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言 容事 容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有效说服“心存抵制”的人

如果你身为一个管理者,必然要在职权范围内行使你的职责,你会要求被管理的每一人负责任工作,当发现属下做事方法或效率不高时,你会要求他们改进或者改变方法,但如果得到的回答常常是借口、争辩、泪水、瞪眼或缄默,你的反应会很不“舒服”,甚至会是愤怒地发脾气。

那么,对待“心存抵制”的人怎么办呢?你可以显示你的风度,不怒而服众,这样会让“抵制”的人被你的气量折服,还有,你要多想“方法”,更加有效地地与和你唱“反调者”“较量”。下面的六步方法可供借鉴:

1.创造良好的谈话氛围

有效说服“心存抵制”的人,首先要创造良好的氛围,谈话时一定不要那么严肃,而应该采取令人愉快的建设性的态度。先表达真诚的态度,像赞美、肯定等。真诚的赞扬“欣赏性”的认可,都“心存抵制”者会冲淡为自己辩护的必要,也就关掉了他内心的“警报器”。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说服的内容变化不能太大。每一次只变化一小步,这样可使阻力变小。比如,对一项小小的变化的要求可以包含在一句话里,但同时这句话还要表示出你确信对方会同意你的要求。

2.把话题紧紧控制在你的说服内容上

你最好在几秒钟之内讲出为促成变化而特地设计的“妥协”条件。

比如,“比尔,如果所有未定稿文件在星期五中午前修改完,那你星期五下午就可以休息了。行吧?”

就讲这么多。微笑着简要地说明“说服内容”,而后一句“行吧?”“同意吧?”或者“我们就这么定吧?”提的是合理建议,表明给对方机会令其表示同意。如果在等待对方同意时保持微笑而且闭嘴不说话,容易让对方说“同意”之类的话。

还有,在说服内容上,你不需要加上过多的解释。有些人认为自己有充分理由说服对方按自己的要求去做。其实他的理由不管用,因为对方如果不改变态度,再多解释也白费劲。

当然,如果有人老是抵制你的“要求”时,你也许要想想为什么了。但如果你去问对方“为什么不改变”,就等于给对方一个“空子”,使他很容易不按你的“要求”行事。所以,你要想让“心存抵制”者按你要求,除了不解释,不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去给他“为什么”的机会。

3.判断对方的真实想法

如果对方给你的回答不是“行”,那就要仔细分析他的反应,搞清楚他的反对是合理的还是具有抵制性的。

合理的反对与抵制是有区别的,一定要分清楚。

对争辩也要作仔细分析。如果有人公开批评或不同意你的“要求”,你不能不根据情况,把它看作是抵制而加以拒绝。你要耐心倾听,看看他的论点是否言之有理。如果他的说法情有可原,或者论据合理,就不要坚持让他服从你的“要求”。

4.运用“竹子定律”

台风扫过热带地区时,竹类植物能逃脱厄运不受损伤。这是因为竹子会弯曲下来,一旦风暴而过,竹子会在瞬间弹回原位。

竹子为面对“抵制”提供了极好的样板。比如,我们面对抵制者,若能先是“弯曲”以示注意到了他的反应,然后“恢复原样”,重述你的要求,也许可让“抵制”者服从于你。

这种方法实际上非常有效,因为它使抵制者泄了劲,而你所要求的内容却成为“唯一”要求。现在我们来看看“竹子定律”是如何对付更激烈的言辞和其他“抵制”办法,并且平静地实现“变化”。

比如,“在有些场合我可能脾气很坏。这是我的建议。如果……那么……”

采用“也许”、“可能”以及“在某些场合下”等词,会使你在不完全同意的前提下表示听到了对方的要求。

在遇到用“借口抵制”时,“竹子定律”也一样管用。比如,遇到借口抵制时你如何“先弯后直”。

“我同意你的说法,如果有最新设备,这件事就会容易一些。等你完成这项计划后我愿意……”

“我可以想象现在要解脱出来很不容易。要是能在星期四中午前做完审计,我很乐意让你那天下午早走两小时。”

大多数情况下选用“竹子定律”能很快产生效果。比如,从老是采取“抵制”态度的人心态入手,弄清楚他常用的“抵制”战术,然后你制定好“先弯后直”的战术步骤,这样当出现“抵制”时用弯曲战术来“对付”他。

5.打破对方拖延、推托的企图

当“抵制”者抛出一个又一个“抵制”借口,试图不顺从于你。你要迅速采取行动。打破对方拖延、推托的“抵制”企图。

比如,“杰斯,如果我们不能在30秒钟内就这件事达成一致,那么就没办法了,只要……”

讲述“如果”部分时要带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接着准确描述可能的后果中“那么”一词后面的主要负面结果,明确说明达不成一致的后果。

打破他人抵制的企图,并不是要证明你的水平多高,本领多么厉害,而是要让抵制者同意你的主张。所以,在做的时候要冷静而且要尊重对方,不能感情用事或者使用刺耳的语言,即使处于高权位也没有必要大喊大叫,或破口大骂,完全可以用平静的方式,告诉“抵制”者不服从于你得到的不利结果。当然也不必采用强加于人的做法去吓唬对方,而是让可能出现的后果去起作用。

6.巩固对方已有的转变

当对方同意做出你所要求的变化时,要落实整个“过程”。重述一遍要求的细节并得到他认可,或写成书面协议可能更有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