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注
1. 本书书名、书中第一篇篇名、第一篇第一章章名中,都用到descent一字,直译应为“诞降”,意译则“由来”已足,今于书名、篇名中用“由来”,章名中用“诞降”,略存原文意味。“诞降”、“降生”原是封建文化所留传下来的字眼,又且涉及迷信,有上天生人,人自天降之意;中国如此,西方亦然。达尔文于行文时,自不能不袭用此字,然亦颇存深意:西方世代相传,说上帝造人,人自天降,而进化论者则主张人自低等动物嬗递演变而来,自时间先后言之,“传下来”或“降主”的意思也未尝不适用;字眼虽是一个,含义则根本不同。当时西方宗教界竭力反对进化论,尤其是反对人从低等动物递降而来的主张,迟至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尚为此发生过对中学教师撤职查办的案件;即在大体上已被迫接受进化论观点的牧师或神学家之流也认为“下降”的意思总是不妙,干犯了人的尊严,总想加以抵消;1894年,一个苏格兰的“布道家”杜勒蒙德(Henry Drummond)写了一本《人的上升》(The Ascent of Man),书名恰恰与达尔文此书的针锋相对,内容大意也说人虽“自物而降”,终将“上跻于天”,因其颇能迎合当时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口味,也曾畅销一时,现在由我们看来,则大是心劳日拙了。
2.原文于此对“人种”一词同时用“races of man”和“species of man”来表达,并说明两者可以互用;我们在译文中既然把“race”和“species”二字同样译成“种”字,就比较省便了,省却了“可以互用”的一句话。
3.乌耳奈尔(Thomas Woolner),1825—1892,达尔文同时代人;“促狭鬼”是一具小雕像,鬼蹲在一支菌上,正在用足趾挑醒一只睡眠中的青蛙。这是当时英国人所熟悉的一件艺术作品,所以达尔文没有作出更为详细的说明。
4.这突出之钝角后来即取得了“达尔文结节”(Darwin’s tubercle)之名。这是别人叫出来的,达尔文著书时似已通行,不过达尔文自己,大概是由于谦逊,觉得不便引用罢了。当时德国自然学界称之为“Darwinische Spitzohr”,可译作“达尔文耳尖角”,参看本章原注[33]。
5.“奥罗威窟穴”,洞穴名,在法国,查Orrony应作Orrouy,原文拼法误。
6.古安歇人,非洲西北克奈瑞群岛(Canary lslands)的古代居民,为西班牙殖民者所征服,久已灭绝,族源关系与今北非的柏柏尔人(Berbers)为近。
7.十九世纪初叶德国著名的解剖学家,原书索引未列,今已补入“译名对照表”甲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