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开幕与落幕
2004年2月以来,美国政府提出并极力推销“大中东民主计划”草案,但中东和欧盟有关方面对该计划微词颇多。中东局势严重恶化,美国面临在伊拉克饱受多方夹击的困境和越来越紧张的巴以局势等诸多棘手问题,其推广该计划不可能绕开这些关键问题。美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从一开始就带有不可克服的硬伤,不尊重地区具体情况和文明传统,结果往往是南橘北枳。今天的时局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了其先天不足和最终结局。
一 布什拨打如意算盘
布什政府适时推出“大中东民主计划”主要着眼于赢得国内大选和推进全球反恐等因素,力图按照美国模式,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所谓的大中东地区国家进行立体改造。“大中东民主计划”系布什执政以来其中东战略的纵深发展,此时推出基于多方考虑。
第一,美国大力推进全球反恐战略至今,在所谓的大中东地区有得也有失。美国先后武力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并初步掌控两国大局,利比亚、伊朗、叙利亚、苏丹等地区反美国家不同程度地向美国示好。但美国也遭遇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严重受挫、伊拉克安全局势严峻、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大中东地区穆斯林反美仇美情绪强烈等棘手困局,亟须进一步整合中东政策,从源头上铲除该地区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土壤。第二,中东号称“五海三洲”之地,地处全球战略要冲,加之石油资源极为丰富,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举足轻重,历届美国共和党或民主党政府都着意经营该地区,“大中东民主计划”同样服务于美国这一长期战略。第三,布什执政以来单边主义倾向凸显,美国与部分大中东地区国家和欧洲盟国的关系不同程度恶化,国际环境大不如前,布什在国内外频遭抨击,民意支持率下滑,已直接威胁其争取连选连任的目标,推广“大中东民主计划”可巩固并扩大美国反恐成果和地区霸权,并在协调中拉近受损的美欧关系,突出布什运筹帷幄、温和民主的领袖形象。
出于以上考虑,美国要按照自身模式,对中东22个阿拉伯国家以及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进行全方位立体改造。政治上,美国将扶持这些国家的改革派领导人推进政治改革,从技术和资金上支持其推行自由选举,帮助建立独立的选举机构和独立社团,加大舆论和监督力度,提高民众参政议政意识,扩大妇女权利,同时采取措施加强对民众的司法协助。经济上,联合西方大国共同创立“大中东金融公司”“大中东发展银行”,向该地区国家注入发展资金并引导其金融政策,为私营企业主尤其是女性提供5亿美元贷款。推动大国与该地区根据地的经贸往来与合作,帮助和引导该地区国家营造金融、经济和贸易自由化环境,最终将其纳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社会文化上,引导该地区国家进行伊斯兰教温和化、世俗化改革,淡化伊斯兰教原教旨理念和信仰,大力弘扬西方的自由、民主和人权理念,加大投入,提高公众尤其是妇女的教育水平和知识修养,力争2008年前培养10万名女教师,2010年前扫除一半文盲,还包括把西方名著译成阿拉伯文、扩展网络教育等。
二 有关各方反应冷淡
国际社会有关各方从不同利益角度出发,对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或抵制反对,或言辞谨慎,或静候观望,总体反应并不积极,布什“热脸贴在冷背上”。
(一)多数地区国家从维护政权稳固、自身国情和宗教传统出发,明确反对和抵制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
埃及、沙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均已明确表示,阿拉伯国家并不拒绝改革和进步,但改革必须由其自身主导,阿拉伯国家反对未经与其磋商而强加的外来改革计划。作为阿拉伯世界“领头羊”的埃及极力抵制该计划,2004年3月初访问欧洲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多次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绝大部分阿拉伯国家领导人支持其表态。先后于2004年3月初召开的阿拉伯国家联盟外长理事会和阿拉伯各国议会联盟大会也都反对该计划,阿拉伯国家在该问题上的原则分歧也是导致2004年3月底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推迟召开的重要原因。之后,阿拉伯国家继续对该计划持争论和抵制态度,许多阿拉伯媒体也予以批驳。
地区国家官民双方抵制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主要出于以下考虑。第一,许多地区国家政权世袭制统治色彩浓厚,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中许多内容和理念远超出这些国家统治阶层的承受和认可程度,他们普遍担心美国推广该计划会危及其政权稳固。第二,阿拉伯国家强烈要求美国首先必须重视推动解决巴以冲突、伊拉克权力交接和地区无核化问题,反对美国避重就轻、抛开关键问题而推行改革计划。第三,阿拉伯国家强调改革计划要针对地区国家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传统等特殊国情,反对把伊斯兰教等同于恐怖主义,改革进程要由地区国家自己主导,反对外部力量按照自身模式对别国改革量身定做,并强加于人。第四,伊斯兰国家中思想开化的知识阶层和有识之士也早意识到国家改革的必要性,但他们历来主张改革要考虑各国传统思维和宗教信仰在民众中根深蒂固的具体情况,反对不加考虑而全盘西化,否则将重蹈非洲民主改革失败的覆辙。第五,地区国家历来反对美国偏袒以色列的立场,更不愿看到以色列通过实施该计划顺理成章地实现与地区未建交国家关系正常化。第六,美国多年来在中东的霸权主义政策和不公正立场早已引起地区多数民众的强烈不满,虽面临美国反恐的高压,但民众中的反美仇美情绪依旧暗流汹涌。当然,面对外部高压、相对落后的发展现实和接连不断的极端恐怖活动,阿拉伯国家也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埃及等几个阿拉伯国家还分别提交了阿拉伯国家自主改革计划,并强调其与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并不冲突,其主要目的无非是施展“拖字诀”而已。
(二)美国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要倚重欧洲盟国,但考虑到自身利益、外交取向和地缘政治等因素,欧盟国家一开始就十分谨慎
欧盟表示中东改革势在必行,但德、法、意等国均表示,不能割裂中东和谈与中东民主化,必须着力公正解决巴以冲突,避免忽视巴勒斯坦人的利益,否则中东改革计划就难以成功;改革计划要针对地区国家的具体情况,要与其国家领导人进行磋商,不能强加于人;不能将伊斯兰教看成恐怖主义的根源,避免损害伊斯兰教。英国虽在伊拉克问题上紧跟美国,但在中东民主化问题上更接近欧盟共同的立场。欧盟采取相对折中的立场主要出于双重考虑。首先,欧盟与美国在不少战略利益定位上存在明显分歧,伊拉克战争以来,欧盟内部在政治、外交、经济甚至军事上联合自强、寻求一致、独立行事的势头强劲,2004年上半年,法、德、英三国首脑多次就欧盟前途等重大问题会晤。在中东民主改革问题上,欧盟担心被美国裹胁利用,因而坚持自己的观点。其次,欧美之间也存在共同利益,双方都认识到必须通过民主改革逐步消除伊斯兰保守主义对西方文明的威胁,这就是欧盟对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支持有限但表面上不明确反对的原因。要充分认识欧盟的这种两面性,欧盟经过内部磋商并与阿拉伯国家对话后,美国也开始重视欧盟的反应并对其计划做了一些修改,欧盟在2004年6月的几次首脑峰会上实际上是支持美国的计划的。
(三)地区内外不少有关国家迄今或姿态低调,或静观事态发展而保持缄默
以色列作为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的最大受益者,当然乐观其成,但鉴于时局敏感而不便表态。一向活跃的利比亚此时正承受美国的高压而态度低调。与美国关系不错的土耳其、巴林等国也反应冷淡。阿富汗、伊拉克、巴勒斯坦等国内改革力量有求于美国,但由于国家身处逆境,加之政局敏感,因而对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少有姿态。由于美国界定的大中东地区涵盖范围主要是伊斯兰国家,未被纳入其中的其他地区伊斯兰国家也在静观其变,三缄其口。战略利益与之相关的国际社会同样在密切注视美国改革动向的发展。
三 总体前景很不乐观
从2004年到2005年,美国加大力度推广“大中东民主计划”,并一度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阻力。2006年,美国开始认识到其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对该计划逐步放低调门,于是该计划不了了之。
(一)美国继续努力推广“大中东民主计划”并将有所收获
针对有关各方的消极反应和戒心,2004年,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等政要多次强调“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好处与合理性,称美国无意把改革强加给任何阿拉伯国家,尊重该地区国家和人民的愿望,该计划并非针对伊斯兰,也不会忽视巴以冲突、伊拉克主权移交等重大地区问题。美国做了大量解释、说服和试探工作,充分获取各方反应并对该计划做了一定调整,在2004年6月提交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美国与北约和欧盟之间的首脑会议讨论中,达到了联合各方共同推出该计划的目的,尽可能增加计划的代表性、合法性和说服力,减少美国单独推进计划的风险。布什政府也确实可以从中捞取一些实惠,如利用该计划引导国内希望推进有效反恐、维护安全的民意,提高布什声望以为其竞选增色;从地区外围对大中东地区国家施加强大压力,增强其政权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紧迫感,从而使其在抵制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同时,不得不变相、折中地考虑美国改革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美国的目标;鉴于欧盟与美国在中东民主化问题上也有共同利益,美国对该计划做出让步和修改后,获得了欧盟的支持,因伊拉克战争而受损的美欧关系也得到一定改善。
(二)美国推广“大中东民主计划”将面临重重困难和阻力,该计划无法避免失败命运
第一,布什政府着眼于为赢得2004年总统大选而推出该计划的权宜性和实用性动机非常明显。布什从2001年执政以来,在中东问题上出台了米切尔报告、特尼特方案、“路线图”计划等不少斡旋方案,但最终大多虎头蛇尾,不了了之,而“大中东民主计划”所涉猎广度、深度以及所需连续性和时间都远超以前,布什在面临伊拉克局势等诸多难题并四处点火的情况下,能否采取得力措施,倾注相当精力予以坚决贯彻,从一开始就存在很大疑问。第二,美国在推行中东民主问题上很难说服欧盟和地区国家认可其观点,在执行方面就更困难,事实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2003年布什曾试图以在伊拉克和巴勒斯坦推进民主改革为契机带动中东地区民主化,但恰是这两者成为棘手问题,伊拉克局势持续动荡,巴勒斯坦的民主选举导致哈马斯上台并引发持续至今的内部冲突。尽管美国一开始就特别强调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与解决巴以冲突和伊拉克权力移交等问题并行不悖,但这掩盖不了美国想越过两者而先行推动改革计划的本质意图,招致阿拉伯国家和欧盟国家的一致反对。同时,欧盟和中东国家都对美国一手炮制改革计划,不顾地区特殊国情和他方意见,将计划强加于他国的言行非常不满,大中东国家将对该计划进行抵制。第三,该计划缺少切实有效的监督落实机制。美国拟模仿1975年以色列以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名义,推动美国、苏联和几乎所有欧洲国家共同签署《赫尔辛基协议》的先例,该协议附加了监督苏联、东欧国家执行保障人权、自由和民主条款的关键机制,最终从内部促使苏联、东欧发生演变。美国此次也想借机对伊斯兰世界进行民主改革,消除伊斯兰极端势力威胁,但美国要极力避免使伊斯兰世界感到被外力监督强制改革,因此美国不准备建立任何机制监督该计划的执行,而缺乏监督机制最终导致该计划失败。
(三)形势发展严重威胁“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前景
2004年2月,美国提出把大中东民主化问题列为今后八国集团、北约和美欧首脑会议的年度议题。但局势发展已经打乱了布什布局,2004年3月,原定于6月举行的阿富汗总统选举因阿富汗局势问题而被迫推迟到9月举行。巴以方面,继以色列定点清除亚辛和兰提斯等哈马斯领袖后,2004年5月,以色列沙龙政府为报复巴勒斯坦激进组织杰哈德炸死13名以军士兵,对加沙地区发动了近年来少有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打死几十名巴勒斯坦人,并拆毁大量巴勒斯坦民房,使上千人无家可归,引起国际公愤,加剧了巴以仇恨和冲突,布什政府支持沙龙政府单边行动计划的行为也进一步使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对美国深感失望。更令布什政府恼火和为难的是,2004年5月,在伊拉克发生的美军大范围蓄意虐待伊拉克囚犯事件被揭露,后美军轰炸伊拉克平民婚礼现场,造成40多人死亡,这使布什政府更加狼狈不堪,处境极为被动。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却从2004年6月起,继续按原计划相继参加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北约首脑会议和美欧首脑会晤,讨论并寻求正式推出“大中东民主计划”,其难度可想而知。2004年5月下旬,针对美国的盛情邀请,也门和巴林计划参与此次会议,但多数阿拉伯国家对此态度冷漠,5月23日在突尼斯结束的第16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对“大中东民主计划”的立场没有改变。在2004年6月的八国首脑会议上,其他国家仍有不同的声音。例如,法国总统希拉克就嘲讽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说:“现在还没有可以用来移植的民主的既定模式。民主不是一种方法,它是一种文化。为了让民主能够在阿拉伯世界长久地生根,它必须首先是一种阿拉伯民主。”
布什政府明显缺乏成功推进其中东政策的远见,其在巴以问题和伊拉克困局中已经失去了阿拉伯国家和国际社会的信任,布什政府2004年支持沙龙单边计划和默许以色列定点清除“哈马斯”领导人的严重不公正立场为美国历届总统所仅有,布什政府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推翻萨达姆政权的表现让国际社会感到被欺骗。布什政府提出的“大中东民主计划”未能避免不了了之的命运。2010年底开始的“阿拉伯之春”始发于阿拉伯国家内部,并非美国直接推动的结果,而且其后果也与美国的民主设计与期待存在较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