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的共生属性及其逻辑结构:一项超越二元对立的族群人类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第二级阶梯:纳西族与汉族

第二级阶梯的阴山村、阳山村和古鲁巴村聚居的族群主要有被称为“四外人”的汉族和纳西族,其中阴山村和阳山村为汉族聚居村,古鲁巴为纳西族聚居村。纳西族和“四外人”聚居的地理位置具有明显的优势,位于公路两旁。该级阶梯的特点是适合荞麦、小麦、苞谷、花椒、蚕豆、土豆、青椒、核桃等农作物的生长,特别是青椒和核桃,为第二阶梯的标志性经济作物。青椒的价格比花椒高出一倍,收入非常可观。一般家庭都放养有牛羊,放养方式是任意、散漫的,赶到山上几个月置之不管,不像回族村民一样驻扎在雪山牧场放养,牲畜也不以牦牛和奶牛为主,而主要是菜牛和山羊。山羊放养也是牧人随羊群早出晚归。因为盛产苞谷,几乎每家都饲养生猪,一般家庭以备节日或红白喜事所用,只有部分家庭大规模饲养作为副业。因处公路两侧,这三个村不仅是哈巴各族村民日常交往的中心,也是哈巴行政村的贸易中心。每月初一和十五举行的集市,就设在古鲁巴村的公路两边,由村里的四个小组轮流收取摊位费,同时负责集市贸易的卫生打扫工作。随着哈巴雪山旅游线路的开发,公路两边开设了几十家旅社、餐馆及酒吧,从事导游行业的人员有50多人。来自大理、剑川、昆明等地的农产品收购商也往往以这些店面为代理收购点。

第二级阶梯的俄自里、以腊湾、歪巴支及达洛等村为早期迁入的汉族与纳西族杂居的村落,其中俄自里有9户瓦姓傈僳族。与阴山村和阳山村的“四外人”有明显区别的是,俄自里、以腊湾、歪巴支及达洛(还包括第三级阶梯的哈巴自然村和米洛村)的汉族迁移历史较早,能讲本地纳西语,生活习惯与纳西族无异,部分后代的族称已改为纳西族。这几个村子的农业生产活动与阴山、阳山、古鲁巴等村相同,以种植荞麦、小麦、苞谷、花椒、蚕豆、土豆、青椒、核桃为主,牛羊一般放养在哈巴河谷两侧,基本不上哈巴雪山放养。这几个村子虽远离公路,没有商铺,但是商业活动是这几个村子经济来源不可忽视的因素。以俄自里村傈僳族青年瓦新才一家为例。

图2-2 哈巴村第二级阶梯概貌(笔者拍摄于2011年10月)

2009年7月调查时,瓦新才一家6口人有稻田1亩,所产粮食基本上能自给自足;青椒30株,当年收入6000元左右;生猪2头,估计收入1300元;另有一块比较小的菜园地,所产蔬菜也是自给自足。日常农务由瓦新才父亲及其媳妇完成,其母亲负责家庭事务。瓦新才每10天要在哈巴几个村里收购一头生猪屠宰,猪肉主要在古鲁巴和阴山村销售,每屠宰一头生猪的纯利润是人民币80元左右。瓦新才平时还在香格里拉县城和哈巴村之间从事牲口以及药材交易活动,角色主要是作为县城商人的当地代理,每趟生意下来有50~100元不等的报酬。据瓦新才介绍,此项收入平均每月300元。其他家庭的收入大体相似,对本村的经济活动内容和方式依赖程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