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研究思路及内容
图1-1 本书研究思路
本书研究思路如图1-1所示,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总结和预测问题。其中,包括对问题的现实考证,对相关经典理论的梳理,以及对问题本身的学理分析,甚至为问题解析建立模型。
围绕上述内容,本书研究可以分为历史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三部分,具体研究思路如下:
1.历史研究
为档案社会控制功能的提出寻找历史依据。具体是,梳理了古今中外存在的借助档案实现社会控制的史实及其相关的经典分析框架,主要分析了以马克斯·韦伯、米歇尔·福柯和安东尼·吉登斯为代表的社会学家的相关观点。在此基础上,为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2.理论研究
主要包括:
(1)档案社会控制功能的定义、特点及其与相关功能的关系。这部分研究是从比较的视角,对档案的社会控制功能与档案的凭证价值或参考价值进行比较,以及与信息的控制功能比较,从区分度中理解档案的社会控制功能。这部分属于基本概念厘清。
(2)档案社会控制功能的维度,主要分析档案确认、防范和追溯下的社会控制的具体方式或对象。每种具体方式又细分为不同的控制形态,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阐述。
(3)档案社会控制功能实现机理。以控制论为指导,具体结合档案社会控制功能实现的特殊情境,勾勒其基本的控制实现路线。该部分研究力求通过建立模型,相对精准地勾勒出档案社会控制功能实现的模型。
(4)档案社会控制功能的演进。分别分析了档案社会控制功能由钳制到科学管理意义、由事务性到文化性、由“国家模式”到“社会模式”的转型。该部分的梳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视角,立足档案事业的发展演进进程,从中总结梳理出档案在社会控制功能实现过程中的演进轨迹。
3.实证研究
主要是依据马克斯·韦伯、米歇尔·福柯、安东尼·吉登斯的相关理论及对档案社会控制功能维度的分析,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与相关法规进行实证研究。选取的案例主要来自社会风险防控领域,如食品安全、治安、社会信用管理等。
[1] 冯惠玲、张辑哲主编:《档案学概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2] 陈坚、鲍惠舫:《试论档案监督》,《档案与建设》1989年第2期。
[3] 丁耀琪:《关于档案作用的再思考》,《上海档案》1999年第3期。
[4] 李晓林、马三成:《建立网上档案 监控训练质量》,《解放军报》2001年8月19日第1版。
[5] 郭明生、李小标:《建立电子档案 监控高收入个人》,《中国税务报》2006年10月25日第10版。
[6] 徐景升:《“土地档案”监控项目开发》,《中国房地产报》2013年4月22日第A07版。
[7] 杨太阳:《食品安全全程监管靠档案》,《中国档案报》2013年3月7日第1版。
[8] 时阳:《“廉政档案”督促干部自律》,《大庆日报》2008年9月27日第1版。
[9] 王永敏、王文秀:《重点行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建档工作评估》,《广州化工》2019年第2期。
[10] 郝娟:《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普查、心理建档工作研究》,《才智》2017年第36期。
[11] 邓绍兴、陈智为主编:《新编档案管理学》,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96页。
[12] 陈永生:《档案工作效益论》,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版,第41页。
[13] 丁耀琪:《关于档案作用的再思考》,《上海档案》1999年第3期。
[14] 冯巧根:《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年版,第91—108页。
[15] 周雪恒主编:《中国档案事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页。
[16] 黄霄羽:《外国档案事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10页。
[17] 窦晓光:《文件管理》,档案出版社1991年版,第12页。
[18] 何嘉荪:《从世界范围研究文件与档案的本质区别——从电子文件的网络实时归档说起》,《北京档案》2000年第7期。
[19] 金波:《人事档案制度的社会功能》,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73页。
[20] 林天新:《从吉登斯的“监督控制说”谈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改革》,硕士学位论文,湖北大学,2014年,第13—19页。
[21] 覃兆刿:《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年版,第8—58页。
[22] 高大伟:《档案学的元问题及可能的形而上》,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第91页。
[23] 覃兆刿、罗琴:《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档案管理的相关性分析——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档案话题》,《档案学研究》2012年第2期。
[24] 汪洋:《档案在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中的作用分析》,硕士学位论文,湖北大学,2013年,第7—17页。
[25] 刘心怡:《面向企业内部控制的企业档案管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第37—50页。
[26] 周建军:《我国大学生信用档案作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10年,第25页。
[27]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档案双元价值论及其实证研究》,http://www.npopsscn.gov.cn/,2020年1月20日。
[28] 胡鸿杰:《理论与模式——中国档案学论》,《档案学通讯》2003年第6期。
[29] 王广宇:《管理维度:中国档案学的解构与展望》,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第170页。
[30] 陈成文、赵杏梓:《社会治理:一个概念的社会学考评及其意义》,《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5期。
[31] 王俊秀:《监控社会与个人隐私:关于监控边界的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0页。
[32] 冯惠玲、张辑哲主编:《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3页。
[33] 谢立中、阮新邦:《现代性、后现代性社会理论:诠释与评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88页。
[34] 曾娜:《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信息工具研究》,《学术探索》2014年第3期。
[35] 沈亚平:《社会秩序及其转型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4—237页。
[36] 丁华东:《论档案与社会记忆控制》,《档案学通讯》2011年第3期。
[37] 谭飞菲:《企业档案与企业记忆控制的关系及探讨的意义》,《群文天地》2011年第10期。
[38] [美]丹尼尔·A.雷恩、阿瑟·G.贝德安:《管理思想史》,孙健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78页。
[39] 喻文益:《管理分析学》,海潮出版社1998年版,第211页。
[40] 张钢主编:《管理学基础文献选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72页。
[41] [英]凯文·罗宾斯、弗兰克·韦伯斯特:《技术文化的时代:从信息社会到虚拟生活》,何朝阳等译,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54—55页。
[42] [澳大利亚]凯恩·麦基:《建设更好的政府:建立监控与评估系统》,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43] [英]安东尼·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权力、财产与国家》,郭忠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第174—175页。
[44] [美]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后结构主义与社会语境》,范静哗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25页。
[45] Kenneth C.Laudon,Dossier Society:Value Choices in the Design of N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Thousand Oaks: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6,pp.3-4.
[46] Christopher Dandeker,Surveillance,Power,and Modernity:Bureaucracy and Discipline from 1700 to the Present Day,Cambridge:Polity Press,1990,p.40.
[47] Eric Ketelaar,“Archival Temples,Archival Prisons:Modes of Power and Protection”,Archival Science,No.2,September 2002,pp.226-234.
[48] [加拿大]特里·库克:《四个范式:欧洲档案学的观念和战略的变化——1840年以来西方档案观念与战略的变化》,李音译,《档案学研究》2011年第3期。
[49] Eric Ketelaar,“Archival Temples,Archival Prisons:Modes of Power and Protection”,Archival Science,No.2,September 2002,pp.226-234.
[50] Katherine M.Wisser.Joe A.Blanco-rivera,“Surveillance,Documentation and Privacy: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ate Intelligence Records”,Archival Sciecne,No.1,January 2015,pp.10-15.
[51] David A.Wallace,Lance Stuchell,“Understanding the 9/11 Commission Archives:Control,Access,and the Politics of Manipulation”,Archival Science,No.11,March 2011,pp.125-151.
[52] Jacques Derrida,Archive Fever:A Freudian Impression,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6,pp.7-11.
[53]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林俊宏译,中信出版社2017年版,第1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