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圆舞曲
这首乐曲一开始就让我们碰到一个麻烦:左手第2小节音调与右手第1小节音调似是而非。听起来像是左手想模仿右手,但又弹错了似的。但是作曲家并没有把这首乐曲写成一个卡农的意思。仔细一看,发现左手音型自成模式。这里或许就要向学生引入“独立音型”的概念,让他先单独以【1-4】那样的方式练习左手(1—13),感受它所具有的内在逻辑性,因此可以作【1-3】那样的练习,体会两者所暗示的Ⅰ—Ⅴ、Ⅴ—Ⅰ的问答关系,并从这种归并法的练习中,体会音型的慢慢生长性。
【1-3】
【1-4】
为了加强左右手的区别,注意两手线形的高点音不一致:右手在第10小节——尽管后面出现了B音(11/2),但时值短,节拍弱,充其量只是一个装饰而已。左手的高点音却在第13小节。当左手到达G音(13/1)那样的位置时,不妨告诉学生,这个地带往往是中声部旋律的高音区域了,如果交给歌手演唱,通常都会很激动、很有表情的。随后的下行线条也可以稍稍突出些。
但是在这之前的左手,无论紧张和松弛,一切都必须控制得很轻,整个都应当从属于右手的音量。如果对每小节第3拍上的同音反复特别轻一些的处理,就有了伴奏音型的意味。
这首乐曲是平行乐句构成的单乐段,旋律音调完全是通俗歌曲风格。第二句仍然回到最初开始的音调(17)。从现在开始就应当告诉学生,句子的结束要有交代,句子的进入要有准备,这里的 rit. 和 a tempo 必须注意。
这第二句很快地显示了肖氏的风格,又是即刻向降E大调、降B大调的离调。这里同样是两手有着不同的高点音。左手仍然可以用前面的办法把它变成和弦加以练熟(见【1-5】),以便让学生熟悉这些综合调式的音响。
【1-5】
第28小节起可以处理成尾声。这里较为有趣的是主题被拆开在两个手了,而且左右两手还有些对话的意味。随后的降E音(29/1)似乎是弹错了,但老肖实际上把它当做升D音,因此要有一种期盼它解决到E音(30)的心情。由于前面是连线,该音又不能弹成强拍,它与随后出现的同样的E音,应有不同重量的区分。
此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尾声的进入要有准备,以及这句乐句的结束之处应当与末尾的收束和弦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