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癖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个人的性爱

因感染艾滋病而逝世的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本身是一位同性恋者,他在他的系列演讲《不正常的人》中提到,“畸形人[1]”、“需要改造的人”以及“自慰者”构成了十九世纪的异常性概念,并且,米歇尔·福柯认为这三者是相互关联、相互交错重叠的。

也就是说,在当时,自慰行为不仅仅是身体及精神出现问题的原因,它还被认为是一种道德的堕落。

十九世纪后半期,当音乐家瓦格纳与哲学家尼采感情破裂的时候,瓦格纳对尼采最严重的中伤,便是说他沉溺于自慰。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并不是瓦格纳对尼采的中伤,而是出于对尼采的关心,是瓦格纳通过自己熟识的医生给尼采提出的亲切忠告。然而,这样的“忠告”挫伤了尼采的自尊心,足以让尼采从昔日的瓦格纳的崇拜者转变为敌对者。试想一下,在十九世纪“自慰者”这个词意味着什么,结果便理所当然了。

在当时那个时代,时刻监视孩子的行为,防止他们染上自慰的恶习,是在家庭和学校宿舍中广泛实施的行为。这种对自慰的看法即使到了二十世纪依然残留着浓厚的色彩,直到七十年代以后,随着各种以新兴性科学为基础的革新化启蒙书的出现,这类消极否定的看法才逐渐淡去。

当我还是医学系的学生的时候,同年级里有个男生,他每天必须自慰七次,虽然这件事情在班里已经尽人皆知,也不是什么可隐藏的秘密了,但是每当同年级的学生谈到这个话题时,语气里依然带有相当强烈的嘲讽。

自慰之所以会给别人带来一种不太正面的印象,主要还是因为它是真正的性行为的一种替代,沉溺于这种行为便是以替代行为为目的,多少让人感到不健康。

从这种意义上看,比单身者的自慰问题更严重的也许是明明已经结婚有配偶了还继续自慰的人。从二十年前开始,我就时不时听到这样一些事情:妻子一直与丈夫过着没有性爱的生活,突然有一天妻子发现自己的丈夫正沉溺于“一个人的性爱”,从此深受打击。这样的事情在现实中也许并不少见。

也许是受晚婚化的影响,有位男子坦白说自己二十年来都在自慰,到如今根本停不下来,对他来说,比起真正的性爱,自慰更能让他获得快感。

如果一个人觉得和伴侣进行性行为必须很小心,而自慰行为却让他感到没有顾虑很轻松的话,那么自慰行为便不是性行为的替代品,他已经陷入自我目的化的阶段了。即便不能说自慰行为是一种异常行为,但如果把自慰行为自我目的化,从人口不断减少这一点出发,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通过自我刺激获得快乐,因为不需要他人插手,很简单就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很容易让人养成一种无休止的嗜癖。对酒精或者药物的依赖等诸多依赖症,也都是通过自我刺激获得快乐,从而陷入这样的陷阱中。


[1] 它不是指生理上有缺陷的人,而是指对法律构成了障碍,使法律陷入困境的案例。——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