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式OKR管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O、KR的定义及格式

目前,关于O、KR的定义及格式,人们看到有许多不同的做法,但很少以具体而明确的公式给予指导。因此,为了让OKR的写法有章可循,笔者给出了如下的解决办法。

O的写法

O的典型错误写法

1.将O写得比较大、比较空虚

就以下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1)人才发展/营业额。

(2)成为公司组织能力的“发动机”。

第一个例子中的O似乎在几年内都不需要更改,甚至换成其他不同的组织也完全没有问题。其实,这不是具体的目标,而是目标维度的分类,没有在目标分类的基础上设定出具体的目标。第二个例子中O写得太空虚,没有具体说明“人要做什么,达成什么目的”。

2.O只写了“要做什么”

再如,下面两个例子:

(1)改进评审方式。

(2)“微服务”上线。

O没有澄清目的,只写了“要做什么”。这样,容易导致一种情况经常发生,即人要做的事情完成了,但其背后的目的没有达到,或者事情的成功与否难以判断或容易发生分歧。同时,对于KR的设定,管理者也不能给予成员方向性的指导。

O的格式写法

既然是目标,就一定要相对准确地表达目的和期望的结果。如果人能对自己要采取的动作有所概括,那么目标就更完美了。基于上述介绍,笔者建议O的格式写法为:

O是“做……达成……”。

O的表述分为两个部分:前者表明为达成后者要做的事情是什么、要采取的动作是什么;后者为目的和期望的结果。前者可以用不同的动词来引领,如实施、完成、进行、安装、改进、增加、设定等,而后者一般为不同的名词,往往与“多、快、好、省、易、新”等形容词关联。

这样,上述例子可以改进为:

● 实施中层管理者发展项目,重点提升其目标设定和绩效评估的能力;

● 改进评审方式,使因评审质量低导致项目延迟的比例减少30%;

● 公司第一个“微服务”平台上线,提升客户的体验感。

另外,如果在O中加上时间要素,就更完美了。这样,目标就包含了3个核心要素:

(1)做什么。

(2)为什么做。

(3)什么时间完成。

按照上述3个核心要素,再举3个例子,如:

(1)10月底完成A产品开发工作,A产品成为B产品的升级产品。

(2)第2季度末完成B产品生产线的改造,其生产效率提升25%。

(3)3月份末招聘2名高级工程师,增强C团队的产品快速迭代能力,期待两个月后迭代周期降低30%。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如果关于“做什么”不能在O的表述中有效地概括,就可以将其省略。例如,销售额为5000万元,这里的“做什么”的关键动作可能有维护老客户关系、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拓展营销渠道等,这么多动作似乎在目标中难以很好地体现,弄不好还会“挂一漏万”。这时,保留“时间+目的”即可,这两个要素无论如何都不能再省略。那么,“做什么”往往体现在KR的写法之中。

KR的写法

KR典型错误写法

1.用行动来替代KR

行动只能体现“做什么”,而不能体现“目标”,行动是达成目标的手段。如果人用手段来替代“目标”,则很容易造成行动完成了,但目标没有达成的现象。

2.用“里程碑”来替代KR

如果人把KR写成在过程中的产出和结果,那么这样也会失去KR的意义。这是因为过程指标是不能替代结果指标的。似乎有一种情境,即完全创新项目,对于未来是什么、要的结果是什么、如何评价成功,暂时不能确定,这时可以暂用“里程碑”来替代KR。但是在后续工作中,大家一定要利用每次OKR迭代的时机,持续不断地对KR的重新定义和迭代。如果在后续工作中还不能确定KR,那么大家要思考“我们在做什么?我们目的是什么?”必要时,需要将行动暂停下来,大家共同探讨清楚KR,再行出发。

KR的格式写法

KR是关键结果,是目标达成的判断依据和标准。换言之,未来人们可以用哪些关键结果来判断目标是否成功达成。这样,笔者建议KR的格式写法为:

KR是以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为核心的判断标准。

这样的描述能量化的则量化,不能量化的则要描述具体,以确保最终人可以明确判断结果达成与否。KR可以从正面定义,如客户满意度达99%;也可以从反面描述,如零投诉。

人们不需要描述所有的KR,只要求描述关键的3~5个KR即可。这样的少数KR能够表征目标八成以上的完成度即可,而剩余的二成则不应成为目标达成的阻碍,因此人们不足为虑。OKR案例,如图1-1所示。

图1-1 OKR案例

问题解答

Q3:组织在设定OKR时,怎样理解SMART原则?——目标呈现规则

SMART原则不解决“设定什么目标”“如何设定目标”的问题,它是在目标设定过程中及最终结果呈现要符合的原则。O要符合SMART原则,KR要符合SMART原则,KPI要符合SMART原则。只有OKR符合了SMART原则,才能让参与目标设定和执行的各方有统一的理解和共识。这是OKR达成的前提条件之一。前面的例子“人才发展/营业额”“成为公司组织能力的‘发动机’”之所以不能当作目标,是因为它们不符合SMART原则中“具体明确,可衡量、可判断”两项。SMART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1)Specific(具体明确)。对于目标究竟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在此处不做具体讨论。检验目标写得是否“具体明确”的方法:“每个人就所看到的目标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如果每个人的结果一样,那么说明目标真正的具体明确了。

(2)Measurable(可衡量、可判断)。O需要澄清的是可衡量、可判断,不完全等同于量化。那么,不能量化的O如何做到可判断呢?组织是通过KR来做到的,这是KR的关键价值之一。

(3)Agreed(双方共同议定)。目标要有共识性。这个概念包含纵向共识和横向共识两类。

● 从实际经验角度来讲,在传统行业中团队管理者的判断力大多要比下属的判断力要准确,而目标往往也是由团队管理者的上级来决定的,追根溯源是由市场因素决定的。此时,共识的关键不在目标本身上,而在如何达成目标的策略、措施以及资源支持上。

● 在快速发展的行业中,关于某一领域的目标设定,下属强于管理者的概率要比在传统行业中大。究其原因是下属更贴近外界和业务前线;一位管理者往往横向跨门管理几个不同的业务,自己也不是所有业务的专家。这是互联网行业为什么更多地采用共创的原因。

● 在当下,横向跨部门的共创和共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目标倚赖横向跨部门的协同合作,越来越成为趋势。当然,这也是对管理者的工作方式和能力的一种挑战。

● 需要强调的是,不论是对目标还是对行动措施的真正共识,不再依赖单向传达和说服,而是共创和协商。在这种情况下,群策群力、共创式研讨方式,即管理者的引导技巧变得十分重要。当然,这也是很多管理者所缺乏的。(读者可以参考《结构化研讨——参与式决策操作手册》,它是一本内容相对简洁明了的基础参考书。在本书中,关于OKR的共创和引导,会给出笔者的方法论、工具和实践案例。)

(4)Relevant(相关性),本质上它是指贡献度。相关性重点要强调下一级的O与上一级的KR之间要存在承接和贡献的关系。从这个意义的角度来讲,每个OKR就是一个向上或者向外做出贡献、体现价值的机会。在组织中,有一个关键原则——价值在外,即任何一个岗位、任务或者目标,如果不能向上(组织)做出贡献,向外(客户)产生价值,那么这个岗位、任务或者目标存在的必要性就值得思考。

(5)Time-Table(时间节点性)。目标,要有完成日期;“里程碑”,要进行目标的分解,有阶段性小目标。目标的完成日期是要在OKR中得以体现的,而“里程碑”需要在其行动计划中予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