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小上海”经济崛起的轨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改革开放40周年无锡经济发展回眸

吴红星

回顾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洪流,无锡一直扮演着“弄潮儿”的角色,在改革中果敢前行,在开放中奋勇突破,勇立潮头。改革开放40年的无锡,是经济社会大发展的40年,是城市文明大跨越的40年,是老百姓受益最多的4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1%;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3.9%,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4.2%,进出口总额自1986年以来年均增长31.0%,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和贷款余额自1990年以来年均增长20.7%和19.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1997年以来年均增长18.5%。

经济总量实现三个翻三番

40年来,无锡的改革开放事业一步一个脚印,经济总量实现了三个翻三番:第一个翻三番为1978-1991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量为160亿元左右,第二个翻三番为1992-2001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量为1150亿元左右,第三个翻三番为2002-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量为9200亿元左右。2012年以来,无锡经济发展总量、增速、结构、动能均呈现新的变化,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

产业结构调整添动能,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至42.3%,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86%,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3.5%,保持省内领先水平。

改革攻坚增添活力。2014-2017年全市累计新登记企业14.47万户,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75户、89户、105户和128户,呈现了大幅逐年增长态势。2012-2018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39家,截至2018年上半年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261家,在全国同类城市中领先。

改革发展激活经济前进活力

40年来,工业始终是无锡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所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给无锡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的经济体制改革启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无锡乡镇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异军突起。1983年无锡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扶持、规划、指导、促进”八字方针,到1984年全市乡镇企业全面推广堰桥乡“一包三改”经验,乡镇工业成为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工业产值三分天下有其二。1978年无锡人均GDP为687元,到1991年人均GDP达到4406元,不足1000美元,表明无锡从前工业化时代向工业化初期迈进。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促进了大开放大发展,无锡工业经济在这一阶段依靠乡镇工业、外向型经济实现了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后期的历史性跨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无锡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取得了显著的突破,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50%,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从业人员构成情况看,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已经上升到4.4%,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超过2万美元,种种迹象表明无锡已进入工业化后期。

外向经济拓展经济发展阵地

40年来,无锡由全国著名的米市场、布码头走向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开放型经济对全市经济发展、企业技术进步、产品出口等方面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示范带动效应。1981年无锡被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无锡成为10个重点旅游城市,无锡经济依靠的是国内市场的拉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无锡经济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外向型经济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增强。1992年设立了国家级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到2017年按支出法计算的GDP构成中,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所占比重达到10.6%。接待国际旅游者人数也由1992年的16.52万人次上升到2017年的36.80万人次。

与此同时,外资企业的建立也为开启国际化奠定了基础。1981年4月正式批准的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落户无锡。1991年无锡首家外商独资企业诞生。1986年无锡市获得外贸进出口经营权。据统计,1986-2017年全市实现累计进出口总额8654.16亿美元,累计实际外商直接投资575.64亿美元,通过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无锡逐渐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

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发展动能

40年来,无锡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快了“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力度,科技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17年,全市专利申请数52252项,专利批准数28926项,比1992年增长81.5倍。

技术创新迈出新的步伐。完善了以研究中心、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截至2017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9家,省级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6家,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10家,省级国际技术转移中心8家。

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由1992年的16.86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81.26万人,累计培育国家“千人计划”专家88人,年末在锡创新创业“千人计划”专家245人。2017年全市投入R&D活动经费占GDP的比重上升2.86%,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至63.5%,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69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提升到34件,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无锡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设进入新征程

40年来,无锡作为苏南经济发达城市,肩负着“两个率先”的光荣使命,随着无锡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全面小康建设始终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1992年无锡地区生产总值达304.06亿元,人均GDP达到7196元,按当时汇率折算超过1000美元,按照国家统计局设定的小康标准,无锡综合实现程度达到90%以上,基本完成“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目标,比全国实现总体小康提前了8年左右时间。根据党中央在十六大上发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号召,2003年7月无锡提出“两个率先”奋斗目标,即到2005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通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2005年无锡在全省率先达到全面小康标准,2006年又实现了以县级为单位的全面小康目标,把党的十六大目标更加具体化。

“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根据党的十八大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对江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全面小康建设进入提升内涵质量的新阶段,无锡先于全国全省提出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设的标准和实现路径,目标于“十三五”期间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

城乡统筹发展实现新飞跃

40年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加快了农村城市化的步伐,也开启了无锡城乡统筹发展的征程。改革开放之初,无锡乡镇工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改变了农村经济结构,也加速了城镇化,农村人口向集镇的大规模集聚,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1978年无锡市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足20%,到1991年上升到35.2%,13年间提高了15.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1.2个百分点,13年间无锡非农业人口增加77.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6万人。截至2017年,无锡城镇化率水平达到了76.0%,城市化进程步伐明显加快。而随着乡镇企业如火如荼的兴办,政府积极扶持农村办工业、办副业、办规模农业,允许先富并追求集体富裕。这种模式产生的积极效应促进了农民迅速脱贫。

40年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4.2%和13.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1978年的1.88∶1下降到2017年的1.86∶1。进入21世纪,无锡用一个个具体的行动、一条条创新的政策、一个个层层传递、一步步落实的责任优先推进富民工程。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富民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更快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并将在岗职工最低工资提高到2017年的1890元。

实体经济成为城市发展最强支撑

在改革开放起势之初,无锡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依托城市工业基础,掀起农村工业化浪潮,创造了影响全国、盛极一时的“苏南模式”,成为中国乡镇企业的发祥地,1978-1991年无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2.8%。在进入新世纪之际,无锡依托工商实体,大力发展以制造业为骨干的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所有制结构逐步优化,各种类型外资企业的蓬勃兴起,以纺织、机械、冶金等产业为代表的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1992-2005年无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最高阶段17.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2004年到达最高24.8%。

2008年受金融危机和太湖水危机影响,无锡工业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009年的11.3%回落至2015年最低点4.4%,增速连年位于全省末位。2015年以来,无锡实施“产业强市”战略,以实体经济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工业增速逐年回升,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10%,位居全省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历史证明,无锡经济的每次飞跃和转型都与实体经济息息相关,无锡靠制造业起家,也将倚重制造业走向未来。制造业是无锡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坚守制造业、坚守实体经济,将是无锡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节点上,展望未来,无锡如何取得新的领先优势?对标国内一流、世界一流,无锡如果更加开放自由?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和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全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将是下一步实现无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无锡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