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政府在支撑市场需求和促进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
一个经济体的技术和生产情况以技术能力和企业家精神为特征,而技术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必须由市场需求来支撑。企业家本身通过投资生产设备、购买原材料和零件创造了部分需求。政府也可以通过公共投资和消费扮演创造需求的重要角色;例如,投资建立一个电报服务系统,会导致电报设备和电线方面的需求扩大,投资建设铁路系统则导致铁路机车和铁轨的需求剧增。军事采购对某些行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需求来源,其中包括造船业、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通讯设备制造业。半官方组织也常常根据特定的政策目标进行采购,例如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ihon Denshin Denwa,NTT)、日本广播协会(Nihon Hoso Kyokai,NHK)、日本国有铁道(Nihon Kokuyu Tetsudo)和日本航空公司(Nihon Kouku,JAL)。
另外,政府可以通过控制外国贸易和投资来影响市场环境。在保护本国生产商的市场份额方面,进口限制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手段。事实上,影响需求是我们理解日本政府某些产业政策的最佳角度。此外,在一战期间和二战爆发前的几年里,从美国和欧洲进口的中断,导致对一些本国生产商的产品需求激增。
然而,日本市场并非总是处于封闭状态。明治时代早期,日本的市场保护程度最低。因为根据1858年德川幕府被迫与几个西方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政府没有设定关税的权力。那时候,美洲和欧洲的一些经济体更为封闭。
1960年代,贸易和资本的自由化迫使政府放弃了大多数过去曾经使用过的市场保护手段。因此,除了农业等少数仍需管制的产业外,政府设法施加影响力的主要方式已转变为对产业进行行政指导(gyosei shido)这种强制力较弱的手段。
政府偶尔会提供经济激励,如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和低息贷款,以鼓励技术积累和市场进入。例如,二战前的汽车制造业为获得补贴,积极开发政府认可的“标准”汽车(见第9章)。二战结束后,许多产业获得了税收减免和其他利好。此外,许多研究协会也获得了津贴(将在第3章讨论)。
这些财政激励措施的效果难以评估,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如果没有它们,日本的产业将会如何发展。现实中既有许多获得了财政支持但仍然一败涂地的案例,也有许多没有获得支持但却茁壮成长的案例。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业化早期,虽然国有企业表面上拥有巨大的技术优势和占支配地位的市场力量,例如八幡制铁所(Yawata Steel Works)(见第7章),但是仍有大量纯私营性质的企业进入市场。日本存在这种活跃的入市行为,清楚地表明了它有着充沛的企业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