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悦英语:“玩”出最好的课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在新与旧中挣扎——我们曾经的探索与尝试

独特的生源背景需要不一样的英语教学。在过往15年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校英语团队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以及英语学习的内在规律,进行了一系列的英语教学改革尝试和实践,努力提高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和能力,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突破,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我校英语团队和部分优秀教师也在海淀区、北京市,乃至全国各种大赛中崭露头角。然而,随着2011版课程标准的出台,以及近年对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校英语教学实践也遇到了一些瓶颈问题。旧的困难尚未完全解决,新的瓶颈随之袭来,新旧两重困难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过往的英语教学状况。

1. 教学“粮草”虽精,但不够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教学而言,教材(课本)应该是最核心最重要的“粮草”了。

教材(课本)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师生进行教学互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好的适合学生的教材,不仅能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营造学习的情境,甚至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从2001年起,我校大胆选用《小学英语》(清华版)。与其他国内专家编写的教材比较,该套教材在输入量和语言内容的丰富性方面略有优势。其特点是:一二年级以听说为主,注重正确语音语调的输入,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三四年级继续听说,开始读写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五六年级是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培养、四种技能并行的阶段。在使用该套教材期间,我校英语课堂教学做了许多尝试,从以往机械地学习向关注兴趣、关注活动转变,从抽象的讲解向直观体验转变等。然而,与很多教材一样,关于单元的连续设计、教学活动的趣味设计、教学资源包的完整开发,如课件、教学用具,包括玩具、单词图片等略显不足。这给教师,特别是新任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

近年来,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输入量,特别是“真实语境中的有效输入”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足够、有效、可理解的输入内容。而这样的需求,仅仅依靠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反思我校在以往选用的教学资源,虽然我们选用了相比其他国内教材难度更大、输入量更大的教材,但这份“粮草”针对我校学生的需求来说,还可以再“精”一些。而且,教材之外,我们鲜有课外阅读资料的补充和拓展,也就是说,这份“粮草”的营养单一,不够丰富。那么,有没有比现有教材输入量更大、语境更真实、更适合我校学生能力和需求的教材?选定教材后,如何选择和增加课外输入材料?如何将课外输入材料与教材内容整合?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2. 面对学生差异分化,心有余,而力不足

面对特殊的生源与不断分化的学生需求,如何让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能够在英语课堂中都学有所获,如何在教学中给不同语言程度的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如何保持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热情,这是一直以来困扰我们的难题。虽然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老师们做了许多尝试,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仍显得不足。

首先,教学目标设定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由于受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和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过去教师课堂教学目标制定得不够灵活,教师们基本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课堂的教学目标,或是按照教学参考书的提示设定固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并按照自己的教案上课,没有及时关注不同语言水平学生的需求。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导致语言水平高的学生在课堂很少甚至没有收获,渐渐使其对课堂英语教学失去兴趣,而那些语言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由于听不懂,学不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其次,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差异性需求关注不够。由于目前阶段我校无法实现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教学,老师们对教学内容的改编及不同教学方式方法的尝试还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努力,争取实现分层教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获,最后实现因材施教。

3. 教学有热情,但缺乏活力与创造

教学方式,通俗的说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在我校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尽管老师们在日常英语教学中也努力尝试做出改变,比如用对话表演取代反复机械朗读等,但整体来讲,教师的教学方式、创新意识依然欠缺,且动力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

由于我校早期教师队伍构成的特殊性,教师业务水平均衡,工作经历、背景各异,导致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传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先进教学理念的接受比较被动,具体表现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使用翻译法,教学以告知为主。在简单机械的知识教授中,教师教学更多的是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老师讲,学生被动地听。这样的做法不能有效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不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重结果,轻运用。比如,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词汇,在教学中选择对学生进行音标教授。这种做法违背了小学英语教学法的规律。

(2)容易拘泥于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指导思想、理论下建立的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即基本按照热身、导入新授、跟读、机械操练表演等环节进行。众所周知,教师在课堂上教的方法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的方法。如果教师教的方式缺乏创新和发展,学生学的方法也难以取得根本性突破。这就导致教师的课堂缺少吸引力,不能有效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3)新媒体的辅助与融入不够。

部分教师没能完成应用新技术的转型,不能较好地独立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辅助教学,比如制作多媒体课件、查找有利于教学的素材等,不能更好地利用先进教学资源。由于以上客观条件制约,以往的英语教学方式稍显单一,教师们通常只能利用实物、图片、毛绒玩具、录音机等教学设备辅助英语教学。

4. 关注评价,但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教学评价的含义做出了明确的界定: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包括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评价做出了明确要求,即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学评价应该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科学的评价对教学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可以让教师了解教学各个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观的教学评价不仅能估计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帮助找出成绩不佳的原因,如同身体检查,是对教学进行的严谨而科学的诊断。

其次,完善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和学生有督促和强化作用。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限度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推动课堂学习。

再次,评价的结果可以让师生知道自己教与学的情况,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法和行为,从而实现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从而对学习效果做出判断。显而易见,这种评价有一定的偏颇,相对来说注重知识和结果,弱化能力和过程,看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这样导致学生在分数的指挥棒下,一味地追求如何获取高分,忽视学习过程。由于评价指标单一,英语学习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由于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笔试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尤其是英语学习中十分关键的听和说的技能考核缺乏)。

过去英语教学中的评价,更注重教师,忽视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评价教师的讲课水平和教学基本功,在教学效果方面,主要是以教师出单元考试卷和期末考试卷为主,即单向的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和记忆程度,对于学生学习的主动和被动情况、交流互动情况、课堂参与情况、能力培养情况等关注不够。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尊重和培养;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权,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因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他评”强化学生之间的比较和分层次,由于在评价中缺乏学生自主、积极的参与,教师发现的问题往往不全面、不准确和不透彻,从而使评价的激励、改进、调动的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这种单一的终结性评价的弊端显而易见,这种行为容易让学生钻空子,产生惰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韧的学习品质。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教师们逐渐意识到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的弊端并且通过努力逐步改进自己的评价方式。为了提高学生对日常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应该多元化、科学化和过程化。这还有待教师和学校在未来的教学中继续改革创新和不断尝试,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细化到日常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能力,让评价更科学有效和人性化,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