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文精神读本(珍藏版)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好恶分明

子曰:“唯①仁者能好人,能恶②人。”

《论语·里仁》

注解

①唯:只有。

②恶(wù):厌恶,讨厌。

孔子像

听老师讲

明辨是非才是仁

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他为后代人定下的道德目标就是成为“仁人”,即有仁德的人。成为仁人,首先要真诚,要有真性情,这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前提,否则学到的知识、礼仪就只会成为一种徒有其表的掩饰,让人更加虚伪。因此,一个真正的仁人不会隐藏他的真实感受,对于自己厌恶的人和事,他不会强迫自己表现出喜爱之情,而是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态度。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的一层意思。

这句话还有另一层含义。仁人必定是能够明辨是非的,他为人处世绝不是不加选择地一团和气,而是对应该亲近喜爱的人发自内心地喜爱,对应该厌恶疏远的人由衷地厌恶。什么样的人应该喜爱,什么样的人应该厌恶呢?相信大家心里都有各自的标准。你喜欢真诚正直的人,说明你本人也是真诚正直的人。如果一个人跟虚伪奸诈的人也能打成一片,那么他不是虚伪至极,就多半是个没有道德准则、无法明辨是非的人,这样的人孔子称为“乡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圆滑世故的老好人。

有一天,孔子的弟子子路问老师:“如果一个人得到了乡里所有人的喜爱,或者受到乡里所有人的厌恶,那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相信你已经猜到孔子的回答了。孔子说:“都不好。只有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乡里的坏人都厌恶他,这样才可以。”

的确如此,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正是同样的意思。做一个真诚善良且有判断力的人,和那些真诚善良且有判断力的人交朋友,才可以称为仁人。

孔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