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观念与哲学探索:一种系统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与批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在靶子论文中,除第十一章专论科学解释外,第二、四、六、七各章也涉及解释问题。可以把所有相关论述归结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揭示逻辑经验主义因拒斥形而上学而在科学解释问题上遇到的诸多困难,进而阐明从本体论和价值论角度探讨解释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二部分则分别展示这种探讨所取得的成果。按《答辩》中的表述,这些成果分别是:①揭示本体论中物类划分和规律类型及其与科学解释分类之间的关联,为“归类解释”奠定新的本体论基础;②以新的过程机制论为因果性解释、随机性解释和目的性解释这三种“机制解释”提供本体论根据;③从系统层次论出发研究突现解释、还原解释和扩展解释这三种“系统解释”,提出了一种包含上向层次解释和下向层次解释的多层次解释模型;④根据上述解释(特别是机制解释中的目的性解释),分析了人类道德行为的解释结构。

以上研究被胡新和判为“以自然哲学的思维方式,做科学哲学的工作;以自然哲学的体系取向,来解决科学哲学的问题”。其实,正如靶文末章所述,采取本体论进路来研究科学解释问题,未必都会陷入“自然哲学的思维方式”。萨尔蒙提出因果相关解释模型来取代“标准模型”,采取的就是本体论进路,却被2000年出版的《科学哲学手册》评论为“这个模型符合科学中和日常生活中的解释实践,这种符合比DN模型符合得更好”。靶文中关于机制解释的论述正是吸收和超越萨尔蒙模型的结果。也许正因为如此,张华夏在《答辩》中表示对胡新和的批评“实在不能理解”。

至于殷杰说已出现“科学解释的语用学转向”,并据此批评靶文“似乎很难说是在科学解释发展的这一趋向上来讨论科学解释问题”,张华夏简明扼要地回应说:“科学解释的语用学研究,只是研究科学解释的诸多进路之一,并非科学解释的研究整个方向要转向于它。”依我看,既然靶文“着重于研究科学解释与本体论和价值论的关系”(《答辩》),它当然有理由对基本上属于科学解释认识论进路的语用学研究少费笔墨。


[1] 参见张华夏、叶侨健编著《现代自然哲学与科学哲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