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忧伤的故事
我们接触了4首乐曲都是欢快、幽默的情绪,但是在这首乐曲中,我们将要看到沉思、忧郁的意象在肖斯塔科维奇的审美性格中是怎样表现的。
【1-10】
乐曲前4小节是一个引子,它的音型暗示着摇荡的动作,或许是奶奶抱着孙儿边摇边说地讲着什么故事。主旋律进入之后(4/2)接过了它的基本节奏(动机),持续着谣唱的韵律,而左手则简化为以属音为支点的一条隐伏线的进行了。
主旋律的气息十分宽广,慢慢徘徊(4/2—8)之后,通过八度大跳到高点(9),这唤起的情绪又通过微微颤动的延长(9—12)保持着,并推向更高的本位音F音(13/1),然后才慢慢回到中音区的D音(16/2)。这就给我们的钢琴演奏有了音量变化的可能性,须知如果单一长音的话,谁都不可能让它音量有渐强再渐弱的变化。
这个本位F音的出现,又是肖氏常用的调式综合手法,它不仅扩展了音调的语言,而且可以使得调性的色彩获得了变化。这里又要对学生们解释何谓“演释”的概念:即把乐谱上的音符变为音响时,演奏者是有权对一些格外有意味的细节,加上轻重快慢的处理的,这是为了使得音乐获得某种不一般效果,并体现出自己对此的感受。(当然,这轻重快慢的幅度是否合理,又是取决乐谱提供的基础和演奏者的自身修养了。)例如这个出现在最高的F音,通过“处理”,让音乐的表现有些转折,为情绪的继续发展获得一些新意的支持。
忧伤的故事
第二句(17— )与第一句(参见5/1— )相似而不相同,它从左手进入,不仅低了半音,而且逐一往下,一直到分解和弦的音调出现时(19)才让人意识到它与第一句是呼应的(参见7—9),只是变得更简洁了。这个通过分解和弦进入的C音,又恰好和第一句右手奏出的最后一音D音(16/2)衔接,又回到右手的降B音(21)。并级进下行至F音,然后分岔,一根支线到G音(23—24),一根支线到降E音。这时我们才明白,原来在老肖的心里有一条跨度21小节(4/2—24)、音区涉及两个八度以上的极其宽阔的线性轮廓。这一秘密的揭露,使我们意识到老肖写作时,乐曲的起伏,和声,等等,都是由这一布局衍生而来的。(下例中标有箭头处表示该音原有的位置)
【1-11】
乐曲接着以宣叙调的形式出现。如前所述,这里的主干线一分为二。旋律在左手的降E音(25—27)出现,另一条线则停留在G音了。那就是右手的同音反复(25/2—26),它对左手出现的内心独白予以简单节奏的衬托。演奏时要分清主次,不要被写谱的样式迷惑。之后右手接过左手的旋律(27/2— )。这回轮到左手作同音反复的伴衬了(29/2—30/1)。右手接唱的这句内心独白也不是什么新词汇,而是动机的音调(31—32)和节奏(32),之后成了动机的倒影了(34—35),一直要到第36小节才到属音,即D音上,而且之后还割舍不断(36—38)。在它显得痛苦地徘徊时(33),左手被感动了,它加入对话(33/2—36)。
要注意的是如何引入再现的。根据作曲家的标记看来,他可能让听众从前奏开始回忆,因此左手可以鲜明些,而右手以切分进入的D音也应当引人注意。而主旋律的乐句是从(38/2)才正式开始的,因此这里可以有些细微的变化。
如果把随后进入的主旋律(38/2— )与初次呈示做一比较,就可以发现乐曲的主人公的心情更郁郁不欢了。首先是已经无意再说那么多的话,它也直接地从分解和弦音调直接跳到高音(41—42);其次衬托长音的和弦变得阴晴不明(42—44);接着又是突然的休止(45),打断了情绪的继续,只能通过回忆的碎片——包括以复对位手段让右手接续前面的反反复复的迟疑变音(46—49),并且落到低音区去独自喃喃(50—51)这种越来越低沉的碎片(54—58)只能让心绪越来越坏。
最后高音区的清亮和弦可能是一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