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社会思想史(第一卷)(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部分

绪论 俄国社会关系发展概要

社会思想的发展过程,取决于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基本原理,现在甚至唯心主义者也很少和不愿争论了。而且对这一原理,也很难提出异议。思想史——以及一般说来意识形态史的科学研究,现在可以取得某些成就,就是因为研究者开始认识到“事物过程”一方面和“思想过程”另一方面之间的因果联系。因此,假如我在概述俄国社会思想史之前,先对俄国社会关系的发展过程略抒所见,读者当不以为怪了。

俄国历史是否同西欧的历史相像呢?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也许是从二十年代末开始,这一问题已不断引起所有并非完全漠不关心祖国命运的俄国人的注意。关于这一问题,争论得很多,也写得很多。在下面的叙述里,我们将不得不对这一问题做出各种答案。但现在只指出一点是适当的:这个问题在现在,例如比在斯拉夫派与西方派充满理论内容和斯拉夫派同西欧派的著名争论时代,它仿佛距离解决更远了。事实上,那时的争论各方在几乎一切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但都同意一点,即俄国历史完全不与西方历史相似。在这一点上,像维·格·别林斯基这样的极端西方派,也完全同意了像伊·瓦·基列耶夫斯基这样的极端斯拉夫派 [1] 。当然,别林斯基及其同道们虽承认俄国社会生活的发展完全不与西欧相同,而他们从这里所作的理论和实际结论,则是与斯拉夫派直接相反的。但对这一原理本身,则任何一方都无异议。别林斯基——就因为他对斯拉夫派的无限敌意,赫尔岑在所写日记里称他为“狂热分子,走极端的人”,——如果有人对他说,通常将俄国的历史命运同西欧的历史命运完全对立起来是没有充分的事实根据的,他一定会报以惊异和猜疑。他一定会觉得这人是过于醉心西化了。然而现在情况却非这样。

现在,在这一点上,我们已不一致了。

例如,保·米柳科夫先生在所写《俄国文化史概要》中,便重复了“四十年代的人们”关于俄国的完全历史特殊性的观点 [2] 。而已故帕夫洛夫-西尔万斯基在关于古代罗斯封建制度的一些优秀著作中,则不仅批驳了这一陈旧的观点,而且甚至故意减少了那些就连他自己也不得不在其著作中承认的俄国和西欧封建制度之间的无可置辩的差别。我们看到,意见的分歧是越来越大了。但我们不应因此感到为难。无论现在在个别学者之间的意见分歧有多么大,而争论的问题毕竟比在别林斯基时代更接近于解决:同那个时代相比,历史学和社会学毕竟有了很大的进展。试就我们现在所掌握的资料,作一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