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首座新型材料大型沼气集中供气站带出新变化枹木垅村生猪养殖小区不闻异味
本报讯 “啪!”12月27日一大早,玉屏侗族自治县皂角坪街道枹木垅村村民周顺莲拧动开关,蓝色火焰冒出,五分钟就烧开一壶冷水。目前,得益于贵州首座新型材料大型沼气集中供气站示范项目落地枹木垅,全村132户村民用上了由生猪排污物发酵的沼气。
与周顺莲一样高兴,同村村民的心里也有一本账:过去单家独户建沼气池,至少需要3头猪的粪便作为原料,浪费物资不说,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问题也令人头疼。乡亲们只好放弃了老式沼气灶,厨房多年仍旧烟熏火燎。而今,全村集中供应沼气,安全有保障,清洁环保还经济实惠。据试用后测算,每户使用成本较其它能源每月可节约50至70元。据玉屏侗族自治县农牧科技局节能站站长韩军介绍,枹木垅村沼气集中供气站是全省新能源示范项目,其采用多向纤维缠绕玻璃钢新型材料制作,具有建设周期短、投资减少、产气率高且稳定等优点,是目前贵州投入使用的第一座新型材料大型沼气集中供气站,日产沼气量200立方米。同时,不受低温、高温天气影响,可全年正常供气。
这个投资148万元的项目试运行后纳入枹木垅村集体经济,交由村民自管自用。现已覆盖该村易家、长田、茶山和枹木垅4个村民组132户,集中供气安装的管道、开关、灶具等,不需村民出钱出力。
如今,村里养殖小区3000多头生猪的排污物经过处理后,变废为宝成了村民追捧的沼气源,经过发酵后,沼液沼渣又是优质有机肥,实现了沼气技术与种养技术有机结合,形成“猪—沼—菜”“猪—沼—果”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既减少水体污染、改善人居环境,又改良土壤结构。
“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沼气集中供气带给了乡亲们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的发展更有后劲,干劲更足了。”枹木垅村村干部易尚军道出村民的心声。
走进枹木垅村村寨寨,闻不到生猪养殖的异味,放眼可见绿油油的蔬菜基地。据了解,该村力争年出栏商品猪1.2万头,全村425户村民沼气集中供气全覆盖,并利用毗邻县城的优势,推出生态蔬菜基地、精品水果园、农家乐等体验式乡村旅游项目,走活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一盘棋。
铜仁日报(2016.12.28)
第32届贵州新闻奖二等奖
作品赏析
李效文
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贵州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员。
生态美 百姓富
生态美,百姓富,这是贵州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建立生态循环的农村发展新路,更是保住青山绿水还要金山银山的时代要求。记者对新闻事实意蕴挖掘、引申和解释,使新闻显露出特定的思想并进而引导受众提高对新闻事实的认知,这便是新闻的意义所在。倘若能够把新闻的意义置放到深广的背景里提炼出更为厚重的主题,则更是新闻报道中的上品。《我省首座新型材料大型沼气集中供气站带出新变化 枹木垅村生猪养殖小区不闻异味》就是这样一则堪称上品的好新闻。
动态新闻报道其新闻要素比较显明,也是新闻报道中最为常见的新闻形式。但是,要跳出新闻看新闻,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具有扎实基本功并且不满足简单描述新闻事实的记者才会尝试把动态消息背后的新闻意义尽可能地揭示清晰。《我省首座新型材料大型沼气集中供气站带出新变化 枹木垅村生猪养殖小区不闻异味》这则新闻,就凭贵州首座这几个字就有一定的消息报道价值,但是记者并没有满足为报道新闻而报道新闻这一浅表层次的工作完成,而是把建成沼气投入使用的新闻由头放在对过往农村沼气工程变化历程进行总结的新闻感受上来建构新闻本身。这样做,动态消息报道的新闻背景要素就成为报道的重点,这种舍易取难、避实就虚的新闻报道态度本身就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
好的新闻结构是新闻写作功底的考验,更是新闻讲述能否形成亮点的关键。选取生猪养殖小区闻不到异味儿这个点作为消息报道的落脚点,可谓匠心独运。颇见功夫的新闻构思必然深化新闻的深度和广度。《我省首座新型材料大型沼气集中供气站带出新变化 枹木垅村生猪养殖小区不闻异味》的前半部分在讲述清楚贵州首座新型材料大型沼气集中供气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硬新闻事件之后,还能从事件接受者的角度进一步感受事件,受众本位的意识非常浓厚。也正是在受众本位的观念支配下,作品的后半部开始把枹木垅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所带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新变化融入到了贵州首座新型材料大型沼气集中供气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硬新闻事件之中。既没有两张皮的结构松散,也没有动态新闻报道的结构单薄,如此的新闻构思可谓上乘。这样做,看似两条新闻的新闻报道变成的一条新闻报道,但是其含金量及作品的意义却大幅度上升。
社会的需要是新闻从业者的使命和担当。能够推动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事件才是值得肯定的事件价值。在信息泛滥和信息匮乏同步存在的今天,提高信息的有用性并通过信息带给受众有益的认知与启示,有心气、接地气,真正让新闻成为描述社会、干预社会的利器,则是对记者的新要求。创新新闻报道,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