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道人灵一

一公,剡中人。童子出家,瓶钵之外,余无有。天性超颖,追踪谢客,隐麻源第三谷中,结茆读书。后白业精进,居若耶溪云门寺,从学者四方而至矣。尤工诗,气质淳和,格律清畅。两浙名山,暨衡、庐诸甲刹,悉所经行。与皇甫昆季、严少府、朱山人、彻上人等为诗友,酬赠甚多。刻意声调,苦心不倦,骋誉丛林,后顺寂于岑山。集今传世。

【注释】

①一公:对灵一的尊称。据独孤及《唐故扬州庆云寺律师一公塔铭》,灵一俗姓吴,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②剡中:地名,在今浙江嵊州、新昌及其附近一带。

③瓶钵(bō):僧人随身的食器,瓶盛水,钵盛饭。

④谢客:指谢灵运,小字客儿,故称。

⑤麻源第三谷:即华子冈,在今江西南城县西。《文选》卷二十六有谢灵运《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一诗,李善注:“故老相传,华子期者,禄里先生弟子,翔集此顶,故华子为称也。”据学者考证,追踪谢客乃灵一道人《送陈允初卜居麻园》诗中所云,即“欲向麻源隐,能寻谢客踪”,可见想要隐居麻源的是陈允初,而非灵一道人。辛文房盖误读此诗。

⑥茆:同“茅”。

⑦白业:清白的善业,指佛教修行,相对“黑业”(秽污之业)而言。精进:佛教名词,音译“毗梨耶”,指按佛教教义,在修善断恶、去染转净的修行过程中不懈努力。

⑧若耶溪:水名,即今浙江绍兴东南平水江。云门寺:东晋义熙三年(407)建,在今浙江绍兴南云门山。

⑨两浙:指浙东浙西,今浙江省和江苏省南部。

⑩衡、庐:衡山和庐山。甲刹:上等寺院。

⑪皇甫昆季:即皇甫冉和皇甫曾兄弟。皇甫冉字茂政,其诗构思奇特。皇甫曾字孝常,其诗“体制清洁,华不胜文”。兄弟齐名,诗合编为《二皇甫集》。传并见本卷后文。严少府:指严维,字正文,工诗,曾任河南尉。少府为县尉之别称,故称严少府。传见本卷后文。朱山人:即朱放,字长通,隐居越州剡溪(今浙江嵊州),故称山人。工诗,与戴叔伦、刘长卿、顾况、严维、秦系、灵一、皎然、皇甫曾、李季兰等交往唱酬,多为送别寄赠之作。传见本书卷五。彻上人:即灵彻上人,诗多警句,能备众体。传见本卷后文。但据学者考证,灵一道人去世时,灵彻才十四岁,此处所记恐不确。

⑫丛林:佛教名词,指佛教僧众聚居的寺院,因众僧和合共住一处,如树木之丛集为林,故名。

⑬顺寂:指僧人逝世。岑山:山名,在今浙江龙游西南。据独孤及《唐故扬州庆云寺律师一公塔铭》,灵一道人宝应元年(762)卒于杭州龙兴寺,辛文房误。

【译文】

一公,剡中人。孩童时节就已出家,水瓶和饭钵之外,其他的别无一物。天生性格超迈聪颖,追寻谢灵运的踪迹,隐居在麻源第三谷中,盖着茅屋读书。后来善业精勤上进,居住在若耶溪云门寺,跟随他学习的人从四面八方跑来。尤其善于写诗,气度性情淳朴中和,诗歌格调韵律清通流畅。浙江浙东的名山,和衡山、庐山上的诸多上等寺庙,都是他所经过游历的地方。跟皇甫兄弟、严维、朱放和灵彻上人等为写诗的好友,互相酬唱赠送的诗歌很多。在诗歌的声韵格调上用尽心意,竭力去做也不感到疲倦,在僧人中间声名远播,后来在岑山去世。集子流传至今。

论曰:自齐梁以来,方外工文者,如支遁、道遒、惠休、宝月之俦,驰骤文苑,沉淫藻思,奇章伟什,绮错星陈,不为寡矣。厥后丧乱,兵革相寻,缁素亦已狼藉,罕有复入其流者。至唐累朝,雅道大振,古风再作,率皆崇衷像教,驻念津梁,龙象相望,金碧交映,虽寂寥之山河,实威仪之渊薮,宠光优渥,无逾此时。

【注释】

①支遁:东晋高僧,诗人,字道林,本姓关,从师改姓世称“支公”或“林公”,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二十五岁出家,为佛教般若学即色宗创始人,善五言诗,以清丽玄远著称。道遒:即释道猷,南朝刘宋僧人,能诗。惠休:即汤惠休,字茂远,南朝刘宋诗人。早年为僧,称“惠休上人”,善写诗,宋孝武帝刘骏命其还俗,官至扬州从事史。宝月:南朝萧齐诗僧,解音律。齐武帝萧赜即位,作《估客乐》诗,使乐府令被之管弦,终无成,召宝月,旬日之中谐和。道遒、惠休、宝月并列锺嵘《诗品》下品。俦(chóu):辈,同类。

②缁(zī)素:指僧俗,僧人衣缁,俗众服素,故称。狼藉:形容困厄,窘迫。

③崇衷:虔诚信奉。像教:即像法,释迦牟尼逝世,佛法分正法、像法、末法三期,“像法”指与“正法”相似的佛法。又通过佛像崇拜进行教化,故称像教,皆泛指佛教。

④驻念:倾尽心思。津梁:渡口和桥梁,引申为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手段,即佛法。

⑤龙象:佛教认为,水行龙力最大,陆行象力最大,故称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大力者为龙象,后因以代指高僧。

⑥金碧:原指中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凡用这三种颜料作主色的山水画叫“金碧山水”,这里指金碧辉煌的寺庙。

⑦威仪:僧尼行为准则,此亦代指僧众。威即仪表,仪即规则,指规范行为的戒条,或指戒律之表现于行为者,亦称“律行”。渊薮(sǒu):渊,鱼所处,薮,兽所处,喻人或物类聚集的处所。

【译文】

评论说:从齐梁时代以来,世俗之外善于创作的人,像支遁、道遒、惠休、宝月之类,驰骋在文苑中,沉浸于辞藻情思,奇特的文章,雄伟的篇什,像精美的绮罗错杂,又像满天的繁星陈列,不能算少啊。其后遭遇死亡战乱,战争相继而起,无论僧俗,生活都已经非常困窘,很少再有像支遁他们那样的僧人了。到了大唐,几朝下来,雅正之道大为振兴,传统的佛教遗风又一次兴起,他们大都虔诚地信奉佛教,用尽心思地寻找普度众生的方法,高僧大德比比皆是,佛教寺庙金碧辉煌,虽是看起来寂寥的高山大河,实际上却是佛教僧众聚集的地方,恩宠荣光优裕丰厚,没有超过这个时候的。

故有颠顿文场之人,憔悴江海之客,往往裂冠裳,拨矰缴,杳然高迈,云集萧斋,一食自甘,方袍便足,灵台澄皎,无事相干,三余有简牍之期,六时分吟讽之隙。青峰瞰门,绿水周舍,长廊步屧,幽径寻真,景变序迁,荡入冥思。凡此数者,皆达人雅士,夙所钦怀,虽则心侔迹殊,所趣无间。会稽传孙、许之玄谈,庐阜接谢、陶于白社,宜其日锻月炼,志弥厉而道弥精。佳句纵横,不废禅定,岩穴相迩,更唱迭酬,苦于三峡猿,清同九皋鹤,不其伟欤!与夫迷津畏途,埋玉世虑(21),蓄愤于心,发在篇咏者,未可同年而论矣(22)

【注释】

①颠顿:颠沛困顿。

②冠裳:冠帽和衣裳,泛指俗家服饰。

③矰(zēng)缴:系有丝绳用以射鸟的短箭,这里喻指俗世的名利,也指追求名利的私心。

④萧斋:据《太平广记》卷二○七《萧子云》条载,梁武帝造寺,请萧子云用飞白体大书一“萧”字,后唐代李约将这“萧”字买回洛阳,专门建一亭来玩赏,称为“萧斋”,后因以指寺庙或书房。

⑤一食:指佛教徒日食一次的苦行。

⑥方袍:指僧衣。

⑦灵台:指心,《庄子·庚桑楚》:“备物以将形,藏不虞以生心,敬中以达彼,若是而万恶至者,皆天也,而非人也,不足以滑成,不可内于灵台。”

⑧三余:指冬季、夜间、雨天,均为闲余之时,故称。《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载董遇之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后泛指空余的时间。简牍:竹片为简、木片为牍,合称简牍,指书籍。

⑨六时:佛教分一昼夜为六时,昼为晨朝、日中、日没,夜为初夜、中夜、后夜,《阿弥陀经》:“昼夜六时,天雨曼陀罗华。”

⑩瞰(kàn):俯视。

⑪屧(xiè):木板拖鞋。

⑫冥思:苦思,用心思考。

⑬侔:相等,等同。

⑭无间:没有差别。

⑮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北部。孙、许:即孙绰和许询。孙绰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早年居会稽十有余年,作《遂初赋》《游天台山赋》。许询字玄度,高阳(今属河北)人。其父迁会稽内史,因家于山阴。长慕神仙冲举之事,与孙绰并为东晋玄言诗代表作家。玄谈:以《庄子》《老子》《周易》为依据而辨析名理的虚玄之谈,摈弃世务不接实际,或称清谈、清言。

⑯庐阜:庐山。谢、陶:即谢灵运和陶渊明。谢灵运小字客儿,世称谢客,袭封康乐公,又称谢康乐,其诗多写山水。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其诗多写田园风光和村居生活。白社:亦称白莲华社、莲社,净土宗的念佛组织,由东晋慧远在庐山东林寺邀集僧俗共十八人所立(参见宋陈圣俞《庐山记》),谢灵运、陶渊明皆与之有关系。据《莲社高贤传·不入社诸贤传》记载,陶渊明和谢灵运皆没加入白社,谢灵运是想入而不给入,陶渊明则自己不想入,因皆在白社之外,故辛文房以“接”(迎接)言之。

⑰禅定:“禅”和“定”的合称,“禅”是梵文Dhyana“禅那”之略,意谓心注一境、正审思虑,“定”为梵文Samadhi“三昧”,指止息杂虑、专心一境。《顿悟入道要门论》卷上:“问:云何为禅,云何为定?答: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这里指修行佛学。

⑱岩穴:山洞,此指隐居之所。

⑲三峡猿:指三峡两岸的猿声。《水经注·江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猿声凄苦。

⑳九皋鹤:语本《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九皋指深远的沼泽,鹤在遥远的湿地中鸣叫,原野上都能听到,引申为隐士隐居,声名却流传于世。

(21)埋玉:指杰出之人去世。《世说新语·伤逝》:“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著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22)同年而论:犹“同日而语”,即相提并论。

【译文】

因此有些颠沛困顿在科举考场上的人,流浪在民间的行色憔悴的游客,常常撕裂俗家衣服,挣脱名缰利锁,渺然地高蹈远去,从四面八方云集到寺庙中来,每天吃一顿饭也自觉甘美,穿着僧衣就很满足,心灵清澈皎洁,没有杂事来干扰,佛法修行外的空闲时间往往用来读书,昼夜六时的修行中分出一些间隙留给吟咏讽诵。青色山峰俯视着门扉,绿色流水环绕着屋舍,在悠长的走廊里穿着木板拖鞋漫步,去幽僻的小径中寻觅初心,风景转变,四季变迁,这些都飘荡进苦思冥想的诗心中去。举凡以上所说的这几类,都是通达风雅之士,早就钦仰和渴怀的,即使心意相同形迹不一样,所感兴趣的也没有差别。会稽流传着孙绰和许询的玄妙清谈,庐山迎接过谢灵运和陶渊明来白莲社,难怪他们每天锻词炼句,志向更加坚定而道行也更加精粹。纵使摹写好的诗句,也不会耽误佛学修行,住所也都很近,互相轮番唱和,他们的作品比三峡的猿声还要凄苦,比遥远的沼泽传来的鹤声还要清脆,不也是很伟大的事吗?他们与那些在艰难世路上迷惘,因俗世烦恼而殒殁,在心中积蓄愤慨,从而抒发在诗篇歌咏中的诗人,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啊。

然道或浅深,价有轻重,未能悉采。其乔松于灌莽,野鹤于鸡群者,有灵一、灵彻、皎然、清塞、无可、虚中、齐己、贯休八人,皆东南产秀,共出一时,已为录实。其或虽以多而寡称,或著少而增价者,如惟审、护国、文益、可止、清江、法照、广宣、无本、修睦、无闷、太易、景云、法振、栖白、隐峦、处默、卿云、栖一、淡交、良乂、若虚、云表、昙域、子兰、僧鸾、怀楚、惠标、可朋、怀浦、慕幽、善生、亚齐、尚颜、栖蟾、理莹、归仁、玄宝、惠侃、法宣、文秀、僧泚、清尚、智暹、沧浩、不特第四十五人,名既隐僻,事且微冥,今不复喋喋云尔

【注释】

①灌莽:芜杂丛生的草丛。

②灵彻:即灵彻上人,诗多警句,能备众体。传见本卷后文。皎然: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自言谢灵运、谢朓之后,出家为僧,士大夫子弟多从学诗。擅为五言,多写山水、抒发禅理,所作《诗式》是重要的论诗专著。传见本书卷四。清塞:即周贺,东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年为僧,法名清塞,后杭州刺史姚合爱其诗,令还俗。擅长近体诗,格调清雅,与贾岛、无可齐名。传见本书卷六。无可: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俗姓贾,为贾岛从弟。诗多五言,律调谨严,属兴清越,比物以意,被称为“象外句”。传见本书卷六。虚中: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少脱俗从佛,好读书吟咏,与齐己、栖蟾为友,多有唱和。传见本书卷八。齐己:俗姓胡,名得生,长沙(今属湖南)人。作诗时有佳句,栖衡岳东林,号“衡岳沙门”,与郑谷、曹松为诗友。其诗清润简淡,尤以写景有名。郑谷将其“昨夜数枝开”改为“昨夜一枝开”,齐己呼为“一字师”。传见本书卷九。贯休:俗姓姜,字德隐、德远,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善画罗汉,工篆隶草书,时人谓之“姜体”。能诗,多警句,脍炙人口。蜀主王建赠他“禅月大师”称号。传见本书卷十。

③录实:据实采录。

④惟审:唐诗僧,灵一有《归岑山过惟审上人别业》诗,当与其同时。《全唐诗》卷八五○录其诗三首。护国:刘禹锡评江左诗僧,谓“灵一导其源,护国袭之”(《澈上人文集纪》),当与灵一同时而稍后。约大历中卒,张谓有《哭护国上人》诗伤悼。《全唐诗》卷八一一录其诗十二首。文益:禅宗“五家”之一法眼宗创始人,俗姓鲁,余杭(今属浙江)人。因住南京清凉院传法,又称“清凉文益”。在参谒罗汉桂琛“若论佛法,一切现成”之言下大悟,开“法眼宗”,卒后谥“大法眼禅师”。有《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一卷。《全唐诗》卷八二五录其诗一首。可止:俗姓马,范阳大房山高丘(今北京西南)人。天成三年(928),后唐明宗令可止住持洛阳长寿寺,署号文智大师。擅近体律诗,所作《赠樊川长老》诗流传人口。著《顿渐教义抄》一卷。《全唐诗》卷八二五录其诗九首。清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善写诗,与皎然(字清昼)齐名,时称“会稽二清”。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世之言诗僧多出江左,灵一导其源,护国袭之;清江扬其波,法振沿之。”长于五七言律诗,清新悠然,多有佳句。《全唐诗》卷八一二录其诗一卷。法照:净土宗僧人,自谓曾见文殊、普贤等,勉其专修念佛法门,与僧众共修念阿弥陀佛,以求往生净土。曾作诗送清江、无著。《全唐诗》卷八一○录其诗三首。广宣:俗姓廖,交州(今越南河内)人,与韦皋、薛涛有诗歌交往。唐宪宗、穆宗时在安国寺红楼院做供奉,与刘禹锡、白居易、韩愈、李益、元稹等交往,有诗篇唱和。《全唐诗》卷八二二录其诗十七首。无本:即贾岛,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贫寒为僧,法名无本,后韩愈劝导还俗,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作诗以“苦吟”著称,诗风荒凉凄苦,清淡朴素,以铸字炼句取胜,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传见本书卷五。又或疑唐末别有一无本,非贾岛。修睦:俗姓赵,与齐己、贯休、虚中、李咸用相交游。《全唐诗》卷八四九、八八八共录其诗二十七首。无闷:诗僧,生平无考,《全唐诗》卷八五○录其诗二首。太易:也作大易,诗僧,与司空曙、杜甫有诗往来。《全唐诗》卷八一○录其诗二首。景云:诗僧,善草书,或谓与岑参同时,似不确,《全唐诗》卷八○八录其诗三首。法振:也作法贞或法震,以诗闻名当时。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论江南诗僧,称“清江扬其波,法振沿之”。善作五七言近体诗,气象超逸,清新自然,与诗人王昌龄、皇甫冉、韩翃、李益等为友。《全唐诗》卷八一一录其诗十六首。栖白:越中(今浙江一带)人,曾为内供奉,早年与姚合、贾岛交往,诗名甚盛,善作五七言近体。《全唐诗》卷八二三录其诗十六首。隐峦:诗僧,曾居庐山,后入蜀。《全唐诗》卷八二五录其诗五首。处默:年少出家,在金华安国寺与贯休邻院,常隔篱论诗互吟,与罗隐、修睦、栖隐为诗友。诗以《圣果寺》最著名,王夫之誉为“僧诗第一首”(《唐诗评选》卷三)。《全唐诗》卷八四九录其诗八首。卿云:诗僧,岭南(今广东)人。居长安,与沈彬同时。《全唐诗》卷八二五录其诗四首。栖一:武昌(今属湖北)人,与贯休为知己,爱诗成癖,工于七律。《全唐诗》卷八四九录其诗二首。淡交:诗僧,乾符六年(879)为苏州昭隐寺僧藏廙(yì)作真赞。《全唐诗》卷八二三录其诗三首。良乂(yì):诗僧,与卢邺同时。张为曾将其诗收入《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主下及门。《全唐诗》卷八二三录其诗一首。若虚:诗僧,隐于庐山,数年持经,不出石室,南唐国主累次征召,终不降就。《全唐诗》卷八二五录其诗三首。云表:诗僧,僖宗时于豫章(今江西南昌)讲《法华慈恩大疏》,斡运深趣,法席盛集。与齐己善,齐己有《喜表公往楚王城》诗。《全唐诗》卷八二五录其诗一首。昙域:诗僧、书法家,扬州(今属江苏)人。贯休弟子,号慧光大师,赐紫袈裟。贯休卒后,广泛搜集贯休遗文歌诗,编为《禅月集》,作《禅月集序》《禅月集后序》。与齐己友善。《全唐诗》卷八四九录其诗三首。子兰:诗僧,曾以文章为内供奉,与诗人张乔有交往。其诗体裁多样,多写景咏物、忆家怀人。《全唐诗》卷八二四录其诗一卷。僧鸾:诗僧,俗姓鲜于,名凤,曾入京为文章供奉,与诗人张乔、李洞有酬赠。后反俗,约于昭宗时在黄州遇害。慕李白歌行,鄙贾岛之蹇涩。《全唐诗》卷八二三录其诗二首,皆长篇歌行。怀楚:诗僧,嗣安州白兆山志圆,住白兆山竺乾院,贯休曾作诗相寄,《全唐诗》卷八二三录其诗二首。一本作怀素,俗姓钱,字藏真。嗜酒,善草书,得草圣三昧,以蕉叶供挥洒,所弃之笔埋于山下曰“笔冢”。每酒酣兴发,无不书之,时呼醉僧,李白、钱起等皆有诗赞美。《全唐诗》卷八○八录其诗二首。惠标:也作慧标,南朝陈僧人。天嘉初,陈宝应反,作诗相赠。《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其诗八首,辛文房误收。可朋:眉州丹稜(今属四川)人。善写诗,好饮酒,家贫不能偿酒债,作诗为酬,自号“醉髡(kūn)”。早年与卢延让、方干为诗友。诗语言浅近而寓理深刻,长于写景,作有《题洞庭湖》《耘田鼓》等诗千余首。《全唐诗》卷八四九、八八八录其诗五首。怀浦:诗僧,曾旅居楚地寺院。《全唐诗》卷八五○录其诗二首。慕幽:诗僧,能行书,并工诗。齐己有《送幽禅师》诗。《全唐诗》卷八五○录其诗六首。善生:贞元时僧,与喻军事、卢逸人、玉禅师、智光等游。《全唐诗》卷八二三录其诗四首。亚齐:诗僧,与翁承赞交游。《全唐诗》未收其诗,盖已佚。尚颜:俗姓薛,字茂圣,享年近百岁。长于五言诗,与方干、陈陶、郑谷、吴融、李洞、司空图、陆龟蒙等均有交往。《全唐诗》卷八四八录其诗三十四首。栖蟾:亦作西蟾,俗姓胡,一说姓顾,与齐己、虚中交游。诗多五律,风格闲谈,常在写景、纪游中透出佛家意趣。《全唐诗》卷八四八录其诗十二首。理莹:住洛阳奉国寺,与李白、李颀、寇坦有过往。《全唐诗》卷八○八录其诗一首。归仁:诗僧,居洛阳灵泉寺,为曹洞宗疏山匡仁禅师法嗣。罗隐卒,有诗哭之。《全唐诗》卷八二五录其诗六首。玄宝:诗僧。《全唐诗》卷八五○录其诗一首。惠侃:也作慧侃,俗姓汤,晋陵曲阿(今江苏丹阳)人。住蒋州大归善寺,年八十二,入隋卒。辛文房误采。《全唐诗》卷八○八录其诗二首,亦误。法宣:也作慧宣、僧宣,唐初常州弘业寺僧。今存诗五首又二句,《全唐诗》卷八○八分归慧宣、法宣名下。文秀:诗僧,唐昭宗时居长安,为文章供奉,与郑谷、齐己等为友。《全唐诗》卷八二三录其诗一首。僧泚(cǐ):诗僧,大历时人。《全唐诗》卷八一○录其诗二首。清尚:诗僧,与齐己、李洞为友,尚苦吟,曾受朝廷赐紫。《全唐诗》卷八四九录其诗一首。智暹(xiān):诗僧。《宋史·艺文志》著录《智暹诗》一卷,已佚。沧浩:诗僧,曾住庐山西林寺(一作东林寺)。《全唐诗》卷八五○录其诗一首。不特:生平不详。鲍溶《秋夜对月寄僧特》之“僧特”,不知是否为不特。

⑤微冥:暗昧。

⑥喋喋(dié):话多啰唆。

【译文】

然而得道有深有浅,声价有轻有重,不能全都选择进《唐才子传》中来。那些像高大的松树挺立在草丛里、悠闲的野鹤站立在鸡群中的诗僧,则有灵一道人、灵彻上人、皎然、清塞、无可、虚中、齐己、贯休八个,都是东南一带所诞生的优秀之人,一时之间共同出现,已经为据实采录为个人传记。至于有些虽然写诗很多但缺少名声,有些虽然写得很少但声价很高的诗僧,像惟审、护国、文益、可止、清江、法照、广宣、无本、修睦、无闷、太易、景云、法振、栖白、隐峦、处默、卿云、栖一、淡交、良乂、若虚、云表、昙域、子兰、僧鸾、怀楚、惠标、可朋、怀浦、慕幽、善生、亚齐、尚颜、栖蟾、理莹、归仁、玄宝、惠侃、法宣、文秀、僧泚、清尚、智暹、沧浩、不特等四十五人,他们的声名已经隐没冷僻,他们的事迹也暗昧不明,现在就不再喋喋不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