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本书破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知识溢出与城市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现有的研究成果表现出这样一种关系:城市集聚是知识溢出的结果,同时,城市的集聚和多样性使知识溢出更容易,这两者之间互为因果,形成循环累计效应,从而加速城市经济的增长。集聚经济、知识溢出与城市生产率的关系便是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研究主题。
(2)城市增长(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联系。任何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在空间上的实施,都是以不同区域的城市和都市区的相对增长率来衡量的。尽管人口快速增长的城市总是伴随着经济活动的快速增长,但是城市增长并非意味着经济增长。如果这些增长率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不论是在区域之间还是在区域内部,这些变化的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都是标准化的制造业部门的增长。因此,制造业的知识工人聚集所带来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从而引发的区域经济增长,将是本书研究的重点。
(3)人力资本流动下的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对于区域政策分析必须探讨区域与城市的作用,在地域上较小的国家,其区域之间的影响几乎不可能在城市体系背景之外去理解[87]。已有的研究表明,欠发达地区有后发优势——易于向发达地区快速地学习,从而产生快速的经济增长。因此,要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必须从区域内部的城市入手,欠发达地区要赶上发达地区,得到知识创新的正外部性——知识溢出是关键。
基于以上分析,本书的逻辑结构是:缩小区域差距→关键要发挥城市的作用→城市的作用在于空间集聚带来的知识溢出→知识溢出进一步加剧城市的空间集聚→评估城市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人力资本在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怎样吸引人才(知识工人)落户欠发达地区→提出政策建议。
二 研究方法
本书主要采用的方法如下。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实证分析方法为主,具体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 的问题。笔者希望从客观上揭示我国区域差异的现状及形成原因,以及空间效应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内在规律和经济效应。同时,经济学毕竟不是自然科学,我们无法避开价值判断,不加入任何个人主观色彩去解释它。因此,我们也用规范经济学的方法,尽力去回答“应该怎么样”的问题。
(2)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是马克思科学体系的基本方法,对于我国知识溢出、城市集聚与区域经济差距的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上述问题的总结,既离不开对其历史轨迹的描述,也不能局限于对历史的简单描述,因此必须坚持采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去抓住事物的演变本质和特征。
(3)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第三、第四、第五章中,笔者主要是运用宏观数据对知识溢出、城市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三者相互作用的效应和关系进行分析。而在第六章,笔者将这一宏观上的差距微缩到关于知识工人对城市居住地问题的选择上,因为城市的集聚需要人和产业的集聚,所以笔者将如何吸引人才作为缩小这种宏观差距的落脚点进行了分析。
(4)问卷调查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笔者通过网上发放问卷和实地走访发放问卷,来获取知识工人对居住地意愿的第一手资料。
(5)文献法。从《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经济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渠道搜集数据以及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