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既往讨论:国家治理视角下的行政体制改革课题
(一)国家治理与行政体制改革课题
笔者在上一章的讨论中,联系中国领导人“中国梦”政治话语的提出,围绕2013年初的两会之后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的行政体制改革,指出中国正在尝试通过加强对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性设计和严格的程序化的组织与管理等,努力克服之前出现的国家治理失效的国内统治课题,即希望通过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来突破当前中国公共政策的宏观结构向现代化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福利国家政策”阶段变迁过程中出现的政策转型与国家治理之间的非均衡性特征。
同时,在这一讨论的最后,笔者在指出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条件下出现的急剧的中国社会变动与时下政府行政的不适应性这一结构性矛盾基础上,析出了推进中国行政发展的相关改革课题,以期对中国未来的行政变革进行展望,即单项行政体制改革向全面行政改革变化的课题、传统行政体制向公共行政体制发展的课题、中国社会变动条件下的行政法律化与行政民主化的课题。
围绕这些行政发展的改革课题,在既往研究中进行了如下进一步的阐释。
首先,虽然这一轮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了整体包容和全面推进的特征,但它是否已经涵盖所有中国现阶段内含的政策课题,是否能够有效应对众多复杂深刻的当下公共问题和行政环境,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为此,中国的改革更需要思考改革主体的重新确定以及开放式改革推进程序的制度设计等具体举措。
其次,中国为了保证改革实践的成功完成以及改革结果的有效性,则需要进一步克服国家治理失效的国内统治课题。为此,则需要在中国真正确立包括政治过程、政府过程以及政策过程在内的现代公共行政体制本来应该具有的制度安排和价值内涵,而其中包含了更多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价值、内容和意义。
最后,中国的国家统治或国家治理的未来,更需要关注的是统治或治理的合法性、行政权威的确立这一基本命题。为此,需要通过深化行政法律化、行政民主化的行政变革,促动中国国家统治或国家治理的合法性增幅,以此促发社会公众与国家治理之间基本合作关系的形成,进而实现中国国民和社会的整合和统合。
(二)行政体制改革与福利国家政策、现代国家建构
这里强调的是,行政体制改革实效性的达成或国家治理失效现象的规避,需要相应的体制与推进机制的合理组成。上一章所述行政体制改革的特点之一在于,中国正在努力通过加强政府系统内部对行政体制改革的组织与管理来保障改革政策或活动的成效。不过,改革绩效的最终有效实现,可能还需要国家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前述提到的改革主体的重新确定以及开放式改革推进程序的制度设计等不同以往的新的改革方式或机制的建构,或许可以成为今后促进改革发展、强化国家治理能力的探索途径。
这是因为,中国这一时期的行政体制改革更加具有广泛涉及多项政策领域的全面整体行政改革色彩,绝非机构改革等单项行政体制改革可比,因此如何将包括改革主体、改革推进程序、改革权限、改革对象、改革范围、改革内容、改革责任、改革监督等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构成要件合理纳入改革政策决定过程和整体改革活动之中,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实现和提高改革实效性、有效性的必要前提和基本要因。
而这里所说的改革政策决定过程和整体改革活动,即便仅就行政体制改革而言,也既是政府过程,更是政策过程和政治过程,当然作为这三者的统一体恰恰是现代化推进过程中的现代国家公共行政体制的基本构成或基本特征。虽然中国的传统行政体制也或多或少的包含了这一基本特征,但是与前述提到的需要建构新的开放式改革推进程序的制度设计等相联系,我们不得不说,关于正式化了的制度安排、改革推进主体之间明确的功能分化以及基本改革责任体系的有效确立等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结构的基本要素,在中国仍有进一步明晰和填充的空间。
而这里提出的向现代国家或现代国家治理体制建构视野下的现代公共行政体制发展或改革的思索逻辑,特别是由于中国自进入21世纪以来就已经具有了向“福利国家政策”变迁的现代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这一基本前提之下,联系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和现代国家统治或治理方式来思考,如何推动适应这一政策转型的中国传统国家统治或治理范式和传统行政体制的变革,应该具有相应的功用。同时,这也可以部分加深我们关于中国未来的改革和中国国家发展趋向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