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救灾行动
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的时候,徐永光正在北京西部阳光基金会参加论坛。那个时候大家还没有什么参与的意识,因为以前发生大的灾难的时候,非公募基金会基本都不参与,国家也不允许非公募基金组织募款。但当天晚上,徐熬了一个通宵看了电视上灾区情况的跟踪报道之后,他意识到,这一次民间组织必须要行动。
通过和中国扶贫基金会、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几家基金会联系,尤其是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何道峰副会长商谈之后,大家决定推动民间的联合行动。于是南都公益基金会率先在网上发出汶川地震救灾的口号——“南都公益基金会支持民间组织抗震救灾”。
第二天,八家基金会聚集在一起,大家回顾并借鉴了台湾“9·21”地震中的NGO的作用,决定将“灾后重建”作为重点。然后,大家又共同制定了联合声明,这就是著名的“抗震救灾、十万火急、灾后重建、众志成城”的声明。不过基于南都等各参与方和政府长期的合作沟通经验,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并试图规避“联合行动”可能产生的风险和政府压力,于是新的策略和口号产生了——“联合公告、独立行动”。
这个声明极大地推动了NGO的参与,许多NGO纷纷填写南都公益基金会发放的表格,决心投身抗震救灾之中。一共有160多家NGO回应,愿意为灾区服务,而联合声明则有102家民间组织参加签署。2008年5月15日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会做出决议,拿出1 000万元支持民间组织抗震救灾,启动“‘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南都基金会是当时第一个面向NGO提出资助的基金会,后来红十字基金会、壹基金也纷纷投入资金,支持NGO开展灾后社区的重建。
为了保障“‘5· 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顺利实施,推动基金会和NGO更好的合作,南都公益基金会4次组织专家调查组奔赴灾区,开展需求调查,全面了解四川地震灾区的情况。掌握了政府的政策动向和灾民的实际需求,他们提出把“政府支持、社会关注、灾民需求”作为灾后重建的工作指针,同时南都公益基金会协同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NPI上海、NPI成都)、NPO信息咨询中心等机构,共同组成了“‘5·12’项目办公室”。办公室5名工作人员分别来自几个合作机构,由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担任主任,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主任、NPO信息咨询中心主任吕朝任常务副主任。在项目宣传上,“‘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办公室采取了网上发布招投标公告、通过成都 NPI 工作人员在四川直接联络民间组织、会议、公开论坛、合作机构间引荐介绍等多种宣传方式吸引民间组织前来申请。
一石激起千层浪,需要看到的是,由于南都基金会积极支持NGO并与NGO合作,帮助了公民社会参与的有序进行。因为在地震发生后,民间组织和志愿者蜂拥而至,一心要到灾区做点事情,但是这种无序的行动反而使得救灾重建的目的难以实现,更可能因为志愿者的泛滥、能力专长上的缺陷和缺乏管理,带来很多潜在风险。南都公益基金会通过项目申请的方式,支持有心参与的民间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并持续性地开展项目,保证了丰富的社会资源得以有效、有序地分流到灾区最需要的地方。从南都公益基金会主导发起“‘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之后,NGO的参与合作开始有序起来,在这里南都基金会扮演了一个协调者和推动者的角色。
随着紧急救援的结束、长期的灾后重建阶段开始,南都公益基金会也开始调整策略,比如它不再支持建设板房,而是转而为NGO参与长期灾后重建的人力资源培育(包括人力招募、能力建设等方面)提供资助。
到2008年年底,南都公益基金会支持了66个民间组织参与到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支持款项达688万,已拨款500多万。也许这笔钱并不多,但南都鲜明的支持理念和策略以及由此产生的成效,赢得了广泛的称誉。不但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在NGO界内也口碑鹊起,例如陕西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秘书长高小贤曾对笔者说:“以前总是拿国外的钱,现在好了,拿咱们本土基金会的钱,心里踏实。”事实上,许多NGO的负责人都跟高小贤一样有着相同的体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研究所撰写的南都公益基金会“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评估中期报告中,就对南都公益基金会及其项目做出如下的评价: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的设立和实施引起了社会、政府对民间组织的广泛关注和认同,为民间组织今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既资助了一批优秀的民间组织也资助了一批新生的成长型民间组织;同时既是资助民间组织也是资助志愿者,对第三部门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的实施帮助民间组织带动了一大批资源投入到抗震救灾当中,增强了民间组织的资源汲取能力。第一,志愿者资源。志愿者是民间组织极其重要的人力资源,在“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中,大部分的民间组织都招募志愿者参与项目工作。通过“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许多的民间组织开始注重志愿者管理,积聚了一大批具有专业能力且能长期提供服务的志愿者。第二,资金资源。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社会资金资源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以南都公益基金会为代表的国内大型基金会,纷纷拿出专项资金资助民间组织。通过“5· 12”项目的带动,拓宽了机构的资金来源,提高了机构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为第三部门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持。第三,政府资源。民间组织通过开展“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与当地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也积累了与政府打交道的方法,这些经验对第三部门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第四,媒体资源。大部分民间组织在开展“5·12”灾后重建资助项目时,得到了各种各样的媒体报道,获取了可持续性的媒体资源,这对民间组织的成长、获取外部资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南都公益基金会是如何实现跨领域的资源动员,并达到如此显著的救灾重建效果的呢?其中,南都公益基金会的合作策略及合作创新模式的探索又起到怎样的作用?我们认为,这里面作为支持和引领合作的南都基金会,它最关键的是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者和中介者的作用。在整个过程中,南都公益基金会对草根组织倾力支持,推动民间组织提升能力,同时,它也在NGO和当地政府以及各类利益相关方之间穿针引线,起到了促进彼此理解和合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