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看尽人世间疾苦 匡兵骗马展翅飞
承讯一行七人,一路行来,凛冽的寒风中,只见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山野不见农田,只见一片荒芜的土地,集市难见商贾,所见最多的就是卖儿鬻女的惨景。城镇里的大户人家,偶有的布置一些施舍的稀粥不一会就被饥饿的流民一扫而光,妇女、小孩根本就抢不到。中原大地,一片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的诗句由心而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承讯似乎开始慢慢懂了,什么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什么百万军中斩上将首级,这些都不重要,魏武侯曾经说过的“看我大魏河山,山川险峻”,众人皆附和,只有吴起接道:“大王,固国不以山河之险,在于大王的仁德。”百姓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山河之险又有何用,险固的山河早已落入他人之手,只剩下四分五裂的局面,却还在无休无止的争斗。承讯心想:“仁者才是无敌的。”但是什么样的仁者才是无敌的呢,承讯还没有找到答案,他只是知道仁者绝不应该是懦夫。
一日傍晚黄昏,一行人行至洛阳远郊,见有一村庄,于是谨慎靠近。
“一路行来,难得见到这还有些生气的村落”,承讯感慨。
行至村口,见数十个村人手拿镰刀、锄头,倒是丁力见过世面,与领头的汉子说:“我等乃是官军,有军情,路过此处可否投宿一宿,明日就走。”
领头的说:“不方便投宿,你们还是另投他处吧。”
相持片刻,正要调马离开,只见一名老人,在一名青年的搀扶下走了过来,“既然是官军就留宿一晚吧。”承讯定睛仔细观察这名老人,白发披肩,灰白的络腮胡子,面容消瘦,看起来倒也慈眉善目。
“既是村长同意了,我等也没意见,那就留宿一晚吧。”领头的汉子道。
承讯一行人在老人带领下来到住处。“张浦,你先安排这位公子和两人住下,再带其他四人到村中找个住处。”
那个叫张浦的青年还没回话,丁力赶忙道:“不劳张公子麻烦了,老人家,只要给我家公子安排个住处,我六人在院中蹲一晚即可。”
老人道:“那就请公子在张浦屋将就一晚,张浦你就睡我这吧。”
承讯赶忙道谢,到张浦屋侧躺休息片刻。张浦便敲门而入,“公子,师傅请您吃饭。”
承讯道:“谢张兄,我等带了干粮,就不麻烦了。“
张浦道:“公子莫疑,我师傅与公子一见如故,想和公子闲聊一会。”
承讯起身,来到老人屋内。此屋与张浦之屋无异,坐下与老人闲聊。
承讯想到一路行来,一片苍凉,唏嘘感慨万千,谈起“固国不以山河之险,在于王者的仁德。”老人也有感而发,“大唐自开元盛世之后,少有仁德之君,即使有之,也受宦官钳制少有作为”,“百年杀伐纷争,外寇入侵,民不聊生。”
“如今天下之势力,如是公子,当何以为策啊。”
承讯沉思,想起宋史,道:“当先平定中原,外御契丹,与吴越、(南)汉结盟,徐图荆楚、江淮、江南和巴蜀,最终一统天下,以举国之力以待时机,收复幽云十六州。”
说完了宋史中的“最高理想”,承讯又道:“待到中原稳定,当仁武并济收服党项及楼兰各部,向西打通河西走廊。同时以河西夏州与幽云诸州对辽国形成东西夹击之势,使得辽国首尾不能相顾。静待时机,两路出击一举击溃契丹,永除北国边患。”
听完承讯对天下时局的见解,老人盯着承讯,似在思索似在发呆,许久才道:“想不到公子年纪轻轻,对天下时局有如此见解。既有昭烈(刘备)、武侯(诸葛亮)之志,又有汉武雄心。”
“可否知晓公子的来处啊?”老人道。
承讯见和老人长谈数个时辰,一见如故,也不隐瞒,叹道:“家父北都留守刘知远,我本在东都做太子伴读,现欲往北都求救。”
老人道:“原来如此,我村人尚有男丁七十多人,如今乱世,留在村子也不是个出路,明天我当劝服众人,与公子同去投军,不知可否?”
承讯思到,我此去北都,没有一个认识的人,没有依靠的力量,何不以此为依靠。于是说:“恭敬不如从命,夫子请与我等同行。”
老人进里屋取出一本书,交于承讯。承讯双手接过。“此乃诸葛武侯《兵书二十四篇》赠与公子,老朽风烛残年,叶落归根,就不拖累大家了。”
老人又叫来张浦,对承讯道:“张浦,随我学艺二十载,学有小成,请予效力公子,为公子出谋划策,书中如有疑惑可与张浦商议。”
张浦道:“村西,董羽、董平兄弟善使双枪,武艺高强,此二人早想投军,我去将二人找来。”
承讯大喜。一会董羽、董平来见,只见此二人模样,面色黝黑,再看身骨犹如生铁打成、疑是顽铜铸就,雄壮、相当雄壮。两人见过承讯,均要追随从军,随后高高兴兴回家收拾行装。
次日晨时,老人召集众人商议,有五十余人愿从军,也有二十来人留下护村。承讯带着一干人等西行至三门峡渡过黄河向北都进发。行至云台山脉,看那崇山峻岭,巍峨群山,承讯有感而发,“大好河山,岂能拱手让人”,一行人谨慎前行以防匪患,突遇对面浩浩荡荡足有数百人之多迎面而来。
董平冲上去问:“你们是干什么的?”
对面众人先也是一惊,一看也和自己相差无几皆是农人打扮。一人道,“兄弟,莫怕,我等是临近村落之人,听说辽军入侵,聚集了百余人。”那人又道:“本想投军,帮助官军御敌,谁想行至半途,听说前方大将投敌,带头杀奔东都,我等正不知何去何从。”
张浦上前道:“我等正是北都留守刘大人的部下,奉刘大人之命招募军人,保卫朝廷,何不正好加入?”
来人将信将疑,进入队伍中与众人商议。张浦小声对承讯说:“朝廷怕是已经穷途末路了,公子何不正好打起你父旗号,收纳各部人马扩充自己实力。”承讯心想,正是扩展自己的势力的大好良机,对丁力道:“取我衣服来。”换下素服,换上那日从宫中见太子的衣服,心想“太子不知可好,还有弘章、香兰。公主知道我不辞而别,一定会很失望吧。”
对面那人带着另外两人从人群中出来,正见承讯一身官服,不再犹豫,“小人阮龙,此二人是我弟弟阮虎、阮豹,我等与众人商量一致,愿意加入,保境安民。”承讯大喜,于是数百人浩浩荡荡开赴北都,其间又陆续招募兵士千余人。
一日傍晚,行至汾州地界,正在安营扎寨准备休息,只见远处数十骑,从远处疾驰而来,丁力、董羽、董平一干人等簇拥着承讯迎着过去。走近见是一女将领头,女将头戴巾帼,白银竖甲衬红纱,狮蛮带柳腰端跨,凤头鞋宝镫斜踏,一脸疲惫之色掩不住俊秀。
承讯正欲说话,女将怒问:“你等是哪只部队的,国难当头,还在这里优哉游哉的。”
承讯见这么个俊美的女将发怒,心想,看着这姑娘和我一般年纪,小小年纪身穿白银甲还是个主将。”学着杜弘章调侃人的口气,不怒反而笑道:“女将军,这不在前线抗敌,也跑到这里打猎啊。”
女将仔细一看,一个穿着板正一脸英气的少年笑着看着自己,不像是散兵游勇,赶紧双手抱拳礼貌地说道:“我等乃是大将慕容彦超的手下将士,本在与辽军作战,谁知杜重威老贼见死不救,狗贼张彦泽阵前倒戈,使我军腹背受敌。我等奋死杀出重围,绕道正要飞奔东都。”
承讯凝视着这十来个人,肃然起敬。
张浦见承讯不语,赶忙说道:“女将军,我家公子正是北都留守刘大人的公子,原在御前与太子为伴,这次奉皇帝之命,欲往北都求救。”
张浦又道:“如是后军临阵倒戈,将军怕是到了东都也救驾不急了,不如和我等一同去北都,打探慕容将军去处,再做打算?”
女将思索片刻,犹豫的问道:“你们真是奉皇命去北都?”
张浦道:“我等本来数人,刘大人乃当世英雄,振臂一呼,看我等已经募集数千将士一同赴北都。”
这张浦还真是能忽悠,我分明是逃命,他却一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做的尽是无本生意,招拢了数千人。这次又来忽悠慕容彦超的部将。承讯心里想着,于是从腰中拿起当初太子赠送的玉佩,“情况紧急,此乃陛下钦赐双龙玉佩,皇家信物,我受皇命赴北都。”
女将见着双龙玉佩,显然是皇家之物,不再怀疑,道:“那就跟公子一道去北都。可有干粮,一路行来,饿死了。”
承讯忙道:“有、有。”
这样又把慕容彦超的部将忽悠到队伍中,休息后数千人向北都开拔。路上相互闲聊之中,承讯方知女将名叫慕容雪,是慕容彦超将军的女儿。两人边走边聊,甚是投缘,在两人之间产生一丝相互的好感。承讯仰慕慕容雪女中豪杰的英气,慕容雪佩服承讯的博学多才。这时候他们是快乐的,但是他们现在还不知道,上天跟他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承讯带领着七千余人浩浩荡荡开往北都,行至渝州地界,又有百余骑兵远远奔来,众人皆备战,唯有丁力忙道:“此必是太师派出接应公子的部队。”紧张的气氛方得以缓解。
等到骑兵驶近,一个大大的“柴”字映入眼帘。莫非是柴荣?承讯正想着,丁力已经引着那位将军来见,只见来将一身银甲,外表刚毅沉稳,“末将柴荣拜见公子,”来将滚鞍下马行礼道。
承讯双手将柴荣扶住,“将军免礼。”心里想,他是个有本事的人,要好好用起来,但是……,伤脑筋啊。
柴荣命随从快马回报太师,然后由他开道往北都而行。
快马疾驰飞报,柴将军正护送太师公子返回北都,刘知远闻讯大喜,赶忙遣人告诉李夫人,以平慰夫人的牵挂,一面又通知亲兵卫士准备出城迎接。
傍晚时分,承讯在众多将士的护送中抵达北都南门下,早有快马回报柴荣。“太师亲自出城迎接的公子,”柴荣道。
“这么多年了,父亲怕是快要认不出我了,”承讯道。心里在想,一会可不能出岔子。
队伍靠近,引接的队伍分为三排,一人列于阵前,十余人列于之后,将士们“一字”排开。倒是柴荣老于世故,没有立即冲上去拜见,心想太师父子多年未见,示意众人停步。
当然聪明的承讯立即就明白了,驱马快步上前,凝视着那张充满威仪的紫黑色的脸,然后翻身下马,双膝跪地:“孩儿拜见父亲大人。”
刘知远扶起承讯,承讯想着来到这里再也回不去了,抱着刘知远放声大哭。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刘知远淡淡地说。这就是王者之气,处事不惊,纵使内心激动无比,表面却如此平静。
随后,引众人相见,认识了叔父刘崇、刘信,以及重臣苏逢吉、苏禹、杨邠、郭威、王章,史弘肇,承讯则向刘知远引见慕容雪和张浦。刘知远见儿子一路行来竟召集了近万军人,更是大喜,命新招募的军士先在城南扎营暂住,任命张浦为牙门将军(一种低级将官)暂管这支部队,仅带承讯和慕容雪进了北都。
进城之后,拜见母亲李夫人,认识了自家兄弟刘承佑、刘承勋。然后和慕容雪都在太师府安顿下来,看来刘知远和慕容彦超关系还不错,对慕容雪还挺好的。