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考前准备
一、涉及考试内容的理论知识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1]这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上好课的一条建议。同理,这话对写好申论也是非常实用的。下面的理论知识,大学生有的学过一些,有的则没有涉及。真正掌握这些理论可以提高政治理论素质,能够提高申论写作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这对写好申论非常有帮助。
(一)必须掌握的理论
1. “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方略
1)“四个全面”的提出
“四个全面”是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已成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正是中国“发展起来以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2]。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2)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的中央全会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同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任务、布局进行了全面部署。
(4)全面从严治党。
从公开的新闻报道看,这六个字合在一起表述尚属首次。但其主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已经体现出来——“今天这个大会,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3]
2)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的时代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4]
“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的关系,具有“总分总”的逻辑结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这表明,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为支撑,共同支撑和推动奋斗目标的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关键一招、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方式和可靠保障。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只有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使我们党坚强起来,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因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前三个全面的坚强保证。
“四个全面”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四个全面”作为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内在统一的整体,一是统一于“四个伟大”: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都离不开“四个全面”的协调共进。抓好“四个全面”,就能形成“四个伟大”联动的时代洪流。二是统一于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四个全面”涵括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统揽了治国理政的全局。三是统一于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既是进一步形成中国特色、打造中国优势的大棋局,又是中国进一步拥抱世界、引领时代的大棋局;统筹好“四个全面”,“中华号”巨轮必将在世界大潮中行稳致远,驶向胜利彼岸。[5]
3)深刻认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大意义
“四个全面”,是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在坚定中国自信、发展中国道路、优化中国模式、总结中国经验,带领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提出来的,既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又是实践创新的巨大飞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开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不断开拓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升的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直面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重大课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深刻把握治国理政的若干重大关系,科学统筹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思考谋划治国理政一盘棋,先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任务和战略部署。“四个全面”廓清了治国理政的全貌,抓住了治国理政的关键,拎起了治国理政的总纲,集中体现了党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方略。
(2)确立中国由大向强发展的总方略。
由大向强,不仅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飞跃。如何实现这“关键一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课题。由大向强可谓“树大招风”,越是靠近世界舞台中心、越是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越大。同时,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要用几十年解决西方在几百年的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要解决自身特有的突出矛盾问题。国内外安全风险叠加交织,面临“中等收入陷阱”“西化分化陷阱”等,这些都给党治国理政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要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能更好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实现中国梦的统一,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统一,以全面深化改革来破解民族复兴和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来确保发展风险有序可控,以全面从严治党来强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3)开启接续打造“中国优势”的新篇章。
无论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继续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还是以“中国奇迹”的升级版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核心都在于完善“中国模式”,打造和增创“中国优势”。“四个全面”是将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之中的大手笔,特别是明确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意味着中国模式的核心之一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四个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6]
2. 科学发展观
1)总论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我国各项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①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②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③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八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④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2)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①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实现五大转变。
A. 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当前,某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干部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例如,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弄虚作假,热衷于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借“统筹”之名搞新的形式主义,如有的打着“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的幌子,动辄提出搞什么“国际一流”“超一流”,歪曲和背离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这些情况表明,转变发展观念仍然十分艰巨。
B. 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就要求我们:一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二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三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C. 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转变经济体制要求推进以下几项改革:第一,深化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解决产业结构趋同、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的问题;第二,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有序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种种问题;第三,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推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第四,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创造条件。
D.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对工作实绩考核评价的新指标体系,不仅要考察GDP的增长,还要考核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其他指标,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E. 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抵制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在群众中寻求新办法。着力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② 在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B. 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C.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D.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E. 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F. 坚持改革开放。统筹推进各方面改革,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处理好内需与外需、利用外资与利用内资的关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G. 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科学发展观之和谐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容较广,涉及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诸多方面。
(1)目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及矛盾。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包括:① 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② 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③ 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④ 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⑤ 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⑥ 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等。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要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① 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A.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B.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C.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D.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E.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F. 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G.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H.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I.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原则。
A.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D.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E.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F.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 民主法治——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② 公平正义——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③ 诚信友爱——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④ 充满活力——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⑤ 安定有序——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⑥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4)构建和谐社会的措施及对策。
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的协调性。一方面,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①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A. 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B.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
C. 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国家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D.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E. 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F. 加大扶贫力度,完善扶贫机制,加快改善贫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G. 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
H.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严控制征地规模,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提高补偿标准,探索确保农民现实利益和长期稳定收益的有效办法,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
I.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② 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A.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B.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扶持力度,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重点用于中西部地区,尽快使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改善,逐步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C. 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以及粮食主产区、矿产资源开发地区、生态保护任务较重地区的转移支付。
D. 加大对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的支持。
E. 支持经济发达地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转移,扶持中西部地区优势产业项目,加快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F. 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扩大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对口援助,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纽带、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互惠互利机制。
G. 继续发挥经济特区等条件较好地区开发、开放。
H. 建立、健全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对资源衰退和枯竭的困难地区经济转型实行扶持措施。
③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A. 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B.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
C. 实行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积极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D. 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
E. 深化户籍、劳动就业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完善人员流动政策,规范发展就业服务机构。
F. 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强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
G. 扩大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H. 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I. 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加强劳动保护,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和劳动争议调处仲裁机制,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
④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A.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B. 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C. 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
D. 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农村并逐步在城市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全面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E. 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
F. 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长,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G. 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鼓励社会捐资助学。
H. 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
I.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J. 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另外,还要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等等。
⑤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A.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B.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加强医学研究,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
C.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措施。
D. 实施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双向转诊、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基层服务制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
E. 推进医疗机构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
F. 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创收倾向。
G.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H. 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I. 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审核,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
J. 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
⑥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A.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
B.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
C. 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D. 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E. 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培育国有和国有控股骨干文化企业,鼓励非公有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发展,推动集约化经营,提供价格合理、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增强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
F.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完善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⑦ 加强环境治理保护的力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A. 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B.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
C. 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D. 统筹城乡环境建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
E. 加快环境科技创新,加强污染专项整治,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重点搞好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F. 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建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和补偿机制,强化企业和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
G.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严格环境执法,加强环境监测,定期公布环境状况信息,严肃处罚违法行为。
H. 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等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3)以人为本理论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主要、最根本的是要科学理解和正确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1)“以人为本”的含义。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新发展观的本质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新发展观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自然、人、社会三个部分构成的,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
(2)理论上科学理解、实践中正确坚持以人为本。
① 正视人的主体地位。
正视人的主体地位,就要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始终把人放在最主要、最突出、最根本的位置。以人民的需要确定发展目标,依靠人民推动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享受。
正视人的主体地位,就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我们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权力的主体,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在把权力赋予各级领导者后,有着对权力运用监督的权利。只要能对人的主体地位有个正确的理解,领导干部就会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强化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广大人民就会强化主人翁意识和责任,不断提高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履行好主人翁的权利和义务。
② 要发挥人的作用。
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始终起着能动的、创造性的作用,不断地改造、利用自然,建立、完善社会制度,创造、发展先进文化,推动人类社会逐走向文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的事业,要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就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能动作用,为每个人聪明才智的发挥、积极性的调动、创造力的激发,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利用一切条件、动员一切力量、提供更多方便、创造更多机会,保证充分就业;要在全社会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排除一切影响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的思想、体制障碍,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活力。
③ 要满足人的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最根本的是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种利益。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能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关键要充分利用利益机制。要建立、健全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体制机制,最大程度地实现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充分调动亿万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协调和处理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各方面之间的利益关系,逐步完善社会利益分配机制和调处机制,切实解决利益分配中差别悬殊和不公平问题;尤其要高度关注并认真解决农村人口、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上学、医疗和社会保障问题,最大程度地激发全社会最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④ 要体现人的权利。
人的权利,是人的生存、发展并拥有受宪法和法律保护的权利。坚持以人为本,要切实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会不断增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必须健全和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方面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为人民行使自己的各种权利提供制度保证。当前最主要的是,一方面,要深化经济、社会改革,消除城乡居民在就业、上学、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不公平现象,确保人民的基本权益;另一方面,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公民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监督,创造必要的制度和体制保障,充分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⑤ 要重视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是人的社会地位、作用的综合体现,是人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要为每个人潜能和作用的发挥,提供有效的机制,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智、特长、兴趣、爱好,使人人都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各显其能、各得其所,使人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⑥ 要维护人的尊严。
坚持以人为本,要维护人的尊严,要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亲民、爱民、为民,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集中人民聪明智慧,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⑦ 要珍惜人的生命。
坚持以人为本,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安全生产技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安全发展;要极大地关注人民的健康问题,要通过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体育、文化事业,维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精神生活质量。
不但如此,还要高度重视人的生存环境,既要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持续发展,坚决杜绝发展过程中的短期行为;更要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注意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优美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⑧ 要促进人的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是人类行为的最终目的,也是以人为本的最高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通过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生态优化,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就是要不断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技术技能、创造才能、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社会道德风尚、优化社会文明风气,推动整个社会不断走向文明进步,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
3. 小康社会建设理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重大历史任务,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鲜明标志。这是在系统总结建党90多年、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作出的战略选择和庄严承诺。现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2020年仅剩5年时间,无论是理论准备还是实践进程,都需要我们予以正确把握。
1)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
从小康社会的历史方位不难看出,小康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具有一般社会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但又体现出一种时代性和独特性,极具鲜明的当代中国特征。
从纵向来看,小康社会是最接近现代化的社会形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科学分析了我国基本国情,提出像我们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经历一个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至少要经历10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渐进的发展过程,而小康社会是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较高标准的小康,它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足。
从横向来看,小康社会是比肩中等收入国家乃至中等发达国家的社会形态。我国小康社会人均GDP、城镇化率、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单位GDP能耗、环境质量指数等各方面的目标值放在国际上比较,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只是目前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从内部来看,小康社会是协调均衡发展的社会形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小康的基本特征。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全面小康,是一个全方位的小康,强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不断优化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从而使社会整体得到可持续发展;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追求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改善;同时,全面小康还是一个发展相对平衡的小康,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区域、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协调、均衡发展是小康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基本特征。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更加深入推进的社会形态。
从深层来看,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更加深入推进的社会形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我国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推动的;未来的科学发展,也必须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需不失时机地深化改革,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这也昭示了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是全面小康的基本特征之一。
从本质来看,小康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形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到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新要求,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这根主线。小康的最终目的是“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小康社会的具体标准,最终要用老百姓对自己的生活是否满意予以反证。显然,“以人为本”是全面小康的最根本特征。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其主要内涵应包括: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建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治社会。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以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强国基础。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以社会保障初步达到全民覆盖,持久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五是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积极进步,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内涵
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报告从以下五个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体现在六个方面:①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② 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③ 通过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④ 通过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使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⑤ 通过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⑥ 通过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始终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政治保障。
同时,我国政治体制也还有一些需要完善和发展的环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发展更加广泛、充分、健全的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以下方面提出了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目标要求: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使之深入人心;②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③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必须实现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④ 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必须使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要求是: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② 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育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③ 就业更加充分;④ 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⑤ 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⑥ 社会和谐、稳定。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针对发展面临的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适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越来越迫切的要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① 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使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② 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初步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③ 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④ 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新要求的同时,还明确了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目标。
以上这些目标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符合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的实践需要,既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目标相衔接,又更加切合我国新的发展实际。
4. 生态文明
1)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其内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
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文化价值需求,体悟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自然的消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系统的消亡,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并不是人类对其他生命存在物的施舍,而是人类自身进步的需要,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一种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
(2)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
遵循生态系统是有限的、有弹性的和不可完全预测的原则,人类的生产劳动要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物质产品的生产,在原料开采、制造、使用至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少、对环境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率最高。
(3)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
提倡“有限福祉”的生活方式。人们的追求不再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生活。这种公平和共享的道德,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规范。
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7]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做到: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5. 行政执法
1)概念
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行政权,依法对经济社会实施具体管理的行政活动。[8]
2)特征
行政执法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1)主动性。行政执法是为实现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活动,必须依法积极、主动地而不是消极、被动地进行,否则,就可能失职或玩忽职守。
(2)广泛性。行政执法是行政主体在国家行政管理过程中执行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国家行政管理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也就决定了行政执法内容的广泛性。
(3)具体性。行政执法大多都是针对具体的人和事所采取的行政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具体性。
(4)强制性。行政执法是法定的行政主体实施、适用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的手段,因而具有国家意志的拘束力和法律规范的执行力。
3)原则
(1)行政执法原则的概念。
行政执法原则,是指集中体现行政执法价值和目的,贯穿于行政执法始终,指导行政执法行为的基本行为准则。[9]
(2)行政执法基本原则。
① 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执法主体进行行政执法必须依法进行,要按照法定的权限、形式和程序运作。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执法的最重要原则,是依法治国在行政执法中的具体体现。按照这一原则要求,行政执法主体在执法活动中应当做到:A. 必须具有合法主体资格;B. 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从事执法活动,不得超越职权;C. 行政执法活动的内容必须有法律依据;D. 必须遵守法定的形式和程序。
② 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执法的内容要客观、公正、适度、符合情理。遵守合理性原则要做到以下几点:A. 执法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目的,不得有不良动机;B. 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C. 正当、合理地考虑相关因素,排除不相关因素;D. 采取的措施和作出的决定应当合情合理。
③ 程序正当原则。程序正当原则,是指行政执法行为应当做到程序公平、听取意见、执法公开。遵守程序正当原则要做到:A. 公开行政执法依据、过程、结果及相关信息资料;B. 平等对待当事人,听取当事人陈述和辩解,听取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意见和建议;C. 行政执法工作人员本人或近亲属同所处理案件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D. 处理行政案件坚持不单方接触、集体讨论决定以及职能分离等制度。
④ 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时应做到诚实和守信。遵守诚实守信原则要做到:A. 行政执法不得适用溯及既往的法律规定;B. 行政执法行为要真实、准确;C. 行政执法要信守承诺;D. 坚持信赖保护原则,即行政主体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已生效的行政行为,确实需要改变的,必须合理补偿行政相对人由此造成的损失。
⑤ 效率性原则。效率性原则,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在执法时要尽可能节省时间、资源、成本,为社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以最小的投入产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坚持效率性原则要做到:A. 遵守法定时限;B. 积极履行法定职责;C. 提高办事效率;D. 提供优质服务;E. 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4)行政执法要求
(1)严格执法。
(2)规范执法。
(3)公正执法。
(4)文明执法。
5)行政执法主体
(1)概念。
行政执法主体,是指行政执法活动的承担者[10],即依法享有国家行政管理权,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并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2)条件。
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行政执法主体需要具备下述条件:① 行政执法主体必须是组织而不是自然人;② 行政执法主体的成立必须有合法的依据;③ 行政执法主体必须具有明确的职责范围;④ 行政执法主体必须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并承担相应的执法责任。
任何组织作为行政执法主体都必须同时具备以上四项条件,缺一不可。
(3)分类。
① 行政机关。是指按照国家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立的,代表国家依法行使行政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②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行使某些行政职权并承担相应义务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群众性自治组织。
③ 受委托的组织。受委托组织,是指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特定行政管理权的非国家机关的组织。
6)行政执法人员
(1)概念。
行政执法人员,是指行政执法主体依法录用或委托并赋予其相应执法权的工作人员。
(2)权利和义务。
① 行政执法人员的主要权利:A. 职务身份保障权;B. 履行职务权;C. 经济保障权;D. 申诉权。
② 行政执法人员的义务:A. 依法履行职务的义务;B. 服从命令的义务;C. 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D. 遵守社会公德和执行纪律的义务。
7)行政执法行为
(1)概念。
行政执法行为,是指行政执法主体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施的对行政相对人权利和义务产生直接影响的行为。[11]
(2)特征。
行政执法行为具有以下特征:A. 行政执法行为的主体是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受委托组织;B. 行政执法行为内容是行政执法主体行使法定职权职责,对经济、社会进行管理和服务;C. 行政执法行为目的是维护特定的行政秩序;D. 行政执法行为的对象是行政管理相对人;E. 行政执法行为的后果是对行政管理相对人权利和义务产生直接影响。
(3)分类。
行政执法行为内容繁杂、形式多样,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各种分类:
① 羁束裁量与自由裁量的行政执法行为。这是依行政执法受到法律规范拘束程度的不同,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的分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执行的,称为羁束裁量的行政执法行为;法律、法规虽有规定,但在其范围、方式、种类、数量等方面又允许有一定的选择余地或幅度的,称为自由裁量的行政执法行为。
② 依职权与依申请的行政执法行为。这是依行政执法主体是否可以主动采取执法行为所作的分类。依职权的行政执法行为,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可以不依相对一方申请,依照法定职权主动进行的行政执法行为。依申请的行政执法行为,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只有在相对一方提出申请之后才能实施的行政执法行为。
③ 需受领与不需受领的行政执法行为。这是以行政执法行为是否需相对方受领为标准所作的分类。需受领的行政执法行为,是指必须经相对一方受领方能生效。不需受领的行政执法行为,是指无须相对一方受领,只要行政执法主体作出决定,予以公告就能生效的行政执法行为。
④ 单方性的与双方性的行政执法行为。这是以行政执法行为是否需要双方意思表示为标准所作的分类。单方性的行政执法行为,是指行政执法主体的单方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行政执法行为。双方性的行政执法行为,是指需要行政执法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双方达成“合意”才可成立的行政执法行为。
(4)效力。
① 行政执法行为成立。行政执法行为成立是指构成一个行政执法行为必须具备的要件。构成一个行政执法行为一般应当具备以下条件:A. 有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相对人;B. 有一定的行政职权;C. 行政执法者有明确的意思表示;D. 具有符合一定程序或形式的行为;E. 有法律的效果。
② 行政执法行为生效。行政执法行为生效是指行政执法行为发生效力,行政执法行为的生效有三种情况:A. 即时生效,即行政执法行为一旦做出即生效;B. 受领生效,即行政机关告知,行政相对人受领后才能生效;C. 附款生效,即满足所附条件或期限后生效。
③ 行政执法行为效力内容。A. 公定力。行政执法行为成立后,不管其是否真正合法,即预先推定为合法,而具有要求有关机关、组织和个人等全社会予以遵守或服从的效力。B. 确定力。行政执法行为成立生效后,具有不可变更的效力,不依据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C. 拘束力。行政执法主体、当事人对成立生效后行政执法行为有服从和遵守的法律约束力。D. 执行力。当事人对成立生效后行政执法行为应当履行,当事人不履行,行政执法主体可采取措施强制履行。
④ 行政执法行为合法要件。A. 行政执法行为主体合法;B. 行政执法权力来源合法;C. 行政执法行为内容合法、适当;D. 行政执法行为符合法定程序和形式。
⑤ 行政执法行为瑕疵与处理。行政执法行为存在违法或不当时,应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处理。A. 无效。行政执法行为有明显重大实体和程序违法,行政执法行为自始不产生法律效力。B. 撤销。行政执法行为因违法或不当,有权机关予以撤销,使其自一开始就失去效力。C. 终止。合法行政执法行为因某些法定事由,有权机关终止其效力,致其被终止之日起不再发生效力,但对以前效力不予否定。D. 补正。对行政执法行为存在的非法律性、技术性、直观性错误补充改正,补正后行政执法行为效力不受影响。E. 变更。行政执法行为因不当或情况发生变化,有权机关对行为内容予以改变。
8)行政处罚
(1)概念。
行政处罚,是指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法规而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法律制裁。[12]
(2)特征。
① 行政处罚的目的是对违法行为人的惩戒;② 行政处罚的适用主体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③ 行政处罚的适用对象是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④ 行政处罚的前提是行政相对人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
(3)种类。
① 人身罚。人身罚又称自由罚,是指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人身罚是最严厉的行政处罚,主要是行政拘留。
② 行为罚。行为罚又称能力罚,是指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人特定的行为能力的处罚形式。行为罚,主要包括责令停产、停业和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③ 财产罚。财产罚是对违法行为人财产权给予剥夺的处罚形式。财产罚,主要包括罚款和没收财物。
④ 申诫罚。申诫罚又称精神罚、声誉罚,是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行为人谴责和警戒的处罚。申诫罚,主要包括警告和通报批评。
(4)原则。
① 处罚法定原则。处罚法定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处罚中的集中体现。主要内容是:A. 处罚依据法定;B. 处罚主体法定;C. 处罚职权法定;D. 处罚程序法定。
② 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处罚公开原则要求行政处罚的依据及处罚中的有关内容必须公开。处罚公正原则要求不能违反公正的程序。处罚公平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在行政处罚中必须依法裁判,公平地处罚违法行为人,既不能同等情况给予不同处罚,也不能不同情况给予相同处罚。
③ 适应违法行为原则。实施的行政处罚,必须与受罚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相适应,即行政处罚的种类、轻重程度及其减免均应与违法行为相适应。
④ 一事不再罚原则。一事不再罚原则要求对当事人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以两次以上同样的行政处罚。
⑤ 结合教育原则。行政处罚是法律制裁的一种形式,但又不仅仅是一种制裁,兼有惩戒与教育的双重功能。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处罚达到教育的目的。在行政处罚的适用中应始终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⑥ 民事刑事责任适用原则。民事刑事责任适用原则是指不免除民事责任、不取代刑事责任的原则。行政相对方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法行为严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已给予行政处罚而免于追究其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⑦ 申诉和赔偿原则。A. 相对方对行政主体给予的行政处罚依法享有陈述权、申辩权;B. 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有权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C. 相对方因违法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提出赔偿要求。
⑧ 处罚追究时效原则。自违法行为终止之日起,两年内未追究责任的不再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
(5)管辖和适用。
① 行政处罚管辖。根据规定,行政处罚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县级以下(不包括县级)的行政机关如果没有法律、行政法规的另行规定或根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的依法委托,不得享有、行使行政处罚管辖权。
两个以上依法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如对同一行政违法案件都有管辖权,在案件管辖上发生争议,双方又协商不成的,应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对行政违法案件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若发现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依法及时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② 行政处罚适用。行政处罚适用条件:A. 必须已经实施了违法行为,且该违法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B. 行政相对人具有责任能力;C. 行政相对人的行为依法应当受到处罚;D. 违法行为未超过追究时效。
③ 行政处罚追究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追究时效为2年,在违法行为发生后2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9)行政许可
(1)概念。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赋予或确认其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权利的行为。
(2)特征。
① 行政许可是依法申请的行政行为;② 行政许可的内容是国家一般禁止的活动;③ 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赋予行政相对人某种法律资格或权利的具体行政行为;④ 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⑤ 行政许可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定形式。
(3)原则。
① 合法性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②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A. 行政许可的过程和结果应当公开;B. 行政许可不仅要合法,而且还要合理;C. 行政许可应当平等地对待所有个人和组织。
③ 便民原则。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许可,应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许可尽量提供方便。
④ 救济原则。A.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B. 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C. 其合法权益因行政主体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⑤ 信赖保护原则。行政主体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对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应当对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的财产损失给予补偿。
⑥ 一般不得转让原则。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转让的行政许可外,其他行政许可不得转让。
⑦ 监督原则。行政主体应当依法加强对实施行政许可和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监督。
(4)设定规则。
① 设定行政许可应当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② 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有利于发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③ 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10)行政征收、征用
(1)行政征收。
① 概念。行政征收,是指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主体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向行政相对人强制收取一定财物的行政行为。
② 特征。A. 公益目的性:行政征收必须基于公益需要。B. 强制性:对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征收,行政相对人必须服从,否则行政执法机关可采取强制手段达成目的。C. 法定性:行政征收必须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2)行政征用。
① 概念。行政征用,是指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主体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强制性的取得行政相对人财产使用权或劳务并给予合理经济补偿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② 特征。A. 公益目的性:行政征收必须基于公益需要。B. 强制性:对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征收,行政相对人必须服从,否则行政执法机关可采取强制手段达成目的。C. 法定性:行政征收必须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3)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区别。
① 行政征收发生行政相对人财产所有权转移到国家的效果,而行政征用只发生行政相对人财产使用权转移到国家的效果,所有权并未转移。② 行政征收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行政被征用一般都是有偿的。③ 行政征收一般仅限于财产,而行政征用除了财产外,还可能包括劳务。
11)行政强制
行政强制,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目的,对行政相对人的人身、财产和行为采取的强制性措施。[13]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
(1)行政强制措施。
① 概念。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为查明情况,或预防、制止、控制违法、危害状态,或保障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现实需要,依职权对有关对象的人身或财产进行暂时性限制的强制措施。
② 分类。行政强制措施可归为下列三类:A. 对人身自由的限制;B. 对财物的各种处置;C. 对住宅等场所的进入。
(2)行政强制执行。
① 概念。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② 特征。A. 行政强制执行以行政机关和法院为执行主体;B. 行政强制执行以已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为执行内容;C. 强制执行的目的在于迫使行政相对人履行义务;D. 行政强制执行以行政相对人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为前提。
③ 行政强制执行权归属。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强制执行既存在由行政机关实施的情况,也存在由司法机关实施的情况,即行政机关和法院都可以成为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
④ 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A. 代履行:是指义务人不履行法律、法规等规定的或者行政行为所确定的可代替作为义务,由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第三人代为履行,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费用的行政强制执行方法。B. 执行罚: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对拒不履行已经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当事人进行制裁,以迫使当事人自觉履行该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的法律制度。C. 直接强制:是指在采用代执行、执行罚等间接手段不能达到执行目的,或无法采用间接手段时,执行主体可依法对义务人的人身或财产直接实施强制,迫使其履行义务或实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强制执行方法。
12)行政确认
(1)概念。
行政确认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定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通过确定、证明等方式决定管理相对人某种法律地位的行政行为。[14]
(2)作用。
行政确认有稳定法律关系,减少各种纠纷,保障社会秩序安定,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
(3)形式。
行政确认主要形式有:确定、认可证明、登记、批准、鉴证、行政鉴定。
(4)原则。
① 依法确认原则;② 客观、公正原则;③ 保守秘密原则。
13)行政给付
(1)概念。
行政给付,是指行政主体通过给予行政相对人利益和便利等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活动。
(2)特征。
① 行政给付一般以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为条件;② 行政给付是一种授益性行政行为;③ 行政给付的内容是赋予行政相对人以一定的物质帮助权益;④ 行政给付的对象是处于某种特殊状态之下的行政相对人。
(3)基本原则。
① 法定原则;② 公开、公平、平等原则;③ 专款专用和效率原则;④ 合理比例原则;⑤ 国家保障与社会扶助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原则;⑥ 信赖保护原则。
(4)类型。
① 抚恤金;② 生活补助费;③ 安置;④ 救济;⑤ 优待;⑥ 社会福利。
14)行政裁决
(1)概念。
行政裁决,是指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的组织,依法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相关、与合同无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2)特征。
① 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② 行政裁决的民事纠纷与行政管理有关;③ 行政裁决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④ 行政裁决具有准司法性;⑤ 行政裁决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3)种类。
行政裁决种类包括:① 侵权纠纷的裁决;② 补偿纠纷的裁决;③ 损害赔偿纠纷的裁决;④ 权属纠纷的裁决;⑤ 国有资产产权裁决;⑥ 专利强制许可使用费裁决;⑦ 劳动工资、经济补偿裁决;⑧ 民间纠纷的裁决。
(4)原则。
行政裁决原则包括:① 合法原则;② 公平原则;③ 回避原则;④ 调解原则;⑤ 职能分离原则;⑥ 效率原则。
15)行政奖励
(1)概念。
行政奖励,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充分调动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为国家、人民和社会作出突出贡献或者模范地遵纪守法的行政相对人,给予物质的或精神的奖励的具体行政行为。[15]
(2)内容和形式。
行政奖励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为:①精神奖励,即给予受奖人某种荣誉;②物质奖励,即发给奖金或者各种奖品;③职务奖励,即予以晋级或者晋职。
(3)原则。
① 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原则;② 公正、合理、民主、平等原则;③ 奖励与受奖行为相当原则;④ 依法奖励、实事求是原则;⑤ 及时性、时效性和稳定性原则。
16)行政执法依据
(1)行政执法依据概念。
行政执法依据,是指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亦即由立法主体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政执法主体据以做出的行政执法行为的法律规范。[16]
(2)行政执法依据具体内容。
① 宪法;② 法律;③ 行政法规;④ 地方性法规;⑤ 行政规章;⑥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⑦ 法律解释;⑧ 国际条约。
(3)行政执法依据效力等级。
行政执法依据的效力等级一般原则是:① 宪法具有最高效力,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② 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③ 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政府规章;④ 省、自治区地方政府规章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内较大市的地方政府规章;⑤ 部门规章与部门规章、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具有同等效力。
(4)行政执法依据适用规则。
①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同位法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适用;② 同一机关制定法律、法规、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特别法优于一般法;③ 同一机关制定法律、法规、规章,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新法优于旧法。
17)行政执法程序
(1)行政执法程序概念。
行政执法程序,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时所应遵循方式、方法、步骤、时限和顺序。[17]
(2)行政执法程序作用。
① 确保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性;② 提升行政执法行为的合理性;③ 实现行政执法行为的民主性;④ 强化行政执法行为的权威性;⑤ 提高行政执法行为的效率性。
(3)行政执法程序原则。
主要有三项:① 公开原则。要求行政执法行为除了依法应当保密外,应当一律公开,包括行政执法依据、标准、条件、程序、种类、幅度等;② 公正原则。要求行政执法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办事公道,不徇私情;③ 公平原则。要求行政执法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不歧视。
(4)行政执法程序基本制度。
行政执法程序的基本制度,是指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重要程序制度。一般认为,行政执法程序的基本制度有以下10种:
① 表明身份制度。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时,要向行政相对人出示执法证明,表明身份的制度。
② 告知制度。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应告知行政相对人相应行政执法行为的主要内容、理由、依据及其享有的权利等的制度。
③ 回避制度。是指行政执法工作人员本人或近亲属同所处理事件有利害关系,应当终止其职务的行使并由他人代理的一种法律制度。
④ 陈述和申辩制度。是指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行政执法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要听取行政相对人的陈述和辩解,全面、认真考虑当事人意见的制度。
⑤ 听证制度。是指行政执法机关在作出行政执法决定之前,应当公开听取当事人意见,并根据行政相对人提供的证据和发表的意见而最终作出行政执法决定的程序性制度。
⑥ 信息公开制度。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有关的一切信息应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进行公开,让行政相对人了解相关信息的制度。
⑦ 职能分离制度。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内部在行政案件办理上某些相关职能加以分离从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制度。
⑧ 说明理由制度。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应向行政相对人说明该行政行为的事实依据、法律依据以及进行自由裁量时所考虑的政策、公益等因素的制度。
⑨ 禁止单方接触制度。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在处理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利益冲突的当事人的行政事务或裁决他们之间纠纷时,不能在一方不在场的情况下单独与另一方当事人接触,听取其陈述、接受、采纳其证据等的制度。
⑩ 时效制度。是指行政执法行为的全过程或各个阶段受法定时间限制的程序制度。
18)行政执法证据
(1)行政执法证据概念。
行政执法证据,是指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行政执法主体依法收集并用于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质材料。[18]
(2)行政执法证据种类。
① 物证。是指以其外部特征、存在场所、物质属性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
② 书证。是指能够根据其表达的思想和记载的内容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一切物品。
③ 证人证言。是指知道案件真相的当事人以外的人,向行政执法人员所作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陈述。
④ 当事人陈述。是指行政案件当事人就有关案件事实情况向行政执法人员所作的陈述。
⑤ 鉴定结论。是指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受指派或聘请,运用专门知识,对案件中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鉴定后所作的结论性的判断。
⑥ 勘验、检查笔录。是指行政执法办案人员对与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等进行勘验、检查时,所作的文字记载。
⑦ 视听资料。是指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可以重现案件原始声响、形象的录音录像资料和储存于电子计算机的有关资料及其他科技设备提供的信息,用来作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资料。
⑧ 电子证据。是指以电子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某种事实的一切材料。
(3)行政执法证据收集和审查。
① 证据收集原则。依法进行,及时进行,客观全面,深入细致,应用科学技术手段。
② 证据收集方式。检查;询问;录音、录像、拍照;抽样取证;鉴定;调取。
③ 证据审查。证据审查,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对收集的证据材料进行分析判断,鉴别真伪,以确定能否作为定案依据的程序活动。证据审查主要审查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
19)行政执法监督
(1)概念。
行政执法监督,是指享有监督权的国家机关、政党、社会组织、公民等对行政执法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察和督促的活动。[19]
(2)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行政执法监督分为:① 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② 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③ 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
(3)主体。
一般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人民群众。
(4)内容。
主要包括:① 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实施情况;② 规范性文件是否合法;③ 行政执法主体是否合法;④ 行政执法程序是否合法;⑤ 行政执法文书是否规范;⑥ 行政执法中认定事实是否准确;⑦ 行政执法中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否正确;⑧ 行政复议工作的开展情况;⑨ 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事项。
20)行政执法责任
(1)概念。
行政执法责任,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依法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20]
(2)特征。
① 行政执法责任是行政执法主体应承担的责任;② 行政法律责任是一种不能以其他法律责任或纪律责任替代的独立的责任;③ 行政执法责任主要是行政违法(包括部分行政不当)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
(3)产生。
行政执法责任的产生主要包括:① 行政违法、主体违法、内容违法、依据违法、程序违法;② 行政不当。
(4)认定。
① 构成要件:A. 行政执法主体的行为已构成行政违法;B. 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因行政行为违法受损;C. 承担行政执法责任有法律依据;D. 行为主体具有法定的责任能力。
② 责任主体:A. 行政执法主体;B. 具体执法人员;C. 行政执法主体的领导者。
(5)行政执法责任追究。
① 追究方式:主动追究、被动追究。② 追究机关: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
(6)行政执法责任承担方式。
① 惩罚性行政责任主要包括通报批评、行政处分、责令承担一定赔偿等;② 补救性行政责任主要包括承认错误,赔礼道歉;③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④ 履行职务;⑤ 撤销违法;⑥ 纠正不当;⑦ 返还权益;⑧ 恢复原状;⑨ 行政赔偿等。
(7)行政执法责任免除。
在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情况下可免除行政执法责任。
21)行政执法救济
(1)行政执法救济概念。
行政执法行为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执法主体的行政执法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为实施纠正,以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
(2)行政执法救济的特征。
① 行政执法救济以行政执法相对人的请求为前提;② 行政执法救济以行政执法争议为基础;③ 行政执法救济的最终目的是保护行政执法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3)行政执法救济形式。
① 行政救济。行政救济是指行政相对人依法向有权的国家行政机关请求对行政执法主体的行政违法行为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纠正、弥补损失、或追求其行政责任的一种救济途径。行政救济有三种途径:行政补偿、行政赔偿、行政复议。② 司法救济。司法救济即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以法定程序和要求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活动。③ 其他救济。主要包括权力机关救济、申诉、信访等。
(二)重点研读的文章[21]
申论备考要有充分的理论准备,这个准备同掌握申论写作的方法、技巧相比更为重要。这种准备除了要熟悉前面的理论知识,还必须掌握一些必看的文章内容,把握其精神实质,其文章篇目如下: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5)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6)习近平:《〈福州古厝〉序》。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8)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9)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0)考试当年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1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12)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3)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
(14)国家环保部:《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以上14篇重点阅读的文章,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申论写作一定会运用到其中的理论知识。因为,“国考”或者“省考”的命题专家会根据政府和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设计题干、选择题料。无论命题专家在出题方面如何创新,其精神实质都不会超出上述文章的有关内容。这些文章是对我国涉及的问题作出的精当的理论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表述。申论作答,对问题的看法、事件性质的认定或事件意义的阐释、对策的制定,乃至要撰写的论证大作文,都少不了与其中的理论有关,甚至对策制定的条款可以直接从其中的文章中“拿来”为我所用。所以,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对文章中的重要部分,最少要阅读3遍,真正领会精神。这样,理论联系申论考试内容的实际,写文章就有了理论依据,认识问题就有了高度,文章写作就有了深度,申论语言就接近了行政话语。不然,看问题会浮在表面,论证问题不是翻来覆去表述“车轱辘话”,就是无话可说。例如,201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录用考试申论试题,2014年安徽省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所考内容都与文化建设有关,倘若考生潜心研读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运用其中的理论,分析问题、制定对策、阐述文章观点,申论成绩将十分可观。
与苏东坡齐名的江西诗派之祖黄庭坚多次讲到写好诗歌须有修养的问题。在《送王郎》的诗中他写道:“炊沙作糜终不饱,镂冰文章费工巧。要须心地收汗马,孔孟行世日杲杲。”[22]诗句的意思是,诗歌写作刻意于文采辞丽只能是徒劳工巧,一无所获;只有从根本上着手,致力于修养,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申论写作虽不同于诗歌创作,但就加强修养方面的要求来说道理却是相同的。因为,申论写作离开内容,形式是不存在的。正是根据这个道理,制定申论阅卷赋分标准的原则是:对内容和形式的评阅分值以答题的内容为重,形式分数设置不高。绝大多数考生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没有研读与申论考试有关的理论。一些考生备考申论,把重点放到解题的形式和方法上,这是一个误区,这也是一些公考辅导网站和社会办学机构开办辅导班强调申论写作形式和方法重要的有意或无意的误导。切记,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要考好申论,备考一定要多花一些时间、多用一些精力精心阅读上面列出的文章,一定要有与申论考试有关的理论准备。有了丰富的理论积淀,申论考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可喜效果。没有武器如何上阵?上面列出的文章,把它们了然于胸,有了这些“十八般兵刃”,掌握一点解题的形式和方法,运用其中的理论,恰切解答申论考试中的具体问题,申论考试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作答可能运用的写作常识
(一)常用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指表现文章内容的具体手段和方法。基本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五种类型。不同的文体都有各自常用的表达方式,如文学文体常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描写和抒情,应用文体常用的表达方式是说明、叙述和议论,申论常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和议论。这里我们仅介绍说明。
1. 说明的含义
说明,是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结构、成因、变化、类属、关系、功用等进行阐释、解说、介绍的一种表达方式。说明的对象非常广泛:既可以是宏观世界,也可以是微观世界;既可以是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等自然现象,也可以是思想情感、方针政策等社会现象;既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
恰当地运用说明的方式能提高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和准确性,使说明的对象更加具体、生动,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说明类文章的写作中,说明是主要的表达方式,在记叙类、议论类文章的写作中,说明也是重要的表达方式。在申论考试中,说明常常用来概括材料、列举事例、说明意图、指出目标、交代做法等,无论是申论的内容概括,还是论证写作,说明都是最常用、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
2. 说明的方法
说明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定义说明、诠释说明、概括说明、举例说明、分类说明、分解说明、引用说明、比喻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描述说明、图表说明等。下面介绍申论考试常用的说明方法。
1)定义说明
定义说明,是指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揭示和界定的一种方法,用公式表示即为:被定义概念=属+种差。关于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列宁曾经作过通俗的解释:下定义“首先就是把某一概念放在另一个更广泛的概念里。例如,当我们下定义说驴是动物的时候,我们是把‘驴’这个较狭窄的概念放在‘动物’这个更广泛的概念里。”[23]列宁在这里所说的“更广泛的概念”,就是指被定义概念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是“这个更广泛概念”的种概念。例子中的“驴”是“动物”的种概念,“动物”是“驴”的属概念。定义说明是对事物或事理进行最准确、最简洁的一种解释,所以它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说明方法,例如2007年“国考”申论试题(三)2题:根据“给定资料(六)”,试分别解释“存量土地”和“地荒”的含义。请看“存量土地”的释义:
存量土地:是指城市建设用地中通过旧城旧村、老工业区和老企业改造或者是乱征滥批的不符合城市规划等途径获取的未被利用或低效利用的具有开发利用潜力的闲置土地。
这里的被定义概念“存量土地”是“闲置土地”的种概念,“闲置土地”是“存量土地”的属概念,种差是“闲置土地”前面的整个限定成分,它规定了“存量土地”的范围和来源。通过这种属加种差的方法,使“存量土地”的概念内涵得到了准确、严谨的揭示。
运用定义说明必须遵循四条规则:一是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以免造成前后同义反复;二是定义项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相等;三是不能用否定和比喻的形式下定义;四是不能使用含混的语词,以免造成理解的困难。请看一条关于“地荒”的定义:“地荒:是指非农建设用地供应不足。”我们知道,非农建设用地除了城镇建设用地之外,还应包括工矿企业用地、集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其他用地。但给定材料(六)所说的建设用地只限于城市建设用地,而该定义却用“非农建设用地”来作为种差进行限定。很显然,种差范围过大,致使被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违反了定义说明中的第二条规则。
2)诠释说明
定义说明高度概括,这种定义不易释义,有时用得着诠释说明。这种说明是一种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属性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从一个方面抓住一个特点对事物作出的解释,如:鲸是最大的海洋动物,从“大”的方面解释它的特点;书桌是家具,是用来看书写字的,第一次解释的特点是“属性”,第二次解释的特点是“用处”。申论写作有时要用到诠释说明,例如,200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1:
给定资料(9)提到“一揽子个税改革方案”,请对这个方案加以简要解说。限200字以内作答。(15分)
对某一概念或某一句话进行简要解说,显然需要用诠释说明。请看下面参考答案:
所谓“一揽子个税改革方案”,是指对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征收体制,是个税领域的一项深层次改革。具体实施办法由现有的“一刀切”式的分类征收,改为综合考虑纳税人的各项收入和支出,综合计算纳税金额;进而综合考虑纳税人家庭的支出、负担,实行基本生计扣除和专项扣除,来征收个税。实施这种“一揽子”式的改革,将使个税计征更加实事求是,有利于解决个税体制的深层次扭曲问题,更好地实现调节差距、保障公平的功能。[24]
该答案首先对该概念作了定义说明,揭示了它的本质属性,简要而又严谨,但比较抽象。然后用诠释说明进一步解释了这种征收体制的性质、办法及意义。通过这样的解释,使我们对该概念的含义有了一个更加全面、完整、明确的认识。
诠释说明与定义说明都是对概念的解释,但定义说明更为严密,其定义项与被定义项要完全相等,可以互换;而诠释说明则是对概念某一方面的属性或特点进行解释,前后并不相等,不可相互置换。如我们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是定义说明,所以也可以说“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就是文化”。如果说“文化是一种软实力”,这是诠释说明,说明的是文化的作用,这样就不能倒过来说“一种软实力就是文化”,因为“软实力”与“文化”的外延并不相等。
3)概括说明
概括说明,是指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简明扼要的概括和介绍,使读者对说明的对象有一个总体的、大致的了解的一种说明方法。概括说明不仅在说明文、应用文的写作中经常使用,而且在申论的考试中也经常用来概括申论的内容。例如,2013年“国考”申论试题(副省级以上)(三):
有关部门拟在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落成周年纪念日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需要一批志愿者向游客讲解妈祖文化。请你根据“综合资料4”,为志愿者写一份示范性的讲解稿。(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切合主题;(2)准确、全面,逻辑清楚;(3)表述生动,对象明确;(4)总字数400~500字。
要向游客讲解妈祖文化,就是要介绍妈祖文化的由来、内涵、发展、影响等内容,显然需要用概括说明进行介绍。请看下面的参考答案:
妈祖文化起源于古代人民的海上祭祀活动,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为了祈求平安,航海者在起航前要先祭天妃。妈祖正是历代船工、海员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妈祖于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在福建莆田一户普通的林姓人家,起名林默。早期因知识广博、助人为乐为乡人所信赖,继而被附近渔民神化,在她过世后为其修建祠庙,为最早的妈祖庙,而后妈祖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妈祖的影响力遍及港澳台以及亚洲、北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佛教和儒家均对妈祖进行了吸收、演绎和“改造”,将其塑造成为精神典范。历代统治者也不断对妈祖文化进行加封行赏。元朝时妈祖升为国家级的航海保护神。明清时代,受当时移民潮的影响,信仰妈祖的范围不断扩大,清代时妈祖信仰进入发展的全盛期。[25]
以上介绍抓住了特征,扣住了题意。通过这种通俗易懂的介绍,使游客对妈祖文化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概括说明是申论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说明方式,无论是分析问答题,还是作文题,都需要对给定材料进行概括说明,它是考察考生概括能力的重要手段。
4)分类说明
分类说明,是指对说明对象按照同一标准分成若干类别,然后逐类加以说明的一种方法。分类说明通过对说明对象各类别属性的解说,使人们对该事物、事理的总体属性有一个更加深入、清晰、全面、细致的了解。分类说明在申论考试中经常运用,例如2007年江苏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四):
请参考给定资料,结合自己的感想,自拟题目,写一篇演讲稿(此篇演讲稿不需要署名,凡署名者成绩无效)。
要求:观点明晰,说理明白,情感丰富,有鼓动性,篇幅不少于1000字。(50分)
根据材料内容,该演讲稿的话题属于社会救助方面。在撰写时,首先要对社会救助的对象即弱势群体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说明,这是演讲的依据。然后再指出对他们实施救助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请看下面的一份参考答案:
当我们全社会都在关注火爆的股市和喧嚣的房市时,我们可曾关注过处于社会边缘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处于弱势与劣势,他们的生活远远地游离于社会主体之外。这其中有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乡村贫民,有急需关注的农村五保,有因为自然灾害而生活困难的受灾群众,有无钱打官司的贫困夫妇,还有因公受伤和患上职业病的农民工兄弟,当然还有那些流浪乞讨人员,甚至还有曾经叱咤风云的退役运动员和无钱“救母”的大学生。在我们的视线之外,他们有太多的不可言说的辛酸,却不得不忍受着生存落差带来的无力和无奈。[26]
该例首先对“特殊群体”即“弱势群体”的内涵进行了定义式的说明,然后根据材料将其分成七个类别。因为给定材料对这七个类别已经作了详细的介绍,所以答题时不必对各个分类详加细说。
分类说明可分为一次分类和多次分类两种。有的说明,只采用单一的分类标准作一次性分类说明;有的说明,需要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多角度反复的说明,这是多次分类说明法。运用分类说明,必须遵循以下分类规则:一是各类之间互不包含;二是分类要穷尽,子类之和要等于母类;三是每次划分必须依照同一标准;四是每次划分不能越级。
5)引用说明
引用说明,是指援引名句熟语、经典著作、科学原理等来说明事物、事理的一种说明方法。引用说明使说明显得有根有据,可以扩大人们的视野,大大增强说明的生动性和可信度。请看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材料1中第2段的文字:
所谓职业病,在我国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 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2. 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3. 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4. 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该例首先对职业病进行了定义说明,揭示概念的内涵,然后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权威规定,进一步说明了职业病的适用范围,确定了概念的外延。
运用引用说明注意事项:一要注意所引资料的真实性,切忌引用失真失考的资料;二要注意所引资料的权威性,切忌引用不见经传的资料;三要注意所引资料的针对性,切忌引用与需要说明的内容没有关联或关联不大的资料。
运用引用说明,有明引、暗引、详细摘引、概括引用等多种方法。不管运用哪种引用方法,都应注意要使所引用的资料与需要说明的内容融为一体。
(二)答题涉及文体
申论考核的文体除了议论文体和说明文体之外,还设置了一些常用文体,如2003年的“国考”试题要求写一篇讲话稿,2004年和2010年的“国考”以及2005年山东省省考试题要求写一份报告,2005年云南省级暨省级直属单位招考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笔试申论试题第二题要求写一份《关于解决我国‘民工荒’问题的对策建议》的调查报告,2011年“国考”试题地(市)级以下职位第二题要求以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各村中小学家长的一封信》,2012年安徽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B类)要求代拟一份“编者按”,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第三题要求以A县政府的名义,就做好农民工春节返乡安全工作草拟一份通知,等等。这些常用文体出现的频率虽然不是很高,但一经出现,便对申论考试成绩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对于报考公务员的考生来说,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应该掌握一些常用文体的写作知识。
1. 党政机关公文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2年4月16日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规定,党政机关公文共有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等15种。现介绍申论考试中已经涉及或可能涉及的几种常用文体,供考生参考。
1)请示
(1)请示的概念。
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上行文。下级机关在工作中遇到自身无权或无法自行处理的事项,需要向上级机关请示,在得到上级的指示或批准之后方可办理。
(2)请示的特点。
① 陈请性。请示的行文意图是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反映给上级,通过上级的指示或批准来打开解决问题的锁头,所以,其写作的重点是如何向上级提出请求。陈请性是请示的根本属性。
② 期复性。请示的事项因为只有获取上级机关的审批或指示才能解决,其写作的落脚点应放在上级机关的回复表态上,在结尾处一定要提出需要上级机关指示或审批的愿望和要求。所以,期复是请示不可或缺的结构内容。
③ 事前性。请示必须在事情还没有开展之前就要向上级反映,所以在行文时机上属于事前行文,这既是公文程序的规定,也是尊重上级的体现,千万不能搞斩而不奏或先斩后奏。
④ 单一性。请示在内容上,要求一份请示只讲一件事、只反映一个问题,一文一事,一事一文。这是为了审批的方便,如果一文数事,就会造成事务的积压,给上级的研究和处理带来一定的工作压力和不便,也不便公文的归类和处理。
(3)请示的种类。
① 请求指示的请示。这种请示适用于:下级机关在工作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没有现成的政策和规章可供遵循,或者是对上级有关文件或政策把握不准,或者是不同的职能部门对同一问题的规定互相出入等情况,要求上级机关给予明确的指示或解释。人们常把这种要政策、要办法的请示称作政策性请示。
② 请求批准的请示。请求批准的请示适用于:根据规定须经上级机关批准后方可办理的事项;下级机关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障碍,需要上级机关支持和帮助才能解决的事项;本单位因情况特殊,需要对上级的统一规定作变通处理的事项。因为这种请示适用于须经上级机关审批方可办理的事项,所以又称事项性请示。
(4)请示的内容格式。
请示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生效标识四个部分组成。
① 标题。请示的标题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的三要素式,这是一种最为严谨、规范的标题,适用于重要事项或重大问题的请示;二是由事由+文种的二要素式。需要注意的是:在请示的标题上不能再加上“请求”、“恳请”、“申请”等字样,因为“请示”已包含了这些词语的意思;不能在“请示”后面再加上“报告”二字,因为这是两个互相独立的文种,不能混淆。
② 主送机关。请示的主送机关只能写一个,而且必须是自己直接的上级机关。
③ 正文。请示的正文部分由缘由、事项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
请示的缘由是请示的原因和理由。如果是指示性请示,要将请示的问题及其由来陈述清楚;如果是请求批准的请示,则要将请示的机会、条件、意义、作用、根据等陈述清楚。这部分是对请示必要性的说明,上级能否审批,就取决于这部分的写作。所以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和关键。
请示的事项是请示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不同种类的请示有不同的事项内容,指示性请示的事项较为简单,只要把需要指示的问题准确、简要地概括出来即可,如下文的请示事项:“××〔2001〕117号文件中第四条、第五条的规定是否与WTO规则相抵触,与全国外经贸会议的有关精神应如何衔接。”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请求批准的请示事项要写清在哪些方面需要上级机关给予什么样的帮助和支持,这一部分要具体、明确且具有可行性。
请示的结语是事项之后向上级机关提出给予批复的请求,常用“特此请示,请批示”“请指示”“当否,请裁示”“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当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核批准”“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准”“特此报请核批”等惯用语。
④ 生效标识。如果作为机关正式公文,请示的落款处要标注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等生效标识;如果是申论考核的文种,则在落款处署上发文机关的名称,然后在名称后面书写“加盖公章”四字,并用括号将其括起,在其下面写上成文日期即可。日期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右空四个字。如果题目要求只写标题和正文,则生效标识可以省略。
(5)答题分析。
请示是下层机关最常用的一种文体,虽然到目前为止,申论试题还没有出现请示的文种,但这并不代表今后不会出现,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掌握,做到有备无患。下面仅举二例进行分析。
题目1 ××省××市人民政府曾在2001年10月29日发布了《批转市外经贸委市财政局关于〈××市扩大出口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政〔2001〕117号)。该市政府法制局在清理过程中,对文件的第四条、第五条规定是否与WTO规则抵触存在不同意见,来文请示省法制办。省法制办经过研究,认为该市政府法制局所反映的情况确实存在,为了慎重起见,省法制办决定向国务院法制办行文,请求答复。现在请你以该省法制办的名义撰写这份请示。
分析 不同部门,即使是同一部门不同时期所发的文件,经常会发生相互抵触的情况,这就给下级有关部门在贯彻执行有关文件时造成一定的困扰。为了稳妥,必须要向上级有关权威部门行文询问清楚。撰写这种请示,首先要将存在相互抵触的不同文件的名称、内容条款列举出来,然后提供处理意见供上级领导研究解决时进行参考,最后提请上级领导就此问题作出决断。
【范例】
××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关于我省××市×政〔2001〕117号文件中有关问题的请示
×府法函〔2002〕11号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我省××市人民政府在2001年10月29日发布了《批转市外经贸委市财政局关于〈××市扩大出口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政〔2001〕117号)。市政府法制局在清理过程中,对文件的第四条、第五条规定是否与WTO规则抵触存在不同意见,来文请示我办。我们在办理过程中,经认真研究,在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后,认为规定与WTO规则确有抵触,但据有关部门称,2001年年底召开的全国外经贸会议上有关于保持我国在加入WTO前已实行的外贸出口优惠政策稳定性的精神,即应继续执行的精神。
鉴于上述情况,特请示如下:×政〔2001〕117号文件中第四条、第五条的规定是否与WTO规则相抵触,与全国外经贸会议的有关精神应如何衔接。
恳请及时函复。
××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2002年2月4日
题目2 某市地震局曾于2014年5月15日向市人民政府报送了《关于地震台拟选址位置的请示》。市政府拟将原××镇经管站、土建所和原××镇地税所三单位之一的资产,优先安排市地震台,但这三家单位均坐落在原××镇、××镇政府中心地带,距离主干道路和居民居住点太近。该市地震局根据《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技术规程》关于“固定台站应选择背景振动噪声较小的地点,避开大型的马达、泵站、发电机、塔柱状结构、重型车辆通路、大型管道等设施”的技术要求,认为强震台选址必须避开主要道路20米、避开工厂200米、避开居民居住点,与高大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大于该建筑物的高度和长度,所以向市政府行文请求将地震台的地址选在市气象台西、××公路北侧。请你代拟这份请示。
分析 根据提供的材料,这份请示属于请求批准的请示。在撰写时,首先要介绍问题的由来,说明基本情况,陈述重新选址的理由,然后提出请示的具体事项,也就是拟选择的具体位置,最后提出批准的请求,也即结束语。
【范例】
关于市地震台有关选址问题的请示
市人民政府:
我局于今年5月15日报送了《关于地震台拟选址位置的请示》。根据市政府领导的批示,在符合地震台选址要求的前提下,拟将原××镇经管站、土建所和原××镇地税所三单位之一的资产,优先安排市地震台。我局在××镇主要领导的指导下,对原××镇经管站、土建所和原××镇地税所进行了实地勘察。
经勘察,上述三家单位均坐落在原××镇、××镇政府中心地带,距离主干道路和居民居住点太近。《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技术规程》要求:固定台站应选择背景振动噪声较小的地点,避开大型的马达、泵站、发电机、塔柱状结构、重型车辆通路、大型管道等设施。根据上述要求,为准确掌握地震台建设的环境要求,我局与××省地震局负责强震动项目建设的总工程师×××联系,进一步明确了强震动台站建设的技术要求:强震台选址必须避开主要道路20米;避开工厂200米;避开居民居住点;与高大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大于该建筑物的高度和长度。根据以上要求,我局认为,上述三处建筑均不适合地震台选址要求。恳请批准在市气象台西、××公路北侧选址建设地震台。
特此请示,恳求批准。
××市地震局
2014年6月19日
2)报告
(1)报告的概念。
报告是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以及回复上级机关询问的一种陈述性的上行文。它是上级机关了解下情、进行科学指挥和决策的重要根据,是中、下级机关常用的文种,也是申论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种。
(2)报告的特点。
① 陈述性。报告的目的在于下情上达,将下级机关所掌握的情况向上级进行如实报告,只要将情况陈述清楚便达到发文目的。所以,陈述性是报告的根本属性。
② 系统性。无论是综合性报告还是专题性报告,都要把所掌握的情况进行全面梳理,综合思考,整体反映,系统汇报,使上级机关能够全面、透彻地了解情况,以便进行科学指导。
(3)报告的种类。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报告分成不同的类别。从性质来分,可以把报告分为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及报送报告;从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来分,可以把报告分为综合性报告和专题性报告;从时限来分,可以把报告分为定期报告和不定期报告。这里主要介绍从性质来划分的四种报告。
① 工作报告。工作报告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情况的报告,包括综合性工作报告和专题性工作报告两种。综合性报告一般属于例行报告,其特点是定期向上级机关汇报本机关一定时期内各方面的工作情况;专题工作报告是就某一专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所作的报告。
② 情况报告。情况报告,是指下级将本机关所掌握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及时向上级机关反映,以便上级机关了解动向、加以指导的报告。
③ 答复报告。答复报告即用于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事项、汇报上级机关交办事务办理情况的报告。
④ 报送报告。报送报告,是指报送有关材料和物件的报告。
(4)报告的内容格式。
报告的结构内容与请示一样,一般也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生效标识等四个部分构成。
① 标题。一般有三种写法:第一种是由发文机关+时限+事由+文种构成的四要素式,这种写法主要用于大型的工作报告;第二种是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的三要素式;第三种是只由事由+文种构成的二要素式。
② 主送机关。报告的主送机关一般只有一个,如果是向人大或大会作的工作报告,则写“人大常委会”“人大常委会主任”“各位委员”“各位代表”等。
③ 正文。不同种类的报告,其正文的写法也不尽相同。
A. 工作报告的正文一般包括前言、主体和结束语三部分。前言部分概述工作的背景、指导思想、目的、主要成绩或主要工作内容;主体部分陈述工作的具体情况,包括工作的具体内容、过程、做法、成效、问题及教训、今后的措施和打算等;最后用“特此报告”或“特此报告,请审阅”等惯用语结束全文,当然结语也可省略。
B. 情况报告的正文一般包括基本情况、情况分析和处理办法三个部分。基本情况部分要将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及结果叙述清楚,这是情况报告的基础;情况分析部分是揭示事情发生的性质、原因、影响其教训;处理办法部分是在前面叙述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对问题所采取的处理办法或拟采取的处理措施。最后用“特此报告”的惯用语结束全文。
C. 答复报告的正文一般包括答复缘由、答复事项和结束语三个部分。答复缘由是答复的根据,写法上或者引述原文的发文日期+主要内容,或者引述原文标题+发文字号,或者概括原文的主要内容;答复事项是答复的具体内容,这一部分的写作要具有针对性,一定要扣住上级机关所询问的问题或所交办的事项进行回答,上级问到的问题一定要如实回答,不能回避或含糊其辞,没有问到的问题也不要主动答复,以免节外生枝;最后用“专此报告”的惯用语作结束语。
D. 报送报告的正文比较简单,只要写明所报送的材料或物件的名称和件数即可,然后用“请审阅”或“请查收”作结。
④ 生效标识。写法与请示相同,如果是政府工作报告,则将日期以题注的形式写在标题下方的括号内。
(5)答题分析。
题目 下面是2004年“国考”申论第2题:
假设给定资料中有关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在你市都存在,你作为市交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请根据给定资料,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
分析 这是一份情况报告。作为情况报告,首先要介绍“我市”交通拥堵的基本情况,然后再分析造成本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从而药到病除。本题的着重点还是在对策上,要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我市”交通拥堵的问题。本题因为没有要求呈报给具体机关,所以可以省略主送机关,也可不落款,但若题目有规定具体的呈阅对象的身份与写作日期,则这两部分千万不能省略。
【范例】
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27]
我市是一个拥有700万人口的大城市。全市车辆拥有量为××万辆。城市交通流量每天×××万辆。城市交通拥堵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造成我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历史原因造成的道路狭窄、布局不合理;二是城市交通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低;三是公共交通满足不了城市大众的乘车需要;四是市民自觉维护城市交通的法制意识差,违规占道、违规穿行现象较为普遍。因此,要解决我市交通拥堵现状,必须动员全市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奏效。为尽快改进我市交通拥堵状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搞好城市交通工作提到重要日程
我市是北方一个大城市,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南方沿海城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不仅经济落后,观念也落后。交通是城市的血脉,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这种观念还未在全市完全形成。因此,建议市政府通过交通工作会议等形式,向全市党政干部讲清我市的交通状况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彻底转变一些部门和单位认为交通发展和交通管理与己无关或无足轻重的观念,树立全市人民关心交通、重视交通、支持交通的新风尚,为全面加强我市交通建设、改善我市交通管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为配合这一活动,市交通管理部门拟举办一次城市交通展览会。展览会的主要内容是:展示我市改革开放以来交通建设和交通管理方面的巨大成就;揭示我市交通建设与管理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介绍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城市先进的交通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展览会拟在5月份举办。
二、修路、架桥,彻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目前,我市交通拥堵的一个内在重要原因是历史遗留下的城市道路狭窄、布局不合理。因此,建议市政府增加城市交通建设的财政投入,同时,也可通过引进外资共建共享的办法,进行城市主干道的改建、扩建、新建。计划在三环路的基础上再建一条四环路,减缓城区车辆的压力;同时在××、××区两个城市中心区的×××路、×××路等10条主干道建造5座高架桥;积极筹建高架轻轨,力争在3~5年建成,从而彻底缓解我市道路拥堵状况。
三、引进先进管理模式,科学管理城市交通
目前,我市交通管理十分落后,建议市政府增加投入,扩建市交通指挥中心,配备现代化的交通监控系统,对全市交通实行微机监控。同时,引进国外城市先进的交通管理办法,对市内的街路按功能划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进行分级管理,限定不同的时速。
为解决市内乱停车问题,建议在年内制定出台“××市车辆停放管理条例”。同时建议市政府对全市新建、扩建的大型广场、商厦的停车场建设规模、功能等作出限制性规定,增加地下停车空间,缓解地面压力。
四、强化市民素质教育,动员全市人民维护城市交通秩序
城市交通与全市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维护城市交通秩序不仅是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事情,也是全市人民的事情。为解决目前市民交通意识薄弱、行人和自行车违章穿道等问题,建议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组织全市有关部门开展一次全市人民关心交通、维护交通的宣传教育月;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媒体,以及专题讲座、交通知识竞赛、“当一天交通警察”(协勤)等活动,对全市人民进行一次深入的城市交通管理教育。
同时,加大对交通违章违规行为的处理力度。在主要路段增加交通协勤人员,强化交通秩序管理力度。
五、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
我国的国情与国外发达国家不同。城市人口密集、国民收入低,城市交通应该以公共交通为主。鉴于我市公共交通还很落后、企业长期亏损、在财政暂时拿不出更多资金的情况下,建议采取与外资合作经营城市公共交通的办法,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可先选择部分线路作为试点,成功后再全面铺开。还有一个方案是改变目前的乘车管理办法,取消月票,采用IC卡计费的方法,缓解公共汽车公司的经营压力,使其扭亏为赢,增加再生能力。预计采取该办法后,每年可增加收入××××万元,3年左右可将市内现存陈旧车辆全部更新。但这个办法可能要增加部分市民的生活支出,有可能引起社会反响。因此,应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在取得共识的情况下实施。
3)函
(1)函的概念。
函是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时所使用的平行文。
在党政机关公文的15个文种中,绝大多数都是在上下级之间使用的,唯有函是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使用的。但在少数情况下,函也可下行,例如,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商借现金、物品、场地以及有关人员,要求协办或者催办有关事项、询问有关情况等,不太适合使用别的文种,可以用函行文,但下级的回复最好用报告。
(2)函的特点。
① 平等性。函主要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互相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双方之间不论级别高低,都是平等的关系,语言方面要体现出谦逊、客气、礼貌、尊重的特点。
② 广泛性。在内容上,函有很宽的适用范围,既可以告知、商洽有关事项,也可询问、请求批准和答复有关事项,兼具通知、请示、批复的部分功能;在行文关系上,函除了平行以外,有时还可下行,甚至还可上行,所以,函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
③ 单一性。函与请示一样,内容也要求单一,只能一函一事,一事一函。
(3)函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函分为不同的类别。
① 根据性质来分,可以把函分为公函和便函两种。公函用于处理重要的公务事项,它是正式的公文,在写作上与一般公文一样,公文格式十分严格。便函用于处理一般的公务事项,不属于正式公文,写作上比较随意,可以按照一般书信格式去写。
② 根据往来关系来分,可以把函分为发函和复函两种。发函也称去函,是主动发出的函;复函也称回函,用于回复来函。
③ 根据内容来分,可以把函分为商洽函、询问函、答复函、请批函、审批函等。商洽函是机关单位之间用来商洽工作和有关事项的函。询问函是向业务主管部门和职能单位询问有关政策、法规在理解和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或者本单位所关心的其他一些问题的函。答复函是对商洽函和询问函进行答复的函。请批函是向具有审批权限的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有关事项的函。审批函是对请批函进行审核并予以回复的函。此外,还有知照函、催办函、征集函、报送函、邀请函等等,不胜枚举。
(4)函的内容格式。
函一般也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生效标识四个部分组成。
① 标题。公函的标题与一般公文的标题相同,也有三要素式与二要素式两种形式,如果是复函,其标题的写法又与批复类似。
② 主送机关。函的主送机关较为复杂,既可单一主送,也可多头主送,如果主送对象不明确,还可采用泛称。
③ 正文。函的正文一般包括缘由、事项和结语三个部分。但因函的类型不同,各部分的写法又各有区别。
A. 如果是商洽函,则首先要说明商洽的根据、时机与条件,这是商洽的缘由;然后在主体里面写清商洽的事项,写作时要注意具体、明确,要能引起对方的兴趣;最后表现出希望得到对方响应的要求和愿望;结语用“特此函商,盼予函复”等套语。
B. 如果是询问函,则在开头直接提出有疑惑的或者是关切的问题及其来源,然后提出希望得到对方解释和说明的要求,也可提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供对方研究时参考;结语用“特此函询,望予函告”等套语。
C. 如果是请批函,则首先要提出请批的理由,这一部分是重点,是能否得到审批的关键,所以这一部分要精心写作;主体部分是希望得到审批的事项,这一部分要具体可行;结语用“请批准为谢”等惯用语。
D. 如果是答复函和审批函,则先要写明来函的标题、发文字号或来函的日期,这是答复的依据;然后再写答复或审批的具体事项;结语用“特此函复”等套语。
④ 生效标识。写法与一般公文相同。
(5)答题分析。
题目1 ××市工商管理局于2004年8月27日去函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询问某美容美发培训机构美发师张××所获得的“全国技术能手”奖牌是否为该中心颁发。该中心证实,张××曾于2003年在第27届亚洲发型化妆大赛上获得晚宴化妆项目第一名,劳动保障部按照竞赛文件的奖励规定向其授予了“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并颁发了“全国技术能手”奖牌,该奖牌由该中心统一监制,样式为台式,也就是××市工商管理局传真件右侧样式。另一个悬挂式奖牌则不是该中心所制。现请你代该中心向××市工商管理局写一份回函。
分析 从往来关系上看,这是一份答复函,写作时,首先要将对方来函的时间写明,然后就来函所询问的奖牌一事进行回答。这种回答具有法律效应,所以回答一定要实事求是。为了让对方更好地了解情况,也可将本部所掌握的该机构美发师获奖的相关情况如获奖的时间、名称等一并介绍一下,但要注意简洁。
【范例】
关于核实有关情况的函
××市工商管理局:
你局2004年8月27日的函收悉。经查,该美容美发培训机构为美发师张××所经营,她曾于2003年在第27届亚洲发型化妆大赛上获得晚宴化妆项目第一名,劳动保障部按照竞赛文件的奖励规定向其授予了“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并颁发了“全国技术能手”奖牌,该奖牌由我部统一监制,样式为台式,即你局传真件右侧样式。另一个悬挂式奖牌非我部所制。
全国技术能手表彰是我国对优秀技术工人的一项政府表彰制度,是国家对技术工人技术技能水平的最高奖励,在社会各界具有广泛良好的影响,任何私自刻制行为都是不严肃的。
特此函告。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2004年9月23日
题目2 由于宜宾市向家坝电站工程建设的加快,屏山县沿江已有部分居民移民到了高场镇,目前这些移民迫切需要安装天然气。高场镇人民政府于2009年9月1日向宜宾县××燃气有限责任公司提出用气申请,第一期申请用气量为2500立方米,第二期申请用气量为3000立方米。根据宜宾县府发〔2008〕219号文件要求,自贡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在宜宾县高场镇设立的宜宾×××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全权办理相关业务。请你代高场镇人民政府拟写这份函。
分析 从内容性质来看,这份函属于请批函。写作上,首先要阐述申请用气的原因;然后再写明申请用气量;最后表达获批的愿望。
【范例】
关于申请居民用气的函
宜宾县××燃气有限责任公司:
随着宜宾市向家坝电站工程建设的加快,屏山县沿江已有部分居民移民到了我镇,目前这些移民迫切需要安装天然气。为了支持向家坝电站工程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服务,提高移民的生活质量,第一期申请用气量为2500立方米,第二期申请用气量为3000立方米。根据宜宾县政府〔2008〕219号文件要求,自贡市××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在宜宾县高场镇设立的宜宾×××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全权办理相关业务。
请批准为谢!
高场镇人民政府
2009年9月1日
4)意见
(1)意见的概念。
意见,是指党政机关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一种公文。意见是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文处理办法》中新增的公文文种。以前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提建议用报告或请示行文,上级机关再用通知进行批转,平行机关之间相互建议用函,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布置工作,安排事项,提出建议,用通知或指示行文。现在不论是上下级之间,还是平行机关之间提建议,都一律使用意见。
意见是体现机关单位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的一种重要的文体形式,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和频繁。尤其是申论考试,着重考察的是考生的办事能力和行政水平,意见这种文体正适合于这种考察,所以在今后的申论考试试题中出现意见这一文体的概率很大,考生在备考中要重视和掌握这一文体。
(2)意见的特点。
① 适用的广泛性。意见既可以提出建议,表明态度,阐述原则,说明措施,明确要求,作出安排,也可对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工作作出批评、评估、鉴定或咨询。
② 行文的多向性。意见既可下行,向下级机关提出工作的原则、方法、要求,表明立场、态度,部署、安排工作任务;也可上行,就某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供上级机关参考、推行;还可平行,就某一工作或问题向平行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提供评估、咨询或鉴定。
③ 内容的原则性。意见一般是从宏观上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而不是具体的工作安排,受文单位可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参照意见的精神来处理工作事务,有一定的灵活性。
(3)意见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角度,意见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① 按性质和作用来分,可以把意见分为指导性意见、建设性意见、规定性意见、评估性意见。
A. 指导性意见是上级机关就某项工作或问题对下级直接进行指导,阐明处理的基本思想、原则、要求,提出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其原则性、方向性较强。
B. 建设性意见用于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提出工作建议和设想。
C. 规定性意见用于对所属机构、组织和人员提出规范性要求和限定,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和强制性。
D. 评估性意见主要在平行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使用,职能部门或专门机构对某项工作进行鉴定、评审。
② 按行文方式来分,可分为直发性意见和转发性意见。
A. 直发性意见用于上级机关直接发文给下级机关,向下级提出意见、方法,或作出某种规定。
B. 转发性意见是先由职能部门提出意见,然后上报给领导机关审阅,上级机关经审阅、同意之后再批转给各下级机关部门去执行。这种意见一经上级机关同意和批转,就代表了上级机关的意见,下级机关必须坚决贯彻、执行。
(4)意见的内容格式。
和前面讲过的几种公文一样,意见的内容格式也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生效标识等组成。
① 标题。意见的标题一般也由发文机关、事由及文种构成,如《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当然,也可省略发文机关,只由事由+文种构成,如《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② 主送机关。一般来说,经上级机关批转下发的意见,无须再标注主送机关,但若是直发性意见则要写明主送机关。
③ 正文。意见的正文一般由前言+主体+结语构成。
A. 前言。前言主要是说明缘由,也就是讲清楚为什么要提意见,主要介绍提意见的背景、依据、目的、意义等内容。其写作要求目的明确,理由充分,要让受文机关充分感受到意见提出的必要性和及时性。
B. 主体。主体是全文的核心内容,不同类型的意见,其内容也各不相同。如前所述,指导性意见的内容是阐明处理工作的基本思想、原则、要求、思路和措施;建设性意见的内容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提出工作的见解、建议和设想;规定性意见的内容是对所属机构、组织和人员提出规范性的要求和限定;评估性意见的内容是职能部门或专门机构对某项工作进行鉴定和评审的结论。意见的写作要求既要有总的原则和要求,又要有具体的步骤、措施和方法,做到既有原则又不空洞,既具体明确又不琐细。由于主体部分的内容较丰富,为了条理清楚,一般都采用条项式的结构方式。
C. 结语。有的意见主体写完之后就自然结束,没有结尾。有的意见有结尾,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结尾发出号召,提出希望或执行的要求。另一种是用惯用语作结,以惯用语作结的也要视类型而定:如果是下行的意见,其结语一般用“以上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之类的惯用语;如果是上行的意见,其结语一般用“以上意见,请审阅”“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有关单位贯彻、执行”之类的惯用语。
④ 生效标识。写法与一般公文相同。
(5)答题分析。
题目 某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及省、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精神,拟下发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请你代为拟写这份意见。
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党和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都极为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意见。意见撰写可参照这些文件,但要避免与这些文件内容相重复。就结构来说,本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主要说明发文的缘由,包括发文的目的、根据等内容。第二部分是主体,主要阐述如何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这是全文的核心,要根据本县的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这些措施既要与上级领导机关的意见精神保持一致,又要避免与之简单重复,能体现本机关的特点。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一是要提高认识,引起重视,形成牢固的食品安全观念;二是要明确具体的工作内容,也就是制定具体的措施,找准具体的抓手,要求既要全面、具体,又要重点突出、纲举目张;三是提出如何落实这些措施。
【范例】
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节录)
各镇人民政府,县各委、办、局,县各直属单位:
为切实做好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和省、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
二、突出抓好加强食品安全的重点工作
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切入点,紧紧围绕粮油、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饮用水、保健食品、儿童食品等重点食品,狠抓源头、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四个环节的专项整治,深入、持久开展食品放心工程建设。
(一)正本清源,强化食品源头监管
(二)严格准入,强化生产加工监管
(三)严格审查,强化流通环节监管
(四)量化分级,强化消费环节监管
(五)突出重点,强化专项整治行动
(六)查处要案,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七)强化宣传,营造共同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认真落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各项措施
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立足当前,规划长远,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一)加快建立健全综合监管工作机制
(二)强化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
(三)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
(四)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五)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信息化建设
(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县人民政府
2006年9月4日
5)纪要
(1)纪要的概念。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它是在会议记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概括会议主要内容的下行文。
(2)纪要的特点。
① 概括性。纪要不能像会议记录那样有闻必录、有事必记,它必须对会议记录进行归纳和提炼,将其精要概括出来,以便下级机关能掌握会议的主要内容。
② 纪实性。纪要虽然对原会议材料作了一番归纳和提炼,看起来与原始内容有所走样,但这其实是在更大程度上保证了它的纪实性,更能抓住会议的精神实质。
③ 指导性。会议是研究问题、统一认识、布置工作、制定决策的重要方式,会后形成的纪要,代表了上级机关的统一认识,是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3)纪要的分类。
按照会议讨论的内容范围,纪要可以分为综合性纪要和专题性纪要。按照会议的性质,纪要又可分为办公性纪要和研讨性纪要。
① 办公性纪要。这是领导机关为处理日常工作而召开的行政办公会议经整理而成的纪要,包括综合性的纪要和专题性的纪要两种。
② 研讨性纪要。这是各机关单位或社会团体为研究和解决某一专门问题而召开的会议所成的纪要。这种纪要属于专题性纪要。
(4)纪要的内容格式。
纪要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和正文两个部分。
① 标题。一般由机关名称+会议名称+纪要组成。也可省略机关名称,由会议名称+纪要组成。如果是研讨性纪要,也可采用正副标题式,正标题揭示会议的主要精神或主要内容,副标题注明会议名称和文种。
② 正文。纪要的正文,一般由前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A. 前言。前言部分概述会议的基本情况,包括会议的名称、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人、发言人以及主要议程等。
B. 主体。主体部分是会议议定的事项,要写出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作出的决定、统一的认识,这是纪要的核心。这一部分一般采用以下三种写法:
● 概述式。即对会议讨论的内容和结果进行综合和概括。这种写法比较适用于小型会议,如一般日常行政工作会议,讨论的内容较少,问题较单纯,意见较统一。
● 归纳式。适用于规模较大、讨论问题较多的会议。撰写者将会议内容归纳为几个方面,然后分条列项地写出来。
● 发言摘要式。即按照会议发言的顺序,将每个人的发言要点摘录下来,以便如实地反映发言人的意见,原始地反映会议情况。这种写法适用于研讨会、调研会的纪要。
C. 结尾。在纪要的结尾提出希望,发出号召。有的则不写结尾。
(5)答题分析。
题目 6月16日上午,××省召开了小麦抢收工作专题会议,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小麦抢收指挥部指挥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省政府副秘书长×××及省农委、省气象局、省农机局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通过汇报得知,近期小麦抢收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截至6月15日,9个小麦主产市已抢收小麦2788.75万亩,占应收面积的76.86%。合肥、六安、淮南、蚌埠、滁州等市已基本抢收完毕。与会领导要求确保6月17日前全面完成小麦抢收工作。现在请你以省政府秘书的身份参加会议并拟写一份纪要。
分析 这是一份关于小麦抢收工作的专题会议纪要。要撰写这份纪要,首先要说明会议的主持人、与会单位和人员、会议的名称和议程;然后概括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前期工作情况的介绍、后期工作的安排,尤其是后者,为重中之重,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小麦抢收工作的顺利完成。
【范例】
小麦抢收工作专题会议纪要
6月16日上午,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小麦抢收指挥部指挥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会议听取省农委关于当前小麦抢收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分析形势,部署今、明两天小麦抢收等工作。省政府副秘书长×××及省农委、省气象局、省农机局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指出,近期小麦主产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精心组织,科学安排,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广泛发动干部群众投入小麦抢收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截至6月15日,9个小麦主产市已抢收小麦2788.75万亩,占应收面积的76.86%。合肥、六安、淮南、蚌埠、滁州等市已基本抢收完毕。
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抢收小麦工作的组织领导,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千方百计打好小麦抢收攻坚战。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合理调度农机作业,搞好工作衔接,认真组织今、明两天的小麦抢收会战,确保6月17日前全面完成小麦抢收工作。
会议议定以下事项:
一、省农委、省农机局要抓紧制定农机转移作业方案,具体落实到麦收任务较重的沿淮淮北7个重点县,并请两地农机、交警部门搞好相关工作衔接。
二、农业、农机、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作业管理和有关服务工作,严防农机阻塞和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对部分市、县反映的小麦抢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农业、农机等有关部门要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对交通不便的地方和无劳力农户,要给予帮助支持,确保麦收工作顺利进行。
四、省农委要在明、后天召开全系统视频会议,对抢种、抢栽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确保夏种不误农事。
参会单位、人员:省农委×××、×××,省气象局×××,省农机局××。
6)通知
(1)通知的概念。
通知是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的一种下行文。
通知是申论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种之一。如:2009年上半年四川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2,要求根据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以“××省人民政府”的名义,写一份关于贯彻“两会”精神,做好本省2009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12年安徽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含AB卷)(四),要求根据“给定资料二”为××市(或××县)代拟一份关于进一步搞好“大走访”活动的通知;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三:结合材料7,以A县政府的名义,就做好农民工春节返乡安全工作计划草拟一份通知。
(2)通知的特点。
① 常用性。就使用机关来说,通知不受发文机关级别的限制,无论什么单位都可以使用通知行文;就内容来说,无论是重大的政治问题、重要的决策事项、重大的行动安排,还是一般的日常事务,都能使用通知;就行文关系来说,通知不仅可以下行,而且还可以平行。因此,通知是机关公文中适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文种。
② 告知性。通知可以用于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或人民群众周知的事项,所以,通知与公告、通告、通报等文种一样,都需要将有关公务事项明确地告诉受文单位以及相关群众,都具有明显的告知性。
③ 强制性。有些通知还适用于要求下级机关或有关单位执行的事项,用来指导和部署工作,如果下级机关或有关单位不按照要求行事,将要受到相应的纪律或行政惩处。所以,这种通知与命令、决定、通告等文种一样,具有较强的指挥意识和法规意识,下级机关或有关单位必须坚决按照通知的要求去执行。
(3)通知的种类。
通知因为用途广,所以其种类也特别丰富,难以细分,这里根据其总体适用范围的不同,将其分为三大类。
① 周知性通知。这类通知适用于让下级机关知晓而不需要执行的事项。如机构的调整、印章的启用或废止、电话号码的变更等。
② 执行性通知。这类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和有关单位执行的事项,具有明显的指挥性和强制性。这类通知按照执行事项的性质不同,又可分为指示性通知和事务性通知两个具体类别。
A. 指示性通知。适用于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就某一重要或重大事项作出指示、部署和安排,要求下级机关坚决执行,但又因为机关级别的限制,不适宜使用“命令”等文种行文,所以就用通知来行文。这种通知的事项一般侧重于宏观方面,具有强制性、指挥性、原则性等特点。下级机关在执行时,往往还需要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
B. 事务性通知。用于处理具体的日常的工作事务,上级机关就某项活动、某项事务作出具体安排和布置,要求下级机关予以遵照执行,如召开会议、节假日安排、缴纳费用等。这种通知具有事务性、具体性。
③ 颁转性通知。这种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印发本机关的公文。这种通知的特点是一文两件,构成复合型公文。
(4)通知的内容格式。
和一般公文一样,通知也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生效标识等组成。
① 标题。通知的标题,一般应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有时候,标题的发文机关也可省略,如《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如果是内容简单的非正式文件的通知,也可直接用“通知”二字作标题。
颁转性通知的标题事由由颁转的类型和被颁转公文的标题两部分组成。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消防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等。如果被转发的公文也是通知,则应将“转发”前的“关于”以及后面的“通知”去掉,也不能保留原通知的书名号。如《关于转发〈关于举办第五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的通知〉的通知》,应该为《转发关于举办第五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的通知》。
② 主送机关。通知的主送机关是发文机关的下属机关或有关单位,根据受理对象的范围不同,可采用泛称或特称。
③ 正文。通知的正文一般由通知的缘由、事项、结尾三个部分组成。不同类型的通知,写法又不尽相同。
A. 周知性通知的正文内容。周知性通知的正文内容最为简单,一般由“缘由”和“事项”两部分组成。缘由部分主要用来说明通知的依据;事项部分是受文对象需要了解的具体情况,只需告知“是什么”,不必解释“为什么”。
B. 执行性通知的正文内容。执行性通知中的指示性通知,其正文内容较为复杂,写作难度较大。写作时,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体现一定的政策性和领导艺术性。就格式来说,其正文一般包括通知的缘由、事项和结尾三部分。缘由部分写明发文的背景、原因、根据、目的等;事项部分要阐明工作的内容、方法、原则等,要求方向明确,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结尾一般是提出希望和执行要求,如果事项部分已经包含了这部分内容,则应省略结尾。
C. 事务性通知的正文内容。事务性通知的正文结构与指示性通知基本相同,一般也包括缘由、事项和结尾三个部分,但其内容则简单得多。只是会议通知的正文内容较为特殊,其缘由部分主要写明召开会议的根据、原因、目的、会议的名称等;事项部分主要包括会议的内容、时间、地点、程序、参会人员、要求、注意事项等。大型会议还需要告知报到的时间和地点、乘车路线、联系方式、食宿安排、会费收取等内容。
D. 颁转性通知的正文内容。这类通知的正文内容主要包括被颁转的对象和颁转意见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被颁转的公文名称和原发文单位的名称两个内容。比较简单的颁转性通知,第二部分只需表明发文机关对被颁转公文的肯定态度和需要贯彻的总体要求即可;比较复杂的颁转性通知,其颁转意见要揭示被颁转公文的意义,提出具体的执行要求。
④ 生效标识。这一部分书写要求与前面讲到的请示相同。
(5)答题分析。
题目 2009年上半年四川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根据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以“××省人民政府”的名义,写一份关于贯彻“两会”精神,做好本省2009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要求:符合通知的写作格式,只写通知的主体,内容具有操作性。字数限500字以内。(30分)
分析 这是一份指示性通知,其写作难度较大。要想写出高质量的通知,首先必须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从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金融风暴导致的经济危机、大学生就业观的偏差、高校的盲目扩招导致毕业生供过于求、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企业招聘中过分强调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对女大学毕业生存在性别歧视、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待遇缺少关心等。同时,材料还为考生提供了积极的一面,即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取得积极成效,这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亮点,应该予以倡导。这些正、反两方面的情况正是写作本通知的依据。
【范例】
关于做好2009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省和全国一样,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面临严峻的形势。为贯彻“两会”精神,切实做好我省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高度重视我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将其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二、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对就业的带动作用,继续实施、完善和扩大面向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努力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三、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毕业生投身基层、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西部建设,缓解就业压力。
四、高校要放缓扩招计划,完善专业设置,坚持对口招生,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技能。
五、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各级各单位各部门要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六、用人单位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要降低用人门槛,取消对工作年限的苛刻要求;要避免性别歧视,积极吸纳女大学毕业生就业。
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力配合,扎实做好2009年我省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2. 一般应用文
1)讲话稿
(1)讲话稿的概念。
讲话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讲话稿,是指人们在各种特定的场合下所作讲话的文稿,包括演讲稿、开幕词、闭幕词、大会工作报告、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祝词等。狭义的讲话稿,专指领导人在各种会议上所作的带有指示或指导性的讲话的文稿,所以这种讲话稿也叫领导讲话稿,本书所介绍的讲话稿就是这种狭义的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是领导干部最常用的一种文体,也是最能体现领导干部思想境界、学识水平、表达能力、个人魅力的一种文体,任何领导干部都十分重视这一文体,都迫切需要和希望掌握这一文体。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这一文体也特别受到青睐。例如,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申论试卷第二题要求为设定的发言人拟出一篇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2008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第一题要求按照给定的材料写一篇发言提纲;同年,云南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第二题要求根据给定材料写一份新闻发言提纲;等等。
(2)讲话稿的特点。
① 针对性。讲话稿的内容和风格要根据会议的性质、主题、讲话者和听众的身份来确定。只有紧扣会议中心议题,明确讲话的目的,根据特定场合,针对听众身份,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讲话效果,实现讲话意图。
② 口头性。讲话稿是讲话人直接与听众进行谈话的文字依据,既然是口头谈话的文字依据,那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口头谈话的特点。例如,句子不宜太长,语言要通俗易懂,不要使用生僻晦涩的词语,少用书面语;注意平仄交错运用,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增强语言的音乐性;语言要生动形象,富于幽默性,力戒枯燥乏味。
③ 指导性。领导人的讲话稿,或者就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进行分析,以明确奋斗目标;或者就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帮助听众提高认识;或者就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分析、总结,以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明确今后的工作方向。总之,讲话稿对全局工作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是搞好今后工作、解决现实问题的指针。
(3)讲话稿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把讲话稿分成不同的类型。从形式上看,讲话稿可以分为会议讲话稿、新闻媒体讲话稿、特定场合讲话稿三种;从内容上看,讲话稿又可分为总结推动型讲话稿、部署动员型讲话稿、传达贯彻型讲话稿、表彰号召型讲话稿、批评指导型讲话稿、研究探索型讲话稿等类型。这里主要介绍从形式上划分的三种讲话稿。
① 会议讲话稿。这是领导人在各种会议上的讲话稿,包括工作会议讲话稿、理论研究会议讲话稿、代表会议讲话稿等三种。
A. 工作会议讲话稿是领导人在各种工作会议上讲话的文稿,这种文稿主要是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
B. 理论研究会议讲话稿是领导人在思想、理论、学术等会议上所作的讲话文稿,这种文稿主要是领导人对某一理论问题的研究心得,理论性较强。
C. 代表会议讲话稿是领导人在各种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文稿,包括开幕词、闭幕词、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工作报告、政协工作报告、企事业单位代表大会工作报告等。
② 新闻媒体讲话稿。新闻媒体讲话稿,是指通过电视、电话、广播等有声载体直接面向下级单位或人民群众进行讲话的文稿。
③ 特定场合讲话稿。特定场合讲话稿,是指有关领导人在庆典、祭奠、集会、聚会、参观访问等各种特定场合进行讲话的文稿。这种讲话稿有的是事前就拟好的文稿,有的是事前没有准备的即兴讲话之后进行整理的文稿。
(4)讲话稿的内容格式。
讲话稿的格式一般包括标题、称谓和正文三个部分。
① 标题。讲话稿的标题常见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单标题,另一种是双标题。其中,单标题又有四要素式、二要素式等两种形式:四要素式由讲话人的姓名+称呼(或职务)+场所+文种构成,如《×××同志在×××会议上的讲话》;二要素式又有场所+文种和讲话性质+文种两种形式,前者如《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后者如《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开幕词》《闭幕词》《祝酒词》《答谢词》等。需要指出的是,讲话稿的文种较为灵活:有的直接以“讲话”作为文种;有的用“报告”作为文种;有的用“词”作为文种。
② 称谓。根据会议的性质、听众对象的不同,使用适当的称谓,如“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等。
③ 正文。讲话稿的正文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A. 开头。不同类型的讲话稿有不同的开头方式:有的是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讲话的时机、目的、原因;有的是致以谢意或问候;有的是分析形势、介绍背景、提出问题;有的是表明立场、态度;有的是提示主要内容;有的是概括主旨。无论是哪种开头,都要求直截了当、简明扼要。
B. 主体。主体是开头的延伸和扩展,具体表达讲话人的意见、认识、思想、情感。一般包括:概括会议的精神,阐明会议的意义;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分析当前存在的倾向,指出其发展的趋势;分析当前的形势,提出今后的任务和对策。在层次的安排上,由于讲话稿的内容丰富复杂,为了条理清楚,一般用小标题或序号分成有逻辑联系的几个部分,分条列项地进行阐述。
C. 结尾。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个好的讲话稿结尾,能够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由于会议的性质及讲话场合的不同,其结尾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是提出要求和希望;有的是喊口号;有的是提建议;有的是发号召;有的是进行展望。请看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的结尾:
青年朋友们,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只要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必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广大青年必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见证、共同享有中国梦的实现![28]
这一结尾,目标明确,信心满怀,语言朴实,语气坚定,展望前景,令人振奋。
(5)答题分析。
题目 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第2题:
2. 下面提供了两种讲话情境,请任选一种,为设定的发言人拟出一篇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要求:根据选定情境,自拟标题。讲话稿不少于1000字。(50分)
情境之一:给定资料B中烟花厂爆炸事故发生三天后的现场。作为当地政府派出的事故调查处理的负责人,面对职工、死伤人员家属和有关干部的讲话。
情境之二:给定资料B(1~6)中某个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期间,作为上一级安全生产管理监督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在当地电视台专题节目中的讲话。
分析 该题提供了两种讲话情境,前者属于现场讲话,后者是电视讲话。由于讲话者的身份、讲话的对象和讲话的重心不相同,其讲话稿的写作也有所差别。前者因为面对职工、死伤人员家属和有关干部,讲话的目的和重点是安抚群众的情绪、稳定局面,要求讲话人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把握对象的心理,要多讲抚慰的话、通报善后事宜、让群众相信政府,不得在现场上对群众和有关干部进行批评、指责或埋怨。后者属于电视讲话,离现场和发生时间相对较远,内容上要以通报事故概况、发生原因、教训、安全生产教育、处理情况为主体。
【范例1】(选定情境之一)
牢记惨痛教训,重建安全家园
——在黄茅镇烟花厂爆炸事故现场的讲话[29]
各位老乡,各位同志:
大家好!
今天,我怀着很沉重的心情来到这里,面对遍地的瓦砾、弥漫的硝烟和心中充满悲痛的大家。
首先,我代表党和政府向在事故中死亡的同志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受伤职工、死伤人员的家属以及在事故中遭受损失的广大群众表示深切的慰问,你们将按照相关政策获取赔偿和救助,政府将保障你们的生活。
其次,对于这次烟花厂爆炸事故,我将作出调查、处理。这次爆炸事故造成了14人死亡、61人受伤,还有暂时无法统计的经济损失。这是一次由于安全教育意识不强、长期忽视安全隐患的典型事故。我们将对事故责任追究到底,尽快妥善解决。希望各位干部同志负起责任,做到心中有群众,协调解决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善后工作。
然而,我最希望能引起大家注意的是,大家能够真正吸取这次事故的惨痛教训,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真正关注安全问题。我知道,咱们黄茅是江西乃至全国的烟花生产中心,烟花爆竹的生产给咱们镇和大家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但是,致富不能只看眼前,不顾安全,我们的经济利益是用多大的血的代价换来的呀!这攀达公司建厂至今就发生了4次爆炸,远的不说,1999年就死了42人!烟花工厂、公司的安全责任我们一定会严厉追查,但同时最重要的是群众要加强安全意识,因为真正处于危险而不自知的是你们啊!以后,希望大家:第一,在生产中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不要只顾及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第二,发现事故隐患立即向有关部门反映,寻求解决,才是自我保护的最有效手段。
最后,我要说的是政府部门干部同志们的安全意识问题。烟花爆竹业是我县的支柱产业,但目前的安全状况严峻。这次事故表明,只有规范了安全生产,烟花工业才能真正成为安全、快速发展的产业。这个关系理顺了,才能实现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哪怕牺牲眼前的经济利益,也必须让我们的人民获取长久的利益和安定。
各位干部、群众,事故的发生令人难过,但我们可以通过妥善解决这次事故、希望并从中吸取教训来减少更大的损失。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希望大家能牢记惨痛教训,重建安全家园,在新世纪为实现小康目标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范例2】(选定情境之二)
关于烟花厂爆炸事故的电视讲话[30]
同志们:
今天,对我们来说是心情沉重的一天。我们知道,在前段时间,我们市里刚刚发生了一次惨痛的安全事故——烟花厂爆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这里,请允许我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在这次事故中去世的职工表示沉痛的哀悼,对在事故中受伤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同时,作为上一级安全生产管理监督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对于发生这样惨重的安全生产事故我们深感内疚,由于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给广大群众带来了生命、财产损失,我们深感有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近年来,我市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有上升的趋势,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同时,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严重的安全事故呢?综合分析起来,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烟花爆竹生产起于手工作坊,工艺简单、容易制作、进入门槛低,导致行业缺乏创新意识,处于工艺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安全程度低的状态,加上从业人员95.9%是未经严格培训的农民工,安全生产基础相当薄弱。在我市的许多地区,由于农民法律意识薄弱,他们很少会向有关部门办理生产鞭炮的合法手续,而农村又难以像城市那样实行统一监管、发现和取缔这种非法作业。
二、监管不力,执法力度不够。我市一些地方的公安、工商等部门对当地的非法生产打击力度不够,使得一些地方非法生产比较猖獗、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加。
三、安全意识不足。不仅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差,甚至一部分公职人员对安全事故的认识也存在相当大的缺陷。从业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对存在的危险认识不足,不能自觉按施工或作业的标准进行操作,违章违纪的行为屡禁不止,是导致事故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部分公职人员的责任意识不足,也助长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不足,监管工作存在空缺。当然这与我市市内烟花生产点多、监管人员相对不足的客观原因有关。现有的安全生产监管力量明显不足,特别是基层一级的安全管理力量就更为薄弱。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安全生产形势仍相当严峻。对于下一步的安全生产工作,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解决问题:
一、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烟花爆竹活动。
二、落实基层部门的监管责任,加强基层监管力量。
三、加强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
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谢谢大家!
2)调查报告
(1)调查报告的概念。
调查报告是调查人对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探求事物的规律并进而形诸文字的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可以用来发现新生事物,揭露社会问题,推广先进经验,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是领导进行决策和调控的重要依据。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社会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写出了大量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对推动社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认识起了积极的作用。公务员录用申论考试也把它作为考核的文体之一,例如,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A类申论试卷第四题就要求按给定材料写一篇不少于1200字的微型调查报告,还有“国考”和“省考”的很多议论文都类似于调查报告。
(2)调查报告的特点。
① 新闻性。调查报告的写作目的就是反映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宣传新思想,介绍新事物,推广新经验,揭露时弊,因此,调查报告具有新闻的新颖性;为了拥有这种新颖性,作者必须进行及时、快速的采访和报道,所以,调查报告又具有新闻的快速性;同时,调查报告所反映的这些现实问题又必须是真实、准确的,不能有任何的想象和虚构,否则将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因而,又具有新闻的真实性。
② 目的性。调查报告的写作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或者通过反映社会情况,为领导提供信息,以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或者是为了推广先进经验,以指导和推动全局工作;或者是为了查清事情真相,为领导处理问题提供事实根据;或者是为了批评错误,揭露问题,暴露阴暗面,以便吸取教训,进行反面教育;或者是反映新思想、新风气、新事物,以促进它们的健康成长。总之,写作调查报告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就是为了特定的用途。
③ 理论性。调查报告是由“调查”和“报告”两部分组成的,前者是基础和前提,后者是结论和目的。首先要通过调查获得丰富、翔实的事实材料,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使这些感性材料上升到理论认识,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或者从成绩中概括出经验;或者从问题中总结出教训;或者从现象中发现事物的本质;或者作出预测,指出新生事物的发展方向;或者抓住事物的要害,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办法。
(3)调查报告的种类。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调查报告分成不同的类别。从范围上分,可以把调查报告分为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从内容上分,可以把调查报告分为经济调查报告、军事调查报告、卫生调查报告、农业调查报告、科技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等;从性质上分,可以把调查报告分为情况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问题调查报告。这里主要介绍根据性质划分同申论考试有关的三种类型。
① 情况调查报告。情况调查报告包括现实情况调查报告和历史事实调查报告两种。
现实情况调查报告又包括三种具体类型:一种是综合性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民生、社会风气或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一些重要情况;另一种是专题调查报告,是指反映工作中遇到的个别案例的报告;还有一种是学术报告,是指针对科学领域里的某个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后写出的具有学术价值的报告。
历史事实调查报告主要根据现实需要,对某些需要重新审定的重大历史事实、问题进行调查,用确凿的事实反映历史真相,还历史本来面目。
② 典型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包括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和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两种。
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是针对社会现实中新近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新趋势、新变化而写的调查报告。往往在全面叙述事实的基础上,分析其性质和特点,指出其意义,推论其发展规律和前景。
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主要是对工作、生产、学习中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进行介绍并加以推广,通过分析、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③ 问题调查报告。问题调查报告是对工作中发生的真假难辨的重大问题、某一典型的反面事例或社会现实的消极因素展开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4)调查报告的内容格式。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正文、署名和成文日期组成。
① 标题。常见的调查报告标题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公文式标题,一般由事由+文种组成。事由写明调查的对象、内容、范围,文种常用“调查报告”“考察报告”“调研报告”“调查”“报告”等。如《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择业观、生活观的调查报告》,又如《2011年地热能利用各区域供需竞争格局战略调查与趋势研究分析报告》《我国双低卷烟品牌分布情况调研报告》等。
另一种是新闻式标题,这种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单标题与文章式标题一样,用一句话作为标题,只标明内容、范围或主旨,而不涉及文种,如《河南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县是怎样鼓励和支持个私经济蓬勃发展的》等。双标题是由正、副标题构成的:正标题用来概括调查报告的主旨或主要内容,从形式来看属于文章式标题;副标题用来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事项、文种,属于公文式标题,如《崛起广厦千万间——来自××县康居工程的报告》《筑牢土地督察队伍的安身立命之本——关于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② 正文。调查报告的正文一般由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A. 导语。也称前言,是调查报告的开头,用来提示全文,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文章内容。常见的导语有以下几种类型:
● 概述式。概述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背景、风貌、历史沿革、组织规模、主要事迹与业绩等,让读者对调查对象首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
新疆地处边远,位置特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全区总面积16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965万。粮食种植面积2000多万亩,大宗种植品种主要是小麦和玉米,另外是其他杂粮及豆类,不同年份小麦的种植比例达到45%~55%,目前种粮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历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都把粮食生产流通工作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长、农村经济以及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边疆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特别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面对全国和自治区粮食生产供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区以粮食安全为前提,以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收入为立足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放开购销市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加强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索与实践,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成熟和完善的过程。[31]
前言对新疆的社会和地理环境、粮食作物的种植情况、地方党政机关对粮食工作的态度和举措等进行了概括介绍,使读者首先对新疆的农业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 交代式。指首先介绍调查的时间、地点、目的、根据、范围、过程、方式等内容,以说明材料的来源。如: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题调研组,在陈昌智副委员长带领下,从6月上旬到7月下旬,先后对山西、黑龙江、甘肃、河北四省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情况开展了实地调研。专题调研小组先后听取四省政府有关工作情况的介绍,到20个市、14个县与市、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座谈,深入城区、林区、垦区、矿区和农村保障性住房建设工地实地考察,探访廉租房、棚户区和农村危旧房住户,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四省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充分交换了意见。同时,专题调研小组还委托安徽、江西、山东、河南、云南等5省人大财经委、预算工委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并提交了调研报告。现将专题调研情况报告如下。[32]
该前言较为详细地交代了调查的目的、人员组成、时间、对象、过程等要素,使读者对此次调查的基本情况有所掌握。
● 解释式。用来介绍名称的含义与来历、相关知识与背景、性质与特点等,以便开阔读者的视野,帮助读者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如下面所附范例的开头,首先介绍“新生代农民工”的名称来历,然后概括介绍“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通过这种概括介绍,使读者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个概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 问题式。即提出本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思考。这种方式可以用陈述句提出,也可用疑问句提出。如《企业共青团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一文的前言就是用陈述句提出的:
环境、担负的任务以及自身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团组织的作用,如何找准青年工作的切入点,认清形势,统一思想,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共青团工作,是当前企业团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33]
前言分两层:第一层点出形势,第二层用陈述句顺势提出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带着读者一起思考。再如:
“皇粮国税”不收了,从事税收工作的乡镇财税干部现在干什么?今后怎么干?思想动态如何?带着这一串问题,我们与乡镇党政领导、财政所长、财税人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座谈调研。[34]
农业税收改革之后,乡镇财税干部的出路及思想动态已成关注的焦点,作者在这里一连用三个设问句将此问题提出来,必将让人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 结论式。即开头直接亮出观点,揭示主旨,说明结论,给出答案。如:
华西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一个先进典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光辉旗帜。几十年来,华西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勇于超越、艰苦创业,走出了一条经济繁荣、农民富裕、社会和谐的成功之路,去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村级可用财力超过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万元。华西村不仅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创造了宝贵的经验。华西村的经验对全省和全国农村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华西村成为大规模培训农村干部的重要基地。
在新的发展阶段,华西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又好又快发展为鲜明导向,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实现了新突破,创造了新辉煌。吴仁宝同志提出的“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精辟概括、集中体现了华西村近年来发展的新思路、新经验,更加突出了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高效益发展,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35]
文章在第一自然段对华西村过去的做法和成就作了充分的肯定,然后在第二自然段进一步概括了华西村在新形势下的新实践、新贡献,最后总结了经验,给出了结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
B. 主体。这是对导语提出问题的回答,是对导语的引申和拓展,是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之所在。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有不同的内容,如前所述,情况调查报告主要是对调查对象的现实情况或历史情况进行说明。对于现实情况的调查报告来说,不仅要说明基本情况,还要指出情况出现的过程、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对于历史情况的调查报告来说,不仅要指出历史事件的背景、变化发展的过程、性质、意义、影响,还要指出人们历来对这个历史事实的认识,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分析。对于典型调查报告来说,如果是介绍新生事物的,要分析其性质和特点,指出其意义及其发展规律和前景;如果是介绍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的,则要指出先进事迹的表现、发展的过程、原因与动力、背景与条件、意义与影响,以及先进经验的性质,与成绩之间的内在联系,价值和意义;如果是问题调查报告,则要说明问题的性质、原因、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主体部分的内容较多,写作上要注意精心安排结构,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和论证。常见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三种:
● 纵式结构。即进行纵向展开叙说的一种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有的是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来安排,称为顺序式;有的是按照人们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的过程来安排,称为递进式;有的是按照由原因到结果或由结果到原因的顺序来安排,称为因果式。
● 横式结构。即按照事物的不同性质、不同侧面进行安排,各部分之间是相互并列的关系。如本专题所列的范例就是采用这种结构,主体部分分别按照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择业观、生活观等三个方面进行叙述和论证。
● 纵横结合式结构。这种结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总体以纵式为主,纵中又穿插比较、说明、分析、议论,横向展开;另一种是整体属于横向结构,将全文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冠以小标题,但部分里面又有事情的叙述或人物的经历介绍,进行局部的延伸。
C. 结尾。结尾是全文的收束和总结,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有不同的结尾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 概括全文,点明主旨。这种结尾是用简洁的语言对全文内容进行高度概括,表明作者的观点,归纳出全文的中心,给出文章的结论。如《郭明义先进事迹调查报告》的结尾:
从郭明义同志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一名共产党员、一个社会公民、一名企业职工对党、对国家、对社会、对企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他的思想和行为展现出了强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号召力。他的精神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楷模,是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延伸和弘扬。他用自己博大的爱心与满腔的热血铸就了人间大爱,为全面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36]
作者在这里对郭明义的思想、情怀、精神给予了高度的概括和评价,大大提高了读者对郭明义先进事迹的认识,进一步突出了主旨。
● 提出问题,发人深省。这类结尾是通过对事实材料的梳理,发现并提出令人深思的问题,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索。例如:
世界上淡水量不多,但因为大量的淡水在寒冷的南北两极和终年积雪的高山一带,所以我们人类能直接使用的淡水就很有限了。据科学家的研究,人不吃饭可活十天,但不喝水却只能活三至五天。从这里可以看出,水是多么重要了。可有些人明知淡水不多,还浪费,像这样下去,我们的子子孙孙会怎样生活呢?到那时,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我们希望人类能拿出实际行动来弥补过去的过失,好好保护有限的淡水资源,让子孙后代也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37]
作者通过议论进一步深化了主旨,然后又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像这样下去,我们的子子孙孙会怎样生活呢?”每一个对子孙负责的人都必须深深地思考这个问题。
● 展望未来,鼓舞斗志。作者以广阔的视野、认识的高度和科学的判断,乐观地放眼未来,给人以信心和鼓舞。如:
粮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任重道远,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定能把河南省粮食交易物流市场做大做强,在黄淮海地区小麦物流通道建设乃至在全国粮食现代物流通道建设中起龙头示范作用,为提高河南粮食的流通效率,提高河南粮食在全国市场的竞争力,确保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38]
作者对河南省粮食交易物流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大大增强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奋斗意志,对推动河南省粮食交易物流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 提出建议,给出办法。指在结尾针对前面的分析和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给出解决的办法。如下面的“答题分析”所附范例的结尾,作者就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出路问题提出了两项建议,这两项建议基本上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具有较强的建设性。
需要指出的是,开头和结尾的写法有很多种,以上列举的五种开头和四种结尾的写法只是常见的几种,这些写法也不是相互不容的,它们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运用。同时,还有一些调查报告在正文结束之后便戛然而止,无结尾之赘,甚至还有不少调查报告直接将全文分成几大部分,既无前言,也无结尾。
(5)答题分析。
题目 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A类申论试卷第四题:
(四)请以【给定资料三】所列举的事例为基本素材,联系其他给定资料,撰写一篇不少于1200字的微型调查报告。(50分)
写作要求:
1. 做到有叙有议,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切忌只是罗列事例、堆砌资料。
2. 文章标题自己拟制;正文应有简洁的序言和结语,主体按“价值观”“择业观”“生活观”三方面内容分成三个部分,并自拟小标题。(示例:“价值观: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 要善于对给定资料中无序的事例按材料的性质进行归类,以便合理安排主体部分的内容;给定资料中有的事例只提供一些信息,需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有的过长的事例需要压缩,以适应篇幅的限制。
4. 书写工整;不得在卷面上透露或暗示考生姓名、单位等违规信息。
分析 作为申论考核的调查报告,与一般的调查报告有很大的区别,一般的调查报告在写作上必须经过两个步骤:一是“调查”,二是“报告”。“调查”是对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的了解,包括对象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起因、过程、结果等都要调查清楚;“报告”是将调查的材料进行加工、整理进而写成书面材料报告给阅读对象。所以,对一般的调查报告来说,“调查”是基础,“报告”是目的。而作为申论考核的调查报告则省去了第一个步骤,调查对象的素材由试卷给定,考生要做的只是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理清其顺序,掌握其性质和类别,然后写成报告。当然,仅就题目所给的素材往往还不够,还需考生调动自己的材料储备进行扩展和充实。就本题来说,试题一共给了9个素材,我们不妨先对这些材料进行概括和分类:
以上只是一些具体材料,考生在写作时最好还要补充一些概括性的材料以及平时搜集到的一些具体事例,以便做到点面结合,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就结构来说,题目对正文的结构形态已作了规定,前言、主体、结尾都必须具备,并且对主体部分的层次也作了具体的安排,写作时只要将内容纳入进去即可。构思时,可按照“新生代农民工”的含义、特点、形成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和对策的顺序进行。
【范例】
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择业观、生活观的调查报告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再次掀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热潮。新生代农民工,是相对于上个世纪80年代第一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而言的,他们多数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相对于父辈,他们的显著特点,一是大多生在城市,在农村没有土地即没有生产资料;二是多在城市长大,不熟悉农业生产;三是大多没有解决户籍问题。在价值观、择业观、生活观上,他们与父辈也是迥然不同的。
一、价值观: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比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一般上过初中、高中,有一定文化,加之生长环境、时代的变迁,其价值观、维权意识都与父辈们迥异。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打工不再是为了生存,而是谋求发展,追求自己的生活,在城市里更好地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有数据表明,75%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属于工人群体,27.4%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城市买房成家。来自湖南怀化的小廖,初中毕业即南下打工,7年间,她不断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不但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也获得了城市户口,很好地实现了自身价值。
新生代农民工有文化,讲公平,维权意识也大大增强。2009年孙中界“断指明志”、张海超“开胸验肺”,就是轰动全国的新生代农民工维权事件。相比父辈,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的权利更为看重而且勇于维护。24岁的周维初,工作经常加班至半夜,觉得自己的权益受损,于是“炒”了老板的鱿鱼;湖南桃源县的童方标因为工厂拖欠工资决定向老板讨薪。
二、择业观:关注精神需要的满足,扩展自身发展空间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是发展型就业,对工资的要求不是特别高,更多地关注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不以牺牲健康换取高薪。
据调查,应聘者最关注的不再是工资的高低,而是加不加班、老板工友好不好相处、有无娱乐设施等。还有的新生代农民工更看重增长见识和以后的发展。在深圳龙岗打工的小孙已经换了十多家企业,而像他这样的不在少数,他们表示:要“饭碗”更要有发展。来自广西玉林的廖婉怡就希望多长点见识,然后攒钱回家开店,而不是一辈子打工。
三、生活观:向往城市生活的怀抱,建构都市幸福生活
成为城里人、过城市生活是很多新生代农民工的梦想和奋斗的目标。武汉大学农民工课题组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想“通过打工,争取留在城里生活”的占42.4%,“不愿意回乡干农活,想过城里人的日子”的占15.2%,二者相加,比例高达57.6%。
究其原因,一是新生代农民工多生长在城市,对农村不熟悉,也没有什么感情和牵挂。比如“90后”农民工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吃穿不愁,长在城市、学在城市,根本不愿回到农村。二是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各种娱乐设施齐全,很多新生代农民工慢慢就迷恋和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方式。“K歌、泡吧、上网、听歌、聊QQ”,这是河南一位“90后”农民工向往的都市生活,也是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想生活。
新生代农民工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们的各项政策还远远没能跟上这一变化,城市也远远没有做好迎接如此庞大的群体的准备,以致很多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想落空、信心受挫、人生转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报复社会的不归之路,给其自身带来不幸,也给社会稳定埋下巨大隐患。
温家宝总理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症结是户籍。所以,政府一方面应该尽快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充分做好迎接农民工进城的准备;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农村建设,推行现代农业理念和技术,吸引他们回到农村发展。[39]
3)书信
(1)书信的概念。
书信有很多名称,在古代有“信札”“书札”“书简”“书柬”“尺牍”“尺素”“鸿雁”“鱼书”“笺”“帖”“书”等众多名称,现代也有“书信”“信件”“信”“函”等不同名称。名称虽然不同,但都是指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通过书面的方式同特定的对象进行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一种具有惯用格式的应用文体。
书信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个人用来处理私务,而且机关单位和社会团体及其领导人也用来处理公务,是进行沟通和协调的重要工具。正因为这种重要的工具性质,书信历来备受重视,因而也就进入了公务员录用考核的范围,例如,2011年的“国考”和2009年的湖北“省考”都曾入题。
(2)书信的特点。
① 模式性。应用文的各种文体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格式,尤其是书信的格式更为特别,一般包括信封和信文两部分,信封和信文又都有自己特定的格式,这是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不按照这种格式书写就不是规范的书信。
② 通信性。书信和新闻一样,都是信息的载体,都是通过邮寄、电报、传真、网络等传统的和现代的传媒方式进行传递;只是新闻是通过公众媒体公开发布的,而书信的阅读对象则是特定的,除了公务信件以及个人需要公开声明立场、观点的公开信以外,一般不得公开传阅。
③ 交流性。书信从内容上来说,是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从往来关系上来说,书信一般都是双向的,你有来信,我有回复,有来有往,不失礼貌。所以,写信的目的就是为了沟通交流,增进相互了解。
(3)书信的内容格式。
书信的格式一般由信封和信文两个部分组成,申论考试一般只考信文,所以我们在这里只介绍信文的内容格式。
① 标题。书信一般是没有标题的,我们在出版物上看到的书信标题往往是转载人在转载时为了标示书信的名称加上去的。但作为申论考试的书信往往要加一个标题,这个标题有的是试卷给定的,有的需要考生自己拟定。其写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公文式标题,另一种是文章式标题。公文式标题通常由“写信者名称+给(致)+阅读对象+文种”等四要素构成,有时也可省略写信者名称,只有“给(致)+阅读对象+文种”等三要素构成,如《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文章式标题,是指用完整的词组或一句话来揭示书信的主旨或概括其主要内容的标题,如《倡导文明上网 共建网络文明》。
② 称谓。称谓也称“抬头”,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位于信的第一行,顶格书写,后面加冒号。称谓很有讲究,具体怎么称呼,应根据写信人与收信人之间的关系或者根据对方的身份和职务来确定。
③ 问候语。问候是对对方表示尊重、亲近、友好、客气、礼貌的一种方式,位于称谓的下一行,空两格,单独成行,后面加感叹号。常用的问候语有“您好”“近好”“别来无恙”等,如果是公务信或公开信,问候语有“你们好”“大家好”等。具体使用哪种问候语,也要视对象的情况而定。
④ 正文。正文是书信的具体内容,其结构一般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
A. 开头。一般书信的开头用几句话叙叙旧,如分别的时间、分别时的情景、别后的思念等,然后再进入正题。对于申论考试的政务信来说,则应免去这些内容,直接进入正题。如果是回信的话,则应先说明收到对方来信的时间和内容。
B. 主体。这部分是书信的主要内容之所在,包括需要汇报、说明的思想和工作情况,要商洽、请求、询问、答复的事项,要安排、布置的任务,要思考、解决的问题,等等。在层次上,如果事情较单一,可以不分;如果事情较多,内容较复杂,则应分层次来写。
C. 结尾。书信的结尾可有可无,如果需要结尾,一般是用来向对方提出希望和要求。
⑤ 祝颂语。书信结束之后,另起一行写上祝愿或致敬的习惯用语。祝颂语也很有讲究,一般根据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对方的职业、职务,或者季节时令等情况来写。如“此致敬礼”“祝工作顺利”“祝身体安康”“顺致秋祺”“顺颂时绥”“谨祝夏安”等。格式上,另起一行退两格或在前1/3处写上“此致”“顺祝”,再回行顶格书写“敬礼”“近祺”等。
⑥ 署名。正文结束之后,要在右下方署上写信人的姓名。署名也很有讲究,要与称谓相对应:给朋友写信,一般只写姓名;给长辈写信,一般要写上称谓,如给父母写信,则写上“儿(女儿)××敬上”。作为申论公开信,则署上所代表的机关名称。
⑦ 日期。署名的下一行要写上年、月、日。有的在日期后面还写上写信的时刻与地点。
⑧ 附言。附言是对正文的补充和说明。其写作方法是先写一个“附”字,或者写上“另”“另外”,后面加冒号,然后写上补充内容;或者在附言之后写上“又及”或“再启”。
(4)答题分析。
题目 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二):
(二)L县政府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请根据“给定资料(三)”,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20分)
要求:内容具体,符合实际;用语得体,通俗易懂;不超过400字。
分析 这是一封处理公务的公开信,考生在写作时要根据给定的材料和题目要求,明确写作的思路。寄宿制学校是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一般的学生家长,尤其是农村学生的家长对这种模式还不是十分了解。作为县教育主管部门要想推介这种模式,就必须向各村的中小学生家长讲清楚什么是寄宿制学校,这种学校与传统的学校相比有什么样的优势,上这种学校有什么问题,如果有,主管部门如何解决。只有把这些问题讲清楚了,才能解决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才能得到学生家长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题目提供的材料较具体,由于字数的限制,写作时不能照搬照引这些材料,而是要对这些材料进行由点到面、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与概括。
在格式上,标题、称谓、问候语、正文、署名和日期等要素都要完备。尤其要注意正文的结构顺序,开头可说明推行寄宿制办学的原因、目的或宗旨;主体部分主要阐述寄宿制的优势、保障措施;结尾可以向家长发出呼吁,提出希望。
语言方面,要通俗易懂,亲切自然,体现关心、体贴,并且具有宣传、鼓动性,同时也要注意掌握分寸,不能讲过头的话。
【范例】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
为了改变我县学校不合理的校点布局,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明显提高办学效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我县将有效利用各方面条件,逐步推进寄宿制办学。
我们会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学校的各项设施。将资金投入到教学用房、学生宿舍楼、学校食堂、公共厕所等的建设之中,保证学生学习的环境。我们会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统筹规划学校布局:一是从实际出发,将农村校点多、规模小的有限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二是着力调整中小学布局,建设一批试点学校,形成富有特色的实践模式,如联村办寄宿制学校、民族寄宿制学校、边境形象学校等。
创办寄宿制学校,意味着孩子们要去更远的地方读书,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难免会加重家长们的担忧。我们将努力把寄宿制学校办成群众满意,家长放心,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学校,希望广大家长朋友能够共同关心和支持我县寄宿制学校建设,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40]
××县教育局
××××年××月××日
3. 新闻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调查报告、特写、评论新闻资料和图片等各种新闻体裁,是新闻体裁和新闻报道活动的总称。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是指对新近发生的有传播价值的事实的简短报道。本书所要介绍的就是这种狭义的新闻。
1)消息
(1)消息的结构类型。
消息的结构类型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 倒金字塔式。这是消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按照消息内容的重要性和主次关系递减为顺序来安排材料。从形态来看,这种结构像是倒放的金字塔,顶大底小,头重脚轻。倒金字塔式结构的模式性较强,便于写作和排版,同时也便于受众阅听,因此,这种结构自形成至今一直深受欢迎,已成为消息结构中的经典模式。
② 金字塔式。这种结构与倒金字塔式结构相反,按照事件发生的自然进程或者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原因到结果、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次到主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结构。金字塔式结构的故事性较强,对受众颇具吸引力。
③ 倒金字塔与金字塔相结合式。这种结构通常是将消息最重要的内容或结论放在导语里,然后再按照事情发展的自然顺序或由轻到重递增的逻辑顺序来安排材料。
④ 悬念式。这种结构是在篇首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在初露端倪时却又立即打住,故意不把事情说破,留下谜面,然后几经周折,直到篇尾才将事情的原委和盘托出,给出答案,揭开谜底。这种结构抓住人们急于了解事情结果的好奇心理,牢牢套住受众的阅听欲望,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这种结构适用于故事情节较强的新闻,切不可滥用。
(2)消息的结构要素。
① 标题。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是消息结构中最显目、最有灵气的部分,在消息的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则消息的内容再重要,如果没有好的标题,也将从人们的眼皮底下溜走。消息的标题灵活多变,丰富多彩,有单行、双行和多行之分。
单行标题一般用来概括消息的中心内容,具体、明确、简短的消息一般都采用单行标题。
双行标题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引题+正题”。引题,也称肩题或眉题,位于正题上方,用来介绍背景,烘托气氛,阐发意义,引出正题;正题也称主题,用来揭示主旨,概括主要内容。如:
优化口岸环境 提升通关效率(引题)
满洲里开发开放尽显活力(正题)
另一种是“正题+副题”。副题,也称辅题或子题,用来补充、注释、说明正题。如:
李娜击败上届冠军挺进中网女单四强(正题)
张择无缘男单四强 创中国队男选手ATP巡回赛最佳战绩(副题)
多行标题一般为三层,即“引题+正题+副题”。这种标题容量较大,提供的信息较多,一般适用于重大的新闻题材。如: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周年
首都各界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
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出席仪式
② 消息头。消息头是消息的特有标志,位于消息的开头,用来标明消息的来源和版权归属。消息头的形式主要有“讯”与“电”两种。
“讯”,主要是指通过邮寄或书面递交的方式发送给报社的新闻稿件。如果是报社通过自身的渠道从本埠获得的消息,用“本报讯”标示;如果是从外埠获得的,还应标明发布新闻的时间和地点,如“本报北京×月×日讯”。
“电”,主要是指通过电报、电传、电子邮件等电讯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电头一般由发布新闻单位的名称、发布新闻的地点、时间和形式组成。如“本报满洲里10月5日电”“据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前例标明稿件是报社通过自身渠道获得的,后例标明稿件是来自本报以外的新闻机构的。
③ 导语。导语是紧接消息头之后的第一个自然段或第一句话,一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或提示新闻的主旨或主要内容,诱导受众阅读全文。例如:
本报北京10月5日电 (记者 王珂)今天是中秋、国庆长假第六天,部分地区中长线游客开始回落,游客接待高峰较前几日有所降低,部分热点景区游客接待量已回落至最佳接待量以下。短线游、散客游依然保持平稳增长。[41]
导语对中秋节当天全国各旅游景点接待量的总体情况进行了介绍,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
④ 主体。主体是消息导语的展开和延伸,它是消息的躯干,消息的大量内容都在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因为内容较多,写作时要做到条理清楚、言之有序。常见的主体顺序有以下三种:
按逻辑顺序安排材料。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或材料的性质来组织材料,如正反关系、因果关系、点面关系、递进关系、主次关系、并列关系、总分关系、对比关系等。
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就是按照新闻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安排材料。这种写法有头有尾,次第展开,过程完整、清晰,便于阅读。
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式。这种顺序方法或者总体是逻辑顺序,部分层次按时间顺序;或者总体是时间顺序,部分层次有逻辑顺序。
⑤ 背景。消息中的背景,是指有关新闻事实的历史材料和环境材料。消息的背景是消息内容的组成部分,不属于结构形态,只是因为它的功能较特殊,所以通常把它放在结构要素中加以讨论。常见的背景材料有三种:
说明性材料。用来说明有关新闻事实的历史情况、地理环境、政治背景,以及人物的身份、经历、性格特征等材料。
注释性材料。用来对消息中出现的一些专业术语、有关名称、科学技术、产品性能等进行解释的材料。
对比性材料。用来与新闻事实进行对比的材料,如今昔对比、正反对比等,通过对比,突显新闻事实的价值和意义。
⑥ 结尾。结尾是消息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或最后一句话,但并不是所有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或最后一句话都属于结尾,例如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就不存在结尾,其最后一句话或最后一个段落,属于主体的一部分。
(3)答题分析。
题目 湖南事业单位人员录用考试申论应用文写作专题3:请根据给定材料,为某市卫生局写一份关于“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新闻发布稿。
分析 新闻发布稿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的讲话底稿。其写作目的是,将本机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所发生和掌握到的重要新闻事件或有关信息借助新闻媒体的报道直达广大人民群众。其内容主要包括新闻事件的起因、经过、已经采取的措施及其结果等,后者是写作的重点,其结构包括称谓、问候语、导语、主体、结束语等几部分。
【范例】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今年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暴发,我国首例“甲流”病例发生已经两个月,迄今尚未发生较大规模疫情,也没有出现重症病人致死的病例,这要归功于国家前一阶段的“甲流”综合防控措施。这些措施极大地延缓了疫情在我国的扩散速度和流行强度,为我国应对可能发生的更为严重的疫情、做好药品和疫苗的研发生产及储备等相关准备,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根据流感发展情况,本市已经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后,将于2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信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第二,港口、机场、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时,应当立即向国境口岸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互相通报。
第三,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条件下,应尽快将病人转运至当地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病例报告后,尽快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病人的病情进展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深入,收集病例的临床资料,随时将更新的调查结果和资料上报,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这些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疫情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保持了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为了切实控制流感蔓延,今后还会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考虑到今后疫情可能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有些重点地区,密切接触者的数量会比较多,集中管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将把对密切接触者过去所做的集中的观察,改为可以实行居家的医学观察。
第二,开展中药治疗研究,进行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
第三,一旦疫苗进入接种阶段,第一步将向易感人群接种疫苗,例如孕妇、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及特殊领域的工作者。
第四,加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的重点防控工作,防止疫情传播。
第五,重视加强公民责任的宣传工作。在关键时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公民责任。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对家庭负责任的态度,从自身做起,把防控甲型流感当成一件大事,当成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积极配合、全力支持政府的工作,为我国取得防控甲型流感的胜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们期待各方相关的专业人士进入并保持应有的工作状态,及时、有效地监测、控制本市疫情的发展和蔓延,在即使有病例确诊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冲击,保持应有的社会稳定,让每一个市民都能踏实、平静地生活。谢谢![42]
2)编者按
(1)编者按的含义。
“编者按”也称“编者按语”“编者的话”或简称“按语”,是用来评论、说明、强调、推荐、提示、依附新闻报道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文字。
编者按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它可以起到推荐新闻内容、揭示新闻要点和意义、引起受众注意等重要作用。
编者按的位置较灵活,可以在文前,也可在文中,还可在文后。
(2)编者按的特点。
① 简洁性。新闻报道本身就要求简明扼要,依附于新闻报道的编者按就更应该简洁,不能长篇大论,体现在字数上,一般不能超过200字。
② 议论性。新闻报道一般是通过新闻事实说话,记者不便站出来议论。而编辑则可代为行使议论的权力,对新闻内容标明立场、观点和态度。
③ 精辟性。撰写编者按,要充分体现编辑的思想理论高度和敏锐的洞察力,要能从报道中嗅出一般人不易察觉的气味,要有高屋建瓴的见解,要能使读者读后有一种“茅塞顿开”“拨云见日”的感觉,立片言以居要。
(3)编者按的种类。
① 推荐型编者按。推荐型编者按,是指对先进单位以及模范人物的事迹、典型经验进行肯定、赞扬,指出其意义,提出学习的方法和要求的一种按语。
② 说明型编者按。说明型编者按是对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进行介绍,以帮助人们了解新闻事实发生的线索和原委的一种类型。
③ 提示型编者按。提示型编者按是一种对新闻要点、焦点进行提示、点拨,指导人们进行阅读理解的一种写法。
(4)答题分析。
题目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副省级)试题:
给定资料(八)介绍了最近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某单位党委决定编印一期《内部学习资料》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本单位全体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请你为这期《内部学习资料》撰写一则“编者按”。(10分)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揭示各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200字以内。
分析 很明显,这是一份推荐型编者按,撰写要对学习的意义、学习对象的精神品质、学习的要求等进行提示。
【范例】
编者按:
提高公民道德修养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关乎着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
作为包工头的孙先生为给农民工发工钱路上遇难,其弟帮助哥哥完成遗愿,这是对诚信的坚守;希望小学徐老师身患重病仍坚持于教育岗位并资助孩童,这是爱心的奉献;“最美妈妈”不顾自身安危果断营救坠落女童,这是善良无私的流露。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值得每位公民学习。
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党员干部应起到带头作用,让社会焕发新的精神面貌。[43]
[1] B. A.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 2版. 杜殿坤,编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 霍小光,华春雨. 习总书记首谈“四个全面”意味着什么[EB/OL]. (2014-12-17)[2015-03-02]. 时政. http://www.xihuanet.com.
[3] 习近平.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14-10-08)[2015-03-02]. 高层//. http://www.xinhuanet.com.
[4] 李升泉.“四个全面”新时期治国理政总方略[N]. 人民日报,2015-01-28.
[5] 李升泉.“四个全面”新时期治国理政总方略[N]. 人民日报,2015-01-28.
[6] 李升泉.“四个全面”新时期治国理政总方略[N]. 人民日报,2015-01-28.
[7]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
[8] 宋大涵,青锋. 行政执法教程[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2.
[9] 宋行. 行政执法实务[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29.
[10] 张水海,等. 行政执法实务与案例指导[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1.
[11] 张水海,等. 行政执法实务与案例指导[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124.
[12] 宋行. 行政执法实务[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78.
[13] 宋行. 行政执法实务[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96.
[14] 宋行. 行政执法实务[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00.
[15] 宋行. 行政执法实务[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09.
[16] 张水海,等. 行政执法实务与案例指导[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46.
[17] 宋大涵,青锋. 行政执法教程[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93.
[18] 张水海,等. 行政执法实务与案例指导[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216.
[19] 张水海,等. 行政执法实务与案例指导[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293.
[20] 宋行. 行政执法实务[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99.
[21] 重点研读的14篇文章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
[22] 吴言生,杨锋兵解评. 黄庭坚集[M]. 2版. 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52.
[23] 列宁.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0:138.
[24] 200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解析与答案 (2).[OL]//(2009-05-04). 教育频道. http://www.edu.people.com.
[25] 2013年“国考”《申论》真题答案(省部级)[OL]. (2013-10-17)[2015-07-07]. 教育频道. http://www.people.com.cn.
[26] 200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OL]. http://www.chinagwyw.org/Jiangsu.
[27] 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M]//4版.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规范教材编写组. 国家公务员考试规范教材.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7:112-114.
[28] 习近平. 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2013-05-04)[2013-05-04]. http://www.news.xinhuanet.com.
[29] 申论:安全事故现场讲话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OL].(2006-10-09)[2015-07-15]. 招生考试,新闻中心. http://www.news.zj.com.
[30] 新天地深度剖析近七年公务员申论考试命题来源之2003年版(二)[OL].(2008-07-15)[2015-07-06]. 考试中心,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资料. http://www.thea.cn.
[31] 黄建庄,冯巍,张建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化粮食流体通体制改革情况调查[OL].(2005-08-24). http://www.chinagrain.gov.cn.
[32] 全国人大常委会保障性住房建设专题调研小组. 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OL].(2009-10-28). http://www.npc.gov.cn.
[33] 企业共青团工作情况调研报告[OL].(2011-07-28)[2015-07-10]. 调研报告. http://www.wenni114.com.
[34] 乡镇财政(农税)所职能转变情况调查[OL].(2005-06-13)[2015-07-07]. http://www.wenni.net.
[35] 江苏省委赴华西村调研组. 华西村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推进科学发展新经验的调研报告[N]. 新华日报,2010-09-01(A2).
[36] 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委组织部,辽宁省总工会联合调查组. 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先锋——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调查报告[N]. 辽宁日报2010-09-02(A01).
[37] 节约用水的研究报告[OL].(2015-07-03)[2015-07-06]. 总结. http://www.pincai.com.
[38] 崔银太,屈新明,史继庚,等. 整合资源构建大型复合型粮食现代物流企业 做大做强河南省粮食交易物流市场[OL].(2005-04-24). http:// www.chinagrain.gov.cn.
[39] 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择业观、生活观的调查报告[OL].(2010-05-30)[2015-07-12]. 公务员考试,时政申论,申论历年真题. http://edu.newdu.com
[40] 国家公务员网. 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B卷)[OL].(2010-12-06). http://www.chinagwy.org.
[41] 王珂. 双节长假第六天中长线游客开始回落[N]. 人民日报.2012-10-06(1).
[42] 湖南事业单位招聘网. 湖南事业单位考试申论应用文写作专题(三)(3)参考答案[OL].(2012-01-11). http://hn.offcn.com.
[43] 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副省级)参考答案[OL].(2011-11-28). 公务员考试频道. http://www.peop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