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狗熊
俄罗斯的马戏团里总有狗熊表演,作曲家用平行八度为主的织体,表现它的笨重步伐。乐曲开始的旋律(1—4,称动机)似乎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只要把第2小节的E音移低八度,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前八小节是以低音为主的上下行(1-8)的起伏线。之所以要移高第2小节,正是为了通过这样的夸张去表现狗熊的摇摆姿态。这也是新古典的一种手法,即让超常的大跳代替传统音乐中已经出现得太多太多的级进。这样的大跳虽然听来有些怪异,但也带来了新奇的效果。
马戏团狗熊表演
【1-6】
随后4小节(5—8)是一种称为“支声”的手法,即不同的声部搞出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进行,以变化出各种花样对主旋律进行装饰。它们与前面的四小节构成了一个乐句。如此,第8小节和第9小节之间就应当有个呼吸,让听众清楚地感到后面(9/1)是第二乐句的进入。所不同的是,这次进来的乐句有了更多的变化,不仅随后(10)同样移高八度,而且接着(11、12)还移高了,原先该是B音—E音的音调变成D音—A音了。
不料紧接其后的下行突然一下子变成八分音符(15—16/1),可能这里是描写狗熊爬梯,一不小心滚下来了吧!为了突出喜剧效果,这里速度不妨可以紧凑些结束。
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到下半段回到D大调开始,但改为向下的摇摆了。作曲家用了一种叫做“倒影”的技术,即这里的旋律进行走向(17—20),与动机节的走向完全相反。这里是否表示狗熊就此翻不过身来呢?
【1-7】
翻了筋斗之后(21—24)可以看到右手出现半音徘徊的变化(22—23),这本位C音实质上是个升B音,之所以这样写作,对听众可以解释说是表现了狗熊的傻头傻脑的模样,但是对我们演奏者来说,得知道这是对第24小节的升C音的强调,同时可以为左手的上行作陪衬,因此这里右手应当很轻,突出的应是左手。
第四句的前半段(25—28)仍然是倒影,和(9—12)比对一下,可以知道狗熊翻的跟斗倒歪了,让它向远关系离调到F大调。
最后是尾声(33— )。艺人手风琴声响起(L),狗熊憨态可掬地谢幕(R),但总有些错,不是错在那个升G音(36)便是错在那个降E音(44)。正因为是错音,因此演奏时可以稍稍慢一些,以便造成些许的意外感。后面的强奏(37,45)则可稍快些,以便拉回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