性、解决基本医疗、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主体。
非公立医院,指非政府出资举办的医院,也称私立医院,出资来源可为个人、企业或外来资金,多以营利性为主导。非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资产处置上依法自行决定。
2.非营利性医院和营利性医院
非营利性医院,顾名思义,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运营的医院,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我国公立医院均为非营利性医院,而对于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可享受与公立医院同样的税收优惠政策。营利性医院,则指以营利为目的开办的医院,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投资者经济回报。
我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将医院分为非营利性与营利性,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建立公共财政的需要。一方面,公立医院规模增长迅速,超出了政府的承受能力,单一的卫生筹资渠道限制了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医疗卫生领域逐步发展出多形式办院、多元化投资以及多产权形式的多元化格局,政府通过建立医疗机构分类管理,以市场调节机制使不同性质的医院通过不同途径获得各种资源,以实现建立公共财政的目标,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第二个原因是为打破公立医院垄断,实现卫生行业有序竞争。我国医疗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公立为主,产权结构单一。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将有利于医院在质量和效率上引入竞争机制。第三个原因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分类之初,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的经济格局。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将有利于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卫生行业多种所有制结构的规范化管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消费需求,初步形成与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医疗服务体系。
非营利性医院与营利性医院主要有9点区别。
(1)经营目标不同:
营利性医院追求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是为了获得投资回报,经济效益是其活动的准则;非营利性医院的经营目标是向社会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医疗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体现社会公平,推动社会进步,社会效益是其活动的准则。
(2)经营方式不同:
非营利性医院的经营者必须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来进行经营,受政府的领导。政府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业务范围和服务价格有较多的干预。而营利性医院在经营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运作。
(3)收益分配的方式不同:
营利性医院的利润属于投资者或股东,能用来分红;非营利性医院的盈利则不能,也不能为其职工变相分配,所有利润和盈余只能投入到医院的再发展或回报社会,如购买设备、引进技术、开展新的服务项目或向公民提供低成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4)服务的对象不同:
非营利性医院以群众医疗需求为导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普通群众。营利性医院则以市场为导向,提供的往往是能够获得高额利润的特需医疗服务或其他特色医疗服务,包含前沿的医疗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幽雅的就医环境等,服务对象主要是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
(5)财政补助政策不同:
非营利性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由同级财政给予合理补助,其中对大中型医院以定项补助为主,对基层医院以定额补助为主;营利性医院不享受任何财政补助。
(6)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同:
非营利性医院享受相应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而营利性医院一般不享受政府的税收减免政策,需照章纳税。但为了支持社会办医,对于营利性医院取得的收入,目前免征营业税。
(7)价格标准不同:
营利性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根据实际服务成本或市场供求情况自主制订价格;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按扣除财政补贴和药品差价收入后的成本制订;其他非营利性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医院按照主管部门制订的基准价,并在其规定范围内浮动,确定本单位实际医疗服务价格。
(8)执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不同:
非营利性医院执行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医院管理制度和卫生健康财务会计制度等有关法规、政策;营利性医院参照执行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和有关政策。
(9)处置财产方式不同:
营利性医院若面临经营不善破产时,投资者可自行处置其剩余财产,而非营利性医院终止服务后,其剩余财产只能由社会管理部门或其他非营利性医院处置。
(三)医院领导组织结构
医院领导组织结构针对不同医院组织也有所区分。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领导组织结构为院长负责制。在这种模式下,院长是医院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对于医院“三重一大”事务(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需提交医院党政联席会集体讨论决策。党委行使监督职能,员工通过工会会员/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医院的民主管理与监督。这种领导组织结构发挥了民主集中制的优点,责权分明,决策效率较高。但因为院长作为医院唯一的最高责任人,医院发展受院长个人能力水平影响较大。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2018〕35号),正式提出“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在医院党委领导下,全面负责医院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同年8月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关于印发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卫健党发〔2018〕29号)进一步明确了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具体实施方法。此次公立医院领导组织结构的改革,除了能一定程度上解决院长负责制的不足,更关键的是,表明了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决心,为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建设进程指明了方向。
对于非公立医院,营利性医院实行股东会制的法人治理领导结构,而非营利性医院实行理事会制的法人治理领导结构。
实行股东会制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医院,由股东出资建立,并由股东或股东代表组成董事会对医院重大事务进行决策。院长由董事会选聘,负责医院的日常经营与业务管理,对董事会负责。
实行理事会制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医院,由医院理事会对医院重大事务进行决策。院长由理事会任命,对理事会负责。一般来说,理事会和董事会在法律概念上没有明显区别,仅在投票权方面有所差异。理事会的投票权由医院理事章程约定,通常一人一票,而董事会投票权由董事代表所持股份份额决定。
(四)医院组织设计
如何建立适合医院运行与发展的组织结构?答案是医院组织设计。医院组织设计指围绕医院开展的医疗服务,通过内部评估和外部分析,确定医院的组织结构,设置相应的部门、科室和工作岗位,以确保医院安全、高效地提供医疗服务。
1.内部评估
医院组织设计首先需从组织的四大构成要素入手,进行内部评估。
(1)人:
医院需要什么样的人?多少人?人从哪里来?如何调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2)共同目标:
医院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目的是什么?医院的目标是营利吗?如何传达给组织内的每个人?如何引起每个人共鸣形成合力?
(3)结构:
需要多大规模?医院是否围绕其业务设置有相应的部门、科室和岗位?组织需要多少系列和层级?哪些是核心岗位?
(4)管理:
医院是否具有完备的规章制度?管理者是否掌握现代化管理工具?医院员工的工作职责、制度和流程是否明确?如何保障管理制度成功执行与切实落地?
2.外部分析
医院组织设计还应考虑医院所处外部环境,开展外部分析。
(1)服务人群:
医院主要服务人群组成?需要什么形式、水平的医疗服务?
(2)社会因素:
医院所在区域经济如何?区域卫生条件?病种结构?
(3)政府因素:
政府对医院组织的管理要求有哪些?对医院公益性目标及功能定位的要求?政府的主导作用?
3.设计原则
在医院组织设计过程中,需要把握几点原则。
(1)组织的意义是实现共同目标,个人的生存目标和医院的发展目标需保持一致。
(2)组织成员应该是公平的,但绝非吃“大锅饭”,因需设岗、按劳取酬。
(3)组织生存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激励机制以及团队协同,员工和医院应建立共生共享的关系。
(4)组织决策机制应坚持民主集中制,集体决策、个人负责。
(5)组织领导的关键是授权,事必躬亲的领导不是好领导。
(6)组织构架的依据是岗位职责而不是权力,现代医院管理应坚持“法制”而非“人治”。
(7)组织构架常见问题:组织岗位设置单一,结构条块化过于死板教条,功能分割、各司其职难以形成合力。为了可持续性发展,组织需自我变革。
(8)组织具有开放性,不再是封闭的系统,医院和环境应保持相互依赖的关系。
医院的组织设计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动态实时调整,以解决现行医院组织逐渐展现出的诸多问题,如医院岗位责任固化、信息流动不畅通(多为自上而下)、个人缺乏主观能动性、团队协作障碍等。
综上,现代医院组织应打破地域、框架、从属的壁垒,尝试建立一种“没有组织”的组织,具有高度的灵动性、柔和性、包容性,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组织——水样组织。水样组织可以及时适应外部环境的任意变化,组织内成员团队协同性好,充分激发个人活力,是有活力的组织的理想状态,也是现代医院管理者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