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遗迹的调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隆化

7月6日,早起晴热,8时30分离开承德市,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木兰围场。康熙年间,清廷在避暑山庄北面山地建起木兰围场[4],作为皇家狩猎场地。

前往围场,途经隆化。隆化县南距北京市258公里,距承德市仅60公里,位于河北北部,西临丰宁满族自治县,北与东北部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内蒙古喀喇沁旗接壤。隆化境内多山,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燕山余脉自西北向东南斜向延伸,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主要河流则由北向南平行分布。从西向东依次有滦河、伊马吐河、伊逊河、鹦鹉河。伊马吐河在隆化镇西南汇入伊逊河,鹦鹉河在中关镇附近汇入武烈河,成为滦河另一支流。隆化县山场广阔,宜林面积大,矿业、农业、畜牧业比较发达。

自清初以来,从京师经承德往围场都必须经过隆化,当地还是通往北方蒙古草原的一条要道。顺治五年(1648),顺治帝胞姐(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女固伦淑惠长公主)下嫁蒙古巴林郡王色布腾,将博罗河屯(今隆化镇)附近土地500顷赐给公主,作为脂粉地陪嫁。所以博罗河屯后来又称皇姑屯。康熙二十年(1681)三月,康熙帝出京北巡,决定在今隆化以北接壤蒙古地方(今河北省围场县)设围场以供皇家行猎习武,取名“木兰围场”(木兰为满语,意为狩猎)。为加强对围场的管理,在唐三营(隆化县唐三营镇唐三营村东北)建造“木兰围场总管府”。围场四面树栅,由东、西两个崖口入围,均以博罗河屯为出发点。围场内设72围,每岁秋狩10余围。围场按八旗之制分守各处,原由蒙古王公轮任“管理围场事务”,后设围场总管大臣和各级官员,以满蒙官兵千人驻守。[5]

康熙二十九年(1690)七月,康熙帝率大军亲征来犯蒙古噶尔丹部,驻跸博罗河屯,指挥了著名的乌兰布通之战。此后,乾隆、嘉庆诸帝多次往木兰秋狝,途经隆化。道光元年(1821),木兰秋狝之制废止,仍留官兵护卫行宫。宣统元年(1909),设隆化县,取“隆盛开化”之意。[6]隆化自古就是多民族杂居地区,如今全县42万人口中,满、蒙古、回等民族人口23万,占总人口54%。

上午10时,途经云光洞(位于隆化县中关镇梁前村北),原名云洞子。据说康熙帝曾在洞中避雨,乃依洞建寺。寺内今存康熙古碑《云光洞佛殿碑记》,碑方首、方座、素面,灰褐色细砂岩质。碑高2.1米、宽0.62米、厚0.2米,四框阳雕忍冬纹,上半部曾被砸断,对合后留有裂隙,部分碑文无存。碑文楷书,记敕修云光洞寺经过。碑记称:

直热河北六十里曰中关,又西北三十里曰石洞沟,辽青城地,元兴州域也。我皇上岁行秋狝之礼,先驻跸热河。青城以北番部贡觐,商贾转贩,道必经石洞沟。其地山曲势阻,草深林茂,流泉绕山之右,(ɡuō,激流的水声)东出,合黑里水、汤泉、南流,为热河所谓十八台河也。山皆巉削,近麓有洞,豁然而启,洞旁地亦稍坦缓。侍卫魏公扈从经此,屡属意焉,曰此宣佛场也。乃捐资命工,除秽莽,铲岩石,因邃为堂,装三世佛像,而于其旁坦处构室廿楹,奉紫微斗极及释利大士。经始三阅月,工遂告竣。延比丘领香火,以祝圣绵福。御书匾曰:云窦珠光,恭悬洞中。宸章法相,辉耀磵谷间;钟磬梵呗之声,晨夕与流泉南循苑墙而回环转注也。而番部商贾之往来者,瞻仰之余亦得休憩焉。魏公荣上赐,即以云光名洞,属廷锡为之记。公名珠,号髻明,直隶之雄县人也。康熙六十一年岁次壬寅秋九月朔,经筵讲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加四级蒋廷锡撰,翰林院侍读学士加六级陈邦彦书。[7]

康熙年间,侍卫魏珠随圣祖往围场秋狝途中,欣赏云光洞,前临碧水,后枕青山,适宜宣传佛教,因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出资,聘雇工匠,依洞傍水建一寺院,供奉三世佛祖像,兼奉“紫微斗极”“释利大士”。圣祖亲题匾额曰“云窦珠光”,因此名曰“云光洞”(民间又称云珠洞、云洞寺、云珠寺)。碑文由著名文士蒋廷锡撰,文中除说明云洞寺兴修缘起、过程和捐资人,还反映出隆化中关之路的重要,是北方蒙古诸部朝觐和商贾往来必经之路。自康熙朝始,几代清帝木兰秋狝多次驻跸中关行宫,云光洞也因此成为清帝拈香之地,当年香火之繁盛不难推知。

云光洞内殿堂、洞外寺舍已于1944年拆除,神像于1965年被砸毁,唯古碑尚存。1998年,中关镇梁前村农民自筹30万元重修寺庙,把古碑移至寺内。[8]因古碑文字漫漶,2006年照录碑文重刻一碑立于洞前,碑阴为功德碑文,刻重修时众赞助人姓名。

仔细观察,重修后的云光洞还残留着某些旧物。房脚础石,正面雕二龙戏珠,侧面刻对联一副。上联“天雨难宽,岂润无根之草”;下联“佛门广大,难渡不善之人”。础石上面的条石雕五爪游龙,造型古朴生动。清制,五爪龙只用于皇帝御用物,该寺用五爪龙石雕,应与清帝御题匾额有关。(图3、图4)

图3 隆化云光寺

图4 云光寺础石石雕五爪游龙

洞旁一侧沿山坡建有一系列小庙,分别供奉龙王(对联“龙王落雨农家乐,五谷丰登庆有余”)娘娘(对联“人人流[留]后防百老,娘娘送出子孙来”,横幅“子孙万代”)、关帝、佛祖、财神,真实反映了当地民间信仰。这种佛道杂融的信仰又称“杂信”,与当初单纯敬佛显然已大相径庭。此类现象在各地屡屡出现。应系近年本地百姓所为。云光洞住持不是僧人(比丘)而是道士,姓康,对我们很热情。临行前托付说,云光洞寺归县文物局管,但是不拨经费,希望我们能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个问题,得到一些经费扶持。

隆化县境内原有清代行宫六处,康熙年间建四处,乾隆年间建二处,基本无存。[9]其中中关行宫位于云光洞附近(中关镇政府驻地后中关村西路北),今尚存御井。云光洞庙旁墙角前放一石质下水道篦子,据康道士介绍,即中关行宫遗物。

离开云光洞,10时10分车经韩麻营镇。据说清帝前往木兰围场曾驻跸在此,迄今仍为交通要道。镇中一栋矿业公司的楼房,一层开设超市、美容美发厅、打字复印、快餐等店铺。适逢集市,公路两旁多是摆摊叫卖山珍的村妇。通往镇子的一座白石桥横跨干涸的河道,桥上下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热闹非常。

11时,行抵隆化县城。隆化一带北魏时称益州,后改安州,辽为北安州,金代改兴州。元代沿袭。在南北朝和辽金元时期始终是燕山北麓军事重镇和政治经济中心。明初太祖朱元璋废兴州,改为兴州五卫地,并将境内居民强制迁往燕山以南。成祖时又将五卫地划归蒙古兀良哈,从此这一带成为蒙古游牧地。兴州故城被蒙古人称为“博罗河屯”(汉译为青城)。清仁宗在《青城》诗中题道:

旧陌周环峙废丘,传闻辽后建妆楼。

烟云聚散皆陈迹,只有伊逊河自流。

顺治五年(1648),顺治帝将博罗河屯附近500顷土地赐给下嫁巴林郡王的胞姐(固伦淑惠长公主),作为脂粉地(妆资地)。公主往来于巴林与京师间,常在此停住,人们便称博罗河屯为“皇姑屯”。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廷修避暑山庄同时,在皇姑屯修建博洛河屯行宫,每年秋大典前,内蒙古四十九旗王公都先期到皇姑屯恭迎圣驾,然后分班随围。康熙、乾隆、嘉庆三帝多次驻跸皇姑屯,举行盛大的宴赏活动,皇姑屯成为朝野瞩目的重镇。

在县城,受到县文物局长姜振利的热情接待。在他的引领下,参观了县民族博物馆。馆中藏品5万余件,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500余件。展览有隆化历史出土文物展、安州北安州兴州出土文物展、清代围场展。隆化历史出土文物展展示隆化自石器时代至汉代的出土文物,对了解东胡、山戎、鲜卑、乌桓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颇有价值。安州北安州兴州出土文物展主要反映北魏至辽、金、元时期当地历史变迁与民族关系。辽契丹族文物比较丰富,元代至正二年(1342)黄白釉黑花缸,造型浑厚,纹饰自由奔放,是国宝级文物。清代围场展主要反映木兰围场历史,实物丰富,有守宫旗兵缨帽、头盔马鞍,围场总管钮祜禄氏富明的补服、奏折夹、钮祜禄氏宗册档,旗员诰命、朝珠、御赐养老银牌,行宫御用木屏风,以及民国十二年(1923)民间置买淑惠公主脂粉地执照等。

在接待人员引导下,前往县城南圆通寺。寺始建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原奉关公,又称“南老爷庙”。2006年成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圆通寺为旧基新建,供奉四大天王、观音、关老爷、火神,神像为新塑。寺内存道光十年(1830)旧碑一通,文字漫漶,内容大概是捐资重修事,上面刻写数行店铺名号,有当、号、店、局之别,对研究当地的商业史有一定价值。庙墙上贴2007年四月初九日圆通寺管理处公示一张,宣布将举办老爷殿建殿三周年庆典,总指挥王世忠,下设副总指挥、院内总指挥、副总指挥,火神殿、菩萨殿、老爷殿、韦陀殿、财神殿、九神殿负责人,厨房、饭房负责人。其实,韦陀、财神、九神等殿尚在筹建中。听当地人讲:总指挥王世忠是村书记。此种新旧杂陈的组织形式,除证实传统社会民间香会组织某种程度的“复活”外,还反映出基层社会民间信仰的常态。

随即拐入县城西侧老街。据介绍,老街长820米,面积73600平方米,折合110亩,已历经300余年历史。街中原有河流穿过,如今早已干涸,仅余十几块石桥面铺在街道中间。沿着老街前行,看到许多青砖灰瓦老房。昔日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各方商贾云集,大小商号开业兴起,汇集了各行各业,是隆化县城商业中心。老街一带尚存普尊寺、圆通寺、戏楼、钟楼、天主教堂、清真寺等古建。从村民们开设的染衣店、肉门市,可以依稀了解老街当年的繁华。

我们重点参观了普尊寺(娘娘庙)遗址,目前仅存配殿。据《隆化县志》载,普尊寺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有门殿三间,哼哈二将分列两旁,前殿五间供云霄、琼霄、碧霄三位娘娘,保佑人生福禄财寿。五间后殿,供奉子孙、送子等九位娘娘。因为供的都是娘娘,俗称“娘娘”庙。庙对面,建有戏楼。农历四月十八,是娘娘庙会,届时许愿、还愿、上香的善男信女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戏台上唱五天大戏。戏台周围、庙前庙后,商贩村民云集,进行交易。1947年国民党军队拆普尊寺木料砖瓦修炮楼,唯有戏楼侥幸保存下来;1978年被县革委会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戏楼已修葺一新。

隆化清代古迹很多,有行宫、戏楼、寺庙、神祠、御制碑。县城老街区古建筑在北方民居中颇有特色,包含寺庙、戏楼、民居、商铺、教堂、官衙等多种类型,其中砖瓦雕饰、内外装修、脊饰彩画等建筑元素具备较高艺术水平。可惜因为要赶往围场,未能实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