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沃特
本曲选自第三芭蕾组曲第二首。
新古典主义喜好巴洛克和前古典时代的宫廷舞曲,其用意在于显示简洁而优雅的古典精神。在这本曲集中这里第一次出现一些细微的触键要求,例如连音与断音以连续八分音符快速交替(7)和四分音符紧接八分音符的慢速交替(9);以及接续的短连音(15、23)和带有双音的短连奏(35),等等。这些细节都很值得注意。
这些细致的优雅,可能在古典作风的语境下也算得上是一种诙谐情趣了。但是新古典主义又不是真正的复古主义,他们也需要有一些个人风范的特色,才能体现出突破传统而得到的幽默。因此这才是肖斯塔科维奇面临的课题。
在节奏上,乐曲进行的断断续续,是一大特点,例如左手经常在第4拍上的休止(2、5、9、10等等),或是保持3拍的长音(5、6)、2拍长音的连续(7、11等),使得这首舞曲带有枯涩感。
【2-4】
非常规的重音也带来一些独特。和传统加沃特的乐句总是从第3拍进入有些变化的是,这首加沃特的乐句是从第4拍进入的,这就使得强弱的对比显得更突出些。特别是安静进入的中段(33),左手加上装饰音的五度本就有些诡异,不料在第4拍上引进突强的和弦(36/4,L),很有些惊悚的效果。此外还会有一些意外的重音出现在第2拍上,例如第2,19,20小节(R)等。
在乐曲的中段,意外重音是以表情带动出现的,亦即为了强调某种触键、音调而产生的强势。例如在弱拍上出现的短连音(33/2,R)。这就为乐曲增添了一些不一般的情趣。
音调上对巴洛克语言的搬弄也是一种风趣,如通过连续大跳模进构成的隐伏式复合旋律(23、31),因为连续大跳而产生的旋律线的断裂(11—12),这些故作稚拙的模仿也有几分自嘲的幽默。
其次平行的和声进行,如D—E(35),C—降D(21—22),令人感到憨态可掬;打破常规的转调,例如第一句结束时向e小调(8)的离调,仿佛是走错路一般;从远关系转调之后的突然转回,如再现之前由B(48/1)—E(48/3)—G11(48/4)直接回到C(50),显示出作曲家的机智;最后结束更是神来之笔,让人在轻盈灵动中得到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