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评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六节 历史与政治作品

尼采在浦福塔写过重要的历史作品《直到12世纪东哥特埃尔曼拉里希王传奇的形成》,严格来说可以看作尼采的古典语言学作品。(44)在这部作品中,尼采主要研究的是约丹尼斯(Jordanes)在公元522年的著作《哥特史》(Getica)。约丹尼斯记载的是,埃尔曼拉里希王选择了自己管辖下的一个罗索曼(Rosoman)部落统治家族的女儿苏阿纳西尔德(Suanahild)为妻,但苏阿纳西尔德对埃尔曼拉里希王做了不忠之事,埃尔曼拉里希王惩罚了苏阿纳西尔德,将她四马分尸。由此,苏阿纳西尔德的兄弟,罗索曼部落的首领邵鲁什(Sarus)与阿米乌斯(Ammius),寻找复仇时机,攻击了强大的埃尔曼拉里希王,但没有杀死他。埃尔曼拉里希王的敌人,匈奴在获知这些情况后乘虚大举入侵。埃尔曼拉里希王不能承受苏阿纳西尔德不忠带来的情感创伤、自己民众的暴动、敌族的入侵,最后,他选择了自杀。

约丹尼斯的《哥特史》的年谱来自更早的卡索多鲁斯(Kassiodorus)的编年史,在卡索多鲁斯的原始文献中,苏阿纳西尔德的原始姓名为斯旺希尔德(Swanhilde)等,罗索曼部落的名字也有几个。尼采认为,约丹尼斯的埃尔曼拉里希王的历史记载是自己构想出来的,不是真实的历史事实。尼采质疑的主要出发点为:埃尔曼拉里希王是一位贤明的君王,为什么这样一位国王如此残酷惩罚自己的妻子;另外,埃尔曼拉里希王精于兵法,为什么不能有效抵御外族的入侵?为什么埃尔曼拉里希王被刻画得这样既可怜又凶残?尼采得出结论,这是后来的历史学家——如约丹尼斯——仇恨与嫉妒的心理作怪的结果。尼采通过对比文献考证后认为,苏阿纳西尔德实际上并不是埃尔曼拉里希王的妻子,而是他的一个幕僚的妻子,在匈奴入侵时,这位幕僚背叛了他的国王,为了复仇,埃尔曼拉里希王将他的妻子以野马分尸。尼采评论,埃尔曼拉里希王的这种行为不代表残酷,这是传统上为叛国罪保留的,而不是由苏阿纳西尔德的不忠引起的。苏阿纳西尔德的兄弟于是为她向国王复仇,尼采由此推论出,埃尔曼拉里希王并没有选择自杀,而是死于冷血的谋杀,因此,他没办法去保护他的人民。(45)

尼采对这个故事的解释很难被正统的历史学家接受,的确,几个世纪前的历史,经过很多代历史学家的不断变形,会留下很多疑点。尼采的这部作品是广义上的古典语言学作品,他看到了埃尔曼拉里希王故事中很多不同代历史学家对原始文献的变形,找出了疑难问题,从历史人物的动机角度重新解释历史,尼采假设了埃尔曼拉里希王的性格,对历史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自己的解释,但尼采自己的解释并不能得到文献的有力证明,自己也偏向了一种文学创作。

尼采在1862年1月完成了《拿破仑三世总统》,(46)从中可以看到这一时期他的政治观。尼采的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争议,一般认为尼采在浦福塔时代具有反法国的普鲁士人的爱国情感;卡特认为,尼采的这种转向与他读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有关,尼采这段时间认真读过这本书。对平德来说,尼采这种文章是不知羞耻的,令人厌恶与恐惧,尼采于1862年2月在“日耳曼利亚”做相关讲演时写过一个反驳,克鲁格同意尼采做这个讲演。(47)尼采在浦福塔时代总体来说是一个君主主义者,他认为君主制代表了最好的统治形式,例如,波斯强大的力量主要来源于君主体制,而不是他们的民众。但也要看到,浦福塔的自由主义精神对他也有所影响,在《拿破仑三世总统》中就有体现。尼采在这篇文章中认为,拿破仑三世是一个聪明与有教养的人,他是一位天才,他的美德是在权力的过程中令人难以置信的节制,他是由议会与六百万民众选举出来的总统,他不管什么时候都代表了全体民众的意志,否则,政治就包含它腐败的种子。理想的自由国家,总统应该由人民的代表批准才能上任。同一年,尼采在读英国历史时,对辉格党也有这样的观点:1642年英国革命获得成功,查理一世由于绝对君主专制、攻击性的暴政被送上了断头台,他的死是人民意志的表现,人民不会忍受任由专制君主压迫。尼采认为,对查理的审判过度了,超出了必要的限度。尼采在1862年笔记中,表现出对英国自由主义的赞扬,他强调了人权,特别是免受奴役的自由权利,认为这是每个个体具有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不过,尼采在思考政治问题时是有矛盾的,尽管他认为自由主义是必要的,但只有在天才人物的领导下,这种自由主义才是有希望的。尼采更赞同一种由天才人物领导的层级制,天才必须要有特权,自由主义需要与这样的层级制相结合。在《拿破仑三世总统》中,尼采最后也是这样认为的,天才依赖于更高的法律而不是一般民众,他还是站在天才领导民众这样的立场上。(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