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的互动关系研究
有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关系、互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社会责任是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可以起到互动、互相促进的作用(刘玉廷,2010;邹益民、孙海燕,2010;庄步俊,2010)。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履约状况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密切相关,渗透社会责任的理念指导具体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与评价,内部控制实务的积淀又反作用于社会责任的实践(王志勇、高强、常国雄,2008)[3],社会责任必须依靠内部控制予以规范和执行,内部控制的完善也理应加强社会责任建设(张姗姗,李玉娜,2017)[4],内部控制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终极目标都是实现企业长期价值最大化。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和内部控制的互动关系研究有助于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的良性互动发展,保证企业战略理念与制度规则契合,共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1)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保证
作为社会责任理念贯彻执行的制度基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保证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社会责任嵌入内部控制的全过程。2010年,我国单独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提出“社会责任”问题,表明“社会责任”理念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环境条件,深深地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全过程,同时内部控制机制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在实现社会责任方面的合理化和规范化(王加灿、沈小袷,2012;刘芳芳,2012)[5]。内部控制不仅能通过促进财务绩效的增长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资金保障,还能对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情况进行监督(王海兵、刘莎、韩彬,2015)[6]。第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企业社会责任风险发生的概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履行不足或履行过度的情况,容易使企业陷入社会责任风险的漩涡,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将有助于识别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潜在风险,并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对其开展监控活动(王加灿、沈小袷,2012)。内部控制制度在有效识别、评估与应对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保障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内部控制通过对企业组织架构设计合理性及运行有效性的规制,避免治理结构形同虚设、治理效率低下等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约束企业治理层的行为,使其可以充分保障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这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郭素勤,2011)。
(2)企业社会责任是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的动力
社会责任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发展思想,其对内部控制的完善作用除了体现为“环境影响”作用之外,还表现在对内部控制建设的人才支持方面。第一,社会责任对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施加影响。外界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影响企业的生产运营,企业若单纯注重生产产品,闭门造车,忽视与政府、消费者及其他相关组织的互动,终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因此,兼顾内外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将社会责任引入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中小企业中这种作用更加显著(李秀莲,2012)。第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王加灿、沈小袷,2012)。我国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中提到社会责任的履行包括保护员工的权益,企业通过及时办理员工社会保险、定期对员工进行非职业性健康监护以及建立科学的员工薪酬和激励机制等,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进而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后备人才。第三,企业内部控制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存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内部控制不能有效地约束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刘芳芳,2012)。但是,通过将社会责任纳入内部控制框架,引入利益相关者监督机制,将有效制衡公司治理层的权力,将“权力”关进笼子里,督促公司治理层合理利用权力为企业服务,能有效地避免内部控制对企业最高管理层“制约”作用的失效。第四,企业执行社会责任标准并按要求披露社会责任的履责情况,对企业内部控制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良好运行(刘芳芳,2012)。例如社会责任标准SA8000主要关注劳工权益问题,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大势所趋,我国应当积极参与国际社会责任标准的制定,并恪守该标准,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争取到更多的权益。
综上所述,我国较多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和内部控制进行了研究,强调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保证,企业社会责任是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的动力,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些研究成果为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耦合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们建设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提供了实践指导。社会责任和内部控制之间关系密切,但社会责任和内部控制之间的互动机制,它们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协同关系或是否借助中间变量发挥作用,仍需要通过实证研究对两者的关系加以进一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