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精华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毛诗治要

【题解】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据传由孔子删定,又称《诗三百》。秦统一全国后,焚书坑儒,先秦古籍普遍遭劫,《诗经》也不能避免。

汉代时《诗经》复兴,被儒家学者尊称为“经”,列于学官,为“五经”之首。当时讲述《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只有《毛诗》流传下来,为西汉毛亨所传。即今本《诗经》。其诗大多是配乐歌词,按乐曲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风,各地民歌民谣,有“十五国风”,共160篇。风格活泼,富有生活气息。雅,正统宫廷乐歌,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祭祀乐歌,用于宗庙祭祀,共40篇。其主要修辞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反复铺陈。比,打比方。兴即起兴,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流传至今。注本有东汉郑玄《毛诗传笺》、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宋朱熹《诗集传》、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清陈奂《诗毛氏传疏》、今人陈俊英《诗经释注》。

【原文】《关雎》,后妃①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②天下而正夫妇③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讽也,教也。风以动④之,教以化⑤之。

【注释】①后妃:指皇后妃嫔。《礼记·昏仪》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这是古代政治制度中一种很特殊的建制,这些后妃名为帝王的妻妾,实际上都是宫廷里掌管各级内政的女官。选拔这些后妃要求品格纯正、温润贞良,目的是为了彰显女德,仪范天下。后世之君,以之满足贪欲,故多致亡国败家。②风:同“讽”,婉言劝谏。③正夫妇:端正夫妇之道。④动:谓思想受影响而动摇、改变。⑤化:改变人心风俗;教化,教育。

【译文】《关雎》一诗,歌咏后妃的美德,是《国风》的第一篇,用以教化天下,使夫妇之道端正。所以,《关雎》对引导乡野民众、改善国家风气都有功用。风,是婉言劝谏、教育感化的意思。用劝谏来转变人的观念,用教化来改善人心风俗。

【原文】诗者,志之所之①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衷②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③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注释】①志之所之:人的心志之所趋向。之,往,去。②衷:内心。③嗟叹:叹息,感叹。嗟、叹,同义复词。

【译文】诗,是人的心境的寄托,存在于人的心中便是心境,以言辞表达出来就是诗。情志在内心涌动,就用言辞表达出来。言辞不足以表达人的情志,所以就发表感叹。感叹还不足以表达人的情志,所以就歌咏。歌咏还不足以详尽表达人的心境,便手舞足蹈来抒发。

【原文】情发于声,声成文①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②,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③;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④。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⑤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易俗。

【注释】①成文:组成一定的旋律。②安以乐:安和而喜乐。以,而且。③乖:违背;不合。④民困:民众困厄危难。⑤经:调理。

【译文】情志流露在声音里,发声形成一定的旋律,则称为音乐。世道太平的音乐充满安适与欢乐,表明当时的政治平和;乱世的音乐充满了怨恨与愤怒,表明当时的政治必是倒行逆施的;灭亡或濒于灭亡的国家的音乐充满哀苦和愁思,表明当时的百姓困苦无望。所以说端正得失标准、感动天地鬼神,没有什么可与诗的作用相比拟的。先王以诗调理夫妇关系,形成孝敬风气,使人伦淳厚,使教化美善,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

【原文】《诗》有六义①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注释】①六义:即后文之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指《诗经》的内容,有十五国风、二雅、三颂;赋、比、兴指《诗经》的写作手法,赋为铺陈其事而直言之的白描法,比为托物拟况而以彼物状此物的比喻法,兴为先言他物而再兴起联想的象征法。

【译文】诗有六义:一是风,二是赋,三是比,四是兴,五是雅,六是颂。

【原文】上①以风化下②,下以风刺③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自诫,故曰《风》④。以一国之事,系⑤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⑥,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⑦,以其成功⑧告于神明⑨者也。是谓四始⑩,《诗》之至⑪也。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⑫作矣。

【注释】①上:君主;皇帝。②下:臣下;百姓。③刺:以尖锐的话指出别人的过失,有指责之意。④风:讽喻。宋代朱熹《诗集传》此处注为“风者,民俗民谣之诗也”,与西汉毛亨、毛苌的《毛传》释注为“讽喻”者不同。⑤系:连结。⑥形四方之风:表现天下的风气。⑦形容:盛德的表现、体现。⑧成功:成就的功业,既成之功。⑨神明:天地间一切神灵的总称。⑩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等四类之合称。始,开端。⑪至:至大,完善。⑫《变风》、《变雅》:皆为乱世的作品,世以为乱世之音。相对于正风、正雅代表的治世之音而言。

【译文】君王以诗来劝勉教化臣民,臣民以诗来劝谏讽喻君王。用《诗》的言辞劝谏的人不会获罪,听到的人能够引以为戒,所以称为讽喻。把一国的时事与国君修身治国的根本相连结,便称为风类诗歌;谈论天下之事,表现天下的风气,便称之为雅类诗歌。雅,就是端正之意。论说的是君主之政事衰败与兴旺的缘由。政事有大小,所以有小雅、大雅之分。颂是赞美表现君主高尚品德,将其成就的功业告知于天地间一切神灵的。风,小雅、大雅、颂合称为“四始”,是诗的最高成就。到王道衰落、礼仪废弃、政教违逆、各诸侯国各自为政、家风改变,因而《变风》、《变雅》等作品便随之产生。

【原文】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②。窈窕③淑女④,君子⑤好仇。

【注释】①关关雎鸠:关关,雄雌水鸟相和鸣叫之声。雎鸠,一种水鸟,这种鸟雄雌情意专一,不乱偶。②洲:水中的陆地;干滩。③窈窕:娴静貌;美好貌。④淑女:贤惠善良的女子。⑤君子:品德优秀的男子。

【译文】小岛上双栖的雎鸠相对而唱,发出关关的和鸣。只有那娴静温婉的女子,才配得上君子那完美的德行。

【原文】《相①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②,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相鼠有皮,人而无仪③。人而无仪④,不死胡为⑤。相鼠有体⑥,人而无礼⑦。人而无礼⑧,胡不遄⑨死。

【注释】①相:察看。②正其群臣.端正其群臣。③人而无仪:人却没有礼仪。④人而无仪:人如果没有礼仪。⑤不死胡为:不死还能做什么呢?⑥体:肢体。⑦人而无礼:人却没有礼貌。⑧人而无礼:人如果没有礼貌。⑨遄:迅速。

【译文】《相鼠》是斥责丧失礼仪之作。卫文公能够端正其群臣的作风,而责备那些身处在上位,承受着先君的风化,而不守礼仪之人。看那老鼠身上只有一张皮,就好比人类一旦没有了礼仪。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礼仪,纵然不死,活着又有何意思?看那老鼠只空有一副躯壳,就像一个人没有了礼仪。人没了礼仪便如同行尸走肉,过这样的日子为何不赶快去死?

【原文】《淇澳》①,美武公之德②也。有文章③,又能听规谏,以礼自防④,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瞻彼淇澳,绿竹猗猗⑤。有斐⑥君子,如切如瑳,如琢如磨⑦。

【注释】①淇澳:淇水弯曲处。今本《诗经》作“淇奥”。澳,同“隩”,水边弯曲处。②美武公之德:赞美卫武公的美好德行。③文章:文采。④以礼自防:以道德仪节的规范自我约束。⑤猗猗:美盛的样子,用以喻指卫武公的质美德盛。⑥斐:有文采的样子。⑦如切如瑳,如琢如磨:切、瑳、琢、磨为古代处理玉石器或骨器的不同工艺技术。此指学问品德的锻炼须反复切磋琢磨,精益求精。

【译文】《淇澳》是称扬卫武公美好德行的诗,说他既有文采,又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以道德仪节的规范自我约束,所以能够担任周朝的宰相,为表示对他的赞美而作此诗。请看那弯弯的淇水河边,大片的绿竹秀美又茂盛。那文采斐然的君子啊,进德修身如雕琢美玉,人人都精益求精。

【原文】《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①焉。风雨凄凄②,鸡鸣喈喈③。既见君子④,云胡不夷⑤。

【注释】①度:法则,应遵行的标准。即君子之节操。②风雨凄凄:风雨交加,凄凉寒冷。③喈喈:鸡叫的声音。④既见君子:终于见到德才出众的君子。既,终于。君子,泛指德能出众的人。⑤云胡不夷:云,语气助词,无实义。胡,怎么。夷,喜悦。

【译文】《风雨》是思念君子的诗。时处乱世,人们则思念君子。因为君子虽处乱世,却不改变其节操。任凭它风雨交加天气寒冷,那报晓的雄鸡总是守时而鸣。我仰慕那君子的品行坚贞有节,今日相见怎能不喜悦欢欣!

【原文】《蜉蝣》①,刺奢也。昭公②国小而迫③,无法以自守,好奢而任小人,将无所依焉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⑤。心之忧矣,于我归处⑥?

【注释】①蜉蝣:又叫“渠略”,一种朝生暮死、寿命极短的虫,栖息水边,其羽翼极薄并有光泽,在此象征小人。②昭公:指曹昭公。③迫:被大国逼迫、强迫。④将无所依焉:将会无所依归。⑤楚楚:鲜明的样子。⑥于我归处:我的归处在哪?于,语助词,无义。指君王若不修德用贤,国家危亡之际,君王将无所归往。

【译文】《蜉蝣》是斥责奢侈的诗。昭公国家弱小而被大国所欺压,自己又没有治国之法来保卫守护自己和国家,既好奢侈又重用小人,最后终将落得无所归依的结局。瞧那朝生暮死的蜉蝣,把羽翼修饰得剔透光亮,如同炫耀那华丽的衣裳。仁者的心中充满忧伤:死期将至的人啊,你将归向何方?

【原文】《伐木》,燕①朋友故旧也。白天子以下,至于庶人②,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亲亲以睦③,友贤不弃④,不遗⑤故旧,则民德归厚矣。伐木丁丁⑥,鸟鸣嘤嘤⑦。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⑧伊人⑨矣,不求友生。

【注释】①燕:宴请。②庶人:平民百姓。③亲亲以睦:爱敬自己的亲人,能亲密和睦。④弃:厌弃,唾弃,嫌弃。⑤遗:遗弃。⑥丁丁:伐木声。丁,音蒸。⑦嘤嘤:鸟和鸣声。郑玄笺:“嘤嘤,两鸟声也。”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好鸟相鸣,嘤嘤成韵。”⑧矧:况且;何况。⑤伊人:此人,这个人。指意中所指的人。

【译文】《伐木》是宴请朋友、故旧之诗。自天子以下到平民百姓,没有无须借朋友之助而能成就其功业的。君主热爱亲人来保持和睦,友爱贤者,不忘故旧,那么百姓的品德就会回归于淳厚了。当年一起在深山伐木,斧声叮叮,恰似林中的群鸟,在一旁嘤嘤和鸣。小鸟偶尔从深谷中飞出,迁居于山顶高大的树木。高居的小鸟依旧嘤嘤而呜,不停地呼唤着幽谷内昔日的友人。看那小鸟也知道不忘故旧,何况是那位君子,怎会不寻求旧友?

【原文】《节南山》,家父①刺幽王也。节彼南山,维石岩岩②。赫赫③师尹④,民具尔瞻⑤。国既卒斩⑥,何用不监⑦。

【注释】①家父:字,周大夫名。②维石岩岩:维,连接。岩岩,积石貌。③赫赫:显赫盛大貌。④师尹:太师,周之三公。尹氏为太师。⑤尔瞻:尔,你们。瞻,看、望、观察、察看。⑥卒斩:卒,尽。斩,断。⑦何用不监:何用,为什么。监,察看、督察。

【译文】《节南山》是周朝一位名叫家父的大夫指斥幽王的诗。

仰望那高峻的南山,堆积着层层岩石。身居高位的尹太师啊,百姓全都看着你。国家将要灭亡,你难道毫无察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