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年轻的“墓志铭”
向死而生的人生,经由谜一样的过程抵达相同的终点。没有人会提前知道谜底是什么,每一分、每一秒的生活,都是在努力小心翼翼地揭示出答案。
当我把“墓志铭”三个字写在黑板上时,教室里一片惊讶与不解的唏嘘声。我笑了,让正值青春韶华、享受甜美爱情、憧憬未来生活的年轻大学生来谈这个话题,未免有些不着边际。我说:“孩子们,这只是个游戏。想象一下,有一天我们老了,离坟墓越来越近,我们会如何评断自己的一生?当有人经过我们的墓碑,你想让他看到什么?”
这是“自我心理训练”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每一届学生都会在课堂上写下自己年轻的“墓志铭”。我希望在经历了对自我的认识、剖析,在探讨了如何爱自己、怎样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以及在若干自我完善的训练中不断成长之后,学生们能以不同的心态和视角再一次审视自己的人生。
每个学生的墓志铭都不同,或朴素或美好,或调侃或深沉,或抒情或理性,反映了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期待和心态。
“我爱的亲人与朋友,当树叶轻轻地飘落枝丫,她的舞蹈并不曾停止,在阳光与风尘中努力地挣扎,为了梦想的舞台,不断跌落、反复站起。我全心爱着这个世界,在歌声与微笑中,缓缓地趋向人生的夕阳。”
这是宁的墓志铭,充满了爱、阳光与坚强。宁是个外表端庄、性格沉稳的女孩子,我从未看到宁像同龄的女孩子那样撒娇、卖萌,相反宁的眼神中有一丝冷静的坚定。我还记得,在分析自己的原生家庭和父母时,宁画出了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骷髅的图案,那一半骷髅被涂成阴郁的黑色。分享时,宁的态度很坦然,她说,妈妈是她生命中的天使,无论怎样,妈妈都像阳光一样照耀着她,支持她、鼓励她、爱她,给她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力量;而爸爸是她成长中的黑暗力量,从她一出生,爸爸就对她充满了嫌弃,这种嫌弃从未改变过,即使她表现得再好再乖,即使她考了全班第一名,爸爸的眼神里从来都没有喜悦,没有欣赏,只有满满的嫌弃。“我一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小的时候,我拼命讨好爸爸。但现在不用了,有妈妈就足够了。我一直在努力,做自己的太阳,照亮自己。”宁的眼睛里闪着泪光。
“一生随遇而安、一生仰望星空、一生赤诚善良、一生热泪盈眶”。
这是红的墓志铭。红是个安静而少言的女孩,每每在小组谈论中,她都默默地听其他成员的发言,态度十分认真,却很少表达自己。在做“肯定性拒绝”的训练时,不会拒绝的红被我邀请做角色扮演,扮演拒绝别人的角色。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努力几次都没能说出拒绝的话,急得扮演提出请求的同学替她说出拒绝,然后她勉强模仿着说出来,一看就知道不是发自内心的。但同学们告诉我,红很爱读书,也很爱思考,是个内心丰富、细腻的人。
“如人在荆棘中,不动则诸刺无伤。”
这是涛的墓志铭。身为班长的涛,认真、沉稳、负责、有担当,深受同学们的爱戴,班里也有女孩子暗中喜欢他。但涛却是个悲观主义者,在“我的生命线”活动中,他将自己出生的满意率定为20%,当我问及为什么这么低时,他说,本来他是不该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涛出生在农村,在一个极其寒冷的冬天,是双胞胎兄弟中的一个,家境贫穷,哥哥出生不久就夭折了,他是被一条棉被救活的。从小体弱多病,谁都没想到他会长大成人。艰难的成长过程让涛备受折磨,感受不到生命蓬勃的力量与朝气,内心暗淡,缺乏安全感与对生活的热情。他不想结婚,不想有自己的孩子,将这些视为“很麻烦的事情”。我曾在他分享完自己的“生命曲线”后提示他,自己的生命来之不易,既有父母的努力,又有上天的恩顾,还承载了夭折的双胞胎兄弟的生命内涵,换个角度看,是个生命的奇迹,不应只有20%的满意率。当时涛似乎有所领悟,但从他的墓志铭来看,这个孩子依然对生活态度消极,充满不安和防御。大概,改变是个漫长的过程,一门课程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
“没有人可以否认她存在过的痕迹”。
这是敏佳的墓志铭。敏佳是一个很矛盾的女孩子,一方面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极度自卑,一方面又有小小的自恋,经常会持有“我不好、你好”的心理地位,同时自己又总是刻意提醒自己“我好,你不好”,自欺欺人。看得出,她的一生都在与自己的自卑抗争,让自己变得重要。
“战胜自己,一生为爱”
这是清的墓志铭,在“我的自画像”活动中,他把自己描述成孤单的、一只手扶着墙在伤心哭泣的小男孩,内心忧伤而无助。我想,这样的墓志铭应该是清一生努力的方向。
茜的墓志铭很独特,颇具现代色彩。她别出心裁,将自己的墓志铭设计成了一个二维码。她的解释是:只要经过的人扫一扫,就会跳出来自己的信息,别人就会了解她生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来访者输入自己的姓名,就会出现茜对他(她)的祝福,我笑言,这是来自天堂的祝福。
还有很多很多的墓志铭:
——一生信仰从未改变,一生执着从未妥协。
——一生被爱,一生努力。想得到的都得到,得不到的都释怀。
——也许你的人生并没有很光鲜亮丽,但也平凡可爱。感恩那些我遇到的人。爱是一个很局限的字眼,但我仍然要说:我爱我经历的一切,我爱这世界。
——温婉如水、简单纯粹、至性至情、敢爱敢恨。你是一首诗,当你走进我的世界,我的世界从此变成一幅画。
……
每一次,我都认真聆听每个孩子的墓志铭,带着思考,带着感动。20岁时写下的年轻的墓志铭,距离揭开一生谜底的那一刻还很遥远,包含了青春岁月对未来的憧憬、期待、渴望、预设,也掺杂着对不确定未来的细微担忧和焦虑。这个活动也轻轻扣动孩子们的世界内心,让他们有所思、所感、所悟。
“写下自己墓志铭的那一刻,就好像自己的一生就这么过去了,心里突然很惶恐,一定要抓紧时间啊,否则一切都会来不及的。”
“在读、在听墓志铭的时候,我的眼中一直都含着泪水,心中涌动着感动与哀伤,这些幽美的文字,诉说的将是怎样的一生啊!”
“朋友说,虽然年轻时,我们充满阳光、希望,热烈地活着,但等到老了、死去的那一天,我们是否真的会面带微笑,在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痛苦和变幻莫测后,依然感动于幸福?”
“我的墓志铭是‘我曾遇见过幸福’。不知道若干年后,再回忆起来往事,会是怎样的心情,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大二的秋天,有人(注:指小组的成员)陪我一起走过,无拘无束、彼此真诚,在这样的课堂上,发现自己在成长,并且正和幸福在一起。”
我不知道,写下这些墓志铭的孩子,未来的人生轨迹是怎样的。若干年后,在某个煦暖闲散的午后,或是午夜梦回的静寂时分,是否会悠地想起此刻,想起年轻时写下的墓志铭,内心深处漾起的是欣慰、自嘲,还是失落与无奈?年轻生命的激情与热烈是否会在那一刻再度被唤醒?若干年后,当所有的日子都呼啸而过,生命的列车将驶入终点,有几个人还能记得,在20岁的那一年,在上午9点的大学校园,阳光细碎地照进教室,那个沉思着墓志铭的年轻的自己?
我记得,这个活动结束时,我送给同学们毕淑敏的一句话:长的是人生,短的是年轻,所有面向死亡的修行,都是为了活得更好。
“老师,给我们说说你的墓志铭吧!”,在这样温暖而开放的课堂,学生们经常会突然向我发起进攻。我顿了顿,平缓地说:“我一直是一个很平淡的人,喜欢一份平淡的生活,所以我的墓志铭听起来也很平淡。我的墓志铭是——这里躺着的是一位好母亲、好妻子、好老师。”片刻,教室里想起了掌声,眼睛随之悄悄湿润。
又一次以这样温暖而感动的方式结束一个学期的课程,满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