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机构知识资本模型构建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知识资本的界定及分类

一 知识的含义

目前,知识的含义有多种界定。柏拉图最早在《泰阿泰德篇》中提出了对知识的定义:“知识是经过证实了的真的信念。”这是哲学史上关于知识的第一个定义。《现代汉语词典》中将知识界定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辞海》中知识的定义是:“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从本质上说,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韦氏大辞典》对知识的解释是:“知识是人们通过实践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过程和规律的认识,是对科学、艺术或技术的理解,是人类获得关于真理和原理的认识的总和。”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知识是一种能够改变某些人或者事物的信息。”中国《知识管理框架》国家标准中将知识定义为:“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识、判断或技能。”中国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关于知识经济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研究报告》中,对“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做出了新的界定:“知识是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意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知识——知识中最重要的部分,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商业活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经验和知识,人们获取、运用和创造知识的知识,以及面临问题做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的知识。”

马克思认为,知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东西在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中的观念反映与展现,是事物或事实在人的意识中的存在方式,是人类在现实活动中形成的主、客体之间不断展开和演化的一种对象性关系。

综上,本书认为,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从哲学观点分析,知识属于人的认识范畴,是人类认识和学习的结果。与此同时,知识具有增值性特点,使用知识的人越多,通过补充、强化、验证、改善和运用,就越能提高知识的正确性和丰富程度,知识的使用价值也就会越高。

二 知识资本的含义及分类

知识资本是将知识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它由脑力劳动者创造,在商品货币关系中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可以带来更高剩余价值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知识需要人对知识本身进行智能化运作,通过对相关知识资源的获取、整合、重构并产生新知识,进而实现开发、配置、生产、分配和使用等,以此将知识商品投入知识的积累和循环运转中,使其实现保值和增值,最终成为知识资本。

知识资本的价值表现形式仍然是货币,其实物载体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加以体现,它是传统资本概念的有效扩充。

第一,按照知识存在的形态,知识资本可以分为显性知识资产和隐性知识资产。其中,知识产权资本和人力资本构成显性知识资产的外在存在形式,而隐性的知识资产则主要由市场资本、创新资本以及管理资本等组成。

第二,按照资本存在的形态,知识资本又可以被分成有形和无形两种资本存在形态。其中,前者主要包括知识产权资本和市场资本两种具体的形态;而后者则包括组织管理资本及人力资本。

第三,根据知识资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国外学者提出了多种知识资本分类方式,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如“二元论”模型的积极倡导者瑞典学者列夫·埃德文森,曾经对知识资本概念做过界定,他认为知识资本蕴含着企业创造潜力,主要表现为企业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所存在的差额,在此基础上,他将知识资本的外延具体分为两项,即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这一观点是与他的合作者帕特里克·沙里文共同提出的。与此同时,美国学者托马斯·斯图尔特提出了知识资本构成的“三元论”,他对知识资本的界定包括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和顾客资本,也被称为知识资本的“H-S-C 结构”。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知识资本既是一种显性知识资产,又是一种隐性知识资产;既有有形形态,又有无形形态;既包括人力资本,又包括结构资本。不同专家学者的分类在本质上并不冲突,不过是采用了不同的标准而已,在逻辑上并不是一个层面的分类方法,所以,对知识资本而言,完全可以采取多维的分析视角和分类办法。本书认为,知识资本可以从人力、技术、管理和关系的角度进行划分,这种划分使其在一个逻辑层面上获得分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