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周易治要
【题解】
《周易》,也称《易经》。据说是周文王所作。“周”是周密、周遍之意。“易”有变化之意。本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涵盖政治、哲学、医学、军事等等学科,其思想被广泛运用于现实之中。
现存《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由64卦符号和卦爻辞构成。卦爻辞指64则卦辞和384则爻辞。《易传》为春秋战国时孔子及其弟子撰写,分为《彖传》、《象传》、《文言》、《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7种10篇。因阐发经文大义,如经之羽翼,故又称“十翼”。
《周易》广博精微,纲纪群伦,以64卦表示万物之变化,并附以卦爻辞加以说明。它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源泉,乃帝王之学,被认为是政治家、军事家的必修之术。
乾卦
【原文】乾①:元、亨、利、贞②。
【注释】①乾:卦名。《周易》以卦为单位,全书共六十四卦。每卦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卦画、卦名、卦辞、爻辞。易卦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最小的单位是爻,基本单位是经卦,每卦由两个经卦,或者说由六爻组成。经卦有八个,即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它们分别代表八种类别的自然物质,如乾代表天文之事,坤代表地理之事,卦象是比较单纯的。八个经卦互相重叠构成六十四卦。本卦是同卦相叠(亁下亁上)。六画都是阳爻,用以象天,喻龙,比喻有才德的君子。②元、亨、利、贞:《子夏易传》曰: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言乾禀纯阳之性,故能首出庶物,各得元始、开通、和谐、贞固,不失其宜。是以君子法乾而行四德,故曰“元、亨、利、贞”矣。以四德于人事而言,即为仁、礼、义、智,又先儒云,乾为天,为信,故以此句于人事而言即表仁、义、礼、智、信五常德。
【译文】乾卦象征着天:具有元始、通达、和谐有利、贞正坚固的德性。
【原文】象曰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注释】①象曰:象有卦象和爻象,就是一个卦或者一个卦的某个爻的象。解卦,一般是把一个卦列出来,分析这个卦的象是什么、所表达的谶语是什么。所以说这个卦或者爻所说的,就是“象曰”。
【译文】《象传》说:天道广而无私、生养万物、运行不息,君子应该效法天道,努力自强,不停止地追求进步,永不止息地去努力。
【原文】九三①:君子②终日乾乾③,夕惕若厉,无咎④。
【注释】①九三:《周易》每卦六爻,第三爻为阳爻者,称为“九三”。②君子:《周易正义》:以阳居三位,故称“九三”:以居不得中,故不称“大人”;阳而得位,故称“君子”。③乾乾:自强不息貌。④夕惕若厉,无咎:惕,小心谨慎的意思;厉,严谨而危正的德行;咎,灾祸和过失的意思。
【译文】乾卦的第三爻九三,象征着一个才德出众的君子,应当自强自立,勇猛精进,终日不懈,连到了夜晚,也要和白天一样警醒自己。假如能够朝夕戒惧,如临危境,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哪怕遇到危难,最终也会没有灾祸和过失。
【原文】保合大和,乃利贞①。首出庶物,万国咸宁②。
【注释】①保合大和,乃利贞:大和,亦称太和,均衡和合适的状态。②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庶物,众物、万物。
【译文】万事万物如果能够保持它的太和之气不断地运行,永远融洽无偏,就能实现最终的和谐贞正。圣人从普通的百姓中首先显现出来,而不自为天下人之首,让天下万国各得其所,各安其事,这样(依乾道而行)万国自然和谐相安,无侵无争,都得到了安宁。
【原文】文言①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注释】①文言:《文言》是《易传》中专门用以解说乾、坤两卦的;解乾卦的卦辞与爻辞部分通称《乾文言》,解坤卦的卦辞与爻辞部分通称《坤文言》,相传为孔子所作。
【译文】《文言传》说:元始(在人为仁),是众善的初发;通达(在人为礼),是美好的会聚;有利(在人为义),是事物的和谐;正固(在人为智),是办事的根本。君子体察仁道,处处行仁,就足以领导众人,寻求美好的事物就会处处合乎礼,施利于他物就会处处合乎众义,坚守正道就可以办好事情。君子就是能够施行此四种德行的人,所以说:“乾卦,象征元始、通达、和谐有利、贞正坚固。”
【原文】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①,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②。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注释】①子曰至所以进德也:德谓德行,业谓功业。②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周易正义》: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增进道德建立事业。推忠于人,以信待物,德行就能够得到提升。修理文教,内心诚实,就是立业的根基。处在上位的时候不敢心怀骄慢,处在下位的时候心也不会忧闷。
【原文】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译文】孔子说:同样的声音能够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水总是流到湿地上,火总是先烧干燥处,龙吟然后景云就会腾升,虎啸之处就会有谷风相随,圣人兴起,万民都来仰望他、亲近他,接受他的引导和教化。
【原文】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①。
【注释】①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正义》:“君子学以聚之”者,九二从微而进,未在君位,故且习学以蓄其德。“问以辨之”者,学有未了,更详问其事,以辨决于疑也。“宽以居之”者,当用宽裕之道,居处其位也。“仁以行之”者,以仁恩之心,行之被物。
【译文】君子通过学习来蓄养其德行,学习后还有不明了的,就详细地询问考究来明辨决疑,以宽厚的态度来对待他人,以仁爱之心来行事接物。
【原文】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①,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注释】①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合是符合、相通的意思。这四句通过比拟来赞扬大人。大人,即圣人。
【译文】九五爻辞所说的大人,圣明德备,他的道德和天地一样覆载万物,他的圣明如同日月一样普照万物,他施理政事像四时一样井然有序,他示人的吉凶祸福如同鬼神一样奥妙无穷。他若在天时之前行事,天不违背他,若在天时之后行事,也能奉顺天道运行的规律。天都不会违背他,何况人呢?何况鬼神呢?
【原文】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译文】深知进取与引退、生存和灭亡的道理,行为不偏失正道。大概只有圣人才能如此吧!
坤卦
【原文】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象传》说: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这是坤卦的象征。君子应效法坤卦的精神,深厚自己的德行来容载天下万物。
【原文】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译文】《文言》说:坤卦六爻皆阴,至柔,但在变动时却也显示出无比的刚。地体不动,极为安静,但生物不邪,德能方正,含养万物而德化光大。坤道至柔,承载于天而依照四时运行得当。
【原文】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①。
【注释】①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周易正义》:“君子敬以直内”者,言君子用敬以直。“内”谓心也,用此恭敬以直内理。“义以方外”者,用此义事,以方正外物。言君子法地正直而生万物,皆得所宜,各以方正。“敬义立而德不孤”者,身有敬义,以接于人,则人亦敬,义以应之,是德不孤也。
【译文】君子恭敬一切,以使内心正直;行为处处循礼,以此方正外物。能够做到恭敬一切、处处循礼(人们就会恭敬于他,以义应之),就能够使美德广布,得到众人的回应。
蒙卦
【原文】象曰:山下出泉,蒙①。君子以果行育德②。
【注释】①山下出泉,蒙:释蒙卦上艮为山、下坎为水之象。泉水流出山必渐汇成江河,正如“蒙稚”渐启。②君子以果行育德:《周易正义》:“育德”谓隐默怀藏,不自彰显,以育养其德。“果行”“育德”者,自相违错。若童蒙来问则果行也,寻常处众则育德,是不相须也。
【译文】《象传》说:高山下流出泉水,象征着“蒙稚”渐启。君子效法蒙卦的精神,行动时如水之必行,果决不疑,修德时隐默怀藏,不自彰显。
师卦
【原文】象曰:地中有水,师①。君子以容民畜众②。
【注释】①地中有水,师:释师卦上坤为地、下坎为水之象。②君子以容民畜众:君子,容纳畜养民众。《周易正义》:“君子以容民畜众”者,言君子法此师卦,容纳其民,畜养其众。
【译文】《象传》说:地中有水,水聚集在地中,象征着“兵众”。君子观察此卦象,因此包容、保护其民众,积聚其民众。
履卦
【原文】象曰:上天下泽,履①。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②。
【注释】①上天下泽,履:释履卦兑下乾上之卦象。②辩上下,定民志:辩,通“辨”;定,规定端正。
【译文】《象传》说:天下有泽(上是天,下是泽,这是上下的正常状态,人的行为也应当如此),象征循礼。君子观察履卦的卦象,要辨清上下的位分,以安定百姓的心志。
泰卦
【原文】彖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①,上下交而其志同也②。内君子而外小人③,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④。
【注释】①天地交而万物通也:此据卦象,说明天地阴阳交合、万物生养畅通之理。②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周易正义》中有“上下交而其志同”者,此以人事象天地之交。上谓君也,下谓臣也,君臣交好,故志意和同。③内君子而外小人:内、外指内卦和外卦,君子指三阳爻,小人指三阴爻。④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周易禅解》,君子道长,则六爻皆有君子之道;小人道消,则六爻皆有保泰防否之功也。
【译文】《彖传》说:天地阴阳交合,万物生养之道就通畅无阻;君臣上下交心感应,人们的思想意识就会协同起来。此时,君子在内(健于行事),小人在外(顺以听命),君子之道就能渐长,小人之道就会渐消。
否卦
【原文】象曰:天地不交,否①。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②。
【注释】①天地不交,否:否,音匹;此释上乾为天、下坤为地之象。②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俭德,俭约的品德。《周易正义》:“君子以俭德避难”者,言君子于此否塞之时,以节俭为德,避其危难,不可荣华其身,以居禄位。此若据诸侯公卿言之,避其群小之难,不可重受官赏;若据王者言之,谓节俭为德,避其阴阳已运之难,不可重自荣华而骄逸也。
【译文】《象传》说:否卦的卦象为坤(地)下乾(天)上,为天在地上之表象。天在极高处,地在极低处,天地阴阳之间因此不能够互相交合,所以时世闭塞不通。这个时候君子必须隐藏、俭约,有德而不显,这样才能避开危险与灾难,不可以谋取高官厚利、享受荣华富贵。
【原文】彖曰: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①。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②,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③。
【注释】①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周易正义》:“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者,与泰卦反也。泰卦云“上下交而其志同”,此应云“上下不交则其志不同”也。非但其志不同,上下乖隔,则邦国灭亡,故变云“天下无邦”也。②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周易集解》:崔觐曰:阴、柔,谓坤。阳、刚,谓乾也。③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周易集解》:崔觐曰:君子在野、小人在位之义也。
【译文】《彖传》说:天地之气互不交感,万物就会堵塞不通;君臣之间互不沟通,国家就会衰败灭亡。此卦内卦坤体阴,外卦乾体阳,表示内柔而外刚,小人在位而君子在野。这样,小人之道就会日渐增长,君子之道就会日渐消亡。
同人卦
【原文】象曰:天与火,同人①。君子以类族辩物②。
【注释】①天与火,同人:《周易正义》:天体在上,火又炎上,取其性同,故云“天与火,同人”。②君子以类族辩物:《周易正义》:族,聚也。言君子法此同人,以类而聚也。“辩物”谓分辨事物,各同其党,使自相同,不间杂也。
【译文】《象传》说:同人卦的卦象是离(火)下乾(天)上,为天下有火之表象。天在高处,火势熊熊而上,天与火亲和相处。君子得到此卦的启迪,要明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懂得明辨事物,求同存异,团结众人,以实现天下太平。
大有卦
【原文】象曰:火在天上,大有①。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②。
【注释】①火在天上,大有:释大有卦上离为火、下乾为天之象。②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遏恶扬善,意为遏阻奸邪,称扬善良。休,用于动词,犹言“休美”。
【译文】《象传》说:火焰高悬于天上,无处不照,象征“大获所有”。君予以此卦象所兆,应当遏阻奸邪,称扬善良,以奉承顺应上天的德性,美善万物的性命。
谦卦
【原文】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译文】天的规律是亏损盈满者,补益谦虚者;地的规律是变易盈满者,充实谦虚者;鬼神的规律是危害盈满者,施福谦虚者,人道的规律是憎恶盈满者,喜爱谦虚者。谦虚的人处在尊高之位,道德会更加光明,处在卑下之位,其德行人们也难以超越。只有君子才能够保持谦德至终啊!
豫卦
【原文】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①,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
【注释】①忒:意为误差、差错。
【译文】天地能够顺时而动,所以日月运行不会有过,四季轮转没有误差;圣人能够沿顺民情而动,则刑罚清楚简单,万民服从。
【原文】彖曰: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①,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②。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③。
【注释】①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巽,古同“逊”,谦让恭顺之意。《周易正义》:顺而和巽,居中得正,以观于天下,谓之“观”也。此释观卦之名。②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神道,犹言“神妙的自然规律”。不忒,指没有变更、没有差错。
【译文】《彖传》说:具备温顺谦逊的美德,居中得正位,从而考察天下民风。观察四季运转丝毫不差就能懂得其中存在着大自然神妙的作用。圣人能够效法天道而设教于天下(自己修积善德,身体力行,做大众的榜样,不需要通过言语教诫和威刑恐逼),万民就会自然服从于他,天下实现垂拱而治。
贲卦
【原文】象曰:山下有火,贲①。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②。
【注释】①山下有火,贲:贲,音必。释贲卦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离(离为火)之象。②以明庶政,无敢折狱:这是说明“君子”观贲卦之象,悟知当以“文明”理政,但不可以文饰“断狱”。
【译文】《象传》说:山下燃烧着火焰,象征着“文饰”,君子因此修明政事,不敢以威刑断狱。
【原文】彖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译文】彖传说:观察天象,可以知晓四季的变化规律;观察社会的人文现象,可以推行教化而实现天下大治。
大畜卦
【原文】象曰:天在山中,大畜①。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②。
【注释】①天在山中,大畜:释大畜卦下乾为天、上艮为山之象。②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识,音帜。前言往行,指前代圣贤的言行。这两句说明“君子”效法大畜卦象,多记“前言往行”以畜美德。
【译文】《象传》说:天包含在山中,这是宽广包容之象,君子感此卦象,应该牢记古圣先贤的嘉言善行,来培养自己的德行。
颐卦
【原文】象曰:山下有雷,颐①。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②。
【注释】①山下有雷,颐:释颐卦上艮为山、下震为雷之象。颐者,养也。《周易集解》引刘表曰:山止于上,雷动于下,颐之象也。②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这是说明“君子”效法颐卦“养正”之道,“慎言”以养德行,“节事”以养身体。
【译文】《象传》说:山下响动着震雷,象征着颐养,君子感此,谨慎言语以培养德行,节制饮食以养护身体。
咸卦
【原文】象曰:山上有泽,咸①。君子以虚受人②。
【注释】①山上有泽,咸:《周易正义》:“山上有泽,咸”,泽性下流,能润于下;山体上承,能受其润。以山感泽,所以为“咸”。②君子以虚受人:受,犹言容纳。此句说明君子效法咸象,虚怀接物,以成“感应”之道。
【译文】《象传》说:山上有大泽,山泽相通(交感),这是咸卦的象征。看到此象,君子因此虚怀若谷,广泛容纳感化众人。
【原文】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译文】天与地相互感应,因而万物得以化生;圣人设立道德教化,与民心相感应,因而天下和平。
恒卦
【原文】象曰:雷风,恒①。君子以立不易方②。
【注释】①雷风,恒:释恒卦上卦为震(震为雷)、下卦为巽(巽为风)之象。②君子以立不易方:方,道也,此处犹言“正确的思想”。这是说明君子效法恒卦象,立身于恒久不变之道。
【译文】《象传》说:雷发风行,刚柔相济,这是恒久之象。君子因此做人做事有所树立,有卓然不可移易之方。
【原文】彖曰: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
【译文】《彖传》说:天地的运行规律是永恒运行,没有停息。日月得到天的承载,而能长久照耀天下;四季往复变化,所以能永久生成万物;圣人长久地推行其道义,所以能教化天下。
【原文】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译文】九三:如果不能长久地保持自己的德行,就有可能会招致别人的羞辱。如果不能长久地保持德行,将无容身之地。
明夷卦
【原文】象曰:明入地中,明夷①。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②。
【注释】①明入地中,明夷:释明夷卦下离为明、上坤为地之象。②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莅,临也,“莅众”犹言“治众”。
【译文】《象传》说:太阳落入地中,是光明伏踞之象,这是明夷卦的象征。受此卦象启迪,君子治理众人。能够自我晦藏其明智,这样反而能更加显示其道德光明。
睽卦
【原文】象曰:上火下泽,睽①。君子以同而异②。
【注释】①上火下泽,睽:释睽卦上离为火、下兑为泽之象。②君子以同而异:求同存异。这是说君子看到睽卦卦象后,明白了“合暌”的道理,寻求事物的“大同”,接受不同观点的“小异”。
【译文】《象传》说:上为火而下有泽,两相乖违,这是睽卦的象征。看到此卦象,君子处于世上,应该求同存异,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蹇卦
【原文】象曰:山上有水,蹇①。君子以反身修德②。
【注释】①山上有水,蹇:释蹇卦下艮为山、上坎为水之象。阐明涉济艰难的道理。蹇,音剪。跋行艰难。②君子以反身修德:反身,反求自身。这是说君子看到此卦象后,遇到困难时要“反身修德”,才能济蹇涉难。
【译文】《象传》说:山上流水,跌宕曲折而下,行动艰难,这是蹇卦的象征。君子效法此卦,在困难之时应该反省自身,修养自身德行。
益卦
【原文】象曰:风雷,益①。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矣②。
【注释】①风雷,益:释益卦上巽为风、下震为雷之象。②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矣:迁,犹言“向往”。这是说君子观“益”象,能迁善改过,以此交相增益己德。
【译文】《象传》说:风起雷动,交相助益,象征“增益”。君子观此卦象,从而见善举则仿效从之,有过错则主动改正。
升卦
【原文】象曰:地中生木,升①。君子以慎德,积小以成高大②。
【注释】①地中生木,升:释升卦下巽为木、上坤为地之象。②君子以慎德,积小以成高大:“慎德”,通行本作“顺德”,这是说明君子效法此卦“地中生木”之象,顺行其美德,积“小善”以成就其高大的名望、事业。
【译文】《象传》说:苗木生于地中,是成长上升的象征。君子因此慎重修德,从积累小善做起,以至修成高行大德。
革卦
【原文】彖曰:水火相息,革①。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注释】①水火相息,革:《周易正义》:此就二体释卦名也。水火相息,先就二象明革。息,生也。火本干燥,泽本润湿。燥湿殊性,不可共处。若其共处,必相侵克。既相侵克,其变乃生,变生则本性改矣。水热而成汤,火灭而气冷,是谓“革”也。
【译文】《彖传》说:变革,就像水火相长交互更革,火盛则水可涸,水盛则火可灭。天地变革而四季成。商汤革命而夏桀灭,周武革命而商纣亡,这既顺从天意而又应和人心。变革的时代意义多么大呀!
震卦
【原文】象曰:洊雷,震①。君子以恐惧修省②。
【注释】①洊雷,震:洊,同“荐”,再、屡次、接连之意,释震卦上下都是震雷之象。②君子以恐惧修省:说明君子观震卦之象,悟知应当恐惧“天威”,自我修省。
【译文】《象传》说:接连而响的巨雷,使人震动。君子因此心生敬畏恐惧之感,自我修身省过。
丰卦
【原文】彖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①。
【注释】①日中则昃至况于鬼神乎:昃,音则,去声,太阳偏西之意。此句至终,引天地、日月盛盈必亏的现象,发卦辞的言外之意,说明“丰”极必贫,不可过中。
【译文】《彖传》说:日至中天必将西斜,月亮圆满盈盛必将亏蚀。天地间万物的盈满与亏缺都随着天时变化而消长,盛衰无常,又何况于人的事业呢?何况于鬼神的享祭呢?
节卦
【原文】象曰:泽上有水,节①。君子以制度数,议德行②。
【注释】①泽上有水,节:此释节卦下兑为泽、上坎为水之象。泽有水而流有限,多必溢于泽外,象征“节制”。②君子以制度数,议德行:度数,指礼数、法度;议,评议、商度。此句指君子效法节卦之象,制定礼法作为节制的准则,评议人的德行优劣作为任用条件。
【译文】《象传》说:大泽上有水(水位升高,应加高堤防),当予以节制。君子观此象,从而制订法度礼数作为准则,考察商议德行以期任用得宜。
【原文】彖曰:苦节不可贞,其道穷①。
【注释】①苦节不可贞,其道穷:《周易正义》,为节过苦,不可为正。若以苦节为正,则其道困穷,故曰“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周易禅解》“苦则穷,穷则不可以处常,不苦则说”。
【译文】《彖传》说:过分节俭不可以为中正,因为它难以持久,必然会变。
【原文】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译文】天地有节制(遵从运行规则),四季才能形成。国家应当以典章制度作为节制准则,就能做到既不浪费财物,又不伤害百姓。
既济卦
【原文】象曰:水在火上,既济①。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②。
【注释】①水在火上,既济:释既济卦下离为火、上坎为水之象。②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豫,即“预”。此指君子观“既济”之象,知“初吉终乱”之理,所以能考虑其后患而预为防备。
【译文】《象传》说:水在火上,象征事情已经成功。君子观此卦象,想到火可烧水以为饮,水或倾覆而灭火,于是考虑事成之后可能出现的祸患而采取措施,防范于未然。
系辞上
【原文】天尊地卑,乾坤定矣①。卑高以陈,贵贱位矣②。动静有常,刚柔断矣③。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⑤。
【注释】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尊,高也;卑,下也。乾为天,坤为地,天尊地卑,则乾尊坤卑因之以定。②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以,与“已”同;陈,陈列;位,立也。天高为贵,地卑为贱,天高地卑之势既陈,则天贵地贱之位因之以立。③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常,指“一定的规律”;断,分也,言判然分明。这是说明阴阳动静、刚柔的不同特点。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方,品类;物,指具体的事物。这三句说明宇宙间各种事物、现象,无论是抽象的观念,还是具体的形态,均以群、类相分合,而吉凶就在同、异的矛盾中产生。⑤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见,同“现”。这是说明天上之“象”、地上之“形”,都显现着阴阳变化的道理。
【译文】天尊贵而高高在上,地卑微而在人们脚下,《易经》中乾为天为高为阳、坤为地为低为阴的象征就确定了。天下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卑贱到高大而排列,《易经》中六爻贵贱的位置也依序而排定了。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动极必静,静极必动,运动与静止都有一定的规律,《易经》中阳刚阴柔、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道理也就确定了。天下人各行其道而以类聚集,物各有其群而以类相分,同于善同于君子的就吉,同于恶同于小人的就凶,这样,吉祥与凶险也就产生了。在天成就日月星辰昼夜晦明的现象,在地成就山川河岳动植草木的形态,世间万事万物错综复杂的变化就体现出来了。
【原文】乾以易知,坤以简能①。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注释】①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平易;知,知晓;简,简约。这两句承上文,说明乾的太初创始纯发于自然,无所艰难;坤的生成万物顺承于乾阳,不须繁劳。因此前者以平易为人所知,后者以简约见其功能。
【译文】乾以平易来知,坤以简单去做。平易则易于了解,简易则容易遵从。容易了解就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亲近,容易让人遵从就可以用来建立事业。得到理解和亲近就能长久,能够建立事业就能更加宏大。能够长久就是贤德的人所应有的品德,能够宏大就是贤德的人应该建立的事业。秉承易简之德,则天下的道理就都懂得了。
【原文】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译文】仁者见到道就将它叫作“仁”,智者见到道就将它叫作“智”,百姓每天运用道却不知道它的存在,所以真正懂得圣人之道的人很少了。
【原文】显诸仁,藏诸用。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阴阳不测之谓神。
【译文】《易经》所体现的道显露出来就表现为仁德,又隐藏在一切日常所用的事物之中。天地的盛德大业可以说到了极点。富有就叫作“大业”,一天比一天进步就叫作“盛德”。使万物生长并再生就是易,阴与阳的变化无法使人预测叫作神。
【原文】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
【译文】孔子说:“君子处在自家的庭院中,发出言论之后,如果言论是美好的,那么千里之外都能得到回应,何况是近处的呢?处在自家的庭院中,发出言论之后,如果不是美好的,那么千里之外也会背弃它,何况那近处的呢?言论从他本身发出来,影响到民众;行动发生在近处,却显现在远处。言论和行动,对君子来说好比是门户的转轴或弓箭上的机关一样。门轴和机关的发动,关系到得到的是称赞还是羞辱。言论和行为,是君子能够影响天地万物的因素,怎能不慎重呢?”
【原文】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译文】孔子说:“君子之道,可以体现于在外做官,也可以体现于在家闲居;可以体现为沉默不语,也可以体现为言谈议论。两个人能够心志相同,就像锋利的刀剑可以斩断金属。心志相同的话语,犹如兰花一样芳香。
【原文】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译文】孔子说:“一切混乱的产生,就是由于言语不谨慎而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君王言语不慎重不周密,就会失去臣子;臣子言语不慎重不周密,就会失去生命;事情初始之时不能慎重而周密地考虑,就会形成灾害。因此君子谨慎守密,言语不轻易出口。”
【原文】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译文】一般百姓却乘坐着君子才能拥有的车子,因此盗贼才想到要夺取。在上位的人轻慢,在下位的人暴虐,因此盗贼才想到要侵犯他。在藏敛财物上轻慢就会引人为盗,在容貌上打扮太妖冶就会引人淫乱。
【原文】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译文】孔子说:《易经》中包含有圣人之道的四个方面:圣人通过发言而施政教,则看重其爻卦之辞;圣人有所行动作为时,就效法其阴阳变化之律;圣人用来指导制作器物时,就效法其卦爻之象;圣人用来占问决疑时,则崇尚它的占筮之理。
【原文】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译文】《易经》所体现的道理,不是思考得来的,更不是人为地创造出来的,它寂静不动,无思无为,却能有感必应,万事皆通。如果不是天下最神妙的道理,怎能达到这种程度呢。
系辞下
【原文】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译文】天地之道,是因守正才能为人们所观仰。日月之道,是因守正才能发出光明普照万物。天下万事万物的一切变化,都必须坚守贞正而精诚专一啊。
【原文】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译文】天地最大的功德在生养万物,圣人最宝贵的东西在于有崇高的地位。何以保全名位?要靠“仁爱”的德行。何以聚集人民?那就要有财物。理好财物,节约用度,端正辞令,出之以理,教化民众不要为非作歹,不让他们作恶,这就是“义”。
【原文】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也。
【译文】善行不积累,就不足以成名于天下;罪恶不累积,也不足以自灭其身。小人做事,完全以利害关系为出发点,以为做出小小善事,不会得到什么好处,便索性不去做了;以为做些小的恶事,无伤大体,便不改过。因此日积月累,罪恶便盈满天下,以致到了无法掩盖和不可解救的地步。
【原文】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
【译文】孔子说:“君子必先安定其身心,然后才可以有所行动;要先平心静气,然后说话;先建立友谊,然后向对方提出要求。君子有了这三项基本修养,自己和人民都会得到利益。相反,如果是冒险的举动,人们不会拥护你的。如果内心惶恐而发表议论,别人就不会回应。如果没有建立友谊就向对方求助,别人也不会帮助。不仅无人给予帮助,或许还会受到伤害。”
【原文】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译文】将要反叛的人,他的言辞一定惭愧不安。心中疑虑的人,他的言辞必定散乱枝蔓。善良吉祥的人,他的言辞必定少而精练。性情烦躁的人,他的言辞必定杂乱繁多。诬陷好人的人,他的言辞必定游移不定。丧失操守的人,他的言辞必定屈曲不直。
说卦传
【原文】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也,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译文】从前圣人之所以作《易经》,是要用它来顺和性命的道理的。所以用阴与阳来阐明天道,用柔与刚来阐明地道,用仁与义来阐明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