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初入女中

开学这天,赵一曼很早就起床了。洗完脸,郑琇石把她原来绾在后脑勺上的粑粑似的发髻紧贴着后颈窝。这是城里最时兴的发式。又拿出头天晚上准备好的双璧大姐的素花华丝葛短袄、黑绸裙给赵一曼换上,把她装扮成个时髦的城市大姑娘。她向前迈两步,扭动细腰肢,更显得体态轻盈,风姿绰约。前后的赵一曼判若两人,大家为此而鼓起掌来。平时落落大方的赵一曼,现在却被弄得忸怩不安,在油灯下,映得她两颊绯红,显得越发娇艳。“啊!真是七仙女下凡了!”琇石尖着嗓门嚷道,一边伸手过去胳肢她,俩人滚在床沿上笑个不停。

1926年农历正月十六,来到世界上已匆匆20个春秋,赵一曼心中充满喜悦和激动,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她终于跨进了这所正规学堂,赢得了上学读书的权利。她跟随郑家姐妹早早来到宜宾女子中学(现宜宾第二中学)。

image

图4-1  赵一曼就读的宜宾女子中学(现宜宾第二中学)

郑奂如回忆道:

来到学校,先把一曼送进教室去参加考试。我们几个一边办理入学手续,一边把行李搬到寝室里去。我们八个人共住一室,一曼、琇石姐和我、两个堂姐克君、蜀雄,还有黄世尧、邓可非、尹学宾,都是团员,住在一起便于研究工作。宜宾女中素有交朋友的习惯,喜欢两人合铺,原则上自愿组合,她们各自早已约好了伴。现在只剩下一曼和我,我便问一曼我俩合铺好吗?她爽快地回答:“好!”老实说我心里早就很喜欢她,现在能交上这么一个见多识广、能说会道而又漂亮的大朋友,感到十分高兴。

一曼考试合格顺利录取后,插班入一年级二期我们第三班学习。她是新生,挨着克君姐坐在后面。座次是按照上学期考试成绩编排的,我和琇石、蜀雄姐坐在第一排,一曼和我一前一后正对着。上课时,我也不免挂着她,偶尔回头看看,见她坐得端端正正,聚精会神地听讲。心想她这样用功学习,自然会跟得上。早晚上自习时,我就到后面同她共用一盏桐油灯复习功课。她的语文较好,数学差些,特别是英文,她虽会背诵字母,但发音却不准确,学起来显得比较吃力。因此上自习时主要复习这两门功课。她学习很专心、很努力,碰到费解的难题她非彻底弄通不可。要是下了晚自习尚未做完,她宁可不睡觉,用深蓝色床毯挡上窗户,以防监学来查,熬夜赶完作业。学英文也一样,清早起床就读,并准备一个小生字本放在衣袋里,有空就掏出来念。她每天都要掌握住学过的生词,做到会读会写会背诵。因此她进步很快,不久就能回答英文老师的课堂提问了。算术老师有时也叫她上黑板去演算习题,她也算得正确,就是慢些。她的语文学得较好,她早就会注音字母,平时看书报,遇到生字难词就查字典,很快就掌握了。

郑家姐妹无微不至地关怀着赵一曼的学习和生活。然而,同学们并不都像郑家姐妹那样。那个年代,能来女中读书的多数是富商巨贾的名门闺秀,这些小姐们成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珠光宝气。女中的同学阚思颖回忆说:“赵一曼像池塘里的荷花,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在叙府女中读书时,一般同学都比较讲究穿戴、装饰打扮。赵一曼上身穿一件蓝布衫,袖口没有喇叭,下摆不圆,下边是青布裙子,褶皱不大,举止大方,非常朴实。”女中的同学对于班上新来的年龄偏大又有些土气的赵一曼,根本不放在眼里,背地里还说一些闲话。可是,赵一曼知道后,只是淡淡地一笑了之。她从不说人家好歹,只觉得自己绝不能落在后边,必须努力学习才行。她在班上年纪最大,已经满20岁了,班上最小的才十四五岁。如果落在小妹妹后边,多难为情呀!这也是促使她更加努力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阚思颖在《回忆赵一曼同志的革命斗争片段》中说:

赵一曼同志是一个发奋读书、勤学苦练的好学生,也是一个马列主义的传播者。她在女中时语文、历史和地理等成绩很好,但数学基础较差,英文发音不准,为了把各门功课都学好,她下苦功夫补练。别的同学游戏玩耍,她就到寝室补习算术,有时废寝忘食;每天早晨,别的同学还没起床,她就跑到操场上练习英语发音,结果很快就赶上了全班同学的水平。她刻苦用功,但又反对当“两耳不闻政治的书呆子和蛀书虫”。她不仅要学好各门功课,而且更注意学习党的刊物和马列主义书籍。当时马列主义的书籍翻译本很少,在宜宾地区党的刊物也只能看到《新青年》杂志,而反动派和学校当局又禁止学生读课外书籍。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读进步的、革命的书籍是很困难的。但是,环境再困难也难不住渴求革命真理的青年,赵一曼同志总是寻找空隙看党的刊物和马列主义书籍,自己看了还不算,有时还偷偷把我们叫到她的寝室去读给我们听。每本书不知她看了多少遍,新书从她手里拿来,已经成了旧书了。赵一曼同志最爱惜时间,从不占时间和别人闲扯空话,一和同学接触就讲革命道理。但对同学提出来的问题,总是不吝时间地耐心讲解、一一答复。有时竟忘了吃饭和睡觉,孜孜不倦地读个通宵。

开学后的第一堂作文课,国文老师尹绍洲(当时是中共党员)出了这样一道作文题:“不如归去”与“炒米糖开水”的叫声谁最凄惨。顿时,同学们瞪着一双双大眼睛,你瞧瞧我,我看看你。这对于大多数家庭富裕的女孩子来说,没有接触过进步思想,不懂得贫穷压迫,不了解社会现实,这个政治思想性很强又很含蓄的题目是很难理解的,自然不知从何下笔。

而坐在后一排的赵一曼却不同,她阅读过五四以来进步刊物上的许多政论文章,了解当时中国社会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人民生活苦难,她还亲自参加过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对社会底层人民的贫苦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于是,她略微思索片刻,便“唰唰唰”奋笔疾书。她写道:

春天来了,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不停地叫着,听起来不免令人伤感,催人泪下,所以古诗人有“杜鹃泣血”的诗句,形容其叫声的凄怆。

杜鹃鸟要生存,当它们受到外来侵袭时,要啼叫,要哀鸣,这是它们自卫的本能,也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诗人们听到杜鹃的叫声,引发了对自身际遇的联想,以表达其感时伤怀的情调。

“炒米糖开水”则是街头巷尾小贩的叫卖声。

当夜阑人静的时候,远处传来“炒米糖开水”“炒米糖开水”的喊叫,特别是风雨之夜,小贩披着蓑衣,踏着泥泞的道路,一手提着开水壶,一手提着盛炒米糖的竹篮子,顶着风雨穿街过巷地凄苦叫卖。

这种声音并不像“不如归去”的叫声那样打动诗人的心扉。但是,我却认为“炒米糖开水”的叫卖声更凄惨,更令人同情。

为什么呢?

我们的国家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军阀官僚、土豪劣绅的盘剥,国势衰危,民不聊生,痛苦已极。还有一种人,他们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自己不劳动却过着寄生虫一样的生活。他们的幸福是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而贫苦的人民,被压在社会底层,苦难深重,挣扎在饥饿和死亡线上。他们为了求生存,被迫做小贩沿街叫卖“炒米糖开水!”这种叫卖声,深夜传来,更扣人心弦,每每听之而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这种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必须加以改造!

尹绍洲老师看了赵一曼的作文后非常高兴,他把赵一曼的作文拿到作文讲评课上,全文朗读给大家听,并把她的作文与另外一篇没有思想性的作文加以比较,指出只有赵一曼真正理解了文题,并联系实际,写出了深刻的思想内涵,提出了改造社会的主张。

赵一曼不仅受到老师的表扬,更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和爱戴,特别是那些看不起她是乡下姑娘的小姐们。

下课后,同学们都围着她问:“李淑宁,你怎么能想出这么深刻的道理?”“给我们讲一讲,你的思想性是从哪里来的?”

赵一曼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向同学们进行宣传。她从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入侵讲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又讲妇女解放,男女平权,滔滔不绝。因此,课余时间赵一曼总被同学们拉到各个班、各个寝室。她也主动和同学们交朋友,把一些进步书刊推荐给同学们看。同学们有什么困难,她都帮助解决;同学们发生争执,她也出面调解。赵一曼像一块磁石一样,把同学们吸引到自己身边,团结在组织周围。

1926年2月底,在社会主义青年团宜宾地方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赵一曼被选为团地委候补委员。3月初,中共宜宾特支建立,赵一曼由尹绍洲、郑量澄介绍,从青年团员转为中共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