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肖斯塔科维奇:肖氏钢琴作品弹奏导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6.发条玩偶

今天的孩子们可能已经不知道什么叫做发条了:那是利用弹簧的伸张力量牵动各种附加装置的机械。20世纪初期用它制成的玩偶是当时孩子们最为梦寐以求的玩具。

肖斯塔科维奇为这发条玩偶的基本意象设计了一个生硬的节奏型,这就是第1—2小节中两端紧中间松的节奏样式。这玩偶上足发条之后就走偏,跑到意料之外的远关系调上去——虽然对于已经知晓这位作曲家的招牌手法的读者来说,这种进行已是预料中的了——,它差一点走到隔壁邻居降B大调上去(13—14),幸好还能及时在段落结束的时候回到b小调来。

发条玩偶

玩偶在Ⅵ级的G大调(17)进入中段,开始轻巧地起舞。虽然以五度作为低音持续音响的中段,在1920年代新古典主义写作的加沃特舞曲中已是屡见不鲜的了[2]。但这种笨拙的节奏使右手的动作显得呆滞,而且还会不合时宜地插入一个古怪的步态(19/4,R)。

中段的第二句(22)又生硬地移高半音,并且出现突然的停滞(26),显然这是发条松到头了。于是重新拧紧发条(29/2)。

【1-12】

再现进入之后的4小节(30—33)是前面呈示部分的复对位,左右两手的旋律互换,然后回到原来的形态,这样就保持了右手最高音的位置(35)。乐曲结束之前照例又到远关系调去了(40—41),左手回忆着中段的五度音程,但右手肯定是齿轮滑牙了,老是机械地重复一个不成调的动作。却是回不了原样的主题动机(42— )。幸好这尴尬的局面僵持3小节之后,忽然一下子又猛然复归原位,回到原调!

【1-13】

从较为复杂的第38小节起,可以看到作曲家顺着上下线条反向进行的趋势布置其间和声的(见【1-13】):开始还顺理成章,但一不小心,步子跨小了,就不知跑到什么调了(41/2),迷路多时(42—44/1)忽然转而一想,这些音不就是属音的导音吗,于是通过等音变换进入属和弦,从而迷途知返。这也算是一种幽默吧。

列维坦:索柯尼尔基的秋日

毫无疑问,这种依靠发条驱动的玩偶因为没有人性,因此它的动作虽准确但僵滞,缺乏连贯。在演奏时抓住短小连音,特别是出现在弱拍上的,就能很好地刻画出它的模样。其次,为了强调远关系的离调,可以通过音量上的夸张对比,或强或弱,都会帮助渲染效果。

注 释

[1].肖斯塔科维奇也用这套教材教过儿子马克西姆。嘉丽娜后来成为生物学家,马克西姆成为指挥家。

[2].读者可以回忆一下普罗科菲耶夫的《对三个橘子的爱情》《升f小调加沃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