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施舍:世界经济简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本书采取了一种大胆的研究方法,从粗略、杂乱甚至偶尔自相矛盾的实证中,梳理出能描述人类悠久历史的简明架构。这些架构能同时适用于关于人类历史的惊人事实和详载于这本书中的现实世界。延续《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资本论》(Das Kapital)、《西方世界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Western World)以及《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Guns, Germs and Steel)等著作的传统,本书对“大历史”(big history)有着前所未有的企图心。与上述著作一样,本书在讨论以下问题,即:“我们是怎么走到今天的?”“为什么要走那么久?”“为什么贫富不均?”“我们要往哪里去?”

知识分子的求知欲使之提出这些令人瞩目的问题。但本书的焦点不仅是历史,而且对于近代经济政策也有着墨。书中将详述经济学家以及他们供职的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等机构,揭示这些人与机构是如何错看前工业社会、错认近代经济增长决定性因素的。而这些错误观念,如“华盛顿共识”提出的政策,却成了经济学解决穷国发展问题的基础。

尽管本书讲的是经济,但我们会发觉,经济制度向来与心理学、文化、政治及社会学相互混杂、密不可分。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欲望、抱负和互动——是由过往的经济制度塑造而成,又反过来塑造了现代经济制度。因此,对于人类学与政治、社会甚至文化史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从本书得到收获。

幸运的是,只用一套简单的概念就能带我们细探数千年来世界经济的演进。就算未受过正式经济学训练,也能了解书中的内容。本书努力解决的问题虽然仍是最“技术本位”的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但对理论一无所悉的读者也能完全心领神会。

可以预见的是,本书的一些论点将来会被证明为太过简化,或根本就是谬误。有些论点在我经济史领域的同僚中也极具争议性。但它们就算出错,也远胜于学术界常犯的那些惹人生厌的恶习——刻意模棱两可、堆砌术语且内容空洞,虽然人文学科的著作大半如此。诚如达尔文所言:“错误的观点若有一些证据支持便无伤大雅,因为每个人都会以证明他人的谬误为乐:一旦做到这点,便会有一条通往错误的小径于此封闭,同时开启通往真理的康庄大道。”因此,我希望即使本书有部分出错,也是明显而有益的错误,能带领我们朝光明迈进。

这本书是我二十年竭力耕耘学术葡萄园之偏僻一隅——量化经济史(quantitative economic history)——的产物。我很幸运,正因经济学及史学同业们对这些葡萄树漠不关心,区区一个小学者才能自划数千年的光阴为他个人的园地,并默默地、不受干扰地照料它。但我希望这本书也能吸引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的注意,提醒他们,要保持对观点的灵敏嗅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