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由经济全盛时期:1870—1913

资本主义挂上高速挡:大规模生产的兴起

1870年左右,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加速。从1860年代到1910年代,科技创新不断抱团、扎堆出现,重工业和化工业也因此兴起,开始有了电器、内燃机、合成染料、人造肥料,等等。新科技的发展是通过对科学原理和工程学原理的系统应用,而不是像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靠某个人的实操经验和良好直觉。这也意味着,某个东西一旦被发明出来,都会很快被复制和迭代升级。

此外,由于大规模生产系统(mass production system)的出现,生产流程的组织架构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移动装配线(传送带)和可互换零部件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这种生产系统至今仍是生产的支柱(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尽管1980年之后就不断有人说这套系统已经死了。

生产规模变大,风险、不稳定性增加,新经济制度应运而生

今天资本主义的制度,比如有限责任公司、破产法、中央银行、福利国家、劳动法等,在这个时期都已基本成形。发生这些制度转变,主要是因为更根本的科技和政治都发生了变化。

随着大规模投资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来只是少数有特权的公司所享受的有限责任制,被普遍采用了。也就是说,任何公司只要满足一些最低的条件,就可以采用有限责任制。由于吸引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最强大的动力。

在1849年英国改革之前,破产法的重点在于如何惩罚破产商人,如果无法还债,这些债务人就得坐牢。19世纪下半叶一系列新法律,给了破产商人第二次机会,允许在企业重组期间暂停对债权人支付利息(正如1898年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章规定的一样),并让债权人勾销部分债务。经商风险从此大大降低。

企业规模变大,银行也跟着变大。风险增加了,因为这时一个银行的破产能够动摇整个金融系统。为了控制风险,政府设立了中央银行,作为最后的贷款人。1844年,世界上第一个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成立。

为了改善工人阶级的处境,社会主义者的呼声越来越大,改革派也向政府施压。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社会福利和劳动法案,工人从此享有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养老金。许多国家还禁止雇佣那些十岁或十二岁以下的童工,并限制十二岁以上童工的工作时间(一开始只是规定不能超过12个小时)。对妇女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时间也有规定。遗憾的是,这并不是出于男人的体贴,而是歧视妇女。立法者认为,女人心智不如男人健全,因此可能会傻傻签下不利于自己的劳动合同,所以她们应该受到保护。这些福利和劳动立法改掉了资本主义最大的毛病,大量穷人过得更好了。不过一开始,也只是改善一点点而已。

这些制度改革促进了经济增长。有限责任和有利于债务人的破产法降低了商业活动的风险,因此鼓励财富的创造。中央银行,以及劳动和福利法规,分别加强了经济和政治的稳定性,使得投资增加,从而助推经济增长。这个全盛时期,西欧的人均收入增速加快,从1820—1870年每年增长1%,增加到1870—1913年的1.3%。

“自由”的黄金年代其实不那么自由

这个全盛时期通常被称为“第一次全球化”,是全球经济第一次整合为单一的生产和交换体系。许多评论者认为,这是各国选择自由经济政策的结果。这段时期货物、资本和劳动力的跨国流动几乎没有限制。这种国际层面上的自由主义,跟国内经济的自由放任政策(laissez-faire)共同发挥作用。他们认为,商业自由最大化、政府预算平衡(税收多少就花多少)和金本位是关键因素。然而,事实没这么简单。

自由主义,世界上最令人困惑的词语

几乎没有一个词比“自由主义”(liberal)更令人困惑。虽然这个词直到19世纪才被明确指示某种意识形态。但自由主义(liberalism)的理念至少可以追溯到17世纪,由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和约翰·洛克(John Locke)等思想家提出。古典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将个人自由放在首位。从经济角度看,它指的是保护个人按其个人意愿使用财产的权利,特别是在赚钱上。依此观点,理想的政府应该只提供有利于实现这些权利的最少条件,例如法律与秩序。这样的政府被称为“最小政府”(minimal state)。当时在自由主义者之间最出名的口号是“放任”(laissez faire),所以那时候的自由主义也等同于自由放任主义。

今天,自由主义通常与民主画上等号,因为今日的自由主义者也强调个人的政治权利,包括言论自由。然而,在20世纪中叶之前,大部分自由主义者都还不是民主主义者。他们反对“传统和社会等级比个人权利优先”这样的保守观点。但他们也认为,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拥有这些个人权利。他们认为女人心智不健全,因此不该拥有投票权。穷人也不应该享有投票权,因为他们觉得穷人会选出没收私有财产的政客。亚当·斯密公开承认,政府“的建立实际上是为了保卫富人对抗穷人,保卫有些财产的人对抗根本没有财产的人”。12

更令人费解的是,在美国,“自由主义”被用于指中间偏左。美国的自由主义者,比如爱德华·肯尼迪(Ted Kennedy)或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欧洲都会被归入社会民主派。在欧洲,自由主义者指的是德国自由民主党的支持者,而在美国,跟这些人理念相同的人,会被叫作“自由至上主义者”(libertarians)。

后来又出现了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的主流。它跟古典自由主义非常接近,但不完全一样。在经济方面,新自由主义也提倡最小政府,但有一些不同。最重要的不同是,他们接受央行具有垄断发钞权,古典自由主义则认为货币发行也应该有竞争。在政治方面,新自由主义没有公开反对民主,但古典自由主义则公开反对。不过,还是有许多新自由主义者愿意为了私有产权和自由市场而牺牲民主。

新自由主义也被称为“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因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三个经济机构——美国财政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都鼓吹新自由主义,而它们都位于华盛顿。


事实上,1870—1913年,在国际层面上,我们并没有看到普遍的自由主义。在资本主义的中心地带,不管是西欧还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实际上是加强了,而不是减弱了。

跟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前夕相比,这个时期的美国更加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大多数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签署过FTA的西欧国家,在FTA过期后不但没有续签,还大幅增加关税(FTA的期限一般为20年)。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农业,对抗来自新大陆(尤其是美国和阿根廷)和东欧(俄国和乌克兰)的廉价进口农产品,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和发展新兴重工业和化工业。德国和瑞典是这种“新保护主义”的典型代表,德国称之为“钢铁—黑麦联姻”(marriage of iron and rye)。

拉美国家独立初期签署的不平等条约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陆续到期,到期之后他们也纷纷开征极高的保护性关税(30%—40%)。然而,自由贸易仍然靠武力从“边陲”地带扩散到了更远的地方。非洲大陆被欧洲列强竞相掠夺并瓜分,许多亚洲国家也沦为殖民地(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柬埔寨、越南和老挝沦为法国殖民地)。靠着工业实力,大英帝国的版图得到极大的扩张。就像那句名言所说的:“在大英帝国,太阳永不落。”(The sun never sets on the British Empire.)像德国、比利时、美国和日本这些本来不怎么采用殖民政策的国家,也都纷纷加入瓜分殖民地的行列。13所以这个时期被叫作“帝国主义时代”是有原因的。

在国内层面,资本主义核心国家的政府干预也有增无减。确实,这些国家在财政政策(平衡预算)和货币政策(金本位)方面都还坚定地遵循自由市场原则,但在其他方面,政府的作用却大大加强了,比如在劳动法规、社会福利计划、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铁路和运河)、教育(美国和德国投入最多)等方面。

1870—1913年这段自由经济黄金时期其实没有我们想的那么自由。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际政策上,资本主义核心国家都没以前那么推崇自由经济了。自由化主要发生在较弱的国家,但很多都是被迫——被殖民或者签订不平等条约——而不是自愿。这段时期只有周边地区,也就是拉丁美洲,实现了快速增长,但都是在不平等条约到期后,采取大量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情况下实现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