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令群神:李天飞“封神”笔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封神榜背后的中国民俗

清华大学的徐腾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他奶奶的庙》,在网上一度非常火。他关注的是河北农村的民间信仰。

民间创造的手握方向盘的车神

原来,河北省易县有一座山,山上有各种各样的庙,各种各样的神仙,据说是华北第一道场,香火极其旺盛。但是去了就会发现,许多神都非常匪夷所思,除了日常能见到的财神、观音之类,还有什么学神菩萨、生意菩萨,甚至还有一个端着方向盘的车神。据说在三月初一到三月十五这十五天,超过一百万人到河北易县朝拜,半个月能够产生约四千万元的消费。

有很多朋友在网上很认真地讨论通天教主是不是三清之一,鸿钧老祖到底是谁,姜子牙到底有什么背景,元始天尊到底是不是道教领袖等问题。其实去河北省易县的山上瞧瞧,就会知道:只要有钱,自己就可以封神。

不光河北,浙江余姚丈亭有一座庙,竟然供着考场菩萨、英语菩萨、生物菩萨、理科综合菩萨、体育菩萨,甚至还有股神菩萨!

有人说这是现代人胡说八道,“古圣先贤”们崇敬这些神仙,怎么可能没有道理呢?其实说对了,很多情况下,就是没有道理。中国人就是这么制造神仙,而且是一辈一辈地制造神仙的。所以,“封神榜”上的众神,并不属于哪个宗教,而是属于民间。

不信的话,我们来看几位真正的宗教神:


圣母元君:乃洞阴玄和之气凝化成人,亦号玄妙玉女,为上帝之师,太上老君先天毓神历劫行化,应接隐显不可称论。其欲示生于人间,表物之有始也。

东华帝君:将欲启迪玄功,生化万物,先以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木公于碧海之上、苍灵之墟,以主阳和之气,理于东方,亦号王公焉。

北方五灵玄老天君:上导五帝之流炁,下拯生生之众和,护二仪而不倾,保群命以保安……灵宝玄滋长生冉五炁之兴。


这些神管的事,好像看都看不懂,他们都是管什么的呢?其实我们根本不需要知道他们管什么,他们的宗教味道太强了。这些神仙的“画风”,和《封神演义》搭吗?通通不搭。

佛教众神也是如此,佛教也有五花八门的佛祖菩萨,让人眼花缭乱。这些神佛菩萨,都对应着他们的教义,但跟老百姓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封神榜”上的神仙,全都是民间用得着的。比如雷部,雷神是用来求雨的。古代以农业为本,所以雨水合宜,是第一生产力。

比如火部,过去房屋都是木结构,怕火,所以火神庙是最兴盛的。北京道教协会就在什刹海的火神庙,有个说法叫“先有火神庙,后有北京城”。

比如瘟部,古时候医疗不发达,瘟疫就是传染病,闹起来死很多人,所以瘟部地位非常高。

比如斗部,主要是一些神煞,可以给人降灾或降祸。殷郊受封的太岁以及他部下的神灵也类似。人们每天出门,要查“值年太岁”在哪。杨任是六十太岁之首,《封神演义》可能来不及编后边五十九个,就匆忙出书了。

此外,管痘的痘神,管生育的三霄,还有人们喜闻乐见的四大天王、四大元帅,都有非常明确的、老百姓也能理解的职能。

所以“封神榜”封的这些神,和什么“阳和之气”“五帝之流炁”“表物之有始”……通通不沾边,他们体现的是明代老百姓对日常生活的一种诉求。说实话这一点都不过分,而且要求相当低,雷部和四大天王求的是风调雨顺,瘟部、痘部求的是身体健康,三霄娘娘求的是生儿育女,斗部和太岁求的是平安吉祥,财神求的是发家致富,这就是老百姓的所有愿望,非常现实。

这里有一些数据:福建2002年全省建筑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上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是25102座,其中正式开放的宗教场所不到1/6,也就是说剩下的5/6全都是小庙,供着各式各样的小神。这还只是10平方米以上的,10平方米以下的小神龛、小棚子就不止2万多了,可能有数万甚至10多万。见福建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课题组:《关于加强我省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的调研报告》。见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文件,闽民宗办〔2002〕55号。可以说,几乎村村皆有庙,无庙不成村。据不完全统计,福建2002年全省共有34028座上规模的民间信仰宫庙。见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课题组:《福建民间信仰活动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所以看待《封神演义》,还是应该从民间信仰出发,它确实没有任何教义、任何理论,就是根据老百姓的日常需求编出来的各种神仙。信奉这些神仙的人不是宗教徒。宗教徒如僧侣、修士、居士、道士,他们往往会追求终极意义,有明确的宗教身份。但是中国人绝大多数是没有任何教团组织的,没有什么身份认同,和这些宗教人士相比,他们最典型的特点就是追求功利性和实用性。

有人曾打过一个比方:西方的宗教徒是合同工,人跟神订一个契约,人为神服务,是神的奴仆,这个契约往往是一生甚至永远的,信佛教就世世信佛。中国民间信仰的信众有点像临时工,可以在很多雇主之间来去自由,不需要什么合同,也没有什么编制,甚至可以同时给不同的雇主服务,如果这个雇主不能提供福利,人们就走了。

我见过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一个城市里有两个牧师,两个牧师各自有一帮信众,一般都是老人。他们信奉牧师,是为了治病。有的老太太跟这个牧师念好了,跟那个牧师念不好,或者有的时候反过来,这边灵了那边不灵,于是两个牧师的信众经常发生变动,两个牧师也经常打架,甚至有的老太太说,我信的这个上帝灵,那个上帝不灵。这真有意思:上帝只有一个,怎么还分好几个呢?但这都是民间真实发生的事情。

在朱海滨先生的一篇文章《民间信仰: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传统》里,有过这样的主张:

我们很重视儒释道三教的研究,并认为这三教是中国的传统,实际上这三教的根基都在于民间的信仰,历史上民间信仰的存在满足了绝大部分中国人的需求。外来的宗教在中国得以传播普及,除了这些宗教自身的优势之外,最重要的是这些宗教学会了和民间信仰打交道,只有和民间信仰融合到一起,这些宗教才能传播,儒释道这三教的普及实际上是一部向民间信仰靠拢、向民间信仰走近的历史。

这一点很像“农村包围城市”的论断。不但古代是这样,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中国的民间信仰至少在100年之内还会继续红火下去,只要中国人还有这种习惯,那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产生大大小小的“封神榜”——老百姓喜欢的“封神榜”。

但是,你要说老百姓拜这些神,只是为了求平安、求保佑,却也未必。他们也从这些神身上吸取力量,比如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民间喜欢把《封神演义》里的人奉为行业祖师爷。

“封神榜”编出来后,就逐渐在老百姓的民间信仰里占据了一席之地。像雷神、瘟神、火神、痘神、财神等,一方面主管本职工作,另一方面也不闲着,跑到各行各业做起了祖师爷。

古代的各行各业,一般来说都要供奉自己的祖师爷。这些工匠文化都不高,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从他们所知道的神仙里选一个贴边的。尤其是《封神演义》火了之后,从这部书里出来的祖师爷那叫一个多!有时候他们的名声甚至超过了自己在本职工作中的影响。举几个例子:以下资料如果包含“民间传说”字眼而没有说明来源的,均出自李乔《中国行业神崇拜》。

一、罗宣,在民间又写成“罗煊”,是明清煤炭行的祖师爷。罗宣擅长火系法术,穿红衣,使万里起云烟,火烧西岐城,死后封为火德星君。所以煤炭行以及铸铁行,都奉他做祖师爷。甚至新疆乌鲁木齐还有供奉罗宣的庙。见《新疆文史资料选辑》。

二、糕点行的祖师爷是闻太师,这个道理在哪里呢?原来民间传说闻太师造了糕点行的吊炉、焖炉。闻太师最后兵败,是跑到了绝龙岭,碰上了阐教唯一一位法力尚存的云中子。云中子把闻太师困在八根通天神火柱里面,上面还扣了一个燃灯道人的钵盂——这就是个烤炉嘛!闻太师被活活烤死在里面。所以闻太师对焖炉的火候是有亲身体会的!发明焖炉也就不奇怪了。

三、姜太公是海鲜行的祖师爷,这个很好理解,太公钓鱼嘛。

四、周文王是算卦先生的祖师爷。另外,周文王还是洋车行的祖师爷。为什么呢?因为民间传说周文王请到姜子牙,就请他上了龙车凤辇,自己给姜子牙拉车,拉了八百步,姜子牙就帮着开创了周朝八百年基业。

五、清代武汉鸭蛋商人供奉太乙真人。太乙真人和鸭蛋又有什么关系?恐怕是因为哪吒出生的时候是一个肉蛋,然后就被太乙真人收为徒弟。太乙真人又叫“鸭蛋总管”“蛋行祖师”。见《武汉工商经济史料》。

六、哪吒是绳带、马鞭行的祖师爷,因为哪吒在陈塘关闹海,抽了东海龙王三太子的筋,要给他爸爸做腰带。

七、赵公明是钱庄、典当等金融行业的祖师爷。这个逻辑很顺,他是财神爷嘛。

八、定光仙是吹鼓手的祖师爷。不熟悉《封神演义》的人恐怕都不知道这个人。他是贴身伺候通天教主的,偷了通天教主的六魂幡献给西周,是截教的叛徒,阐教的投诚者。成为吹鼓手的祖师爷,大概是因为他叫“长耳定光仙”,对音乐特别敏感。

九、准提道人是油漆匠的祖师爷。这里有个故事,说孔宣落在一棵漆树上,低头一看准提道人坐在树下,就起心要害准提。他瞧准准提道人的头,蹬断一根大树枝。谁知准提伸手一接,就把漆树枝接在手里,拿回了西方极乐世界。这根树枝吸收日精月华,修炼成一根“七宝妙树”。见《内江往昔采风录》,邹作圣口述,《中国古代行业神崇拜》引。所以在油漆匠的心目中,“七宝妙树”就是“漆宝妙树”(应该是七和漆谐音产生的误会)。又加上《封神演义》原著里“七宝妙树”的使用方法很特别,像刷漆一样刷来刷去,比如这段:


孔宣听罢大怒,把刀望道人顶上劈来。准提道人把七宝妙树一刷,把孔宣的大杆刀刷在一边。孔宣忙取金鞭在手,复望准提道人打来。道人又把七宝妙树刷来,把孔宣的鞭又刷在一边去了。


这就更坐实了“七宝”就是“漆宝”了!

十、还有一些实在莫名其妙的,连行内人也说不清原因。比干和黄飞虎是皮匠行的祖师爷。然而黄飞虎和皮匠有什么关系?大概是他们烧了狐狸精的轩辕坟巢穴,用狐狸皮做了一件大衣,献给了纣王。殷郊是骡马行的祖师爷,我至今也没弄明白。大概殷郊的画像有三只眼,而马王爷也有三只眼。老百姓把他们混到一起去了!

这样看来,各行各业拜祖师爷这事,从来就没那么靠谱,里面的逻辑千奇百怪。但是你说这是迷信、是胡扯吗?其实也不是。

这两年,从中央到全社会,都特别强调“匠人精神”。其实在中国古代并不缺少匠人精神。慢说古代出了多少能工巧匠,为我们留下了多少奇迹般的工艺,就是匠人们内部,也自有一套价值观。

比如木匠出师的时候,有一个仪式,就是谢师祭祖。当然祭的是祖师鲁班,师父会对徒弟这样训示:


尔三年学徒圆满,任尔下山驰骋,特告于祖师之前……发扬祖师利人之德,勿负业师教育之恩。付汝开山子一把,不能用它挣一座金山,只可在人间刻一个名字!从兹为匠,业精在于勤!见《鲁班书》。


只可在人间刻一个名字!这句话,由一个普通木匠说出来,使我们这些现代人都汗流浃背。

你可以说,祖师信仰都是迷信。然而,每一个匠人都要进公会,接受一套行用于全行业的规范。这套规范未必冠以国标、审计等名色,但是一旦触犯,就要在祖师像前烧香,认打认罚。“千千祖师,万万师尊”的威严,是所有匠人共同信守的!

所以,“匠人精神”不用远求日本、美国,乞灵于外人。我们的民间,自有朴素的信仰力量在支持着。而《封神演义》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为这些信仰提供了充沛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