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学习指导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 C。工程物资属于非流动资产,不是“存货”科目的报告内容,而应在“工程物资”科目中列报。

2. D。市内零星货物运杂费通常不应计入采购成本,而是作为管理费用处理。

3. B。通常情况下,企业购进存货支付的市内零星运杂费应当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4. B。在总价法下,如果购货方在现金折扣内付款,则取得的现金折扣应调减购货成本;在净价法下,如果购货方超过现金折扣期限付款,则丧失的现金折扣应调增购货成本。

5. D。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可以计入存货采购成本;意外事故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短缺计入营业外支出;供货单位的责任和运输单位的责任造成的存货短缺作为其他应收款处理。

6. C。发出原材料的成本、承担的运费以及支付的加工费都可以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业务人员的差旅费应计入管理费用等。

7. C。接受投资者投资取得的存货,其入账价值应当是投资各方协商确认的价值,其价值是公允的。

8. B。期末结存存货与本期发出存货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根据上述公式,在存货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意味着本期发出存货成本较低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较高;同时,本期发出存货成本较低导致本期利润较高。

9. D。超支差异是指存货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的差额。因此,本题中,计划成本=18000-360=17640(元)

10. B。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1200+(352800-360000)]÷(60000+360000)× 100%=-2%

11. B。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1000+(292000-300000)]÷(50000+300000)× 100%=-2%

12. C。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发出存货应负担的超支差异=16000+16000×3%=16480(元)

13. C。存货的实际成本=存货的计划成本+存货应负担的超支差异=50000+2000=52000(元)

存货的账面价值=存货的实际成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52000-6000=46000 (元)

14. A。存货的实际成本=存货的计划成本-存货应负担的节约差异=160000-10000=150000(元)

存货的账面价值=存货的实际成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50000-20000=130000(元)

15. D。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价值应当是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较低者。

16. C。“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中的成本是指存货的账面成本,即存货的实际成本,如果日常是按计划成本处理的,则要调整为实际成本。

17. B。企业于期末按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记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18. D。企业的存货如果已经计提了跌价准备,则存货的账面价值是指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也就是期末调整后的账面价值。

19. B。当年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当期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原有余额=300000-250000-20000=30000(元)

20. B。在建工程领用的库存商品应视同销售,按库存商品的计税价格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连同领用的库存商品账面价值一并计入有关工程项目成本。本题中,应计入在建工程成本的金额=9000+10500×13%=10365(元)。

21. B。对于无法查明原因的存货盘亏净损失,属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应计入管理费用。

22. B。存货因计量差错造成的盘亏,属于管理不善造成的,报经批准处理后应当计入管理费用。

23. D。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毁损净损失,属于非常原因(如自然灾害)造成的,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24. A。随同加工费支付的增值税准许抵扣,不计入成本。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委托加工物资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

25. C。由于加工后的材料直接用于销售,消费税是计入成本的,因此委托加工物资的实际成本由三部分构成:发出委托加工物资的材料成本+不含增值税的加工费+消费税。由于受托方没有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因此要计算消费税的组成计税价=(620+100)÷(1-10%)=800万元。消费税=800 × 10%=80万元。委托加工物资的实际成本=620+100+80=800万元。

26. A。由于委托加工原材料收回后继续用于生产应税消费品,因此消费税不属于委托加工材料的成本。实际成本=180+90=270(万元)

27. D。采购人员的差旅费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

28. D。存货的实际成本包含合理损失的5%,但不含不明原因的短缺,不明原因的短缺需要调减存货的账面价值。因此,存货的实际成本=400000 ×(100%-25%)=300000(元)

29. D。农产品的采购成本=买价+装卸费+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由于购进农产品允许按照买价的9%抵扣增值税,即准许从货款中抵扣12000×9%=1080(元)。采购成本=12000-1080+1000+400=12320(元)

30. A。本题考核存货的期末计量,需要根据存货成本与存货期末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认存货的账面价值。根据题意,该批存货期末可变现净值为销售Y产品的合同价减去材料加工成产品的加工成本,再减去销售Y产品的销售税费,即10×20-95-1×20=85万元。

31. A。存货的实际单位成本应该用存货的实际总成本÷存货实际数量。存货的实际总成本为400+5.68+2+1.5=409.18万元。存货的实际单位成本为409.18 ÷ 499=0.82万元。

32. B。计算期末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先要对比期末存货成本与存货可变现净值孰低。期末存货成本为(1800-600)×0.3=360万元,期末可变现净值为1200×0.26-1200×0.005=306万元,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跌价为360-306=54万元,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由于期初存货跌价准备为45万元,2019年出售600件存货(相当于总存货的1/3),转销存货跌价准备15万元(45万元的1/3),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为30万元。根据备抵法,企业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54-30=24万元。

33. B。企业于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应先对比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由于企业采用单项存货比较,因此逐项分析甲、乙、丙三种存货的跌价情况。甲存货成本10万元>可变现净值8万元,发生跌价2万元。由于之前已计提1万元跌价准备,因此本次期末补提1万元即可。乙存货成本12万元<可变现净值15万元,未发生跌价。由于之前已计提2万元跌价准备,因此本次期末冲减跌价准备2万元。丙存货成本18万元>可变现净值15万元,发生跌价3万元。由于之前已计提1.5万元跌价准备,因此本次期末补提1.5万元即可。综合以上三种存货的计提情况,企业补提2.5万元,冲减2万元,即最终补提0.5万元存货跌价准备即可。

34. C。计算期末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应先对比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甲公司的存货一共有两种,因此分两种情况计算。乙原材料的存货成本为1000万元,根据题意可得可变现净值为(900+1100×20%)-300-55=765万元,跌价235万元,原跌价准备账面余额为0,即本次计提235万元跌价准备。丁产成品的存货成本为50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350-18=332万元,发生跌价168万元,原跌价准备为100万元,即本次只需补提68万元即可。综合以上两种情况,甲公司年末应计提的跌价准备为235+68=303万元。

35. C。实际单位成本=原材料的总成本÷原材料的实际数量。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也是计入存货成本的,但是采购人员的差旅费不属于材料成本。因此,原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为(8000+350+1000+150)÷100×(1-5%)=100元。

36. B。计入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的金额应该是反映存货的账面价值的金额。因此,企业要先对比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来确定存货的账面价值。B材料的成本为12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270-160-10=100万元,跌价了20万元,即存货最终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

二、多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 AC。收回后直接用于对外销售的消费税计入存货成本,而继续用于生产应税消费品的消费税允许抵扣。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计入存货成本,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允许抵扣,不计入存货成本。

2. ABC。用于出售的材料,应将出售材料的售价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因此选项D不正确。

3. ACD。根据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公式,可知选项A、选项C、选项D是影响可变现净值的因素。选项B不属于影响可变现净值的因素。

4. ACD。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估计售价如涉及合同订立的,在合同订购数量内,以合同价为准,超出合同订购数量的或没有合同的,以市场售价为计量基础,因此选项B错误。

5. ACD。存货实际成本不包含采购过程的非合理损耗。

6. AD。选项B,合理损耗不影响存货成本,但是影响存货的入库实际单价。选项C,转出存货的时候,已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都应结转。选项D,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投出的存货不能确认当期损益,因此按账面价值转出。

7. ABCD。各选项都会令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发生增减变动。

8. ABCD。

9. ABD。工程物资属于单独核算科目,不属于存货的范畴。

10. ACD。与其他资产相比,存货具有如下特征:存货是有形资产;存货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但其流动性又低于现金等流动资产;存货具有时效性和潜在损失的可能性。

11. ABCD。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属于制造业的周转材料;制造业的原材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等,修理用备件属于原材料。

12. CD。存货的初始计量应以取得存货的实际成本为基础,实际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存货的实际成本应结合存货的取得方式分别确定,作为存货入账的依据。

13. ACD。工程物资不属于企业的存货。

14. BC。采购人员差旅费应计入管理费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原材料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进行抵扣。

15. ABCD。支付的增值税作为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16. ABCD。后进先出法在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下不能使用。

17. BD。备售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为该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估计销售税费,选项A不对。备售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该原材料的估计售价减估计销售税费,选项C不对。

18. ABCD。自然灾害造成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三、判断题参考答案

1. √。进货费用相当于买价,进入存货成本。

2. √。投资者投入的存货,首选合同协议价,除非协议价不公允。

3. ×。用于出售的材料应当以出售材料的售价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4. ×。超出部分按市场售价作为计算基础。

5. ×。不同行业的企业,经济业务的内容各不相同,存货的具体构成也不尽相同。例如,服务性企业的存货以办公用品、家具用具以及少量消耗性物料用品为主;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以待销售的商品为主,也包括少量的周转材料和其他物料用品;制造企业的存货不仅包括各种原材料、周转材料,还包括在产品和产成品等。

6. √。

7. √。市内零星货物运杂费和采购人员的差旅费一般计入管理费用,采购机构的经费计入销售费用。

8. ×。存货的实际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使存货达到目前状态发生的其他成本。

9. ×。在总价法下,应付账款按实际交易金额即总价入账,如果购货方未能在折扣期限内付款,则与一般赊购无异,不需要对丧失的现金折扣做专门处理;但若购货方在现金折扣期限内付款,则取得的现金折扣应当冲减购货成本。

10. √。

11. ×。如果购入存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应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计入各期财务费用。

12. √。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用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为使存货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属于生产过程的延续,应当计入存货成本。

13. ×。企业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如果发生了存货短缺、毁损等情况,报经批准处理后,应区别情况处理:属于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应计入有关存货的采购成本;属于供货单位或运输单位的责任造成的存货短缺,应由责任人补足存货或赔偿货款,不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属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毁损,报经批准处理后,将扣除保险公司和过失人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14. ×。参见上题说明。

15. √。本期发出存货与期末结存存货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根据上述公式,高估期末存货的价值会低估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引起本期收益的高估;低估期末存货的价值会高估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引起本期收益的低估。

16. ×。存货计价方法一旦选定,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不是不得变更。如果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变更或变更会使会计信息更相关、更可靠,则应当变更。

17. ×。个别计价法虽然具有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完全一致的优点,但其操作程序相当复杂,因此适用范围较窄,在会计实务中通常只用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或为特定项目专门制造的存货的计价以及品种数量不多、单位价值较高或体积较大、容易辨认的存货的计价。

18. ×。在建工程领用的原材料,相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一般是准许抵扣的(如用于设备安装等),应按所领用存货的账面价值计入有关工程成本,相应的进项税额不需要转出。但若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如用于建造办公楼等),应将不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转出,连同所领用存货的账面价值一并计入有关工程成本。

19. ×。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法,但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当按实际成本反映存货的价值。

20. ×。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计划成本高于实际成本的差异称为节约差异,计划成本低于实际成本的差异称为超支差异。当然,如果这样表述可能就不容易引起误解了: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的差异称为节约差异,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的差异称为超支差异。

21. ×。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只有外购的存货需要通过“材料采购”科目进行计价对比、确定存货成本差异,通过委托加工、投资者投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取得的存货,应直接按照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差确定存货成本差异,不需要通过“材料采购”科目进行计价对比。

22.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中的“成本”,是指存货的实际成本或者说是账面成本而不是重置成本。

23. ×。企业某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该期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再扣除“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原有余额后的金额。

24. ×。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应按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

25. ×。存货盘盈,报经批准处理后,应当冲减管理费用。

26. ×。存货盘盈应冲减管理费用,而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调整留存收益。

27. ×。企业因收发计量差错造成的库存存货盘亏,应计入管理费用。

28. ×。企业因管理不善而造成库存存货霉烂变质的,应将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四、业务题参考答案

1. (1)M公司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① 发出委托加工材料时。

② 支付加工费及相关税费时。

应交增值税=加工费×增值税税率

应交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发出委托加工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应交增值税=100000×13%=13000(元)

应交消费税=(710000+100000)÷(1-10%)×10%=90000(元)

③收回加工材料时。

收回加工材料实际成本=710000+100000=810000(元)

(2)用A材料生产的B产品可变现净值=1000×1200-50000=1150000(元)

B产品成本=810000+500000=1310000(元)

B产品成本>B产品可变现净值,B产品发生减值,相应的A材料应按可变现净值与成本孰低计价。

A材料可变现净值=1000×1200-500000-50000=650000(元)

A材料成本为810000元,因此A材料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60000元(810000-650000)。

②该批材料应在M企业2019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下列示的金额为650000元。

2. (1)A产品可变现净值=100 ×(18-1)= 1700(万元), A产品成本=100 × 15=1500(万元),可以得知A产品可变现净值大于产品成本,则A产品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19年12月31日A产品在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列示的金额为1500万元。

(2)①签订合同部分300台可变现净值=300×(5-0.3)=1410(万元)

成本=300×4.5=1350(万元)

签订合同部分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②未签订合同部分200台可变现净值=200×(4-0.4)=720(万元)

成本=200×4.5=900(万元)

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900-720)-50=130(万元)

B产品期末在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列示的金额=1350+720=2070(万元)

(3)可变现净值=1000×(4.5-0.5)=4000(万元)

产品成本=1000×3.7=3700(万元)

产品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因此期末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为0。

应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270-195=75(万元)

C产品期末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列示金额为3700万元。

(4)D产品可变现净值=400×(3-0.3)=1080(万元)

D产品的成本=400×2.25+400×0.38=1052(万元),由于D产品未发生减值,则D原材料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D原材料期末在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列报金额的为900万元。

(5)E配件是用于生产E产品的,因此应先判断E产品是否减值。

E产品可变现净值=80×(57.4-2.4)=4400(万元)

E产品成本=100×24+80×34=5120(万元)

E产品发生减值。

进一步判断E配件的减值金额。

E配件可变现净值=80×(57.4-34-2.4)=1680(万元)

E配件成本=100×24=2400(万元)

E配件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400-1680=720(万元)

E配件期末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列示的金额为1680万元。

(6)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如果合同存在标的资产,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执行合同损失=180-0.45×300=45(万元);不执行合同违约金损失为60万元,退出合同最低净成本为45万元,因此甲公司选择执行合同。由于存货发生减值,甲公司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5万元。

3. (1)2019年年末由于大庆公司持有的笔记本电脑数量14000台,多于已经签订销售合同的数量10000台。因此,销售合同约定数量10000台应以合同价格作为计量基础,超过的部分4000台的可变现净值应以一般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①有合同部分。

可变现净值=10000×1.5-10000×0.05=14500(万元)

账面成本=10000×1.41=14100(万元)

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没有发生减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0。

② 没有合同的部分。

可变现净值=4000×1.3-4000×0.05=5000(万元)

账面成本=4000×1.41=5640(万元)

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发生了减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5640-5000=640(万元)

③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2)①2019年3月6日向M公司销售笔记本电脑10000台。

②2020年4月6日销售笔记本电脑1000台,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2万元。

因销售应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640×1000÷4000=160(万元)

2020年年末剩余笔记本电脑的成本=3000×1.41=4230(万元)

可变现净值=3000×1.3=3900(万元)

期末存货跌价准备应有余额=4230-3900=33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账户已有金额=640-160=480(万元),转回存货跌价准备480-330=150(万元)。

4. (1)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⑦4月末库存原材料甲的账面成本=360-80-40-140-20=8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100万元,不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库存A产品的账面成本=200-160+160=20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180万元,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

(2)4月末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金额=80+180=2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