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机理、模式及效率评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本书的结构框架

本书包括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章和第2章,为提出问题部分,主要是研究的绪论及文献综述。

第1章,绪论。主要阐述本书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思路和方法。

第2章,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述评。主要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相关概念和内容进行界定,对与制造业与物流业研究相关的内容进行综述(包括对产业共生理论的综述、对制造业与物流业关系的综述),最终找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第二部分包括第3章,是描述问题部分,主要通过共生系统的构建,依托现有的统计数据,对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的现状进行描述。

第三部分包括第4章、第5章、第6章和第7章,是分析问题部分,主要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对两者联动发展的机理进行分析。其中第4章和第5章是从行业的视角出发,而第6章和第7章主要是从企业的视角出发,并揭示这四大机理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

第4章,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分析:自组织演化。该章主要从自组织的开放性、非线性、非均衡性及涨落性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进行分析,并运用哈肯模型对这一自组织系统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演化方程进行实证检验。

第5章,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分析:共同进化。该章主要运用种群生态学中的传染病模型、密度依赖模型以及双密度依赖模型对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第6章,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分析:合理分工。该章主要将物流业视为制造业的中间产品投入部分,分析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

第7章,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分析:合作竞争。该章主要利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得出影响系统演化方向的因素。

第四部分包括第8章、第9章和第10章,亦是分析问题部分,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模式进行分析。其中第8章为理论研究部分,第9章和第10章为实证研究部分,第9章主要从中宏观行业和区域视角出发,而第10章主要从微观企业视角出发。

第8章是基于Logistic模型与Volterra模型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该章主要从生态学Logistic模型与Volterra模型的视角分析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模式,具体包括互不利共生模式、寄生模式、偏利共生模式、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及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并且分析每种模式下达到共生的稳定性条件,同时运用Matlab工具分析模型中参数的变化对系统产出的影响程度以及对现实的启示。

第9章基于共生度分析方法测算了全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中的各个省区市(除了西藏)制造业与物流业对彼此的共生程度,拟合出不同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对彼此的共生度的曲线方程,进一步求解出不同地区达到对称性互惠共生所需要的时间。此部分为联动发展模式的实证检验。

第10章,案例研究——以宝供物流为例分析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的选择及演化,此部分是从企业的视角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的检验,也是第8章的实证分析部分。

第五部分包括第11章和第12章,仍是分析问题部分,主要侧重于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效率的评价并且找出影响双方联动发展的因素。

第11章,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效率评价:基于超效率DEA模型,主要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制造业子系统、物流业子系统的效率进行评价,并考虑了双方作为彼此的投入要素时系统效率的差异。

第12章致力于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第六部分包括第13章和第14章,是结尾部分。第13章主要是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演化路径分析。此章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汇总,得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主要路径。

最后的第14章是结论与展望部分,对本书在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及不足进行总结,进而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书试图从动态演化的角度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模式及效率进行研究,并辅以不同综合经济区的数据、不同企业的发展历程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模式及效率进行实证研究,进而总结出未来向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演化以及实现高效率的联动发展所依赖的路径。全书的框架结构如图1-2所示。

1.3.2 本书研究的方法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生态学产业共生理论出发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及模式等进行探讨,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两个基本方法。实证分析是指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做客观分析,它排除了主观价值判断,只考虑经济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回答的是客观事物“是什么”以及具有哪些特点等问题,侧重于研究经济体系如何运行。规范分析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判断某一具体经济事物是否符合某种价值标准,它回答的是某一事物“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本书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结合起来,更能全面分析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内涵和演化的规律性。在分析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自组织系统、联动发展的合理分工,进行联动发展模式稳定性的求解时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在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模式以及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演化轨迹进行分析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

(2)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定性分析是指在一定的理论基础、认识水平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研究者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变化规律或因果关联的方法。定量分析是指研究者运用统计、计量经济模型、数理模型等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量化分析,以验证和预测研究对象之间关系的方法。定性方法受研究者知识水平、价值取向和实践经验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主观性较强,在研究工作中过多地使用会产生说服力不强的后果。定量化的研究则容易让人信服,但定量分析一般是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假设和抽象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定假设前提下构建的数理模型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约束。同时,由于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把所要研究的对象完全量化。本书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采取定性研究的方法来分析一些不易量化的问题,如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自组织特性、合理分工、联动发展模式及演化路径等的分析;定量部分主要采取哈肯模型、传染病模型、密度依赖模型、双密度依赖模型、曲线拟合回归、数值模拟、超效率DEA模型等分析方法。

图1-2 本书研究的基本框架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

静态分析是在某个时点考察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状况。虽然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程度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但从某个时点去考察是相对稳定的,通过静态分析,有助于揭示不同地区在同一时点联动发展的情况,如书中对哈肯模型的分析。动态分析是研究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显示出的各种变化和演进规律。由于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是一个动态系统,结构内部每时每刻都存在能量、物质以及信息的转换,因此不能满足于静态分析,而应进一步从长期、动态的角度去分析联动发展程度的变化,如书中所构建的种群生态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等。

(4)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将属于同一范畴的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它们的共性和区别。本书运用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综合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的差异。这种比较分析方法也运用于文献的阅读过程中。在本书写作过程中,笔者参阅了大量文献,通过对文献进行分类、比较、总结及综合,得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本书重点要解决的问题,这不仅为本书的选题提供了基础,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5)以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作为支撑来开展研究

本书将产业共生理论、协同学理论、系统论、产业分工理论、演化博弈论、超效率DEA模型及案例分析等相结合,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中的机理、模式及效率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这些方法的应用将在相关章节中做深入的介绍。书中涉及的研究阶段及相应的研究方法如表1-3所示。

表1-3 本书的研究阶段及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