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尚书治要
【题解】
《尚书》,又称《书经》,是一部上古公文资料汇编,我国现存最早史书。按朝代分为虞、夏、商、周四部分。尚通“上”,“书”即文档、文书。战国时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沿用至今。
今本《尚书》存在真伪之争。通常认为是东晋豫章内史梅赜伪造,其内容真伪参半,共59篇。按体裁分为典、谟、训、诰、誓、命等。典,帝王言行;谟,谋议国事;训,训导言辞;诰,施政文告;誓,勉励誓词;命,帝王命令。其理性精神内核:一是敬德,二是重民。
《尚书》也可以说是一部散文总集,就文学成就而言和《诗经》并列。尽管文字艰深,晦涩难懂,但观历史兴亡,可以作为现实借鉴。因此被历代统治者视为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经大法”。
注释和研究《尚书》的,有唐代孔颖达《尚书正义》,宋代蔡沈《书集传》,清代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
【原文】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①及嗣②,赏延于世;宥过③无大,刑故④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弗辜,宁失不经⑤。
【注释】①弗:不。②嗣:后代。③宥过:谓宽恕别人的过错。④刑故:故,故意犯罪。刑故,处罚故意罪犯。⑤不经:不合常法。
【译文】(为君者要)以平易对待臣下,以宽容驾驭百姓;惩罚不株连子孙,赏赐延及后代;过失犯罪再大也可以宽赦,故意犯罪再小也必定惩罚;犯罪事实有疑点时考虑宁可从轻判处;立功事实有疑点时考虑宁可从重奖赏;与其错杀无罪之人,宁可失之于“治理不力”。
【原文】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①。
【注释】①“人心……”四句:《蔡沈集传》:“心者,人之知觉,主于中而应于外者也。指其发于形气者而言,则谓之人心,指其发于义理者而言,则谓之道心。”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道心者,喜怒哀乐之未发者也。”危,险。微,微妙。精,精进。一,专一。《蔡沈集传》:“人心易私而难公,故危。”
【译文】人心(人的欲望)是危险的,道心(伦理道德)是微妙的,只有勇猛精进,住于一心,才能真正地把握中正(无过之、无不及)之道。
【原文】无稽之言勿听,弗询①之谋勿庸。
【注释】①询:问。
【译文】没有根据的话不要听信,没有征求过众人意见的谋略不要采纳。
【原文】惟德动天,无远弗届①。满招损,谦受益,时②乃天道。
【注释】①届:至,到。②时:这。
【译文】只有德行能够感动上天,无论多远,其感召力都可到达。自满会招致损害,谦虚会得到益处,这是天下至理。
【原文】知人则哲,能官人①;安民则惠②,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③欢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④孔壬⑤。
【注释】①官人:选取人才,给以适当官职。②惠:仁爱,宽厚。③乎:于。④令色:伪善、谄媚的脸色。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⑤孔壬:孔,甚。壬,佞。孔壬,意为大奸佞。
【译文】能透彻地了解别人就是大智,这样就能恰当地选拔官员;能让人民安居乐业就是大仁,百姓就会归顺他。智慧与仁爱兼于一身,怎会担忧欢兜?何必流放三苗?又怎么会惧怕善于花言巧语、察言观色的奸佞之人呢?
【原文】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译文】百姓是立国的根本,根本得以稳固,国家才会安宁。
【原文】训有之:内作色荒①,外作禽荒②。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③弗亡。
【注释】①色荒:荒,迷乱。迷乱于女色,叫色荒。②禽荒:禽,鸟兽。迷乱于捕猎鸟兽,叫禽荒。③或:有。
【译文】先帝的《训诫》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在内沉迷于女色,在外迷恋于游猎,贪杯好酒无节制,迷恋歌舞无止时,房子愈造愈大,一味追求豪华,在墙壁上到处雕绘形形色色的图画。只要有上述情况之一,就没有不导致亡国的!
【原文】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①,谓人莫己若②者亡。好问则裕,自用③则小。”
【注释】①王:称王。②莫己若:以为别人都不如自己。③自用:自行其是,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译文】我曾听说:“能自己去寻得老师者可以称王,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人终究会灭亡。谦卑好学不耻下问的人内心才是真正的富有,自以为是者则是那样的渺小可怜。”
【原文】慎厥终,惟其始①。殖②有礼,覆昏暴。钦③崇天道,永保天命。
【注释】①慎厥终,惟其始: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故戒慎终如其始也。开始时没有不慎重的,但很少有能小心谨慎直到结束的。所以要善始善终。靡,无,没有。鲜,少。②殖:树立。③钦:敬。
【译文】慎重地结束一件事要如开始时一样战战兢兢。对符合礼节的事情大为宣扬,对不循法度昏乱残暴的事覆盖不宣。敬奉上天的意志,才可永保上天赋予的使命。
【原文】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弗可逭①。
【注释】①“天作孽”四句:孽,灾祸的意思。逭,逃避的意思。上天造成的灾祸,可以避开;自己造成的灾祸,逃脱不了。
【译文】天作孽,犹可避;自作孽,不可逃。
【原文】天位①难哉!德惟治②,否德③乱。与治同道④,罔弗兴;与乱同事⑤,罔弗亡。
【注释】①天位:天子之位,帝位。②德惟治:用有德之人则治。③否德:鄙陋之德,微德。④同道:办法相同。⑤同事:行事相同。
【译文】处在天子这个位置上很难啊!任用有德行的人才会太平,任用无德之人天下就会动乱;与治世采用同一宗旨,则没有不兴盛的;与乱世采用同样的做法,则没有不灭亡的。
【原文】若升高①,必自下;若陟遐②,必自迩③。无轻④民事,惟难⑤;无安厥位,惟危⑥。
【注释】①升高:登高。②陟遐:远行。③迩:近。④无轻:不要轻视。⑤惟难:要想到它的难处。⑥惟危:要想到它的危险。
【译文】若要登高,必然从低处开始;若要远行,必然从近处起步;不要轻视百姓们的劳作,要想到其艰难;不要自安于天子之位,要想到其危险,做任何事情即使到最后结尾时,也要保持最初开始之时小心谨慎的心态。从一开始就须谨慎!
【原文】天难忱①,命靡常②。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③常,九有④以亡。【注释】①忱:相信。②靡常:无常。③匪:同“非”。不,不是。④九有:九州。
【译文】上天难信,天命无常。常保其德,才能保其位;不能常保其德,国必亡。
【原文】惟治乱在庶官①。官弗及私昵②,惟其能③;爵弗及恶德④,惟其贤。虑善⑤以动,动惟厥时。
【注释】①庶官:百官。多指一般官员。②及私昵:及,授予。私昵,所亲近、宠爱的人。③能:贤能。古人以贤为能。④恶德:不良的品德。亦指有不良品德的人。⑤善:此指符合道义的善政。
【译文】一个国家安定还是动乱,关键就在于对百官的任用上。所以官职不要授给自己所偏爱或亲近之人,应只授予有德能的人;爵位切不可授给品德恶劣的人,只赐予那些道德高尚的贤者。凡事考虑到确实符合道义才实施,实施前还要慎重地选择好时机。
【原文】非知之艰,行之惟①艰。
【注释】①惟:为。
【译文】懂得这些道理并不难,要真正做到却很不容易啊!
【原文】天矜①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注释】①矜:怜悯,同情。
【译文】因为上天怜悯百姓,所以百姓所期望的,上天必会顺从。
【原文】我闻吉人①为善,惟日弗足②;凶人③为不善,亦惟日弗足。
【注释】①吉人:善人。②弗足:不满足。③凶人:恶人。
【译文】我听说,吉人做善事,整日去做仍不满足;恶人做坏事,也是整日去做还不满足。
【原文】古人有言:“牝鸡无晨①。牝鸡之晨,惟家之索②。”
【注释】①牝鸡无晨:母鸡不能鸣啼报晓。这是比喻女人掌管外部事务。后宫操纵君王政事,国家就会灭亡。牝,雌性鸟兽。晨,鸡鸣报晓。②索:尽,空。
【译文】古人有言:“母鸡没有早晨啼叫的。如果母鸡早晨啼叫,这个家就会败尽。”
【原文】明王慎德,四夷咸宾①。无有远近,毕②献方物③,惟服食④器用。
【注释】①宾:服从,归顺。②毕:全都,全部。③方物:本地产物,土产。④服食:衣服饮食。
【译文】圣明的君王谨慎修德,所以四方外族之邦都来归顺朝见。不论远近,都献上当地特产,不过都是些吃穿器具之类。
【原文】德盛弗狎侮①。狎侮君子②,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③,罔以尽其力。玩④人丧德,玩物丧志。弗作无益害⑤有益,功乃成;弗贵异物贱用物⑥,民乃足⑦。
【注释】①狎侮:轻慢侮弄。②君子:官员。③小人:百姓。④玩:玩弄,戏弄。⑤害:损害。⑥贵异物贱用物:贵,重视。异物,奇特罕见之物。贱,轻视。用物,日常用品。⑦足:充足,满足。
【译文】君王德行隆盛就不会轻慢、侮弄他人。若轻慢、侮弄了君子,就不能使他们人尽其心地去辅佐您;若轻慢、侮弄了百姓,就不能使他们各尽其力地去拥戴服从您。玩弄别人会丧德,玩物会丧志。不要做那些无益的事去耽误、妨害了那些有益的事,这样才能成就事业;不看重奇异之物、不轻视实用之物,百姓才能富足。
【原文】弗务细行①,终累②大德。为山九仞③,功亏一篑④。
【注释】①细行:小节,小事。②累:损害,妨碍。③仞:长度单位,周代以八尺为一仞。④篑:盛土的竹筐。
【译文】平时不注重一些小事,最终将有损于大德。譬如要堆起九仞之山,却功亏于一篑。
【原文】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鉴①,当于民鉴。”
【注释】①鉴:察看,亦指镜子。
【译文】古人有句格言说:“有智慧的人不是把水当成镜子,而是把百姓当成一面镜子。”
【原文】君子①所②,其无逸。先知稼穑③之艰难,乃逸④,则知小人⑤之依。
【注释】①君子:道德高尚的人。此处指为国操劳的官吏。②所:处所,所在之处。③稼穑:种谷为稼,收割为穑。此处指农民在田地里辛苦的劳动。④乃逸:然后再考虑(他们的)安乐。⑤小人:指百姓。
【译文】君子所居之处,是不贪图安逸的。先了解百姓耕种劳作的艰辛,再考虑他们的安乐,然后就知道百姓最需要的是什么了。
【原文】皇天无亲①,惟德是辅;民心无常②,惟惠③之怀。为善弗同,同归④于治⑤;为恶弗同,同归于乱。尔其⑥戒哉!
【注释】①亲:指偏爱。②无常:不固定。③惠:仁爱,宽厚。④归:归趋,趋于。⑤治:治理得好,安定太平。⑥其:副词,表示祈使。犹当,可。
【译文】上天从来不会偏爱谁,只佑助贤德之人;民心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只归顺那些仁慈宽厚的君主。行善政的方法不同,但结局都是天下大治;做坏事的方式不同,但结局都是国家动乱。你可当心呀!
【原文】自作①不和,尔惟②和哉!尔室③弗睦,尔惟和哉!尔邑克明④,尔惟⑤克勤乃事。
【注释】①自作:自作主张,自行其是。②惟:表示希望、祈求的语气。宜,应。③室:家庭。④邑:领地。克:能。明:明白,清楚。⑤惟:介词。相当于“以”“由于”。
【译文】人们往往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和处理一切问题,所以才会造成对立冲突的局面。你们要各自放下自己的私念和偏见,舍己从人;你们家庭中有人不和睦,你们要帮助他们消除隔阂,使全家人都能彼此互爱。你们在自己的领地把这些事都搞明白了,那就是你们勤于职事的证明啊。
【原文】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译文】在国家尚未出现动乱时,就制定平治之策,在国家没有出现危机时就解决好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
【原文】以公灭私,民其允怀①。学古②入官,议事以制,政乃弗迷。其尔典常③作师,无以利口④乱厥官。弗学墙面⑤,莅⑥事惟烦。
【注释】①允怀:犹归顺。②古:古训。③典常:常道,常法。④利口:能言善辩。⑤墙面:谓面对墙壁,目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或一无所知。⑥莅:到,临。
【译文】以公心取代私心,老百姓才会诚心归向;先学习古训,然后再进入仕途,朝中议事必以先人的典章制度为依据,面对各种复杂的军政事务才不会迷失方向。你们要以古人的常道为师,不要以利口巧辩扰乱官风。人不学习古训,如面壁而立,一无所知,遇到政事必会无所适从。
【原文】功崇①惟志,业广②惟勤。
【注释】①崇:高。②广:大。
【译文】功高在于立志,业广源于勤勉。
【原文】位弗期①骄,禄弗期侈;恭俭惟②德,无载③尔伪④。
【注释】①期:邀约,相约。②惟:语气词,用于句中,表示肯定或强调的语气。③载:行。④伪:不诚实,诡诈。
【译文】位贵者不知不觉就容易变得骄纵,禄厚者不知不觉就容易变得奢侈。恭敬勤俭才是美德,不要有那些伪诈的行为。
【原文】作德,心逸日休①;作伪,心劳日拙②。
【注释】①休:美好。②拙:指困窘。
【译文】为善修德,就会心中安宁,日见美善;弄虚作假,就会心中烦劳,日益困窘。
【原文】居宠思危①,罔弗惟畏,弗畏入畏②。
【注释】①危:凶险。②弗畏入畏:不畏就会进入可畏的困境。
【译文】处贵宠之位,要想到危惧,要凡事无所不畏。如果不知敬畏,就会坠入可畏之境。
【原文】我闻曰:“至治馨香①,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②惟馨。”
【注释】①至治:完美的政治。馨香:香气远闻。②明德:光明之德,美德。
【译文】我听说:“完美的政治如同芳香之气,可以感通神明。黍稷的芳香还算不得馨香,只有美好的德行才是久远的馨香。”
【原文】尔惟①风,下民惟草。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②。宽而有制③,从容以和。
【注释】①惟:是。②削:侵削,剥削。③制:度。
【译文】你好比是风,百姓好比是草(草随风向而动)。不要依仗权势作威,不要打着法律的旗号施行苛政,应当宽容而有节制,举止从容不失中和。
【原文】尔无忿疾①于顽②,无求备③于一人。
【注释】①忿疾:忿怒憎恶。②顽:愚顽的人。③求备:求全责备。
【译文】对于愚顽之人,你不要愤怒、厌恶;对任何一个人,都不要求全责备。
【原文】政贵有恒,辞尚体要①,弗惟好异。
【注释】①体要:切实而简要。
【译文】为政贵有恒常之法,言辞崇尚切实简要,不要喜好标新立异。
【原文】我闻曰:“世禄之家,鲜克由礼①。”以荡陵②德,实悖③天道。
【注释】①鲜:少。由:遵循。②荡:放荡。陵:轻视。③悖:违背,违反。
【译文】我听说:“世代享受俸禄的人家,很少能够遵循礼法。”他们以放荡的行为欺凌守德之人,实在有悖于天道。
【原文】尔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罔中①,惟尔之中。
【注释】①中:中正之道,标准。②女:汝。
【译文】如果你自己能够立身中正,便没有谁敢不中正;百姓不明白什么叫中正,只有你才能为他们做出中正的榜样。
【原文】惟敬五刑①,以成三德②。一人有庆③,兆民赖④之。
【注释】①五刑:野刑、军刑、乡刑、官刑、国刑五种治理百姓的法律。《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五刑纠万民:一曰野刑,上功纠力;二曰军刑,上命纠守;三曰乡刑,上德纠孝;四曰官刑,上能纠职;五曰国刑,上愿纠暴。”五刑,一说指五种轻重不等的刑罚:墨、劓、剕(刖)、宫、大辟(杀)等。②三德:三种品德。随文而异。《书·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孔颖达疏:“此三德者,人君之德,张弛有三也。一曰正直,言能正人之曲使直;二曰刚克,言刚强而能立事;三曰柔克,言和柔而能治。”《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③庆:善。④赖:得益,受益。
【译文】要像普通百姓一样敬畏国家的刑罚,常常以“五刑”来警示自己,养成三种美德。由此可见,天子有了善行,万民都将赖以受惠。
【原文】两造①具备,师②听③五辞④。五辞简孚⑤,正⑥于五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⑦。五罚弗服⑧,正于五过⑨。
【注释】①两造:指诉讼的双方,原告和被告。②师:士师,司法官。③听:理。④五辞:谓诉讼时原告被告双方的述词,因与五刑相关,故称“五辞”。亦作“五词”。⑤简:核实,符合事实。孚:相应,符合。简孚:犹核实。⑥正:定罪。⑦五罚:对罪不当五刑者处以相应的五种赎金,称为五罚。⑧弗服:指不当。⑨五过:古代刑法规定可以宽恕的五种罪过。
【译文】审判时,双方证据齐备,法官依据五刑的标准审理相关述词。述词无误,合于五刑,按五刑定罪。以“五刑”治罪的罪证不足,则按“五罚”的有关规定处置。按“五罚”处置仍不适合的,就按照“五过”来处理。
【原文】非佞①折狱②,惟良折狱,罔非在中。哀敬③折狱,咸庶④中正。
【注释】①佞:佞人,善于言辞的人。②折狱:判决诉讼案件。③哀:怜悯。敬:谨慎。④庶:庶几。将近,差不多。
【译文】并非巧言善辩之人才能断案,而是贤明良善之人才适宜断案。无非是要存心公正而已。以怜悯之心、谨慎之心判决案件,就会基本做到公正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