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
文能写红一座楼,武能镇住一个国。范仲淹是孤独的,但一个诞生出范仲淹的民族,注定是伟大的。
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因其好弹琴,尤擅弹《履霜》,时人称之为范履霜。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生于苏州吴县,祖籍邠州(今陕西省)。1011年(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应天府书院读书,“昼夜不息。冬日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后至淄州邹平县长白山醴泉寺寄住,读书三年。每日只煮一锅粥,并与腌制后的虀菜(酱菜)分为四份,早晚各吃两份,史称“断虀画糜”或“断虀画粥”。
1014年(北宋大中祥符七年),真宗巡亳州太清宫,途经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时范仲淹在应天府苦读,同窗欲拉范仲淹去见皇帝车辇。范仲淹枯坐不起,依旧苦读,言来日方长。
1015年(北宋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登进士第,任广德军(今安徽省)的司理参军,掌管讼狱。从此开启了他既伟大又清苦的四十载官僚生涯。此后相继出任集庆(今安徽省亳州市)节度使推官、泰州海陵西溪盐仓监官。泰州任内,他倡议修海堤,被调任兴化县令,与好友滕宗谅协力修筑通州、泰州、楚州、海州四州海堤。百姓感激他的功绩,称海堰为“范公堤”。
1028年(北宋天圣六年),经晏殊推荐,范仲淹被授予秘阁校理一职。次年,仁宗行郊祀大礼,下令将亲率百官至会庆殿为太后贺寿,再至天安殿受百官朝贺。范仲淹上书反对,以为有违君主之体,不合朝廷体制,并接连上书要求太后撤销垂帘听政,还政于天子。他两度上书皆被宰执压下,范仲淹乃自请出任地方,贬为河中府(今山西省蒲州市)通判。
仁宗亲政后,范仲淹被召回京师担任言官右司谏一职。不久又因反对仁宗废后一事,被贬出京,为睦州(今浙江省建德市)知州。次年改任苏州知州。在苏州范仲淹因治水有功,拜礼部司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后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司员外郎、权知开封府。1036年(北宋景祐三年),范仲淹不满同平章事吕夷简任用私人,上书给仁宗一幅“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不宜全委之宰相。”加之论“迁都洛阳”之事,范仲淹又与吕夷简发生激烈争执。吕夷简指范仲淹及其支持者为“朋党”,北宋时期的“朋党之争”即由此始。最终吕夷简遭罢职,范仲淹也接连被贬饶州、润州、越州。
1038年(北宋景祐五年),在应对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范仲淹被调到延州(今陕西省延安市)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进龙图阁直学士,协助主帅夏竦平定叛乱。范仲淹在当地编造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以壮军队声势。延州诸砦(寨)多失守,范仲淹自请行,迁户部司郎中兼知延州事。先前旧制,马步军部署统兵万余人,兵马钤辖领兵五千,兵马都监带兵三千,御敌时官卑者先出战。范仲淹在检阅州兵马后得一万八千人,分为六部,每部置一将,加强训练,以敌之寡众分别出战。战术方面,范仲淹主张采取“屯田久守”方针;而韩琦则主张集中各路兵力,大举实行反击。夏竦采纳了韩琦的主张,派韩琦和经略判官尹洙回京,请仁宗批准反攻计划。1041年(北宋康定二年)好水川之战宋军遇伏大败,韩琦、范仲淹受罚被贬。此后宋军采取范仲淹的防御战略:先在延北筑城,后又在宋夏交战地带构筑堡寨;淘汰老弱,对士兵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提拔狄青等有才干的将领;对边塞居民采取怀柔态度:严立赏罚公约。最终在西北边境逐渐建起一道坚固的屏障,迫使西夏在1044年(北宋庆历四年)达成和议。
1043年(北宋庆历三年)七月,范仲淹被调回京师,取代王举正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同年九月与富弼、韩琦等人参与改革,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十项改革建议,即史上著名的“答手诏条陈十事”,成为“庆历之治”的推动者之一。
1044年(北宋庆历四年),由于夏竦等人的反对,仁宗对改革逐渐失去兴趣。范仲淹、富弼等人被迫请求外出巡察地方。次年,仁宗下诏废弃庆历新政。范仲淹和富弼被撤去军政要职。范仲淹被罢参知政事,授资政殿学士、知邠州事、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十一月,罢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以给事中改知邓州事。他晚年多病,官终青州(今山东省益都市)知府。
1052年(北宋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范仲淹在奉命从青州调任颍州途中,病逝于徐州,终年63岁。追赠兵部尚书,谥号“文正”。“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仁宗亲书篆额“褒贤之碑”四字,神道碑碑文由曾支持他变法的欧阳修撰写。同年十二月安葬于洛阳伊川万安山南麓。
文学成就
《宋史·范仲淹传》云:“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不少著名作品,包括《严先生说祠堂记》及《岳阳楼记》等。后者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成为千古名句。除此之外,也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如《渔家傲》《苏幕遮》。其词风苍凉豪放、感情强烈,为历代所传诵。欧阳修曾称《渔家傲》为“穷塞外之词”。著有《范文正公集》。
“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在答友人梅尧臣的《灵乌赋》中强调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更是彰显了古代士大夫为民请命的凛然大节。
洞庭湖岸的岳阳楼
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绝对少不了范仲淹。范公在历史上评价极高,被尊为北宋第一人,以其高尚道德和伟大人格光耀千古。
欧阳修: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王安石:一世之师,由初起终,名节无疵。
苏轼: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经天纬地,阙谥宜然,贤哉斯诣,轶后空前。
苏辙:范文正公笃于忠亮,虽喜功名,而不为朋党。
刘珙:此五君子(诸葛亮、杜甫、颜真卿、韩愈、范仲淹),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其心则皆所谓光明正大,踈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揜者也,其见于功业文章,下至字画之微,盖可以望之而得其为人。
朱熹:本朝道学之盛,亦有其渐,自范文正以来已有好议论。
方孝孺:古之至人,忘己徇民……孰若先生,唯民之忧。饮食梦寐,四海九州。
《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