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县贫困户借“光”拔“穷根”
本报讯 “没想到在屋顶上安装几块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就能把家里变成一个小型发电站,只要有太阳,电就能源源不断地输出,不仅用电免费,还能享受国家补贴,多余的电还可以卖给国家。”4月22日,盘县羊场乡纳木村贫困户岑元飞提到这个赚钱的好项目,乐得合不拢嘴。
岑元飞告诉记者,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这个“迷你电站”一个月的发电量是360度左右,除去家里一个月的用电需求,每个月还有250元上下的收入,一年算下来有3000多元的收入,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
作为全省首个实现并安装光伏发电系统的地区,盘县党委政府在落实精准脱贫工作中,借助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条件,精准发力,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利用光伏扶贫持续稳定的收益特点,把着力点瞄准在光伏发电这一扶贫产业上,助推贫困户借“光”脱贫。
在岑元飞家20多平方米的屋顶上,整齐排列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闪着微微蓝光,这个“迷你电站”已通过并网逆变器接入220V单相交流电网,发电不足时将自动切换到电网取电,实现无间歇变电供电。
记者了解到,目前,电网收购每度电价为0.38元,一个家庭一年发的电量除了自用外,剩余的电量全部“卖”给电力部门。岑元飞告诉记者,纳木村像他这样安装了光伏发电板的有100多户贫困户,这种“零”投入稳回报,让他们脱贫致富又多了一条新路。
盘县扶贫局副局长李春志介绍,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寿命约25年,贫困户不仅能用上免费电,在一定时间内还能帮助他们脱贫。此外,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具有一次投资长期受益的特点,并且不愁原料、不愁销路,生产过程无风险、运行维护成本低,在扶贫攻坚中大有作为。光伏发电已成为盘县的富民产业、生态产业、朝阳产业,“光伏+”加出了新业态,也加出了盘县困难群众的新希望。
据了解,按照光伏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所有贫困户、主要交通干线、旅游景区”等适宜地区光伏产业全覆盖的要求,盘县采取“PPP”模式投资12亿元,计划在未来5年实施光伏发电项目5.5万套,带动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截至目前,全县已安装光伏发电设备2776套并实现并网发电。
六盘水日报(2016.4.27)
第32届贵州新闻奖消息类二等奖
作品赏析
杨雅芸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教师,贵州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员,新闻传播学博士。
坚持从事物的发展变化来选取新闻报道的角度
新闻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同样的新闻事件,记者报道的立场、角度和选择新闻报道的侧重点不同,都会影响整个新闻的新闻价值。著名记者艾丰把选择新闻角度喻为“挖矿”,他说:“新闻价值在事实内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床,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更准确、更鲜明地表现这些价值。”一篇好的新闻报道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新闻角度的选取。角度选择对了,就能更好地体现新闻的价值。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开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一把“金钥匙”。贵州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精准扶贫取得了重大成效,这些成效也成为了记者报道的最佳角度。
如何选择新闻报道的角度?笔者认为要遵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善于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选取新闻角度,依据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来判断新闻角度的选择,不能靠记者的主观臆断和笔下生花。当前关于精准扶贫的报道层出不穷,有生态脱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党建扶贫、产业扶贫、异地移民搬迁扶贫等等。《盘县贫困户借“光”拔“穷根”》这篇新闻中写道:“作为全省首个实现并安装光伏发电系统的地区,盘县党委政府在落实精准扶贫工作中,借助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条件,精准发力,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利用光伏扶贫持续稳定的收益特点,把着力点瞄准在光伏发电这一扶贫产业上,助推贫困户借‘光’脱贫。”这篇新闻也是围绕“精准扶贫”这一主题,但是记者发现了“光伏扶贫”这一新的扶贫模式,这对于今后的“精准扶贫”工作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它的获奖,是因为记者坚持深入实践、坚持从事物的发展变化来选取新闻报道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